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1.4《囚绿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1.4《囚绿记》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7 15:4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绿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学习、掌握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3、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使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想:
1、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2、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lǐ),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仅有34岁的陆蠡就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绿”又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囚绿”?
明确:“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是因为喜爱。
2、思路把握
方法指要:速读课文,圈画有关内容,随手批注;然后互相交流;最后发言、讨论,形成共识。
(1)本文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
之前之后分别写了什么?
(2)既然作者“囚绿”是因为爱绿,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爱绿?
明确:“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3)“囚绿”是爱绿的表现,“囚绿”之前作者的哪些举动反映了他对绿藤的喜爱?
明确:租房时尽管房间低矮狭小,炎热简陋,因为有绿,陆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希望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话。”
“我快活地坐在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舞姿。”(4)被囚之前,绿藤的生长状况如何?
明确:被囚之前:枝叶舒展,舞姿婆娑。
被囚之后:“它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超原来的方向。”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三、合作探究
1、如何评价陆蠡对绿藤因爱而囚的这种举动?
明确:陆蠡爱绿,说明他热爱生活,追求光明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想,值得称道;但是,因爱而占有,反而是被爱者难以自由生长,甚至萎缩,对绿藤造成伤害,又流于自私和残忍,是一种畸形的情感。
2、对于绿藤被囚前后的生态变化,你会想些什么?
明确:爱自由是生命与生俱来的天性,应该让生命在自然中生长。认为的约束会使生命力萎缩。爱有时也会带来伤害。真爱是欣赏而非占有。
3、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被囚后,绿藤的尖端总指向窗外,显示出它不屈不挠的反抗意识,折射出它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展现了他不可侵犯的生命尊严。
我们也要不屈服于逆境,要追求生命的阳光。
四、深入探究
联系《囚绿记》写作的时代背景,结合课文里的关键语句,进一步探讨绿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写作主旨。
在文中,陆蠡说,“绿色是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宝贵的啊!”“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许多不快的记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向它致诚挚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这些话如何理解?
(提示:1、陆蠡其人。2、《囚绿记》的写作背景。)
明确:陆蠡生活的时代,民族衰微,社会黑
( http: / / www.21cnjy.com )暗,民不聊生。他不满于人吃人的丑恶现实,一生追求进步,他的不少作品,像《竹刀》等都反映了这种思想倾向;而奋斗的历程又充满艰辛和坎坷,他不免感觉疲惫和痛苦。这可爱的“绿”使“我”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愉悦,“我”暂时忘却了痛苦和烦恼,沉浸在生命的宁静与淡淡的喜悦中。绿象征了作者心中的自由、光明、幸福、希望和理想,这一切对他都弥足珍贵。《囚绿记》的写作年代,作者正在“孤岛”上海,抗战正酣,他怀念北平的常春藤,怀念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实际上不尽之意自在言外。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就是歌颂忠贞不渝的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绿”深层的象征意义。“真诚祝福”,也是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的蹂躏,重获光明自由。由爱而囚,由囚而放、而怀念,一波三折,其间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令人动容,令人叹惋!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把握文章的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如标题和重点语句来理解文章的方法,还学习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在各种体裁的文章阅读中。同时,我们从作者描写的“常春藤”这种微小的生命体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气息,感悟到了心灵净化、品质提升的可贵。我们也应该做一个有“心”人。
六、布置作业
1、做《同步作业》巩固
2、拓展思维:关于“囚禁与自由”,你如何理解?你读过哪些相关的作品?这个话题让你想到现实中的哪些事情?你的观点如何?
提示:囚禁是不开放,专制的,扼杀生机和创造力。
囚禁更指思想,观念,情感。
自由是令人向往的,值得追求的。
冲破家庭的牢笼,走向广阔的天地。
打开传统的藩篱,拓展自由的思想空间。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
冲破心灵的囚牢。
给孩子一双自由的翅膀,让他们自己去飞。
但求一份原始的自由——放开手脚驰骋。
我渴望被囚禁。
附:板书设计
(1—4)
寻绿(选择可以看见绿色的房间)→
热切追求
(5—7)
赏绿(享受房间的绿色)→
喜欢满足
顽强抗争
囚绿记
(8)
囚绿(囚住绿色)→
爱绿至极
(9—13)放绿(点明主旨)→
颂扬“永不屈服于黑暗”向往光明的民族气节
(14)
怀绿

惦念牵挂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