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3.13《爱莲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3.13《爱莲说》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7 17:4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预习检查,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通过对莲形象的品读,归纳莲的品质。
3.通过对主旨的探究,学习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莲形象的品读,归纳莲的品质。
2.学习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莲形象的品读,领悟莲的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微视频
学生:1.
预习课文,准确熟练朗读,完成课文通译。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说”这种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组花卉图片,配乐,创设情境
教师: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你用《爱莲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中的一个句子来形容一下?(看来你把文章读懂了)毛泽东最爱梅花,因为梅花总在风雪中傲然绽放;陶渊明最爱菊,用菊花来表明自己喜欢归隐的志向。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毕生酷爱莲花。他爱的是莲的什么呢?我们一起从《爱莲说》中寻找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齐读,正音。强调易错读音:鲜
xiǎn

fán


2.出示多媒体,出示教师总结的学生预习中的困惑,集体讨论解答.
(白居易的诗《买花》就如实的记录了长安贵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买牡丹花的场面。其中有两个句子: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意思是——富贵闲人一束花,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租税)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人人都乐在其中。所以说,唐宋时期人们喜爱牡丹花是真实的。)
3.通译全文。(巩固背诵)
4.在线检测,解决存在主要问题。
5.学生巩固(根据刚才的检查情况,再巩固一下)
三、精读细品(一)
——品“爱莲”
1.教师:周敦颐为了能和莲花日日相伴,在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住的地方专门挖了一个池塘,种满莲花,而且起的名字就叫“爱莲池”,周敦颐为什么如此爱莲,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明确: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2.教师:齐读第一段中描写莲花的文字。
(第一遍读)生齐读
教师:作者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内心对莲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喜爱)那你读出来了吗?
(第二遍读)学生试读
朗读指导:
读出轻重,哪个词最能表达情感就重读,注意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运用你的表情。(脸上带着喜爱的表情,再来读读看!)
教师:你能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莲的形象吗?
(你的表达清楚流畅或你的语言很优美)
教师:周敦颐爱的只是莲这美丽的外形吗?他爱的究竟是莲的什么呢?
明确:不是(品质、精神)
教师:那么你怎么从这段描写中发现它的品质精神?
(看来,我们需要一个好的方法帮我们来解决这个困难)
打开学习任务单,按照要求完成第二大题第一小题。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微视频——《透过外在形象
探究内在品质》
学生活动:
①品读文段,观看视频,归纳概括,写在任务单上。
②小组交流探讨,继续完善答案
③选一个人代表本组准备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
总结:我们可以选最有代表性的词语做好笔记重点记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等)
带着对对莲花高洁品质的理解,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这段话。你来试试?
(你的朗读让我们听出了
背诵本文段。
3.
教师:再来看你找到的第二个句子齐读“莲,花之君子者也”
教师:翻译这个句子(顾玲钰)。
明确: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教师:解释一下“君子”的意思(邢岱文)?
明确:品德高尚的人。
追问:在你学过的文章中,我们都把谁成为“君子”了?(孔子等)
我们把孔子尊为“君子”,周敦颐呢?(把莲花誉为“君子”)这是多么高的赞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崔译方、王文蕊、宋欣洋、许书瑞)
读出作者在赞美“君子”二字时饱含的深情。

精读细品(二)——知写法
4.师:这两段话,作者已经把他对莲的喜爱表达出来了。那么文章为什么还要写另外的两种花呢?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
明确:衬托,
师:用什么衬托什么?
明确:菊和牡丹衬托莲
用隐逸者和富贵者衬托君子
用陶渊明和追求富贵的人衬托周敦颐。
教师:我们再读第二段,看看具体是怎么衬托的。
生再读。(二读)
朗读指导
:文段中有一个最能表达情感的词——“噫”词性?意思?你在平日说这个词的时候是怎样的语气?
那你也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这个“噫”。(三读)
作者感叹什么呢?接着读下去,思考。
(学生活动:读、思考、交流)
明确:感叹像陶渊明(爱菊)一样的人太少了
感叹像作者一样(爱莲的)人没有别人了。
感叹追求富贵的人(爱牡丹的)太多了!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三种人分别有怎样的人生观?作者对三种人分别是什么情感?
(预设:学生在分析对陶渊明的情感态度时可能会有困难,插入微视频二)
明确:作者鄙视众人追逐富贵,不喜欢陶渊明的逃避,喜欢自己不逃避现实又能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再读第二段,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作者内心不断变化的情感。
教师:那么作者写这篇说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是怎么达到这个目的?
明确:通过对莲的赞美,表达作者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批判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师:这种写作手法是?
明确:托物言志
有感情朗读本段(四读

背诵本段。
四、
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头,那些世人追逐的富贵和名利早已如同云烟随风飞散,只有美德流芳百世而且“香远益清”。
同学们,愿你我都能把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铭记在心里,做一个洁身自好、通达正直的君子。好吗?
带着感情来朗读并背诵全文。
五、
作业
片段练习:
仿写“予独爱莲……”
参考句式:我最爱(梅、兰、竹、菊等任选一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