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
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
A.发光发热 B.有颜色的变化 C.有其他物质生成 D.有气体、沉淀产生
2.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
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
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其中有错误的是( )
A.④⑤ B.③② C.②① D.①③
3.如图是用燃烧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除选药品白磷外,还可以选下列的药品的是( )
A 铁丝 B 木炭 C 硫磺 D 红磷
4.下列有关红磷燃烧测氧气含量的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D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结果
5.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含量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和想法不可取的是 ( )21教育网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将红磷改成木炭后重新实验
C.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尽
D.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不足
6.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碘酒 C.矿泉水 D.冰水共存物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氯酸钾 B.氧化镁 C.空气 D.水
8.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的是( )
A.氧化汞 氧气 B.糖水 白酒
C.氮气 稀硫酸 D.铁矿石 水
9.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矿泉水 B.石灰石 C.蒸馏水 D.酸果汁
10.许多著名化学家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家与他们的成就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的钋和镭
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C.卢瑟福--发现了电子
D.门捷列夫--创设了元素周期表
二、填空题
11.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21cnjy.com
(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就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
①净化后的空气;②食盐水;③液态氧④蒸馏水;⑤澄清石灰水;⑥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⑦二氧化锰;⑧过氧化氢;⑨碳酸氢铵;10镁www.21-cn-jy.com
13.物质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如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______组成,碳酸氢铵由_________组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等红磷燃烧熄灭后再打开弹簧夹;21·世纪*教育网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打开弹簧夹后,发现集气瓶中的水少于其容积的,可能的原因有(写出两点)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15.在用红磷燃烧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时:
(1)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得到了那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时得到了氮气的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拓展
16.19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氮气密度,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密度有微小差异。他没放过这一微小差异,在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下列有关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B.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C.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
D.瑞利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是纯净物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I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等A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现象为:______.变化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21·cn·jy·com
(2)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1·c·n·j·y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4)对照图I、图Ⅱ实验,图Ⅱ实验的装置有何优点?(回答一点即可)______。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同步练习
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为了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实验室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应选用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蜡烛 D.硫粉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燃烧产物是固体,几乎不占空间,因此A是正确的;
B、木炭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是气体几乎占了氧气的空间,因此B是不正确的;
C、蜡烛燃烧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也有气体.因此C是不正确的;
D、硫粉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气体几乎占了氧气的空间,因此D是不正确的;
故选A。
2.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
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
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其中有错误的是( )
A.④⑤ B.③② C.②① D.①③
【答案】A
【解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的燃烧只消耗氧气,且不生成新气体,由于氧气被消耗,瓶内气压减小,水倒吸入瓶内,进入水的体积即为装置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①装置不漏气是才能保证该实验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才能使实验更加准确,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②红磷的量不足时,它所消耗的氧气也就不完全;导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偏小,会影响了实验结论,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2-1-c-n-j-y
③根据压强的知识可知,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水会被压入集气瓶,会导致集气瓶内水面的上升,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④如果将红磷改为碳来进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由于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占据氧气的原有的体积,而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符合题意; 21*cnjy*com
⑤当氧气的含量很低时,红磷就不能燃烧了,只是氧气的量风非常少,对实验的结果影响不大,故⑤是错误的,符合题意,【出处:21教育名师】
故选A。
3.如图是用燃烧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除选药品白磷外,还可以选下列的药品的是( )
A 铁丝 B 木炭 C 硫磺 D 红磷
【答案】D
【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产物为二氧化碳,当氧气浓度较低时生成物为一氧化碳,都是气体,故B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C、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但是生成物二氧化硫为气体,故C错误;
D、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红磷燃烧测氧气含量的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C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D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结果
【答案】C
【解析】A、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小于 ,故此选项错误;
B、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氮气和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混合物;故此选项错误;
C、加紧弹簧夹是因为防止燃烧时气体膨胀溢出,故此选项正确;
D、红磷量少氧气不能耗尽,则测量的数据会不准确,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5.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含量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和想法不可取的是 ( )2·1·c·n·j·y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将红磷改成木炭后重新实验
C.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尽
D.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不足
【答案】B
【解析】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时,外界的气体会进入集气瓶,使氧气测量变小;
B、由于木炭燃烧后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应后水的吸入量会很小;
C、红磷的量不足空气内的氧气不能完全消耗,进入水量比五分之一要小;
D、容器未冷却时气体的体积膨胀,进入的水量也要比实际的量要小;
故选B。
6.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碘酒 C.矿泉水 D.冰水共存物
【答案】D
【解析】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冰与水是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氯酸钾 B.氧化镁 C.空气 D.水
【答案】C
【解析】A、氯酸钾中含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B、氧化镁中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C、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是混合物;
D、水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故选C。
8.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的是( )
A.氧化汞 氧气 B.糖水 白酒
C.氮气 稀硫酸 D.铁矿石 水
【答案】C
【解析】A、氧化汞、氧气中均只含有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糖水中含有水、蔗糖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白酒中含有酒精、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氮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稀硫酸中含有水、硫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D、铁矿石中含有铁的化合物、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
故选C。
9.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矿泉水 B.石灰石 C.蒸馏水 D.酸果汁
【答案】C
【解析】蒸馏水中只含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矿泉水、石灰石和酸果汁均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
10.许多著名化学家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有关化学家与他们的成就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的钋和镭
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C.卢瑟福--发现了电子
D.门捷列夫--创设了元素周期表
【答案】C
【解析】A、居里夫妇从沥清铀矿中发现放射性的钋和镭,故A叙述正确;
B、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B叙述正确;
C、发现电子的是汤姆生,提出原子核结构理论的是卢瑟福,故C叙述错误;
D、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1.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就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择某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它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如红磷,白磷等),利用过量的该物质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生成新的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1*cnjy*com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虽然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致使广口瓶内气体压强未减小;
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或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解析】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选择某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它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如红磷,白磷等),利用过量的该物质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生成新的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选择不同的药品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现象。解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能否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变小。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
①净化后的空气;②食盐水;③液态氧④蒸馏水;⑤澄清石灰水;⑥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⑦二氧化锰;⑧过氧化氢;⑨碳酸氢铵;⑩镁
【答案】③④⑦⑧⑨⑩;①②⑤⑥
【解析】①净化后的空气为混合物;②食盐水为混合物;③液态氧为纯净物;④蒸馏水为纯净物;⑤澄清石灰水为混合物;⑥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为混合物;⑦二氧化锰为纯净物;⑧过氧化氢为纯净物;⑨碳酸氢铵为纯净物;10镁为纯净物;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③④⑦⑧⑨⑩;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②⑤⑥;
故答案为:③④⑦⑧⑨⑩;①②⑤⑥。
13.物质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如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______组成,碳酸氢铵由_________组成。
【答案】元素;元素;碳、氢、氧、氮元素
【解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如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碳酸氢铵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元素;元素;碳、氢、氧、氮元素。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等红磷燃烧熄灭后再打开弹簧夹;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2)打开弹簧夹后,发现集气瓶中的水少于其容积的,可能的原因有(写出两点)______、______。
【答案】(1)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红磷量不足;未等到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或装置漏气)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其反应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若红磷的量不足,导致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掉,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
若装置漏气,导致空气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
若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使集气瓶内的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因此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会小于五分之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红磷量不足;未等到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或装置漏气)。
15.在用红磷燃烧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时:
(1)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得到了那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时得到了氮气的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空气中的其它气体不与红磷反应等
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等
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红磷足量;③必须冷却到室温再读数
【解析】(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冷却到室温后,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21教育网
(2)故答案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空气中的其它气体不与红磷反应等;
(3)同时得到了氮气的性质: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等;故答案为: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等;21cnjy.com
(4)要使本实验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红磷足量;③必须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故答案为: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红磷足量;③必须冷却到室温再读数。
能力拓展
16.19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氮气密度,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密度有微小差异。他没放过这一微小差异,在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下列有关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B.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C.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
D.瑞利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是纯净物
【答案】C
【解析】A.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此项正确;
B.从题中可知,19世纪末科学家才发现了氩气的存在,所以此项正确;
C.从题中可知,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应该含有一定量的氩气,所以不是纯净物,此项错误。
D.瑞利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是纯净物不含氩气,此项正确;
故应选C。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I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等A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现象为:______.变化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21·cn·jy·com
(2)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4)对照图I、图Ⅱ实验,图Ⅱ实验的装置有何优点?(回答一点即可)______。
【答案】(1)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约占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一;磷+氧气五氧化二磷www-2-1-cnjy-com
(2)③①②④
(3)1
(4)减少实验误差(或节省燃料或不污染环境或便于读数)
【解析】(1)图I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等A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现象为: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约占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一,该反应由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来源:21cnj*y.co*m】
(2)图Ⅱ实验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
(3)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10cm-45cm× =1cm;
(4)对照图I实验,图Ⅱ实验具有以下优点:减少实验误差,节省燃料,不污染环境,便于读数;
故答案为:(1)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约占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一;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③①②④;
(3)1;
(4)减少实验误差(或节省燃料或不污染环境或便于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