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
的扩展》课后练习
选择题
1.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后洲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亚洲和美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美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2.下面为1680-1830年塞内加尔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统计表,据表可知,1680-1830年塞内加尔( )
A.处于三角贸易的主导地位 B.民族独立运动得到发展
C.经济发展依附于欧洲市场 D.矿产资源开发始终迟滞
3.16世纪,西班牙探险者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来到菲律宾群岛。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随后,中国产品通过这些“马尼拉大帆船”源源不断到达美洲地区。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遭到了西班牙殖民入侵 B.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C.商品大量输往美洲地区 D.从根本上改变海禁政策
4.下表为1740-1800年间英国的工业产值及出口额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 )
A.英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C.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 D.英国工业水平居于世界一流
5.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 )
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都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产物
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6.1813年和183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9世纪20年代,英国同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税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取消了丝织品的进口禁令,降低了生丝、羊毛、煤等原料的进口税率,废止了包括机器在内的所有输出品的限制。这主要表明( )
A.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逐步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D.英国确立殖民霸权
7.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最能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
A.顺应了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B.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C.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 D.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8.明清时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使中国民众的饮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重大事件是( )
A.郑和七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扩张与掠夺 D.政府大力推广
9.无线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伦敦的茶叶或芝加哥的小麦价格迅速影响到处于世界非常遥远的地方的买卖,也能让政府的公众声明顷刻之间为他国政府和一般民众所知晓等。这说明( )
A.科技成果扩大了民主范围 B.新通信设备应用领域狭窄
C.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改变 D.通信进步便利了人类互动
10.下面为1840-1894年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统计表,据此可以推断( )
A.民族工业的勃兴推动农产品商品化 B.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C.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D.欧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原料掠夺
11.1889年,美国人菲里斯克在上海试销外国“品海”卷烟;1902年由天津北洋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龙球”牌香烟是我国最早的烟标;1991年,《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字样。1991年中国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1992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对此我们不能提炼出的有效信息是( )
A.反映出近代中国接受了一些西式生活习俗
B.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生活更加注重健康环保
C.我国调整烟标设计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
D.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生活开始趋于法律化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
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16世纪以后,中国茶叶传入欧洲,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
18世纪末,输入欧洲的中国茶,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万荷盾的茶叶,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
——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
材料二 下面为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担)。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茶叶交易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2.【答案】
(1)原因:①茶树种植范围扩大;②商业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③儒、佛、道思想的影响。
影响:改变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或扩大了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大量欧洲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中国茶叶生产的商品化。
(2)趋势:茶叶产量大幅增长;外销增长迅速并占主导;内销增长缓慢(或变化不大)。
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开展;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的经济侵略);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开埠通商、降低关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试卷第2页,总2页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