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3.13《爱莲说》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3.13《爱莲说》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7 17:3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爱莲说》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初步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自学指导
1、简介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爱莲说的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
3、扫清生字词

fán

zhuó
lián
xiè


xiǎn


淤泥

清涟
亵玩
隐逸


4、反复读课文,解决下列字词、句。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a、可爱者甚
( http: / / www.21cnjy.com )蕃
b、香远益清
c、亭亭净植
d、陶后鲜有闻
e、濯清涟而不妖
f、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g、宜乎众矣
h、晋陶渊明独爱菊
i、出淤泥而不染
(2)重点语句翻译
a、莲之爱,同予者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e、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f、莲,花之君子者也。
g、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小组之间互相质疑)
(4)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中赋予莲哪些品质? 你能读出来吗
三、整理知识点
(1)古今异义
濯清莲而不妖
古义:
今义:
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
(2)一词多义

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远益清
(3)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4)文言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感叹句
四、当堂训练
解释加点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晋陶渊明独爱菊:
3、自李唐来:
4、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不蔓不枝:
6、香远益清:更加清香
7、亭亭净植: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菊,花之隐逸者:
10陶后鲜有闻:
11、同予者何人:
12、宜乎众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自学指导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
2、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中赋予莲的哪些品质? 你能读出来吗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映衬的作用。
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来正衬莲花,用“牡丹”来反衬莲花
3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三合作探究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不同?
四当堂训练
1. 作品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 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再找出作者没有写到的莲的其他品质吗?

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填空
1、《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可以不同流合污,保持高尚人格。
7、“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是“贪慕富贵,随波逐流”。“予独爱莲”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8、“独爱菊”、“独爱莲”两个“独”字有何意蕴?
表现出周敦颐和陶渊明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9、《爱莲说》的结构,可以概括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条线索,即从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水陆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10、《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全文的中心句(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2、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君子。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玉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写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交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
如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提菊和牡丹,只是一味赞颂莲是多么美好,多么高洁,自己是对它是多么喜爱,文章就显得单调,意思不容易表达得深刻。而把菊和牡丹跟莲来比较着写,就更能突出莲花的可贵。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这种写法叫正反衬托。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2.从“莲浑身都是宝,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赏可食用可入药”,可以归纳为莲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莲茎随着水面的上升而增长,叶总浮在水面上”总结出莲的“乐观向上,顽强拚搏”精神。
四、
1、出淤泥而不染。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莲,花之君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