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后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出自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单元第9篇文章。这个单元是关于两代人心灵沟通的主题,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历,表明两代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意义。课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最后一部分。重点写的是爸爸对英子的深沉父爱和英子成长的艰难,写得深沉、含而不露。文章以毕业典礼为主要线索,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时隔多年,作者仍能对往事记忆犹新,必是在其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记,同时感恩父亲在成长过程中给予了鼓励、希望和爱。在感受深沉的父爱中,“我”真的长大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敢闯敢练,勇于面对挫折,承担家庭重任。感悟成长的不易便更具现实意义了。同时文中语言、动作精彩描写之处,更好地表现了人物。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文中事是最平凡的事,但作者就是用这些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读者的心弦,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品味语言,学习语言、动作等描写便成了文章的重点。体会文中深沉的父爱,感悟成长的艰难,当然这更是理解、感悟的升华!21教育网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较为贴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篇幅如此之长,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都要归功于插叙的运用。教学中插叙的运用及作用的理解分析处理的比较透彻。如果教师把课堂当作是自己展示的舞台,那么课堂上就不会有灵动的思维.如果教师不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你的课堂也就是你自己在唱独角戏.在本文中,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是相当简单的,重要的是文章两条线索。所以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为此,在课堂上,我利用时间的不同,来了解正在进行的事情是什么,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一来学生很清楚的明白了文章运用的插叙的写作顺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重点。
不过目标“感悟成长的意义”,实现程度不够,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义”没有深品,流于浅表,不能水到渠成,效果欠佳。严父的“果”不仅是英子上学不再迟到,还是小学毕业典礼上光荣地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致谢词,更是日后成为一位知名作家……文本的解读无止境。21cnjy.com
二.活动环节自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觉还算流畅,活动之间铺垫好必要的气氛渲染,使之不显得“生硬”。每个活动环节之间,教师都有适当的语言过度生成,是的整堂课流畅自然。21·cn·jy·com
三.师生互动比较有活力、不乏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层次的随机生成。学生在合作学习二环节中,小组活动时揣摩爸爸及英子的内心活动非常积极,很多小组都添加了丰富的人物对话,深入准确地解析了爸爸对我的爱。当然由于急于完成后面的教学环节,有些地方处理的过于仓促,蜻蜓点水,便戛然而止。例如问“爸爸是严厉的,你能理解吗?”在学生谈的时候还可以追问“你的爸爸有过类似的做法吗?”这样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来理解、感受,大胆的迈一步,效果会更好。按部就班地进行活动,语文课堂便失去该有的活力。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许多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如对爸爸的严厉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起!”“抡”等的品读,学生与老师答记者问式的就过去了,老师能有效及时予以追问评价。www.21-cn-jy.com
但是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我感到了通过这篇课文,他们在和英子一同长大了,虽然他们的言行不一,但是毕竟是一个孩子,自制力是差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胜过任何的教育手段。只要教师抓住文章中对学生教育的切入点。无论从哪个角度,学生受到教育就是最大的收获。那么,教育的花朵就会长开不谢!2·1·c·n·j·y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这样几种能力:
1.要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和设计的能力。要有教学效能感,时刻对自身教学效果的清醒认识,以便更好的评价处理。
2.要提高教学监控能力。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教学课程内容、学生兴趣和需要,学生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多种手段。多面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21·世纪
教育网
3.要提高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在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堂上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学中,师生言语互相沟通,教师要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教师对学生的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回答、作业、交流、操作等学习行为进行及时评价,或指导学习主体或同伴对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还应规范教师言语,一节课教师的话就应是一篇文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