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1-06 12:2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
[2024·枣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序号①~⑥表示生理过程,字母a~d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除图中图示外,无机环
境还可以为生产者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答出一种)。
(2)生物体内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
包括图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3)若图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包括__个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
般是10%~20%,则d代表的能量大约是b的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
无机盐
呼吸作用
①③④⑤⑥
4
肉食性动物1
0.01~0.04(1%~4%)
(4)若图中的生产者是玉米,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针对b的具
体调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农田生态
系统较森林生态系统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安全评估后,引入植食性动物的天敌(或使用
对环境无污染的农药灭杀植食性动物)
生物
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思路导析
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然后沿着食物链逐级传递。图中食物链可表示为: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1→肉食性动物2。图中①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②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③④⑤表示消费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1、肉食性动物2)的呼吸作用,⑥表示分解者的分解和呼吸作用。
(1)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以动植物等生物的遗体、残骸、粪便等为食,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这些复杂的有机物质逐步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图中甲能利用动植物的遗体、粪便、碎屑等,可判断甲属于分解者;除了图中物质外,无机环境还可以为生产者提供水和无机盐,水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物质之一,无机盐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2)生物体内的碳通过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同时死亡的生物体被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环境中。这些过程实现了碳从生物群落向无机环境的转移。
(3)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1)和三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2),共4个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食物链中的第三个环节,即肉食性动物1。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0.1~0.2),从b到d经历了两次传递,所以d代表的能量大约是b的10%×10%~20%×20%,即0.01~0.04(1%~4%)。
(4)若图中的生产者是玉米,b通常为吃玉米的害虫,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针对b害虫的具体调控措施是经安全评估后,引入植食性动物的天敌(或使用对环境无污染的农药灭杀植食性动物)。农田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1.[2025·长沙]“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掉颚”,诗中影响果实品质的生态因素是( )
A.氧气
B.光照
C.水分
D.土壤
2.[2025·绥化]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下列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养料和水分
C.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D.人体肠道中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
3.[2025·连云港]“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雨水滋润谷物的生长体现了(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对环境的改造
4.[2024·海南]塞罕坝人50多年坚持植树造林,极大缓解
了沙尘暴灾害。下列选项与所描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
是( )
A.惊蛰雨雷,小麦成堆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2024·牡丹江]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B.地球上所有陆地生活的生物的总和
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D.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环境
6.[2024·无锡]在某个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大量减少会引发兔的数量变化。下列曲线中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野兔数量变化的是( )
7.[2024·苏州]如图为某湿地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简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水雉
C.鱼与鳖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D.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8.[2025·成都]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途径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碳由此途径进入生物体内
B.②③是生物的呼吸作用,碳可经此途径返回无机环境
C.④⑤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补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组成生物体的碳,能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往返循环
9.“海洋牧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它是指在特定海域内,人工投放藻类、贝类和鱼虾等海洋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饵料等进行集中养殖和科学管理,类似于在陆地上放牧牛羊。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海洋生态系统
B.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其中的藻类可以制造有机物
D.有无限的自我(动)调节能力
10.[2023·赤峰]某草地生态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生物及相关指标后绘制了部分图示,
据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共有五条食物链,蛇与鸟都属于最终消费者
B.图二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D代表图一中的草
C.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图二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能量流动会沿着图三中丁→丙→甲→乙进行并逐级递减
11.[2024·菏泽]2024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生产者为___________,共有__条食物链。
(2)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上分析,除图中生物代表的成分
外,还包括_______。
(3)仅考虑图中玉米、蝗虫、麻雀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若麻
雀获得1千焦能量,其中4/5来自玉米,1/5来自蝗虫,能量传
递效率按20%计算,则需要消耗玉米的能量为__千焦。
玉米和大豆
6
分解者
9
(4)该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生物种类较少,营
养结构简单,_________能力较弱。我国幅员辽阔,不仅有农
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还有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
统等,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还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调节
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
12.[2025·开封]发展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很多地区开启生态种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增加生态农业经济效益。如图为某乡村开发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桑基鱼塘”里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_____
_____,从组成成分上看,桑树、水稻属于“桑基鱼塘”中的
_______。
(2)村民们在鱼塘中养殖了鲢鱼和鳙鱼。鱼的呼吸器官是___。
写出该“桑基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
(3)沼气池里的沼气是利用产甲烷细菌分解蚕粪产生的,促进
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_____循环。
生态
系统
生产者

桑树→蚕
物质
(4)“桑基鱼塘”里种植的是杂交水稻,这是袁隆平院士利用
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的高产水稻。这充分说明
了改造作物品种可以利用_____的多样性。
基因
13.[2025·长沙]2024年4~6月,包含4条斑马鱼和4克金鱼藻的“太空鱼缸”(如图所示)随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进入中国空间站,斑马鱼在43天内完成了从生长发育到繁殖的生命阶段,创下了太空生态实验的新纪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鱼缸”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
___,它将斑马鱼排泄物分解成为金鱼藻的养分,实现物质循
环。航天员定期给斑马鱼喂食,这些食物既为斑马鱼提供了构
建自身的材料,也为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提供了_____。
(2)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循环是斑马鱼在“太空鱼缸”中长期
生存的关键,图中气体A为_____。
分解

能量
氧气
(3)在“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养斑马鱼”的挑战活动中,中学
组的挑战任务之一是设计制作一套小型封闭生命生态系统(与
“太空鱼缸”装置基本相同),通过设置温度、光照强度和光
照时间等条件,实现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平衡。当水中含氧
量偏低时,可调整设置条件以满足斑马鱼的生长需求。请说出
应如何调整设置条件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光照时间(或增强光照
强度),因为可使金鱼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更多
14.青岛白沙河环境优美,吸引成群的白鹭在水中嬉戏、捕食。某校生态研究小组调查了白沙河的部分生物,用表格记录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用“√”表示);绘制了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一),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捕食关系记录表
捕食者
被捕食者     鲫鱼 河虾 白鹭
水草 √ √
鲫鱼 √
河虾 √ √
(1)根据捕食关系记录表可绘制出食物网,其中共包含__条食
物链;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组。若要构成
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一中的___(填序
号)。
(2)白沙河畔空气清新、含氧量高,与之有关的主要生理过程
是___________(填图一中数字及生理过程)。
3
2

②光合作用
(3)回校后,同学们准备了下列材料动手制作生态瓶(材料大小
均与生态瓶相匹配):①玉米幼苗2棵;②大豆幼苗2棵;③金
鱼藻2棵;④小鱼3条;⑤鼠妇3只。他们向瓶中加入适量塘泥
和池塘水(如图二所示),还加入了上述材料中的_____(填数
字),然后盖好木塞。为了让生态瓶长时间维持稳定,应将其
放在_________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生态瓶里的水不装满,
要留出一定空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④
阳光充足
储存一定的空气,供给生物呼吸
15.[2025·安阳]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稻田是典型的人工湿地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水稻为主。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同野生型水稻相比,栽培型水稻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较差。
资料二:利用稻田进行养鱼,鱼类以水中的浮游植物、杂草以及对水稻生长有害的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会捕食浮游植物,从而有助于控制这些生物的数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收获鱼类产品,而且鱼的排泄物可以作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此外,鱼在游动过程中翻动泥土,促进了肥料的分解和土壤的通气,为水稻的生长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通常,这种综合种养模式可以使水稻产量提高大约10%。
(1)由资料一可知,水稻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
成,属于_____植物。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稻田
内_________相对较少。
(2)请你根据资料二,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鱼能在稻田中自由地游动,排出的粪肥能提高土壤肥力,
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这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
_____环境。
被子
生物种类
浮游植物→鱼(或杂
草→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
影响
(4)“鱼的排泄物可以作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鱼在游动
过程中翻动泥土,促进了肥料的分解和土壤的通气”“这种综
合种养模式可以使水稻产量提高大约10%”,这说明水稻的生
活需要充足的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即可)。
(5)栽培型水稻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差,稻田虫害问题比较严
重,我们可引入青蛙进行防治,此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养(或空气)
减少农药的
使用(或防止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