(共36张PPT)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地球上的大气
第
章
二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
春天的时候,我们常喜欢去广场放风筝,当风筝乘着风飞向高空时,大家有没有想过:风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时候风轻轻柔柔,吹得人很舒服,有时候却狂风呼啸,让人难以站立?再比如,夏天去海边游玩,白天我们会感觉海风迎面吹来,到了夜晚,风的方向好像又变了,变成从陆地吹向海洋。这些不同形态、不同方向的风,背后都遵循着相同的形成规律。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
问题: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认识大气受热与运动规律对人类生存的基础性作用,理解人类活动(如排放温室气体)改变受热过程、影响大气运动的后果,树立遵循大气规律、减少对大气环境干扰的协调意识。
区域认知
对比不同区域(如赤道与两极、陆地与海洋)大气受热差异及运动特点,理解区域纬度、海陆位置等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明确不同区域大气运动的差异及地理意义。
综合思维
综合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及水平气压梯度力等要素,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的关联,认识热量传递与大气运动的整体性,形成系统认知。
地理实践力
通过模拟热力环流实验、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等实践,提升对大气受热与运动的直观认知,培养实验操作与地理原理应用的实践能力。
课标解读及重难点
课标解读
重难点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①强调学习要依托示意图;
②行为动词是“说明”和“解释”对学习层次要求较高;
③“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是核心内容
④学习时要增强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解释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的成因以及风的形成
难点: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其意义;解释常见的热力环流
CONTENTS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2.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目录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形成的原理
太阳
辐射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的
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
影响风水的三种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30
1020
1010
(hPa)
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作水平气压梯度
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影响风水的三种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30
1020
1010
(hPa)
大小:等压线越密,力越大,风速越大。
A
B
风向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影响风水的三种作用力
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 促使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赤道无偏转
N
图例
原运动方向
偏转的方向
影响风水的三种作用力
地转偏向力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①始终垂直于风向
②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特点:
影响:
气压 / hpa
1010
1020
1030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北半球作用力示意图
A
地转偏向力
风
影响风水的三种作用力
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地转偏向力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百帕)
摩擦力
北半球
影响风水的三种作用力
摩擦力
气压 / hpa
1010
1020
1030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北半球作用力示意图
A
地转偏向力
风
摩擦力
①与风向相反
②大小取决于地表的粗糙程度
高空大气运动时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
特点:
影响:
既改变风向 也改变风速。
方向
大小
风速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始终与风向垂直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始终与风向相反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为零
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不影响风速
使风速减小
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运动
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
影响风水的三种作用力
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理想状态的风
图2.14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高空的风(北半球)
图2.15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北半球高空)
由于地转偏向力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当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近地面的风(北半球)
图2.16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北半球近地面)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近地面的风(北半球)
图2.16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北半球近地面)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思考
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如何表示呢?
1010
hPa
1008
1006
1004
1002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知识拓展
风向判断:“三步骤”
定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等压线图中,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定地转偏向力
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定最终风向
①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30°~45°)。
②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知识拓展
等压线图中如何判定风向
“左右手法则”
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即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风向
南半球
北半球
1008
1006
1004
1002
气压/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知识拓展
风速判断
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
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
不同等压线分布图上
要判断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的情况下
摩擦力越小,风速越大
活动
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
等压线是等值线的一种。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气压梯度越大。
图2.7 南极上空大气臭氧总量最低值(每年10月份)卫星监测数据
3.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压梯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甲处风速大于乙处。甲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
活动
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
等压线是等值线的一种。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气压梯度越大。
图2.7 南极上空大气臭氧总量最低值(每年10月份)卫星监测数据
2.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甲处为西北风,乙处为东北风)。
活动
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
等压线是等值线的一种。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气压梯度越大。
图2.7 南极上空大气臭氧总量最低值(每年10月份)卫星监测数据
3.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甲处气压梯度大于乙处。因为甲处等压线密集,说明气压差异大,故气压梯度大;乙处等压线稀疏,说明气压梯度小。
自学窗
温室气体的发现
阳光照射地球表面,给地球带来温暖。为什么地球不持续升温,直到和太阳一样热呢? 19世纪初期,法国科学家傅里叶开始探索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地球的平均温度。他猜想受热的地表放射看不见的红外辐射,把热量送回了太空。
但是,他按此思路计算出的地表温度远远低于冰点,这和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他进一步猜测,差距可能是地球的大气造成的。他认为地球的大气拦截了地表放射的部分红外辐射。
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红外辐射可以穿透一切气体。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丁达尔通过实验证实,红外辐射的确可以穿透大气层里的主要气体——氧气和氮气,但是不能穿透二氧化碳和水汽。这就是现在所称的“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这样,丁达尔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傅里叶的猜想。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练
下图为2021年4月18日15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处风力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风力大小主要通过等压线的疏密进行判断,从图中的等压线分布情况来看,甲处的等压线最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小,风力最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A
下图为2021年4月18日15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关于北京和银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为西南风 B.银川为东南风
C.北京为东北风 D.银川为西北风
解析:根据等压线的气压分布可知,北京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北指向西南,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东南风,AC错误;银川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北指向东南,吹西北风为主,D正确,B错误;故选D。
D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3.14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 )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解析:根据等压线的分布,黄海地区东南方气压高于西北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为偏南风。A正确,排除BCD。故选A。
A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4.20时,M地与甲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
B.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C.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
D.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解析:20时,图中M处等压线和甲地均为东南风,其中M处由于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且风从海洋吹来,摩擦力较小,因此风更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C
下图示意某时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大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由图可知,甲靠近低气压中心,且等压线最密集,说明该地气压差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大,A正确。乙、丙、丁三地相对来说等压线稀疏,说明三地气压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小,风力也小,因此B、C、D排除。正确答案为A。
A
下图示意某时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图示时刻,丁观测站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丁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应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在垂直于等压线风向,应指向西方,来自东方;由于地处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最终指向西北方,来自东南方,形成东南风,因此正确答案为B。
B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