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17课内战烽火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第17课内战烽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17 16: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内战烽火
教材P88~P91,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
1.掌握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政治较量的史实。
2.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而作的努力,培养依据事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掌握全面内战爆发、中共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4.培养结合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重庆谈判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难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读了蒋介石这封电报,你认为蒋介石真的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诚心诚意”邀请毛泽东共商国家大计吗?毛泽东会去重庆吗?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上的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政治较量】
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的外部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4.5亿人民命运的大会,我们的任务就是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一种黑暗的前途和命运。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开幕词中讲话
(1)你能归纳出国民党的政治主张吗?你认为中共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概括提炼:消灭共产党,实行独裁专制,不惜使用武力。争取民主与和平。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
漫画欣赏:《抢夺胜利之果》。
(2)你能归纳出美国政府的政治主张吗?
概括提炼: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维护其在华利益。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3)这里的“谈判”指哪一历史事件?
(4)陶希圣所说的“利用谈判拖一拖”说明了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谈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更有文章好做”指的是什么?
(5)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没拒绝谈判?国共双方经过谈判,达成什么结果?还留下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小组合作:重庆谈判。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把蓄意制造内战,不愿和谈的罪名,加在共产党的头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没有解决。
(6)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能改变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吗?
不能。因为蒋介石的既定方针是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共的目的是要推翻这种反动统治。
(7)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作为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该不该亲自到重庆去谈判?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不管说该或不该,都应给予鼓励。因为说不该的同学,至少还保持着对蒋介石的警惕,对毛泽东安全的顾虑。这种朴素的情感应该得到呵护。蒋介石持内战方针,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不可能改变既定方针;但中共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在政治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较量,最终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教师过渡:中国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内战不可避免,烽火必定再燃。
【军事较量】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图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100万日军的装备和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观摩片段:《中原突围》和《巍峨昆仑》。
(8)为了迅速消灭共产党,蒋介石选择进攻哪个地方?
(9)人民解放军如何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小组归纳:中原解放区;主动撤离,保存实力;“蘑菇”战术,拖垮敌人;引进“口袋”歼灭敌军。
这个历史事实说明了什么道理?
中共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方法,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粉碎敌人的进攻。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0)“这一战略部署”指什么?其战略目标是什么?
(教师引导: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11)人民解放军为什么将中原地区作为主攻方向?
总结:敌军在中原的防守力量薄弱,中原地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据有中原,可西扼武汉,东下南京,也可有力支援在陕北的西北野战军和在山东华东野战军作战。因此,在确定反攻方向后,中共中央制定了“三军配合南进,东西两翼牵制”的战略进攻计划,向国统区展开战略反攻。
(1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诗歌朗诵:“曾经亲密无间,也曾相互猜疑,无奈兄弟阋墙,携手共抗外敌,万众期盼统一。”
(13)国共两党历史上曾有过哪两次合作?20世纪20年代~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
分组讨论: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初步胜利;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特征: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图片:习近平和吴伯雄握手图。
讲述:而今,昔日的恩怨消逝在紧握的两手间,和谐的音弦奏响了和平乐章。五六十年前的往事,使我们的双眼布满云烟,中国永远是中国人的祖国,请记住这个日子,等待下一个日子。让我们共同期盼两岸早日和平统一,期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歌诀小结:蒋搞重庆假和谈,中原进攻爆内战,中共破“攻”陕北“转”,反攻直插大别山。
2.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阴谋消灭人民革命力量,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在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扶持下,公然发动内战,与人民为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失败后,以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式进行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国民党败逃台湾,祖国分裂。
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一、重庆谈判:(背景、概况)
二、转战陕北
三、挺进大别山: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