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1-06 16: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小华同学练习书法时握毛笔的姿势如图所示,笔杆竖直悬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笔杆受到的压力是笔杆形变产生的
B.手指受到的压力是笔杆形变产生的
C.笔杆受到的重力和笔杆对手指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笔杆受到的重力和手指对笔杆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如图所示,小车内沿竖直方向的一根轻质弹簧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与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轻弹簧一定被压缩
C.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
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
3.如图所示,一弹性小球从距地面2m处的A点以10m/s的速度竖直向下抛出,小球落地后竖直反弹经过距地面1.5m高的B点时,向上的速度为7m/s,小球从A点到B点共用时0.3s,则此过程中(  )
A.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为3.5m,方向竖直向下
B.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17m/s,方向竖直向上
C.小球平均速度的大小为1.5m/s,方向竖直向下
D.小球加速度的大小约为,方向竖直向上
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为某食品厂的曲柄压榨机示意图,O、A、B为铰链,OA、AB均为轻杆且长度相等,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轻质活塞可上下移动,M为被压榨的物体。在A处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使活塞缓慢下降压榨M,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时,活塞对M的压力为(不考虑一切摩擦)(  )
A. B.
C. D.
6.有一串珠子(珠子可视为质点),穿在一根长1.8m的细线上,细线的首尾各固定1个珠子,中间还有5个珠子。从最下面的珠子算起,相邻两个珠子之间的距离依次为 5cm、15cm、25cm、35cm、45cm、55cm,如图所示。某人向上提起细线的上端,让细线自由垂下,且第1个珠子紧贴水平桌面,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假设珠子落到桌面上不再反弹,则第2、3、4、5、6、7个珠子(  )

A.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之比为
B.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
C.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D.第4个珠子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为4m/s
7.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A、B、C三点,其中,。若物体经过AB、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
A. B. C. D.
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
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7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减少到0.1kg,则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取)(  )
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不变 B.A仍静止不动
C.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D.桌面受到A的摩擦力方向不变
9.如图所示,半圆形框架竖直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P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P与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将力F在竖直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地转过,框架与小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先减小后增大 B.框架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C.拉力F的最小值为 D.框架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10.甲、乙两车(均可视为质点)在平直公路上沿两平行车道同向行驶,两车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时甲车在乙车前面30m处,在时两车恰好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近
B.图中t1等于
C.图中的v2与v1之差等于14m/s
D.乙车比甲车的加速度大4m/s2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11.(8分)网课期间,小明想在家里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了一重物、两根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刻度尺,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A.用刻度尺测出橡皮筋的原长L;
B.在竖直木板上贴一张白纸,将两根橡皮筋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白纸上的A、B两点,另一端通过一绳套连接重物,如图甲所示,记下OA、OB的方向以及两橡皮筋的长度L1、L2;
C.然后再用一根橡皮筋将重物提起,静止时测出橡皮筋的长度L0,记下橡皮筋的方向。
(1)本实验中涉及的物理思想是 。
A.等效替代法 B.控制变量法 C.理想模型法
(2)数据处理中应该把橡皮筋的 (选填“长度”或“伸长量”)作为等效力的大小。
(3)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3与F4两力中,方向一定沿图甲中DO方向的是 。
(4)如图甲所示,保持结点O不动、橡皮筋BO方向不变,将橡皮筋AO 逐渐沿顺时针方向转至竖直方向。此过程中,关于橡皮筋AO、BO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O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BO的拉力逐渐减小
B.AO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BO的拉力逐渐减小
C.AO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BO的拉力逐渐增大
D.AO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BO的拉力逐渐增大
12.(6分)某学习小组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开展“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已知水的密度为ρ,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过程如下:
(1)将两根细绳分别系在弹簧两端,将其平放在较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让其中一个系绳点与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另一个系绳点对应的刻度如图1所示,可得弹簧原长为 cm。
(2)将弹簧一端细绳系到墙上挂钩,另一端细绳跨过固定在桌面边缘的光滑金属杆后,系一个空的小桶。使弹簧和桌面上方的细绳均与桌面平行,如图2所示。
(3)用带有刻度的杯子量取适量水,缓慢加到小桶里,待弹簧稳定后,测量两系绳点之间的弹簧长度并记录数据。按此步骤操作6次。
(4)以小桶中水的体积V为横坐标,弹簧伸长量x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拟合成如图3所示直线,其斜率为a(已知)。由此可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用题目中已知量表示)。
(5)图3中直线的截距为b(已知),可得所用小桶质量为 (用题目中已知量表示)。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13.(10分)一枚小火箭携带试验炸弹在地面上竖直发射升空,小火箭的加速度大小a=10m/s2,t1=20s后小火箭与试验炸弹分离(分离之后,试验炸弹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g=10m/s2),预定试验炸弹在最高点爆炸,取g=10m/s2,不计空气阻力。请问:
(1)试验炸弹预定爆炸点的高度是多少;
(2)若试验失败,炸弹未爆炸,如果不采取措施,炸弹会在分离后多长时间落地。
14.(13分)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体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轻绳水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质量的人拉绳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整个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摩擦,g=10m/s2。求:
(1)轻绳、上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此时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大小与方向;
(3)若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欲使人站在原来位置不滑动,则物体的质量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15.(17分)某学校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蓝牙设备的有效通信问题,通过实验测试发现两蓝牙设备通信的最远距离。该探究小组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汽车A、B进一步研究运动中的通信时间问题。如图,开始时,A、B两车处于同一平直路段上的两点、,A车从点由静止开始启动,以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与此同时B车从点正以初速度、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此时两车相距。忽略信号传递的时间,两小车可视为质点,相遇时擦肩而过,不会相撞。求:
(1)A、B两车相遇前的最大距离;
(2)A、B两车能保持通信的最长时间;
(3)若两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达到最大速度后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之间最后所保持的距离及在B车速度达到最大前A、B两车能保持通信的时间。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B B B B AB AC BC
11. A 伸长量 F3 A
【详解】(1)[1]该实验使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涉及的物理思想是等效替代法。
故选A。
(2)[2]橡皮筋等效为弹簧,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只有伸长量才能等效为力的大小,故数据处理中应该把橡皮筋的伸长量作为等效力的大小。
(3)[3]F4是通过作图得到的力,F3是用一根橡皮筋将重物提起时重物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方向相反,故沿图甲中DO方向的是F3。
(4)[4]以结点为研究对象,受到重物对O点的拉力等于重力、AO、BO的拉力,O点处于静止状态,三个力构成矢量三角形,如图
由图可知,保持橡皮筋BO方向不变,将橡皮筋AO绕结点O逐渐沿顺时针方向转至竖直方向。此过程中,AO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BO的拉力逐渐减小。
故选A。
12. 13.14
【详解】(1)[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应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故弹簧原长为13.14cm
(4)[2]由胡克定律可知
化简可得
由图像可知
解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5)[3]由图可知
可得所用小桶质量为
13.(1)4000m;(2)
【详解】(1)试验炸弹与小火箭分离时,速度为
v1=at1=200m/s
上升高度为
分离后炸弹以初速度v1做匀减速运动,再上升高度为
故预定爆炸点的高度为
h=h1+h2=4000m
(2)如果不采取措施,从分离到炸弹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为
下降阶段满足
解得
故从分离到落地所用时间为
14.(1),
(2)120N,方向水平向左
(3)
【详解】(1)以O点为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可得,
(2)以人为对象,水平方向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可得此时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水平向左。
(3)若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欲使人站在原来位置不滑动,以人为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可得
可知物体的质量最大不能超过。
15.(1)16m
(2)12s
(3),
【详解】(1)两车速度相等时,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解得两车运动时间
此时两车相遇前相距最远,大小为
解得
(2)由于两车相遇前最大距离为16m,则A车从开始到在B车前16m处这个过程中一直保持通信,设通信时间为,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
代入数据可得
(3)已知,当A、B两车分别达到最大速度时,所用时间分别为,
16s内A车所走位移大小
16s内B车所走位移大小
则A、B之间最后所保持的距离,且A车在B前
综上,设在B车速度达到最大前A、B两车能保持通信的时间为,则有
解得,(舍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