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学科素养聚焦 科学思维方法指导:电阻测量的几种其他方法 讲义 (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 学科素养聚焦 科学思维方法指导:电阻测量的几种其他方法 讲义 (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1-05 17:4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思维方法指导:电阻测量的几种其他方法
方法1 “差值法”测电阻
1.电流差值法测电阻:部分电路图如图甲所示,若A1的电阻为RA1,则Rx=。
2.电压差值法测电阻:部分电路图如图乙所示,若V1的电阻为RV1,则Rx=RV1。
【例1】 学校物理兴趣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电路来测量一电阻Rx的阻值。其中R0是定值电阻,R是电阻箱。
(1)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用导线把实验器材连接起来;
②为安全起见,闭合开关前,电阻箱R的阻值应调至最大值(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
③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当阻值为R时记录电流表A1、A2的示数I1、I2;
④多次改变电阻箱阻值,并记录相应的电流表的示数;
⑤把记录的数据填在表格中,计算出的值;
⑥以为纵轴,电阻箱阻值R为横轴,描点作图,得到如图乙所示图像;
⑦根据图像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
(2)用RA1、RA2分别表示电流表A1、A2的内阻,待测电阻Rx的表达式为Rx=(用题目中所给或所测物理量表示)。
(3)根据如图乙所示的-R图像,求得Rx=4.80 Ω。
(4)考虑到电流表的内阻,由图乙求得的电阻值没有系统误差(选填“偏大”“偏小”或“没有系统误差”)。
【解析】 (1)②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电阻箱R的阻值应调至最大值。
(2)待测电阻Rx的表达式为Rx=。
(3)由(2)得=+R,斜率为= Ω-1,解得Rx=4.80 Ω。
(4)图线斜率与电流表内阻无关,求得的电阻值没有系统误差。
方法2 “半偏法”测电阻
1.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
(1)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2)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②断开S2,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Im;
③保持R1不变,闭合S2,调节R2,使电流表读数等于Im,然后读出R2的值,则RA=R2。
(3)实验条件:R1 RA。
(4)测量结果:RA测=R2<RA。
(5)误差分析:当闭合S2时,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大于原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m,而此时电流表读数等于,所以流经R2的电流大于,R22.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
(1)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2)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②将R2的阻值调为零,闭合S,调节R1,使电压表读数等于其量程Um;
③保持R1阻值不变,调节R2,使电压表读数等于Um,然后读出R2的值,则RV=R2。
(3)实验条件:R1 RV。
(4)测量结果:RV测=R2>RV。
(5)误差分析:当R2的阻值由零逐渐增大时,R2与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也将逐渐增大,因此电压表读数等于Um时,R2两端的电压将大于Um,R2>RV,从而造成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偏大。
【例2】 (2023·海南卷)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一个量程为100 μA、内阻约为2 000 Ω的微安表头的内阻,所用电源的电动势约为12 V,有两个电阻箱可选:R1(0~9 999.9 Ω),R2(0~99 999.9 Ω)
(1)RM应选R1,RN应选R2。
(2)根据电路图甲,请把实物图乙连线补充完整。
【答案】 见解析图
(3)下列操作顺序合理排列是:①③②④。
①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至最左端,将RN调至最大值;
②闭合开关S2,调节RM,使微安表半偏,并读出RM的阻值;
③断开S2,闭合S1,调节滑片P至某位置再调节RN使表头满偏;
④断开S1、S2,拆除导线,整理好器材。
(4)如图丙是RM调节后的面板,则待测表头的内阻为1 998.0 Ω,该测量值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5)将该微安表改装成量程为2 V的电压表后,某次测量时指针指在图丁所示位置,则待测电压为1.28 V。
(6)某次半偏法测量表头内阻的实验中,S2断开,电表满偏时读出RN的值,在滑片P不变的情况下,S2闭合后调节电阻箱RM,使电表半偏时读出RM,若认为OP间电压不变,则微安表内阻为(用RM、RN表示)。
【解析】 (1)根据半偏法的测量原理可知,闭合开关S2之后,通过RN的电流应基本不变,就需要RN较大,对RM分压电路影响甚微,故RM应选R1,RN应选R2。
(2)按实验原理图依次连接实物电路,如图所示。
(3)闭合开关前,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测量电路短路,即滑片P移至最左端,将RN调至最大值,然后断开S2、闭合S1,使微安表达到满偏,接着闭合S2,保证滑片P不动,调节RM,使微安表半偏,最后断开所有开关,拆除导线,整理器材。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④。
(4)根据半偏法的测量原理可知,读出的RM即是微安表的内阻,则由题图丙可知微安表内阻为1 998.0 Ω。闭合S2后,RM和RμA并联后的电阻小于RμA,流过RN的电流大于原来的电流,则流过RM的电流大于,故RM的阻值小于RμA,即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5)按读数规则,微安表的示数为64 μA,则有=,可知待测电压为U=1.28 V。
(6)根据题意可得Ig(RμA+RN)=RN+RμA,
整理得RμA=。
方法3 “替代法”测电阻
如图甲、乙所示,先让待测电阻串联后接到电动势恒定的电源上,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使电表指针指在适当位置读出电表示数;然后将电阻箱串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动,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表的读数仍为原来记录的读数,则电阻箱的读数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
【例3】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未知电阻R0以及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已知电路中的电流表的内阻为r0,先将单刀双掷开关与1连接,记下电流表的读数为I1,接着将单刀双掷开关与2连接,调节电阻箱的阻值,直到电流表的读数为I1,记下电阻箱的读数为R,保持电阻箱的阻值为R不变,单刀双掷开关与2连接,再用一根导线将1、2连接,稳定后记下电流表的读数为I2,回答下列问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器材参照图甲连接起来。
【答案】 见解析图
(2)本实验测得电阻R0的阻值为R,采用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选填“半偏法”“安阻法”或“等效替代法”)。
(3)本实验可得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r0。
【解析】 (1)按照题图甲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
(2)开关与1相连,外电路只接有待测电阻;开关与2相连,外电路只接有电阻箱。如果两种情况下电路中电流相同,则说明待测电阻R0的阻值等于电阻箱R的阻值,该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
(3)用导线把1、2连接,待测电阻与电阻箱并联,外电路电阻为,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I1(R+r+r0),E=I2,联立方程,解得E=,r=-r0。
方法4 “电桥法”测电阻
1.操作:如图甲所示,实验中调节电阻箱R3,使灵敏电流表G的示数为0。
2.原理:当IG=0时,有UAB=0,则UR1=UR3,UR2=URx;电路可以等效为如图乙所示电路。根据欧姆定律有=,=,由以上两式解得R1Rx=R2R3或=,这就是电桥平衡的条件,由该平衡条件可求出被测电阻Rx的阻值。
【例4】 实验室有一个灵敏电流表G1,满偏刻度为30格。某兴趣小组想要较精确地测出它的满偏电流Ig和内阻Rg,实验室中可供利用的器材有:
待测灵敏电流表G1;
灵敏电流表G2;
电流表A:量程为1 mA,内阻约为100 Ω;
定值电阻R1:阻值为200 Ω;
定值电阻R2:阻值为400 Ω;
电阻箱R:0~9 999.9 Ω,最小调节量0.1 Ω;
滑动变阻器R3:最大电阻2 000 Ω,额定电流1.5 A;
直流电源:电动势1.5 V,内阻不计;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该小组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连接好电路,并进行下列操作。
(1)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3使电流表A示数适当。
(2)若灵敏电流表G2中的电流由a流向b,再调节电阻箱,使电阻箱R的阻值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直到G2中的电流为0。
(3)读出电阻箱连入电路的电阻为1 000 Ω,电流表A的示数为0.7 mA,灵敏电流表G1的指针指在20格的刻度处,则灵敏电流表G1的满偏电流Ig=300 μA,内阻Rg=500 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 (2)灵敏电流表G2中的电流由a流向b,说明a点电势比b点电势高,需要增大电阻箱R接入电路的阻值,当a、b两点电势相等时,流过G2的电流为0。
(3)流过G2的电流为0,由题图所示电路图可知=,即=,
解得Rg=500 Ω。
流过两支路电流之比为====,
又由IG1+I1=IA,IA=0.7 mA,
解得IG1=0.2 mA,
灵敏电流表G1满偏刻度为30格,灵敏电流表G1的指针指在20格的刻度处,则灵敏电流表G1满偏电流为Ig=IG1=×0.2 mA=0.3 mA=300 μ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