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基础题组 题号 1 2 3 4 5 6 7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关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及其影响的表述 英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我国的乡村医生 我国药品 供应体系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防疫 二战后医疗与公共卫生领域的成就 我国儿童与孕妇死亡率下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 健康教育 我国重视精神卫生
提升题组 题号 1 2 3 4 5 6 7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瑞典免费医疗保障制度带来的财政负担 1965年我国医疗机构服务职能扩大 互联网大数据对医疗的影响 21世纪以来各国政府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 二战后世卫组织全球卫生防疫计划受阻的原因 现代疾病防治需要国际合作 二战后美国公共卫生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一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下列关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及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中期以来,许多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B.一战后,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C.二战后,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作用不大
D.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
2.20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建设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此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逐渐从最初的精神病服务领域扩展到残疾人、老幼孕等其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并最终覆盖全国所有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这反映了英国( )
A.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B.社区自治推动医疗卫生改革
C.民众的健康需求得到了满足
D.医疗资源分配实现了平等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医疗卫生角度看,下列属于“福利国家”一部分的是( )
A.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B.医疗服务体系
C.医疗保障体系 D.药品供应体系
4.1949-2010年,我国卫生机构总数从3670个发展到93.7万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农村三级保健网经历了形成、改革、发展、提高的过程。这说明了( )
A.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B.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C.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
D.药品供应体系已经全面完善
5.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毛泽东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中写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
A.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高度关注
B.促进中医博大精深理论体系的形成
C.标志着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的建成
D.完善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6.如图所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B.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
C.已经把城乡居民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D.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
7.2019年6月,国家医保局医药服管司司长熊先军答记者问表示,今后进一步扩大集中采购规模,扩大试点工作,进一步让更多的地区、更多药品参加到集中采购,规范药品收费标准,降低药品价格。这反映出( )
A.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成效显著
B.政府努力降低人民就医成本
C.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状况缓解
D.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增强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加快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以期满足我国居民日趋多元的医疗保障需求。下列制度不属于这一时期建立的是( )
A.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B.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D.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知识点二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9.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实行全民免费接种牛痘和卡介苗,60年代初,又逐步开始对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结核病等展开免费计划接种。中共中央于1955年成立南方13省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并在各省、市、县党委成立相应机构。这可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防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
B.爱国卫生运动强化了全民卫生意识
C.政治制度决定国家卫生治理形式
D.政府不断地完善医疗卫生互助体系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在医疗与公共卫生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是( )
①现代医疗保障制度的推广 ②放射技术推广到医疗领域 ③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④断肢再植手术成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 )
A.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
B.消除了各国的医疗差距
C.得益于我国工业化的实现
D.体现出我国制度优越性
12.1952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国上下男女老幼,团结一致,提出“消灭苍蝇、老鼠、跳蚤、虱子和蚊子等传染病的媒介物(俗称‘五害’)”,并实行预防注射。除“五害”运动( )
A.彻底根除了传染病病源
B.改变了医疗落后的现状
C.是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
D.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
13.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从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共中央需要( )
A.培养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B.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C.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追求
D.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
14.近年来,国家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患疾。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促使早日康复。这表明( )
A.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B.中国逐渐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
C.中国政府贯彻1949年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
D.国家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建设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
1.瑞典是典型的高税收高福利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是其高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典医疗保障体系主要提供基本的免费医疗保障。2012年,瑞典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11.0%,位居最高支出国家第4位。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瑞典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将面临长期增长趋势。这说明( )
A.瑞典医疗保障制度使人均寿命大幅增长
B.瑞典医疗保障制度值得我国大力借鉴
C.瑞典医疗保障制度改善了人民健康状况
D.免费医疗保障制度带来较重的财政负担
2.1965年,全国各大城市医院发动人员组建巡回医疗队,指导农村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救治身患疑难杂症的农村居民。此外,在巡回医疗中,医疗队还结合爱国卫生运动,进行普及卫生常识、破除封建迷信、改善水井设施、加强粪便管理等工作。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农村医务人员大量涌现
B.城市医疗资源出现富余
C.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
D.医疗机构服务职能扩大
3.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
A.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完善医疗服务,保障民众健康
4.21世纪以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健康教育的投入。健康教育是一个纯公共的产品,以社会人群为服务客体,也是一个社会效益好、回报周期长的工作。由此可知,政府对健康教育的投入( )
A.利于减少群众的健康支出
B.直接提升了大众健康水平
C.有效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D.提高了重大疾病的治愈率
5.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B.未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C.世界卫生组织的影响力有限
D.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6.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直接面视下的督导化疗,提高了结核病治愈率。但截至目前,结核病防治和抗结核病药物研发仍面临严重的资金缺口。如何吸引更多全球资本进入抗结核领域,成为业界关切。由此可见,疾病防治( )
A.亟需世界卫生组织的具体指导
B.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C.推动中医药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D.需要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始纳入社会福利事业,由政府的专门卫生机构负责。20世纪80年代进入“多元服务”时期,政府借助市场,引入多元力量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但出现了公共卫生资源及服务质量与个人财富直接挂钩的现象,民众享受到的卫生服务出现“贫富差距”。另外,黑人、印第安人等难以与白人享受同等的卫生服务权利,公共卫生服务不公的“顽疾”难以消除,美国公共卫生治理举步维艰。
——摘编自王聪悦
《美国公共卫生治理:沿革、经验与困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确立了“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卫生工作,有效遏制了恶性传染病的传播。改革开放后,完善医疗经营机制,持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发展。中共十八大后,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摘编自《健康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后美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说明其作用。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基础题组 题号 1 2 3 4 5 6 7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关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及其影响的表述 英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我国的乡村医生 我国药品 供应体系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防疫 二战后医疗与公共卫生领域的成就 我国儿童与孕妇死亡率下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 健康教育 我国重视精神卫生
提升题组 题号 1 2 3 4 5 6 7
难易度 ★★★ ★★★ ★★★ ★★★ ★★★ ★★★ ★★★
知识点 瑞典免费医疗保障制度带来的财政负担 1965年我国医疗机构服务职能扩大 互联网大数据对医疗的影响 21世纪以来各国政府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 二战后世卫组织全球卫生防疫计划受阻的原因 现代疾病防治需要国际合作 二战后美国公共卫生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一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下列关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及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中期以来,许多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B.一战后,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C.二战后,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作用不大
D.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
答案:D
2.20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建设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此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逐渐从最初的精神病服务领域扩展到残疾人、老幼孕等其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并最终覆盖全国所有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这反映了英国( )
A.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B.社区自治推动医疗卫生改革
C.民众的健康需求得到了满足
D.医疗资源分配实现了平等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从最初的精神病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最终覆盖全国所有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这清晰地表明英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扩展,没有涉及社区自治对医疗卫生改革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并不意味着民众健康需求得到了满足,排除C项;D项“实现了平等化”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医疗卫生角度看,下列属于“福利国家”一部分的是( )
A.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B.医疗服务体系
C.医疗保障体系 D.药品供应体系
答案:C
4.1949-2010年,我国卫生机构总数从3670个发展到93.7万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农村三级保健网经历了形成、改革、发展、提高的过程。这说明了( )
A.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B.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C.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
D.药品供应体系已经全面完善
答案:C
5.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毛泽东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中写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
A.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高度关注
B.促进中医博大精深理论体系的形成
C.标志着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的建成
D.完善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答案:A
6.如图所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B.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
C.已经把城乡居民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D.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
答案:D
解析:赤脚医生为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故选D项。A、C两项材料不能说明,B项是在改革开放后,均排除。
7.2019年6月,国家医保局医药服管司司长熊先军答记者问表示,今后进一步扩大集中采购规模,扩大试点工作,进一步让更多的地区、更多药品参加到集中采购,规范药品收费标准,降低药品价格。这反映出( )
A.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成效显著
B.政府努力降低人民就医成本
C.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状况缓解
D.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增强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信息可知,政府完善药品供应体系,降低药品价格,努力降低人民的就医成本,B项正确。材料内容未体现基层医疗机构改革,排除A项;C项材料未提及,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加快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以期满足我国居民日趋多元的医疗保障需求。下列制度不属于这一时期建立的是( )
A.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B.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D.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答案:D
知识点二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9.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实行全民免费接种牛痘和卡介苗,60年代初,又逐步开始对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结核病等展开免费计划接种。中共中央于1955年成立南方13省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并在各省、市、县党委成立相应机构。这可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防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
B.爱国卫生运动强化了全民卫生意识
C.政治制度决定国家卫生治理形式
D.政府不断地完善医疗卫生互助体系
答案:A
解析:免费接种疫苗、防治血吸虫病,都是防疫工作,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全民卫生意识强化,排除B项;C项“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互助”材料未涉及,排除。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在医疗与公共卫生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是( )
①现代医疗保障制度的推广 ②放射技术推广到医疗领域 ③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④断肢再植手术成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11.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 )
A.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
B.消除了各国的医疗差距
C.得益于我国工业化的实现
D.体现出我国制度优越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的现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项正确。A项“普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消除了”表述错误,排除;工业化与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
12.1952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国上下男女老幼,团结一致,提出“消灭苍蝇、老鼠、跳蚤、虱子和蚊子等传染病的媒介物(俗称‘五害’)”,并实行预防注射。除“五害”运动( )
A.彻底根除了传染病病源
B.改变了医疗落后的现状
C.是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
D.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除“五害”运动提倡消灭苍蝇、老鼠、跳蚤、虱子和蚊子等传染病的媒介物,有利于减少传染病的传播,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D项正确。A项“彻底根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夸大了运动的作用,排除;除“五害”运动不是政治运动,排除C项。
13.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从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共中央需要( )
A.培养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B.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C.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追求
D.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设问“从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中央“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需要培养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全社会养成和践行健康生活方式,A项正确。提升科学文化素养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但二者之间不是直接的联系,排除B项;健康教育既包括身体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追求只是培育人们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方面,排除C项;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属于健康教育的角度,排除D项。
14.近年来,国家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患疾。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促使早日康复。这表明( )
A.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B.中国逐渐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
C.中国政府贯彻1949年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
D.国家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建设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
答案:D
1.瑞典是典型的高税收高福利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是其高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典医疗保障体系主要提供基本的免费医疗保障。2012年,瑞典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11.0%,位居最高支出国家第4位。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瑞典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将面临长期增长趋势。这说明( )
A.瑞典医疗保障制度使人均寿命大幅增长
B.瑞典医疗保障制度值得我国大力借鉴
C.瑞典医疗保障制度改善了人民健康状况
D.免费医疗保障制度带来较重的财政负担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占GDP的比重高达11.0%,位居最高支出国家第4位”“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将面临长期增长趋势”并结合所学可知,瑞典的免费医疗保障制度给政府造成较重的财政负担,D项正确。A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免费医疗的直接后果就是全民的高税收负担和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并不值得我国大力借鉴,排除B项;C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2.1965年,全国各大城市医院发动人员组建巡回医疗队,指导农村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救治身患疑难杂症的农村居民。此外,在巡回医疗中,医疗队还结合爱国卫生运动,进行普及卫生常识、破除封建迷信、改善水井设施、加强粪便管理等工作。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农村医务人员大量涌现
B.城市医疗资源出现富余
C.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
D.医疗机构服务职能扩大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当时的医疗机构不仅提供医疗服务,还承担了部分公共卫生和社会服务职能,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都有所扩展,D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的是城市医院的医疗队指导农村医务人员开展工作,并没有说明农村医务人员大量涌现,排除A项;城市医院组建巡回医疗队并不等同于当时城市医疗资源出现富余,排除B项;C项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
3.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
A.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完善医疗服务,保障民众健康
答案:D
解析:材料“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在完善医疗服务、保障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
4.21世纪以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健康教育的投入。健康教育是一个纯公共的产品,以社会人群为服务客体,也是一个社会效益好、回报周期长的工作。由此可知,政府对健康教育的投入( )
A.利于减少群众的健康支出
B.直接提升了大众健康水平
C.有效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D.提高了重大疾病的治愈率
答案:A
解析:各国政府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是通过普及疾病预防知识,引导公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利于减少因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A项正确。健康教育的效果需通过长期行为改变体现,而非直接提升,排除B项;材料未明确体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排除C项;重大疾病的治愈率主要依赖医疗技术,与健康教育的关联不大,排除D项。
5.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B.未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C.世界卫生组织的影响力有限
D.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时间,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制约了全球合作,D项正确。A项与“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不符,排除;合作进展与科技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C项是现象而非原因,排除。
6.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直接面视下的督导化疗,提高了结核病治愈率。但截至目前,结核病防治和抗结核病药物研发仍面临严重的资金缺口。如何吸引更多全球资本进入抗结核领域,成为业界关切。由此可见,疾病防治( )
A.亟需世界卫生组织的具体指导
B.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C.推动中医药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D.需要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结核病防治和抗结核病药物研发需要吸引更多全球资本,因此,疾病防治需要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D项正确。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在指导,排除A项;B项“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医药,排除C项。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始纳入社会福利事业,由政府的专门卫生机构负责。20世纪80年代进入“多元服务”时期,政府借助市场,引入多元力量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但出现了公共卫生资源及服务质量与个人财富直接挂钩的现象,民众享受到的卫生服务出现“贫富差距”。另外,黑人、印第安人等难以与白人享受同等的卫生服务权利,公共卫生服务不公的“顽疾”难以消除,美国公共卫生治理举步维艰。
——摘编自王聪悦
《美国公共卫生治理:沿革、经验与困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确立了“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卫生工作,有效遏制了恶性传染病的传播。改革开放后,完善医疗经营机制,持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发展。中共十八大后,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摘编自《健康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后美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说明其作用。
答案:(1)变化:二战后,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主导转向多元服务;突出市场作用。
评析:积极:拓宽公共服务渠道;减轻财政负担;提升了公共管理效率。消极:公共服务的功能会被削弱;激化社会矛盾。
(2)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中西医结合;防治结合;重视队伍建设;健全保障体系。
作用:提升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人民的健康意识;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为民族复兴奠定基础。
解析:第(1)问,首先根据材料找出变化。根据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始纳入社会福利事业,由政府的专门卫生机构负责。20世纪80年代进入‘多元服务’时期,政府借助市场,引入多元力量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可得,二战后,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主导转向多元服务,突出市场作用。然后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评析。根据材料一“进入‘多元服务’时期,政府借助市场,引入多元力量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并结合所学可得,积极方面是拓宽公共服务渠道;减轻财政负担;提升了公共管理效率。根据材料一“出现了公共卫生资源及服务质量与个人财富直接挂钩的现象,民众享受到的卫生服务出现‘贫富差距’。另外,黑人、印第安人等难以与白人享受同等的卫生服务权利,公共卫生服务不公的‘顽疾’难以消除,美国公共卫生治理举步维艰”可得,消极方面是公共服务的功能会被削弱;激化社会矛盾。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党和政府确立了‘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可得,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中西医结合,防治结合;根据材料二“完善医疗经营机制,持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可得,重视队伍建设,健全保障体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有效遏制了恶性传染病的传播”“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并结合所学,可从人民、社会以及民族复兴等方面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