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押题密卷(2)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近代中国处于外国政府合法管理下 B.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开始对外扩张 D.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1860年,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 麦吉这样写道:“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他描述的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太平军攻占南京
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D.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3.1857年5月,法国政府在《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中说:“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法国为此而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其发动者还包括( )
A.俄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4.1860年英国人抢劫圆明园时发现60多年前进贡的东西,如英国高杀伤力的榴弹炮、炮弹等全套装备,竟然全都原封未动。由此可见( )
盲目自大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B.闭关锁国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与西方在军事观念上存在巨大差距
D.清政府坚持传统引发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民主”“科学”
6.鸦片战争后,清朝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表面上看它的性质仍是农民战争但从其革命范畴看已超出旧式农民战争,这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承担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C.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农民战争 D.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7.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下列企业中,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学者葛兆光说过:(甲午战败)这种沁入心脾的忧郁激愤心情和耻辱无奈感觉,大约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从不曾有过的.在这次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如图中的哪一地点(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小华:黄海海战中牺牲的丁汝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殖民奴役
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4年
D.小王:威海卫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0.《日落紫禁城》中写道:“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吁一变亦变,不变亦变。”这里的“几个读书人”中应该包括(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梁启超 D.孙中山
11.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C.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D.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民谣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面。“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民谣反映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19世纪末,义和团在揭帖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扶清灭洋,替天行道。”这一口号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D.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矛盾
14.《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D.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军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5.善后闭塞的时代,报刊作为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查阅辛亥革命的原始资料,应该查阅的是( )
A.《新青年》 B.《民报》 C.《时务报》 D.《国闻报》
16.《中华民国史》写道:“他(孙中山)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同盟会 C.强学会 D.兴中会
17.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由上海前往北京策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被刺杀于上海火车站。“宋案”发生后,革命党人发动了( )
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 C.天京事变 D.二次革命
18.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建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文中的“它”具有怎样的性质( )
A.君主立宪制文献 B.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C.封建社会法令 D.君主专制法令
19.如果一个民族面对着深重的危机,却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只是沉浸在一片悲愤和沮丧绝望的情绪中,或者只是不顾一切地起来蛮干,那谈不上民族的新觉醒,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材料中的“新的社会力量”领导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20.1918年,孙中山指出:“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孙中山( )
A.认识到辛亥革命失败 B.抨击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C.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D.谴责革命队伍内部的争权夺利
二、非选择题
21.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和领海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逐步变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摘编自《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
【一处遗迹流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三 如图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四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货深入……教士往往行为越轨,教民依势欺人,龃龉时生,教案遂成严重问题。领事裁判权愈为广泛,外人尽为特权阶级。公使驻京虽为理所当然,而对地主国政府的压力,更为直接。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英国通过什么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是通过什么条约哪条内容实现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3分)
(3)材料三中的史料是对哪一历史暴行的描述?(1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 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材料五 康广仁曾在致友人的密信中说:“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1)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三分别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哪些内容?(3分)
(2)材料二中的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为了育人才,开学校,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哪一教育机构?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
(4)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最终都失败了,请谈谈这两次探索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的教训。(1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林伯渠曾经说过,“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乔晓阳《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
材料三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请将材料一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并指出革命还留有什么遗憾?(5分)
(3)材料三出自孙中山颁布的哪一文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颁布有何意义?(3分)
24.铭记光辉历史,凝聚奋进力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进步思想】
图1 《青年杂志》封面 《青年杂志》简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新青年》深受广大知识分子欢迎,至 1917年,单期最高发行量已有1.6万多份。
(1)介绍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要求:写出该事件的名称、兴起标志和一位代表人物)(4分)
【先锋运动】
图2 《五四运动 》(绘画) 图3 工人大罢工
(2)五四运动首先爆发于哪座城市?根据图2、图3,指出五四运动主力的变化。(3分)
【焕然一新】
材料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一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分子的出现,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就具备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3)根据材料,分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3分)
参考答案
1-5ABACB 6-10ABBCA 11-15CDAB B 16-20ADBCA
21(1)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2分)
(2)
影响:
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②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分)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分)
(4)社会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了外国人特权意识增强,公使驻京被视为理所当然,且对地方、全国政府压力更直接等问题,同时还存在社会秩序混乱(如材料中提及的一些不良现象等,结合所学还可想到鸦片泛滥等问题也更为突出)。(2分)
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列强在华特权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对中国的政治、社会等方面控制和影响加强,从而导致这些社会问题出现。(2分)
22(1)图一:近代军事工业, 图二:近代民用工业, 图三:近代教育(3分)
(2)根本原因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它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2分)
(3)措施: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1分)
失败原因:
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变法力量薄弱。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和镇压。 变法急于求成,在短时间内推出大量改革措施,脱离实际,难以落实。维新派自身力量弱小,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2分)
(4)教训: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1分)
23(1)③②① (3分)
(2) 伟大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分)
遗憾: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分)
(3) 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2分)
24.(1)历史事件:新文化运动。(1分)
内容: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进行文学革命等。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分)
(2) 爆发城市:北京。 主力变化:五四运动前期主力是学生,后期主力转变为工人阶级。(3分)
(3)(3分)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二者关系主要体现在: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
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展现出强大力量,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干部基础:五四运动中涌现出的一批先进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等),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骨干力量,为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