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1-05 21:0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下列词语描述中,属于ΔH<0、ΔS>0的化学变化的是(  )
A. 春风化雨 B. 滴水成冰 C. 蜡炬成灰 D. 聚沙成塔
2.羰基硫(COS)是一种粮食熏蒸剂,其合成原理为CO(g)+H2S(g) COS(g)+H2(g) ΔH<0,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并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改变ΔH
B. 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C. 通入He(g),压强增大,H2S的转化率增大
D. 升温,平衡常数增大
3.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2<0,ΔH5<0
B. ΔH1>ΔH2+ΔH3+ΔH4
C. ΔH1+ΔH2+ΔH3+ΔH4+ΔH5=0
D. 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 H—H、1mol O=O、1molH—O放出的能量分别是akJ、bkJ、ckJ,则ΔH4=(2a+b-4c)kJ mol-1
4.反应3X(g)+Y(g) 2Z(g)+2W(s)在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分别如下。速率最快的是(  )
A. v(X)=0.54mol L-1 s-1 B. v(Y)=0.24mol L-1 s-1
C. v(Z)=3.0mol L-1 min-1 D. v(W)=0.60mol L-1 s-1
5.已知反应X(g)+Y(g) R(g)+Q(g)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830℃时,向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 mol X和0.8 mol Y,反应初始4 s内(X)=0.005mol/(L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700 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A. 4 s时容器内c(Y)=0.76 mol/L
B. 830℃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80%
C. 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 1200℃时反应R(g)+Q(g) X(g)+Y(g)的平衡常数K=0.4
6.下列实验事实与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其他条件不变,0.01mol L-1的酸性KMnO4溶液分别与0.1mol L-1的H2C2O4溶液和0.2mol L-1的H2C2O4溶液反应,后者褪色时间短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2O3溶液和H2SO4混合液放在冷水和热水中,放在热水中的混合液先出现浑浊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体系的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C 将少量MnO2粉末加入盛有10%双氧水的锥形瓶内,在化学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催化剂虽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一定不参与化学反应过程
D 一定条件下,分别在容积为1L和容积为2L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等量的氢气和碘蒸气,发生如下反应:H2(g)+I2(g) 2HI(g),获得等量HI时需要的时间前者少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气态反应体系的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A. A B. B C. C D. D
7.某课题小组设计一种常温脱除烟气中NO的方法,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整个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NH3+4NO+O24N2+6H2O
B. V5+=O在整个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
C. 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D. 该反应原理涉及的总反应的ΔS>0
8.某工业生产中发生反应:2A(g)+B(g) 2M(g)△H<0。下列有关该工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合成M时,一定采用高压条件,因为高压有利于M的生成
B. 若物质B价廉易得,工业上一般采用加入过量的B以提高A和B的转化率
C. 工业上一般采用较高温度合成M,因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
D. 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催化剂,因为生产中使用催化剂可提高M的日产量
9.将一定量的丙烯C3H6(g)、NH3(g)、O2(g)投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和催化剂下进行反应C3H6(g)+NH3(g)+O2(g) C3H3N(g)+3H2O(g)ΔH<0,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经10min测得C3H6(g)转化率如图所示(T2℃下两曲线相交,T3>T2>T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1℃下,催化剂活性:催化剂1<催化剂2
B. 在催化剂2的条件下,反应速率:c>b
C. 体系中C3H3N(g)的物质的量:b<c
D. 催化剂2条件下,b点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0.已知断裂1mol某些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C—H C—C C=C H—H
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mol 413 347 614 4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断裂C—H键所需的能量一定小于断裂H—H键所需的能量
B. 由上表数据可以计算出H2的燃烧热
C. 乙烷脱氢制备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C2H4(g)+H2(g) ΔH=+123kJ/mol
D. 乙烯加氢制备乙烷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
11.已知反应2NO+2H2=N2+2H2O的速率方程为υ=kc2(NO) c(H2)(k为速率常数),其反应历程如下:
①2NO+H2→N2+H2O2慢
②H2O2+H2→2H2O 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①、②的反应速率
B. c(NO)、c(H2)增大相同的倍数,对总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相同
C. 该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反应①
D. 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时,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均减小
12.已知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在任何时候都有5v(O2)=6v(H2O)
B. 适当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 在恒容的密闭体系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反应物,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恒温条件下,只缩小容器容积,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平衡常数不变
13.活性炭可以高效处理二氧化氮污染。在温度为T℃时,向体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活性炭和1mol NO2,发生反应:2C(s)+2NO2(g) N2(g)+2CO2(g),反应相同时间,测得各容器中NO2的转化率与容器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B. 图中c点所示条件下:v(正)>v(逆)
C. 图中a、c点对应的CO2浓度:ca(CO2)>cc(CO2)
D. 容器内的压强:pa:pb>6:7
14.一定条件下,在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容器容积V甲:V乙=1:2)中投入等物质的量的X和Y,发生反应xX(g)+yY(g) pP(g)+qQ(g),达到平衡时,Q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和容器容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y>p+q
B. c(P):b>2a
C. 压强:2p(b)<p(c)
D. 平衡常数:Ka<Kb=Kc
15.在刚性容器中,充入0.5mol/L的CH3OH,发生如下反应
主反应:CH3OH(g) HCHO(g)+H2(g) ΔH>0
副反应:CH3OH(g) CO(g)+2H2(g)
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CH3OH的转化率和HCHO的选择性[HCHO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温度为700℃时,反应恰好达到首次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主反应: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
B. X点对应条件下,甲醛速率:v正>v逆
C. 高于600℃,催化剂对副反应的选择性可能提高
D. 700℃,H2的平衡浓度为0.4mol/L(甲醛选择性值近似取)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实验室测定有机化合物(固态或液态)的燃烧热常用氧弹热量计(部分装置结构如图所示)。
实验原理:测定的水吸收的热量即为物质燃烧释放的热量。
某同学用氧弹热量计按以下实验步骤测量萘[C10H8(s)]的燃烧热。
a.用电子天平称量1400.00g纯水,倒入内筒中;
b.用电子天平称量0.64g萘压片,置于氧弹热量计内的样品盘上,与点火丝保持微小距离;
c.将试样装入钢弹内,用氧气排空气再注满高纯氧气;
d.打开搅拌器开关,读取纯水温度,当温度不再改变时,记下此时温度,该温度为初始温度;
e.用电火花引发燃烧反应,读取并记录内筒中最高水温;
f.重复实验3次,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初始温度/℃ 最高水温//℃
① 25.0 28.0
② 24.5 27.3
③ 24.0 28.4
已知:该热量计绝热外套内水温升高1℃需要的热量为8.8kJ。
(1)该装置中缺少的实验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
(2)搅拌器适宜的材质为______(填字母),钢弹(燃烧池)采用钢制的原因是______。
A.铜
B.钢
C.陶瓷
D.玻璃纤维
(3)氧弹内注满过量高纯氧气的目的是______。
(4)萘压片完全燃烧,氧弹热量计内筒升高的温度平均为______℃。
(5)根据题给数据写出表示萘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忽略电火花引燃时的热量及萘本身的热容误差)。
(6)查询文献可知萘[C10H8(s)]的燃烧热ΔH=-5144.3kJ mol-1,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的萘的燃烧热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钢弹内氧气有剩余
b.氧弹热量计绝热外套破损
c.萘压片的实际质量大于0.64g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7.生物质资源是一种污染小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的主要转化途径及主要产物如图。
(1)有关生物质能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a.由纤维素水解获得的乙醇属生物质能
b.直接燃烧生物质是一种高效利用能源的方式
c.生物质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d.生物质裂解获得的汽油、柴油等属于物理变化
e.生物质能,本质上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2)由生物质能获得的CO和H2,当两者1:1催化反应,其原子利用率达100%,合成的物质不可能是______。
A.汽油(含5到11个碳的烃)
B.乙酸(CH3COOH)
C.甲醛(HCHO)
D.甲醇(CH3OH)
(3)由生物质能获得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通过乙醇制取氢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知通过乙醇制取氢气有如下两条路线:
a.水蒸气催化重整:CH3CH2OH(g)+H2O(g)→4H2(g)+2CO(g)ΔH=+255.58kJ mol-1
b.部分催化氧化:ΔH=+13.76kJ mol-1
①从原料消耗的角度来看,______(填“a”或“b”)路线制氢更有价值。
②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______(填“a”或“b”)路线制氢更加有利。
(4)由生物质能获得的CO和H2可以用来合成甲醇:CO(g)+2H2(g) CH3OH(g)ΔH=-90.8kJ/mol。
①下列对该反应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当v(CO)=2v(H2)时,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b.恒温恒压下,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恒压条件下,在原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恒温恒压下,改变反应物的投入量,ΔH的值发生变化
e.温度一定时,缩小容器的体积,平衡将向右移动,c(CO)将变大
②若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CO、2molH2 1molCH3OH 2mol CO、4molH2
CH3OH的浓度(mol/L)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Q1kJ 吸收Q2kJ 放出Q3kJ
平衡常数 K1 K2 K3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c3>2c1=2c2
b.Q1+Q2=90.8Q3=2Q1
c.K1=K2=K3
d.a2+a3<100%
18.研究含碳、氮、硫的化合物对能源、环保及材料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i.CH2=CHCH3(g)+Cl2(g)=CH2ClCHClCH3(g)ΔH1=-132kJ mol-1
ii.CH2=CHCH3(g)+Cl2(g)=CH2=CHCH2Cl(g)+HCl(g)ΔH2=-100kJ mol-1
又已知在相同条件下,反应CH2=CHCH2Cl(g)+HCl(g)=CH2ClCHClCH3(g)的正反应的活化能Ea(正)为akJ 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Eb(逆)为 kJ mol-1(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将含有大量CO2的空气吹入K2CO3溶液中,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并使之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可再生能源甲醇,相关反应如下:
反应Ⅰ.CO2(g)+3H2(g) CH3OH(g)+H2O(g)ΔH1=-49.2kJ mol-1
反应Ⅱ.CO2(g)+H2(g) CO(g)+H2O(g)ΔH2=+41.2kJ mol-1
①现使用一种催化剂(CZZA/rGO),按n(CO2):n(H2)=1:3(总量为amol)投料于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2的平衡转化率和甲醇的选择率(甲醇的选择率为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1(忽略温度对催化剂的影响)。在513K达平衡时,反应体系内甲醇的物质的量为 mol(列出计算式);随着温度的升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加,但甲醇的选择率降低,请分析其原因: 。
②将1.0molCO和3.0molH2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使其仅按反应Ⅰ进行,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催化剂Ⅰ的催化效果最好
B.b点v正可能等于v逆
C.a点转化率比c点高,可能的原因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降低
D.CO2与H2浓度比保持1:3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③若将密闭容器恒定为1L,温度为180℃,起始时充入2.0molCO2和2.0molH2,使其仅按反应Ⅱ进行。已知: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c(CO2) c(H2)-k逆c(CO) c(H2O),CO2平衡转化率为60%。该温度下,k正与k逆的比值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NO2与SO2能发生反应:NO2(g)+SO2(g) SO3(g)+NO(g)ΔH<0。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使用某种催化剂,改变原料气配比进行多次实验(各次实验的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测定NO2的平衡转化率,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如果要将图中C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B点的平衡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②若A点对应实验中SO2(g)的起始浓度为c0mol L-1,经过tmin达到平衡状态,该时段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 mol L-1 min-1。
③图中C、D两点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C℃和TD℃,通过计算判断TC TD(填“>”“=”或“<”)。
19.CO2的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Ⅰ.CO2与C3H8耦合可制备丙烯
(1)在In/HZSM-5催化作用下,CO2与C3H8耦合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C3H8(g)=C3H6(g)+H2(g)ΔH1=+123.8kJ mol-1
CO2(g)+H2(g) CO(g)+H2O(g)ΔH2=+41.2kJ mol-1
耦合反应C3H8(g)+CO2(g)=C3H6(g)+CO(g)+H2O(g)的ΔH=______kJ mol-1,该反应在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Ⅱ.CO2电还原可制备高附加值的有机物
已知:Sn、In、Bi的活性位点对O的连接能力较强,Au、Cu的活性位点对C的连接能力较强,Cu对CO的吸附能力远强于Au,且Cu吸附CO后不易脱离。
(2)CO2电还原可能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CO表示吸附态的CO)。
①若还原产物主要为CH4,应选择______(填“Sn”或“Au”或“Cu”)作催化剂。
②选择合适的金属催化剂,CO2得电子还原生成CO的过程可描述为______。
(3)在一定压强下,按n(H2):n(CO2)=1:1投料,在Bi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H2(g) HCOOH(g) ΔH>0(主反应),同时有副反应
CO2(g)+H2(g) CO(g)+H2O(g)发生,反应相同时间,CO2转化率及HCOOH选择性(甲酸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下列措施不能提高CO2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_(填标号)。
A.降低温度
B.再充入Ar
C.分离出HCOOH
②673.15K下,反应至某时刻时体系中H2的分压为aMPa,则该时刻主反应的压力商QP=______(填计算式即可)MPa-1。
③当温度高于673.15K时,随温度升高,主反应与副反应的反应速率相比,增加更显著的是副反应,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温度计;
CD;钢的导热性好,能使物质燃烧产生的热量及时传递给水;
确保萘完全燃烧;
2.9;

b
17.【答案】bd;
AD;
①a;
②b;
①ad;
②ac
18.【答案】a+32 a××15%×78% 升高温度时,反应II正向移动的幅度大于反应I逆向移动的幅度 BD 2.3 降低温度 =
19.【答案】+165.0;高温;
①Cu;
②CO2得电子形成后,与Au催化剂活性位点连接,再结合H+形成—COOH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继续得电子并结合H+脱水形成CO吸附在催化剂上,最后从催化剂表面脱附,生成CO;
①C;
②;
③随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升高,但HCOOH的选择性却迅速下降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