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爬山虎的脚 课件+音视频素材(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爬山虎的脚 课件+音视频素材(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5 17:04:29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环节一:观察大师秘密武器
环节二:观察大师“解密课”——提炼细节观察法
环节四:对比 “触墙与未触墙”,深化观察方法
环节三:时间追踪“实验室”——探究连续观察法
环节五:观察成果“预演台”——迁移观察方法
环节六:观察总结
目录
环节一:观察大师秘密武器
前期我们发现了爬山虎的生长环境,今天聚焦它的“脚”——这个帮助攀爬的秘密武器,看看叶圣陶是如何观察的。
自然观察站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找到描写爬山虎脚的段落。
第3-4段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环节二:观察大师“解密课”——提炼细节观察法
自然观察节 方法训练营
叶圣陶先生是如何发现爬山虎“脚”的秘密的?请小组合作,用“△”标出描写脚的形态细节,用“波浪线”标出动作细节,并在“观察方法卡”上记录发现。
作者为什么能发现“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如果只看整体,能发现“小圆片巴住墙”吗?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察态度?
细节观察的要点
凑近看、拆解开、抓特点
细致入微、客观严谨
作者用了一个“巴”字,可以换成“贴”“粘”吗?
“巴”字有紧紧抓住、牢固用力的感觉
作者还用了一个“拉”字,“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这个动作说明了什么?
脚扒得非常牢固
环节三:时间追踪“实验室”——探究连续观察法
作者是一次观察就发现爬山虎的变化吗?文中哪些词句能证明?用时间轴进行梳理
嫩红
叶子
嫩绿
细丝

灰色
“逐渐变成灰色”换成“变成灰色”,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逐渐变成灰色” 写出颜色慢慢变的过程,显细致;“变成灰色” 只说结果,笼统。
“逐渐”一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科学态度呢?
观察的持续性和记录的科学性、严谨性
像这样,对一个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变化进行持续的、不间断的观察和记录,我们称之为“连续观察法”
“逐渐”让你想到哪些观察场景?分享一下你如何在自己的观察日记中体现这种持续。
环节四:对比 “触墙与未触墙”,深化观察方法
齐读第 5 段
仔细阅读这一段,看看触墙和未触墙的脚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作者为什么写两种情况?
向日葵向光生长
通过对比传达的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息息相关
环节五:观察成果“预演台”——迁移观察方法
自然观察节 预展任务
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观察教室绿萝的“气根”,完成“微型观察记录”——既要写清细节(如“气根的粗细、颜色”),也要预测3天后的变化(模仿“逐渐”用词)。
记录模板
细节描写区
变化预测区
评价维度 具体标准 评价等级(★1-3 颗)
细节捕捉精准 能描述盆栽的细微特征(如叶片纹理、茎的形态),类似 “爬山虎脚的细丝” 细节
连续记录体现 能标注观察的时间线索(如 “上午 / 下午”“第一天 / 第二天”),体现变化过程
用词准确规范 能使用 “逐渐”“细微” 等词语描述变化,模仿课文精准表达
小组内展示记录,互评“最准确的细节描写”“最合理的变化预测”,推选优秀作品贴在“自然观察节 预习栏”
环节六:观察总结
细节观察要“细”,连续观察要“久”,这是“自然观察节”的重要本领。
课后作业:继续完善观察记录,下节课交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