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学校少先队将要开展“革命先辈,我们记得您”红色故事宣讲活动,让我们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收集革命先辈故事卡,争当红领巾宣讲员吧!
核 心 任 务
识扁担
讲朱德同志的故事
庆泼水节
讲周总理的故事
革命先辈,我们记得您
观八角楼上
讲毛主席的故事
敬革命先辈
讲刘胡兰的故事
讲好红色故事
争当红领巾宣讲员
庆泼水节
讲周总理的故事
任务三:“革命先辈,我们记得您”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第三站——难忘的泼水节,让我们同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争当红领巾宣讲员,让更多人记住革命先辈——敬爱的周总理。
16
课型:精读引领课 课时:2
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
活 动 一: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活 动 二:讲述故事,感受热闹
活 动 三:书写指导,展示风采
活 动 一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傣族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节日期间,傣族人都会穿着盛装,举行赛龙舟、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0
赛龙舟
丢包
泼水祝福
认识泼水节
自读要求
1
2
3
4
5
6
7
8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
2.标记段落序号。
泼水节
一串
人民
一年一度
容易
盛开
龙船
龙船
银碗
祝福
铺满
特别
周恩来
识字开花
敲鼓
踩着
开始
长寿
泼、敲、踩
动作识记
分享识字方法
串、始、碗、龙、寿、祝
字理识记
始:女十台。“台”是“胎”的意思。始字本义:女人怀胎是孩子生命的开始。
分享识字方法
串、始、碗、龙、寿、祝
字理识记
分享识字方法
字理识记
组词识记
民(人民)
度(年度)
周(四周)
恩(感恩)
容(容易)
特(特别)
活 动 二
讲述故事,感受热闹
1.再读课文,完成讲解员记录表。
2.借助讲解员记录表简单讲故事。
借助支架简单讲故事
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特别高兴。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度”是次的意思,那一年一度就是一年一次。
火红火红
特别
敬爱
的周恩来
重读
这个泼水节为什么难忘?
环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圈画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关键词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感受到了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
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喜爱和场面的隆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感受到人们的热情和场面的隆重。
铺
pū 铺地毯
pù 店铺、床铺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感受到了龙船、花炮之多,欢迎场面热烈。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感受到人们见到周总理的高兴、激动。
公务繁忙的周总理来到村寨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多么幸福,多么激动啊!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用欢快的语气体现热烈的气氛。
重读
为什么周总理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傣族人民会如此高兴呢?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每天他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多重要的事情,工作非常繁忙。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远千里,来到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族人民从心底欢迎他。
活 动 三
书写指导,展示风采
左右结构
全包围结构
按结构分类
难:“又”捺变点,“隹”的“亻”竖写在竖中线上,直而长,四横之间等距,最后一横稍长。
理:“里”横画较多,注意多横等距,最后一笔横略长,在王字旁的下边起笔。
裤:右边广字头的横要写得短些,撇从竖中线起笔,穿插到“衤”点下侧,“车”的竖是悬针竖要长于左边“衤”的竖。
观察写好汉字
因:先外后内再封口,“大”的最后一笔变点。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
活 动 四:研读课文,感悟形象
活 动 五:拓展阅读,讲好故事
活 动 六:书写指导,展示风采
活 动 四
研读课文,感悟形象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咖啡色长裤
水红色头巾
对襟白褂
读课文,对照图片,找出周总理。
对比两幅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习俗,周总理穿着和他们一样的衣服,就像是傣族人民的家人,他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是多么亲切,多么开心啊!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从哪儿能感受到周总理的亲切和开心?
读出欢快的气氛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 ,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柏树枝
银碗
银碗
圈一圈周总理的动作
象脚鼓
凤凰花
银碗
松柏枝
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红领巾宣讲员
周总理把水泼向谁?向他(她)祝福什么?试着说说。
周总理把清清的水泼到老人身上,祝愿他们: 。
周总理把清清的水泼到青年身上,祝愿他们: 。
周总理把清清的水泼到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
健康长寿
事业有成
健康成长
周总理把清清的水泼到 身上,祝愿他们: 。
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开心
幸福
难忘
语速稍慢
读得轻一些,读得稍慢些。
活 动 五
拓展阅读,讲好故事
关键词 评价内容 等级
①身穿、头戴、笑容满面 ②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 ③欢呼、祝福 能用上3组词语讲清楚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和泼水节的热闹场景。 ☆☆☆
能用上2组关键词讲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热闹场景。 ☆☆
能用上1组关键词把泼水节的场景基本讲清楚。 ☆
争当红领巾宣讲员
借助关键词语说一说难忘的画面。
(穿着)周总理身穿 , ,头上包着 , 地来到人群中间。
他接过 ,敲着 ,踩着 ,跟傣族人民 。
(泼水)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 ,一手 ,向人们 ,为人们 。
(祝福)傣族人民一边 ,一边向周总理 ,祝福他健康长寿!
1.朗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说一说: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刘志丹深受老百姓爱戴?
自读《刘志丹(节选)》要求
从“热烈欢迎”能看出刘志丹深受百姓爱戴。
试着像课文插图那样,画一画刘志丹受到老百姓热烈欢迎的场景。
活 动 六
书写指导,展示风采
上下结构
独体结构
按结构分类
民
串
忘:“亡”竖折的折段在横中线上,下半部分“心”宽扁,托住“亡”。
令:“人”写扁阔,撇捺舒展,覆盖下部,下半部分两点都写在竖中线上。
民: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
观察写好汉字
串:先写两个口字,上面的“口”小而扁,下面的“口”稍大而扁宽,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民
串
我们认识了亲切的的周总理,并向练习宣讲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刘胡兰的故事。
课堂小结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难忘的泼水节
【拓展资源】
丛书:《刘志丹(节选)》
【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学习任务三:观八角楼,讲毛主席的故事
“革命先辈,我们记得您”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第三站——难忘的泼水节,让我们同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争当红领巾宣讲员,让更多人记住革命先辈——敬爱的周总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指导书写“忘、理”等4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带领学生借助支架简单讲解故事。
3.引导学生借助相关词句,感受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介绍泼水节。
1.出示傣族人过泼水节的图片,介绍傣族和泼水节。
2.学生谈谈对周总理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出示初读要求:
⑴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
⑵标记段落序号。
2.识记生字,分享识字方法。
⑴“识字开花”游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⑵分享识字方法。
①动作识字:泼、敲、踩。
②字理识记:串、始、碗、龙、寿、祝。
③组词识记:民(人民)度(年度)周(四周)恩(感恩)容(容易)特(特别)。
活动二:讲述故事,感受热闹
(一)借助支架简单讲故事。
1.再读课文,完成讲解员记录表。
2.借助讲解员记录表简单讲故事。
◎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二)再读课文,感受泼水节的热闹。
1.再读课文思考:这个泼水节为什么难忘?
◎因为周总理来了。
2.出示课文1、2自然段。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思考: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度”是“次”的意思,那“一年一度”就是“一年一次”。
3.指导朗读。
第1~2自然段,朗读“火红火红、特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等词语时要略作强调,感受傣族人民幸福快乐的心情。
4.借助相关词句,感受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读第3自然段,圈画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关键词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从“四面八方、赶来”感受到了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
◎从“敲起象脚鼓”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喜爱和场面的隆重。
◎从“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的地面,感受到人们的热情和场面的隆重。
识记多音字“铺”:铺(pū)表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pù)表示商店或者床铺。
你在什么样的场合见过鲜红的地毯?
◎欢迎贵宾、重要的客人的时候。
◎“一条条、一串串”感受到了龙船、花炮之多,欢迎场面热烈。
◎“欢呼着”感受到人们见到周总理的高兴、激动。
教师补充:公务繁忙的周总理,能来和傣族人民一同过泼水节,傣族人民是多么幸福,多么感动啊!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第3自然段,“赶来了”“撒满了”“铺上了”“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这些语句画面感极强,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朗读时可以略作强调。可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用欢快的语气体现热烈的气氛。
6.为什么周总理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傣族人民会如此高兴呢?(出示图片内容,介绍周总理)。
活动三:书写指导,展示风采
(一)读好生字词,观察字形,按结构分类。
难忘总理裤子因为
左右结构:难理裤
全包围结构:因
(二)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1.观察“难、理、裤、因”,想想怎么写美观。
◎书写要点:
“难”:“又”捺变点,“隹”的“亻”竖写在竖中线上,直而长,四横之间等距,最后一横稍长。
“理”:“里”横画较多,注意多横等距,最后一笔横略长,在王字旁的下边起笔。
“裤”:右边广字头的横要写得短些,撇从竖中线起笔,穿插到“衤”点下侧,“车”的竖是悬针竖要长于左边“衤”的竖。
“因”:先外后内再封口,“大”的最后一笔变点。
2.教师范写,学生在课本上描红,再在练习本上练写两个。
3.借助评价小工具,师生进行评价,书写不理想的,重新练写。
课堂小结:同学们太厉害了,本节课认识了1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了4个字,还简单讲解了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争取更好地讲解周总理的故事。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盛”,指导书写“忘、民”等4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带领学生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4.带领学生拓展阅读,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活动四:研读课文,感悟形象
图文对照,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1.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
(2)出示课文插图,学生找一找哪一位是周总理,说说理由。
2.品读第1句。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对照图片了解“对襟白褂”。
⑵出示周总理平时工作的照片,与课文插图对比,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习俗,周总理穿着和他们一样的衣服,就像是傣族人民的家人,他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是多么亲切,多么开心啊!
2.品读第2句。
他接过一面象脚鼓,敲起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⑴这句话中从哪儿能感受到周总理的亲切和开心?
◎周总理的动作:接过、敲起、踩着、跳舞。
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气氛,感受周总理与人民共舞的美好画面。
(二)学习第5自然段,感悟泼水画面。
1.自由读第5自然段,全班交流。
出示段落: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⑴找一找周总理的动作。
◎端着、拿着、蘸、泼洒。
⑵认读多音字“盛”。
“盛”表示把东西放进容器内,读chéng,可以组词“盛水、盛饭”;读shèng,形容植物长得多而茁壮,可以组词“茂盛”。
⑶出示词语: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
①试着用上上面的词语,练习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②指名说,全班做着动作说。
⑷发挥想象,补充祝福。
周总理会祝福谁?会说什么呢?
周总理把清清的水泼到_____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人(老人、青年、孩子……)身上,祝愿他们:(健康长寿、事业有成、健康成长……)。
(三)朗读6-8自然段,体会快乐。
1.齐读第6自然段,语速稍慢,表达幸福与开心。
2.7-8自然段,反复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朗读时不能只是提高声音,“多么幸福啊”“多么令人难忘啊”可以读得轻一些,读得稍慢些,表现出陶醉在幸福之中的感觉。
活动五:拓展阅读,讲好故事
(一)争当红领巾宣讲员,讲解“难忘的泼水节”的故事。
1.借助关键词说一说难忘的画面。
出示评价标准:
关键词 评价内容 等级
①身穿、头戴、笑容满面 ②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 ③欢呼、祝福 能用上3组词语讲清楚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和泼水节的热闹场景。 ☆☆☆
能用上2组关键词讲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热闹场景。 ☆☆
能用上1组关键词把泼水节的场景基本讲清楚。 ☆
对于讲解困难的学生出示讲解支架。
(穿着)周总理身穿,头上包着,地来到人群中间。他接过,敲着,踩着,跟傣族人民。
(泼水)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一手,向人们,为人们。
(祝福)傣族人民一边,一边向周总理,祝福他健康长寿!
2.依据评价量表评一评。
(二)拓展阅读《刘志丹(节选)》。
1.出示自读提示:
⑴朗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⑵说一说: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刘志丹深受老百姓爱戴。
⑶画一画:试着像课文插图那样,画一画刘志丹受到老百姓热烈欢迎的场景。
2.分享交流。
◎从“热烈欢迎”能看出刘志丹深受百姓爱戴。
活动六:书写指导,展示风采
(一)读好生字词。
难忘命令人民一串
上下结构:忘令
独体结构:民串
(二)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左右结构的字生字。
1.观察“忘、令、民、串”,想想怎么写美观。
◎书写要点:
“忘”:“亡”竖折的折段在横中线上,下半部分“心”宽扁,托住“亡”。
“令”:“人”写扁阔,撇捺舒展,覆盖下部,下半部分两点都写在竖中线上。
“民”: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
“串”:先写两个口字,上面的“口”小而扁,下面的“口”稍大而扁宽,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2.教师范写,学生在课本上描红,再在练习本上练写两个。
3.借助评价小工具,师生进行评价,书写不理想的,重新练写。
课堂小结:我们认识了亲切的周总理,并向练习宣讲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刘胡兰的故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