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东城区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1-05 22:1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第五中学 2025-2026 学年高二上学期 10 月月考
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我国科研人员在研究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的月壤时,发现月壤钛铁矿(FeTiO3 )存在亚纳米孔道,吸附
并储存了大量来自太阳风的氢原子。加热月壤钛铁矿可生成单质铁和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冷却为液态水储
存起来以供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月壤钛铁矿中存在活泼氢
B.将地球上开采的钛铁矿直接加热也一定生成单质铁和水蒸气
C.月壤钛铁矿加热生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将获得的水蒸气冷却为液态水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HClO 的电子式:
C.H2O的分子结构模型:
D H CO 2 . 2 3的电离方程式:H2CO3 2H CO3
3.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B.工业上通常选择在 400 ~ 500 C 的高温条件下进行合成氨的生产
C.铁钉放入浓HNO3中,待不再变化后,加热能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D.封装有NO2 和N2O4 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恒温时,缩小容积,气体颜色变深
4.对室温下 pH相同、体积相同的稀氨水与氢氧化钠稀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适当升高温度,两种溶液的 pH均增大
B.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种溶液的 pH均减小
C.加水稀释至原溶液体积的 10倍,所得稀氨水的 pH略大
D.与 HCl溶液中和时,稀氨水所消耗 HCl的物质的量更多
试卷第 1页,共 11页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 3 .用盐酸除去铁锈:Fe2O3 xH2O 6H 2Fe (3 x)H2O
B .用稀硝酸除去试管壁上的银镜:3Ag 4H NO3 3Ag NO 2H2O
C 2 .用食醋除去水垢中的CaCO3 : CaCO3 2H Ca H2O CO2
D.用Na S除去废水中的Hg2 : Hg2 S2 2 HgS
6.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如图预热后再迅速混
合,观察
A.探究温度对化学反 B.比较Fe3+和Cu2+的
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效果
C.探究浓度对化学平 D.验证Fe3+与 I- 的反
衡的影响 应为可逆反应
A.A B.B C.C D.D
7.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工业生产制取硫酸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Δ
A.I的化学方程式:3FeS2+8O2 Fe3O4 +6SO2
试卷第 2页,共 11页
B.Ⅱ中的反应条件都是为了提高SO2 平衡转化率
C.将黄铁矿换成硫黄可以减少废渣的产生
D.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用碱液吸收
8.某温度下N2O按下式分解:2N2O(g) 2N2 (g) O2 (g)。测得恒容密闭容器内,N2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如下表:
t / min 0 20 40 60 80 100
c N2O / (mol / L) 0.100 0.080 0.060 0.040 0.020 0.00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0 ~ 20min 内, v O2 5 10 4mol / (L min)
B.在 40min 时, c N2 0.040mol / L
C.在 60min 时,N2O的转化率为60%
D.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 c N2O 0.120mol / L ,则 20min 时 c N2O 0.100mol / L
9.碱金属单质M和Cl2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sCl是离子化合物
B.若M分别为 Na和 K,则 H3 : Na K
C. H 4 0, H6 0
D. H6 H1 H2 H3 H4 H5
10.下列依据相关数据作出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依据不同温度下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可推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B.依据F、Cl 、Br、I的氢化物的分解温度,可推断它们的非金属性强弱
C.依据盐酸与 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可推断盐酸与氨水反应的中和热
试卷第 3页,共 11页
D.依据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可推断它们同温度同浓度稀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
11.苯的硝化反应的部分过程如下图。若用氘代苯(C6D6 )进行该反应(反应过程不变),反应速率无明显变
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C-D键能大于 C-H键能。
A.苯的硝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用氘代苯进行反应时,i中有 C-D键的断裂与形成
C.用氘代苯进行反应时,ii的反应速率减小
D.图示过程的反应速率主要由 i决定
12.为研究三价铁配合物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已知: FeCl - 2+ 3-4 为黄色、[Fe(SCN)] 为红色、 FeF6 为无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中浓盐酸促进Fe3++4Cl- FeCl4 平衡正向移动
B.由①到②,生成[Fe(SCN)]2+并消耗 FeCl4
-
C 3+.②、③对比,说明 c Fe :②>③
D.由①→④推断,若向①深黄色溶液中加入KI、淀粉溶液,溶液也无明显变化
13.将高炉煤气转化为价值更高的 CO的方法不断发展。科研人员以Fe2O3、CaO为初始原料构建化学链,
实现了高炉煤气的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试卷第 4页,共 11页
A.X为初始原料 Fe2O3
B.用 CaO吸收CO2,能促进Fe2O3 3CO 2Fe 3CO2平衡正向移动
C.图中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一定条件
D.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O2 H2 CO H2O
14.“丁烯裂解法”是一种重要的丙烯生产法,但生产过程中会有生成乙烯的副反应发生,反应如下:
催化剂
主反应:3C 4H8 4C H C H
催 化 剂;副反应: 3 6 4 8 2C2H4
一定压强下,测得上述两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w)随温度 (T)变化的趋势分别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主反应和副反应的平衡常数都增大
B.为了提高丙烯的平衡产率,应将乙烯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C.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容积,增大压强,丙烯的质量分数可能升高
D.若体系中只有C3H6和C2H4生成,则 4n C4H8 3n C3H6 2n C2H4 为定值
二、解答题
15.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CH3COOH的电离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测定 25 C时 20.00mL 冰醋酸稀释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变化。
试卷第 5页,共 11页
(1)ABC 三点对应的溶液中, c H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CH3COOH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
c H
(2)若使 C点对应的溶液中 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序号)。
c CH3COOH
A.加入H2O B.加入冰醋酸 C.加入CH3COONa固体
【实验二】测定 25 C时用0.1000 mol / LNaOH溶液滴定 20.00 mL0.1000 mol / LCH 3COOH 溶液过程中的
pH变化。
(3)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得出CH3COOH是弱电解质的结论,依据是 。
(4)若未加入 NaOH溶液时,0.1000 mol / LCH3COOH溶液的 pH为 x,则 25 C时CH3COOH的电离常数
Ka 。
(5)a点对应的溶液中,c Na c CH3COO (填“>”、“<”或“=”,下同);当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
为 20mL时,所得溶液的 pH 7。
(6)若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为 10mL时,所得溶液的 pH为 y,则 25 C时CH3COOH y的电离常数Ka 10 ,
原因是 。
试卷第 6页,共 11页
16.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如下:
N2 (g) 3H2 (g) 2NH3 (g) H 92.4kJ / mol。
(1)合成氨是高能耗的过程,结合N2分子结构解释原因 。
(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合成氨,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2v N2 v NH3
(3)压强对合成氨有较大影响。下图为不同压强下,以物质的量分数 x H2 0.75、 x N2 0.25进料,反
应达平衡时, x NH3 与温度的计算结果。
① p1 p2 (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 。
②在 p1、x NH3 0.20时,N2的转化率为 。
(4)通过MgCl2和 Mg NH3 Cl2 的相互转化可实现NH6 3的高效存储和利用。MgCl2和NH3反应过程中能
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室温下,MgCl2和NH3反应生成 Mg NH3 Cl6 2 而不生成 Mg NH3 Cl2 。分析原因: 。
②从平衡的角度推断利于 Mg NH3 Cl NH MgCl6 2 脱除 3生成 2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
17.高铁酸钾 K2FeO4 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
试卷第 7页,共 11页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 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
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K2FeO4 (夹持装置略)
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A中反应方程式是 (锰被还原为Mn2 )。
②将除杂装置 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
③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C中生成K2FeO4的反应方程式是 。
(2)测定K2FeO4的纯度
I.称取K2FeO4样品 a g,用碱性 KI溶液充分溶解;
Ⅱ.调节 pH为 1,避光放置 40min 至反应完全;
Ⅲ.再调节 pH为3 ~ 4,用 cmol / LNa 2S2O 3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为浅黄色时,加入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终
点,共消耗Na 2S2O3溶液 VmL。
已知: I2 2Na2S2O3 2NaI Na2S4O6 ;Na2S2O3和Na 2S4O6 溶液颜色均为无色。
①Ⅲ中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 。
②已知K2FeO4的摩尔质量为M g / mol,该样品中K2FeO4的质量分数为 。
③测定过程中,需控制待测溶液的 pH为3 ~ 4。当 pH 1时,测得的K2FeO4纯度偏高,可能的原因
是 。
18.利用工业废气中的H2S制备焦亚硫酸钠(Na 2S2O5 )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下。
试卷第 8页,共 11页
已知:
物质 H2CO3 H2SO3
Ka 25 C Ka1=4.5 10-7、Ka2=4.7 10 -11 Ka1=1.4 10-2 Ka2=6.0 10-8
(1)制SO2
已知:
H 12S(g)+ O2 2
(g)=S(s)+H2O(g) ΔH=-221.2kJ mol-1
S(s)+O 2(g)=SO (g) ΔH=-296.8kJ mol-12
由H2S制SO2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制Na 2S2O5
I.在多级串联反应釜中,Na 2CO3悬浊液与持续通入的SO2 进行如下反应:
第一步: 2Na2CO3+SO2+H2O Na2SO3+2NaHCO3
第二步:
NaHCO3+SO2 NaHSO3+CO2
Na2SO3+SO2+H2O 2NaHSO3
Ⅱ.当反应釜中溶液 pH达到 3.8~4.1时,形成的NaHSO3悬浊液转化为Na 2S2O5 固体。
①Ⅱ中生成Na 2S2O5 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配碱槽中,母液和过量Na 2CO3配制反应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多次循环后,母液中逐渐增多的杂质离子是 ,需除去。
④尾气吸收器中,吸收的气体有 。
(3)理论研究Na 2SO3 、NaHCO3与SO2 的反应。一定温度时,在1L浓度均为1mol L-1的Na 2SO3 和NaHCO3
试卷第 9页,共 11页
2- -
的混合溶液中,随 n SO2 的增加,SO3 和HCO3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如图。
①0~a mol,与SO2 优先反应的离子是 。
② a~b mol HCO- 2-, 3平衡转化率上升而SO3 平衡转化率下降,结合方程式解释原因: 。
19.“硫代硫酸银”( [ Ag(S2O3)2]3–)常用于切花保鲜,由 AgNO3溶液(0.1 mol·L–1、pH=6)和 Na2S2O3
溶液(0.1 mol·L–1、pH=7)现用现配制。某小组探究其配制方法。
【实验一】
(1)A为 Ag2S2O3。写出生成 A的离子方程式 。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试管 a中充分反应后一定生成了 (填离子符号)。进而推测出沉
淀 m可能为 Ag2S、Ag、S或它们的混合物。做出推测的理由是 。
(3)若试管 a中物质充分反应后不过滤,继续加入 1.1 mL Na2S2O3溶液,振荡,静置,黑色沉淀不溶解,
清液中逐渐出现乳白色浑浊,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白色浑浊的原因: 。
结论:Ag2S2O3不稳定,分解所得固体不溶于 Na2S2O3溶液。
【实验二】已知:Ag2S2O3+3S2O32- 2 [ Ag(S2O3)2]3–(无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卷第 10页,共 11页
i.
白色沉淀生成,振荡后迅速溶解,得到无色清液;
滴加至约1 mL时清液开.始.略显棕黄色,有丁达尔现象;
超过 1.5 mL后,产生少量白色沉淀,立即变为棕黄色,
最终变为黑色;
滴加完毕,静置,得到黑色沉淀,上层清液 pH = 5
ii.
白色沉淀生成,立即变为棕黄色,充分振荡后得到棕
黄色清液,有丁达尔现象。
(4)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 i中加入 1.5 mLAgNO3后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
(5)实验 i中,当加入 0.5 mLAgNO3溶液时,得到无色清液,若放置一段时间,无明显变化。结合化学
反应速率分析该现象与 ii不同的原因是 。
(6)简述用 0.1 mol·L–1AgNO3溶液和 0.1 mol·L–1 Na2S2O3溶液配制该保鲜剂时,试剂的投料比和操
作: 。
试卷第 11页,共 11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A C A B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B D C B
15.(1) A(2)BC
(3)由图中数据可知,0.1000 mol / LCH3COOH溶液的 pH 1,说明溶液中的
c H 0.1 mol / L,CH 3COOH 只有部分电离生成H ,因此CH3COOH是弱电解质
2 x
(4) 10
0.1000 10 x
(5) = >
(6)当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为 10 mL时,所得溶液的溶质是物质的量相等的醋酸钠与醋酸,

可以近似地认为溶液中的 c CH3COO c CH3COOH ,由CH3COOH的电离常数表达式可

知,此时溶液中的 c H Ka
16.(1)N2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键能大,破坏它需要较大的能量
(2)AB
(3) < 合成氨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
1
移动,氨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3
(4) E2 E1,温度低时更容易生成 Mg NH 3 Cl6 2
Mg NH 3 Cl 2 MgCl 2 6NH6 3 是吸热反应,也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升温、减压
有利于 Mg NH 3 6 Cl 2 脱除氨
17.(1) 2KMnO4 16HCl 2MnCl2 2KCl 5Cl2 8H2O
答案第 1页,共 2页
3Cl2 2Fe(OH)3 10KOH 2K 2FeO4 6KCl 8H2O
(2) 加入半滴Na 2S2O3标准溶液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cVM
100% 在强酸性条件下, I 易被空气中O2氧化,S2O
2
3 易与H 反应4000a
18.(1) 2H2S(g)+3O2 (g)=2SO2 (g)+2H2O(g) ΔH -1036 kJ mol-1
(2) 2NaHSO3 Na2S2O5 H2O NaHSO3 Na 2CO3 NaHCO3 Na 2SO3
SO2 4 CO2、SO2
(3) SO2 3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ⅰ.HCO3 +SO2+H2O H2CO3+HSO3 ,
H2CO3 H2O+CO2;ⅱ. SO2 +SO +H O 2HSO 3 2 2 3 。amol后,随着 n(SO2)增加,因 H2CO3
分解,促进ⅰ中 SO 2与碳酸氢根的反应不断正向进行,溶液中 c(HSO3 )不断增加,促使反应ⅱ
逆向进行,所以HCO- 2-3平衡转化率上升而SO3 平衡转化率下降
19 1 Ag+ S O2 .( ) + 2 3 = Ag2S2O3↓
(2)H+ SO2 、 4 得到的SO
2
4 是氧化产物,必然要生成其他还原产物
(3) S O2 2 3 + 2H = S + SO2 + H2O
(4)过量 Ag+与S O2 2 2 3 结合,使 c(S2O3 )降低,Ag2S2O3+3S2O32- 2[Ag(S2O3)2]3-逆
向移动,析出沉淀
(5) 逐滴滴加 AgNO3时,Ag2S2O3的溶解速率大于分解速率;迅速混合时部分 Ag2S2O3
来不及溶解即发生分解,分解产物不能再溶于 Na2S2O3
(6) Na2S2O3和 AgNO3物质的量之比大于 2:1,在不断搅拌下将 AgNO3溶液缓缓加入到
Na2S2O3溶液中
答案第 2页,共 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