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品《城南旧事》.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章情感,从他人的成长过程中获得某种启迪。2.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语文的本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单元的目标很好地体现了这个本质特点。《爸爸的花儿落了》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从题目可以看出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的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文章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记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文章重点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能依稀地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童稚里充满了哀愁,纯真中蕴含了惆怅”。这篇文章达到了精巧别具匠心的结构与含蓄深沉的情感的完美统一。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学生也是十三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光景,与文中的主人英子(十二岁)差不多是同龄人;学生们也是刚刚迈出童年,童年也就是昨天的故事,他们也成长着,对“长大”二字也有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同龄就是学生们能够与英子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基础。因此课文的篇幅虽然比较长,学生理解课文应当不会太吃力。本课分两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学生能够理解插叙的概念及作用。能够找出本文中的插叙内容。
b.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爸爸”的形象,“花”在文中的作用。
c.能找出文中的伏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听读、朗读学生能感知文本,理解本文。
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懂得插叙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父爱,感悟成长。
四、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
2、感受父亲的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
五、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出示《城南旧事》的电影海报)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1983年新春伊始的北京,人们相互传递着一个令人欢欣的消息:根据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获得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这部电影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电影的魅力多源于小说本身的魅力,今天我们要学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正是这部小说的结尾部分。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ppt.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
2、《城南旧事》简介:20年代末,六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3、学习词语:(ppt.出示)
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
窘迫
从以上词语中任选四个写一段意境优美的话,至少要用上一种修辞
4、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哪些故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可以自由畅谈文中所写的故事:如我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爸爸让我去东郊民巷存钱等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结构:
⑴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段):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
⑵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做事
⑶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5、学生再读课文,理解标题的含义。
文章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6、了解插叙的妙处。
课文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眼前之事”与“往事”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样写有何好处?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可适当归纳文章采用插
( http: / / www.21cnjy.com )叙的手法将“眼前之事”与“往事”连接起来: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回忆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又由礼堂的钟声,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回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又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插叙:在记叙的过程当中,暂时中断了原来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按原来的记叙顺序去写,这就叫插叙。作用:便于作必要的补充解释同时也容易引读者进入意境,形成由近及远的回忆。)
(三)、细读课文,感受父爱。
1、文章朴实的语言中蕴涵着真挚的思想感情。提问思考:你认为文中爸爸的哪些做法或哪些话语对我影响最大?为什么?
以“我是在爸爸的
下长大的”句式说一段话。例如:
“我”是在爸爸的热忱鼓励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大的。“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闯练,闯练,英子。”正是爸爸的鼓励使“我”战胜了困难,拥有独立的精神。
“我”是在爸爸的细心关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长大的。尽管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惩罚,但爸爸却破例让“我”坐洋车去上学。爸爸还把花夹袄送到学校来,“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我”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在上面的学习中理解父亲的形象。
2、英子在风里、雨里、在爱的港湾里漂流,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渐渐长大,你能找出英子成长的足迹吗?
结合英子一次次磨练后的前后变化,寻找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的足迹:六年后当上了学生代表、上课再也没有迟到过、能够硬着头皮,独立地做许多事情、在爸爸去世后成为一个小小的大人,承担家庭重任。
(四)、深入探究,感悟成长。
1、在英子的成长足迹中,大家觉得成长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由具体事例上升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深度,以“成长是
”的句式谈谈对成长的理解。如:“成长是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成长是独立地承担家庭重任”等等。
2、说说同学们的成长故事。
七、作业
1、回忆与父亲相处的点滴小事写成片断作文。以“成长”为话题,写成一篇成长感言。
(任选其一)
2、课外阅读《城南旧事》
八、板书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九、教学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一篇透着淡淡哀
( http: / / www.21cnjy.com )伤的优美的文章,非常适合朗读。课堂教学以品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父爱,在读中感受优美的语言,在读中体会行文结构的妙处。
在读的基础上还要留一些时间让学生静静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如今的学生泡在蜜罐中很少体验到生活的不易,因而成长的感受会简单,课堂中多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思索成长的意义,更加深刻反思成长中的挫折。
十、设计亮点
课堂教学以品读为媒介,从欣赏文章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妙笔入手,深入学习本文。如初读课文,理解标题含义(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再读课文,领悟结构美(别致生动的插叙:文章时而写眼前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文章写得含蓄,处处有伏笔)。品读课文,揣摩人物美(爸爸是个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的父亲)。细读课文,品味情感美(如文中体现出的父女情、师生情、同学情、手足情
、主仆情等都充满感人的韵味)。选读课文,体会语言美(寻找文中包含深情或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本文语言质朴淡雅,蕴含真情的特点)。
十一、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