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填空题
1.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从体裁上看是 ,作者是 ,他的诗作代表唐诗的高峰,是 的杰出代表。
(2)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 ,“秋思”是 。作者 是 代著名 家。
2.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诗人人在他乡、漂泊羁旅的境况。
B.颔联描绘了一幅开阔恢弘的江上春景图,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
C.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D.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杨花落尽子规啼”时,对“啼”字的处理,恰当的是( )
A.读得又轻又短
B.重读,延长读音
C.语速加快,一带而过
D.声音上扬,充满喜悦
4.朗读“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直到”时,应( )
A.快速读完
B.稍作停顿,强调延续感
C.读得又轻又快
D.突然拔高声调
5.朗读《次北固山下》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对“生”和“入”两个字的朗读处理,正确的是( )
A.“生”和“入”都读重音,声音短促有力
B.“生”读重音,声音上扬,“入”读轻声,一带而过
C.“生”读轻声,“入”读重音,声音低沉
D.“生”和“入”都读重音,“生”声音上扬,“入”声音稍缓
6.朗读“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对“断肠人”的处理,恰当的是( )
A.读得轻快短促
B.重读,语气沉重
C.语速加快,一带而过
D.声音上扬,充满希望
二、名句名篇默写
7.古诗文默写。
(1)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 ,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3)《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
(5)《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 。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 。
三、诗歌鉴赏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总领全篇的字是“ ”,诗中“ , ”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2)请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列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这首诗的体裁是 ,“星汉”的意思是 。
10.除了诗歌的最后两句,全诗可分为三层。请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相关提示,填写横线空白处。
第一层(一、二句),交代“观海”的① 。
第二层(紧接着的六句),先写海水和山岛,凸显了大海的② ;次写草木;再写到“洪波”。这一层写实,动静结合。
第三层(接下来四句),发挥想象,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③ 。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七言绝句 李白 浪漫主义 散曲 曲牌名 题目 马致远 元 戏曲作
2.B
3.B
4.B
5.D
6.B
7.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客路青山外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8.(1) 观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用虚写、想象、夸张等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以沧海自比,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9. 四言古诗 银河 10. 地点 辽阔和庄严 胸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