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课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课件(共5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1-06 11:2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知识框架】
知识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1.身边的生物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常分为植物、_____、_______,微生物包含
_____、_____和病毒。
动物
微生物
细菌
真菌
2.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体通过排汗、排尿、呼吸等排出体内废物;植物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如黑豆幼苗不断长大、种子萌发成幼苗。
(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繁殖后代,如成熟的雌鸡和雄鸡交配产卵。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描述遗传的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变异的现象。
(5)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具有应激性,如羚羊发现敌害奔逃、含羞草受碰触后合拢叶片。
(6)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属于生
物_____环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属于生物_____环境。
(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如细菌、真菌、动植物等
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适应
影响
名师点拨
辨析“三”组概念
(1)排泄包括排汗、排尿、呼气;排遗是排出食物残渣。
(2)能运动或生长的不一定是生物,如珊瑚礁、钟乳石、机器人都不是生物。
(3)应激性≠反射:应激性是生物共有的特征;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能发生反射。
知识点2 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有_________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2)组成:由地球上的所有_____及其生活环境组成。
(3)范围:海平面上、下各10千米左右的范围,包括_______的
下层、整个_____和_______的上层。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
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内。
(4)作用:为生物提供了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_____、稳
定的营养供给等生存条件。
生物生存
生物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温度
名师点拨
生物圈
(1)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2)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栖息地
(1)概念:生物圈内生物_____、_____的场所。
(2)类型: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
(3)决定栖息地特征的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
(4)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_____或_____。
(5)破坏各种栖息地的因素:全球人口数量_____,人类对自然
资源的___________及不合理利用等。
生存
居住
破坏
丧失
剧增
掠夺式开发
知识点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以巴斯德实验为例)
(1)探究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从空气中进入的?
(2)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计划,设计对照实验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
(4)实施计划
①将煮沸的A、B两个烧瓶内的肉汤放凉,3天后,A瓶里的肉汤
浑浊变质,说明肉汤出现了_______;B曲颈瓶里没有变化。
②把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竖直接触空气,不久,肉汤
也_________。
(5)实验结论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_____。
微生物
浑浊变质
空气
(6)表达与交流
①巴斯德设计该实验时注意了要设计_________,要控制实验
的_________。
②设置A瓶起_____作用,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③在巴斯德制订的计划中,设计曲颈瓶妙在_____________,
空气中的_______不能进入。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对照实验
单一变量
对照
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可以进入
微生物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3.探究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1)探究成功的前提:提出有_________的问题,并作出_____
_________的假设。
(2)探究成功的关键:制订出恰当的_____________。
研究价值
符合
科学事实
科学探究计划
4.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
(1)对照性原则:实验分为_____组和_____组。
(2)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有且只有___个变量,其他条件都
_____且_____。
(3)重复实验原则:为了避免实验的_______,实验材料不能太
少,且往往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为了减小_____,一般要对多
次重复测量的数据取平均值。
实验
对照

相同
适宜
偶然性
误差
5.探究的常用方法
(1)_____法:在自然状态下,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感知。
(2)实验法:有目的、有步骤的_____、观察、记录、分析。
(3)_____法: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工具测量,用数据量
化。
(4)_____法:收集信息、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观察
操作
测量
调查
知识点4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显微镜的构造
(1)放大物像的是[⑨]_____和[⑥]_____。
(2)调换物镜的是[⑧]_______。
(3)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_______和[ ]_______。视野较亮
时选用_______、_______;视野较暗时选用_______、_____
___。
(4)升降镜筒的是[①]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粗准
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范围___,寻找物像时使用;细准焦螺旋
使镜筒升降的范围___,使找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物镜
目镜
转换器
反光镜
遮光器
小光圈
平面镜
大光圈
凹面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一手握住_____,一手托住_____,轻放在实验台上。_____朝
向自己,安装好_____和_____。
镜臂
镜座
镜臂
目镜
物镜
(2)对光(操作要点“四转”)
一转___________,镜筒上升;
二转_______,使低倍物镜对准_______;
三转_______,选___________对准通光孔;
四转_______,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
粗准焦螺旋
转换器
通光孔
遮光器
较大的光圈
反光镜
(3)安放装片(操作要点“一放二移”)
将装片放在_______上,用_______压住;移动装片,使标本正
对_______。
(4)观察
①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_____,从一侧注视物镜
(防止压碎玻片和损伤镜头)。
②左眼注视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_____(发
现_____为止)。
载物台
压片夹
通光孔
下降
上升
物像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物像更加清晰)。
④若物像未在视野中央→“同向移动”。
上述操作可总结为“三先”:物镜先低倍后高倍;镜筒先下降
后上升;调焦螺旋先粗准焦螺旋后细准焦螺旋。
(5)整理和存放
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装片→用纱布擦拭干净显微镜
外表,用_______擦拭物镜、目镜→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
旁,将镜筒降到最低,竖立反光镜→装箱放回原处。
擦镜纸
名师点拨
巧记显微镜操作的“九”步骤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粗调找物像。
看完低倍转高倍,九擦整理镜归箱。
3.显微镜的成像与移动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观察到的物像、视野的关系
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比较
项目 物镜
长短 镜头与标
本的距离 视野
亮暗 细胞
大小 细胞
数目
低倍镜 短 远 亮 小 多
高倍镜 长 近 暗 大 少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如观
察写有字母“p”的玻片标本时,看到的物像是“__”。
(4)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方向相反。若将物像移至
视野中央,则物像偏哪就向哪移动玻片标本(如图)。若将物像
移出视野,则向相反方向移动玻片(如物像位于左上方,应向
右下方移动玻片)。
d
(5)观察细胞质流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顺时针。
4.由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一移→二转→三换→四调”)
将图甲中C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换凹面镜和大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5.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
6.其他研究工具
刀片(图1)切取材料;载玻片(图2)承载材料;镊子(图3)夹取
材料;烧杯(图4)加热、配制溶液、转移液体;培养皿(图5)承
载培养液或培养基,进行细胞或组织培养;滴管(图6)吸取或
_____少量试剂;试管(图7)盛取少量试剂或用于加热;放大镜
(图8)用于观察;酒精灯(图9)用于_____。
滴加
加热
考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16地4考)
1.[2025·烟台]蛇年春晚,人形机器人和舞蹈演员共同演绎了舞蹈《秧BOT》。舞蹈演员与人形机器人的区别是( )
A.能运动
B.能对指令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
D.需要消耗能量
2.[2025·聊城]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句蕴含着浓浓的生命气息。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A.向阳花木易为春
B.人面桃花相映红
C.横看成岭侧成峰
D.风吹草低见牛羊
3.[2025·枣庄]在窗台上生长的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如图所示向窗外弯曲的现象。该现象反映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A.能遗传变异
B.能影响环境
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考点2 生物的生活环境(16地4考)
1.[2022·滨州]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下层
C.生物圈的各种成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2.[2021·滨州]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生存
B.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群体
C.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D.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考点3 探究实践(16地20考)
1.[2024·枣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滕州红荷湿地内哪种荷花的花期最长?
B.峄城万亩石榴园内哪种石榴花最美?
C.抱犊崮山上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D.台儿庄运河中哪种鱼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2.[2023·东营]东营市被誉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为及时掌握东方白鹳的动态变化情况,科研人员对东方白鹳的个体数量和雌雄比例进行了统计,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调查法
B.文献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3.[2024·烟台]塑料制品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其中含有的一些塑化剂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塑化剂能引发性早熟吗?科研人员用小鼠设计了如下实验,相关步骤或结论正确的是( )
组别 小鼠数量 饲喂方式
甲组 10只 普通饲料
乙组 10只 普通饲料+塑化剂
A.随机选择20只幼龄雌鼠
B.实验的变量是饲料
C.记录每只小鼠初次发情时间,分别计算每组的平均值
D.若甲组的初次发情时间早于乙组,则说明塑化剂能引发性早熟
考点4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16地6考)
1.[2024·济宁]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及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视野中看到b,则玻片上应为q
B.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C.换用高倍镜后,一定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D.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时,需用碘液染色
2.[2023·青岛]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会遇到不同情况,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将较暗的视野调亮——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对光
B.将视野右侧边缘的物像移至中央——向右移动玻片标本
C.判断视野中污点的位置——转动反光镜、遮光器或目镜
D.镜筒下降时,避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从侧面注视物镜
3.[2025·临沂]图甲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乙为观察物像时不同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示意图,图丙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物像,图丁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物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调节结构①使物像更清晰
B.图乙中,用不同物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看到细胞数目多的是⑥
C.图丙中,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左移动
D.图丁中,中间发亮的黑色圆圈是液泡,其内含有细胞液
1.[2024·黑龙江]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和发现。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
D.生石花
2.[2025·云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这句诗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2024·盐城]如图表示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所描述的生命现象是( )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把性状遗传给后代
4.[2025·眉山]下列描写的生命现象与其体现的生物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长成大树——生物有变异的特征
B.白猫生了多只黑猫——生物有生长的特征
C.朵朵葵花向太阳——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鲸浮出海面换气——所有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
5.[2025·广东]小华仔细察看蚕蛹羽化成蚕蛾的过程并记录,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比较法
D.实验法
6.[2025·宜宾]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多种科学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获得需要使用推测的方法
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和分布的影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的方法
C.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需要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D.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重复组
7.[2024·遂宁]“瑞雪兆丰年”描述了雪对作物的积极影响。关于影响原理,有人提出了“①雪中含有某些物质,这些物质促进作物生长”“②雪冷冻作物,冷刺激促进作物生长”两种观点。某同学以麦苗为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对此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冷冻处理 培养液 培养温度 麦苗长势
甲 否 清水 25 ℃
乙 否 融雪水 25 ℃
丙 是 清水 25 ℃
A.上述实验在设计上不合理,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
B.增加上述实验的重复次数,能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C.分析甲、乙两组麦苗长势,能判断观点①的正误
D.分析甲、丙两组麦苗长势,能判断观点②的正误
8.[2023·镇江]为观察蚕豆叶片的结构,在“练习徒手切片”的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材料用具是( )
A.刀片
B.牙签
C.解剖针
D.玻璃棒
9.[2025·凉山州]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如图乙、
丙、丁所示的三个视野,实验
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是( )
A.转动图甲中的①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
B.观察图丁所示物像时,调节图甲中的②使物像更清晰
C.若要视野从图丙到图丁,可以转动图甲中的③更换物镜
D.为将图乙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方移动
10.[2024·达州]显微镜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清楚的生物体及其细微结构。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要将图一中的甲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B.要想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图二中的②③
C.图一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所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D.若视野中出现一黑色污点,
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均不
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2025·苏州]同学们进行了“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图甲是用于观察的显微镜,图乙为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对光时,应先转动___(填序号)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
孔。若室内光线较暗,需选用_____(填“平面”或“凹面”)
反光镜对光,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先要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
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填序号),以免碰到玻片标本。
(3)图乙中要使视野从a到b,应将装片向_____方移动;要使视
野从c变为d,应调节图甲中的___(填序号)。
(4)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
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有_______和_____。

凹面

右下

细胞壁
液泡
12.[2025·上海]利用红外相机可以通过监测环境的温度变化来记录动物的活动。为调查生境花园中动物的种类,对A、B、C三个生境花园的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进行了红外相机拍摄,得到了如表所示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境花园 植被复杂程度(植物种类数) 鸟类种类数 猫的探测比例
A 8种 3种 85%
B 15种 8种 40%
C 22种 11种 12%
注:“猫的探测比例”是指红外相机拍摄到猫活动的天数占总调查天数的比例。
(1)研究时,三个生境花园面积、光照、观察时段等条件应尽
可能_________(填“保持一致”或“不同”)。根据数据推
测,生境花园中鸟类种类数随植被复杂程度的增加而_____(填
“增加”“减少”或“不变”),随猫的探测比例增加而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保持一致
增加
减少
(2)若要进一步研究生境花园中某一因素对鸟类种类数的影
响,还可以从人类活动、植被类型或邻近绿地的数量等角度提
出一条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活动越多鸟类种类数越少(合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