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北师大版6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一年级上北师大版6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9-18 07:3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为了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材在编写中分两个活动进行介绍。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生活中一些直观立体物品的分类活动,引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从而使学生能根据这些名称来判断生活中直观物品的形状;在“我说你做”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学生搭积木的形式,巩固几何体的认识,同时在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为充分运用学生的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体分类”中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提出的“分一分”也是学生可以进行操作的活动。安排这一活动是因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活动中进行,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为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主要知识点:
1.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理解它们的特征,能将简单的几何图形分类。
2.
能将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按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正确地摆放。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认识立体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首先接触较多的是立体物品,如伴随着他们童年生活的玩具大部分是直观的立体物品。可以说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经验,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而且能辨别。但是没有经过系统地比较,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所以这是他们进入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的认知基础。
  1.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3.
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
4.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1.
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实物,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分辨不同形状的物体,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几何体的特征,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人交流,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使之感受成功的快乐。
3.
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到的有关几何体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1 认识图形
1课时
2 我说你做
1课时
认识图形。(教材第70~71页)
1.
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巩固、复习分类的思想。
2.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
3.
培养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掌握这些物体的名称、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能在参与合作探索中理解这些物体的特征。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各种形体实物,乒乓球拍,一桶饮用水,有关建筑物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客人,大家想认识一下吗 (生:想)那给点掌声,我们欢迎欢迎!
机器人:(课件出现机器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机器人,今天是特意来与得红旗最多的同学交朋友的。你们有信心夺第一吗
1.
分一分。
师:哇!看来同学们今天是信心十足啊,都想得第一。那机器人首先要考验一下大家,请你们把桌面上形状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
动手分之前,老师提两点要求:①先考虑好如何分再动手分。②把最容易掉的一类物体留在盒子里。我们看哪组同桌合作得最好,老师就把最佳合作奖送给他们。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做事没有目的性的特点,在学生动手分物体之前,教师必须提醒学生先考虑好如何分,再动手;把最容易掉的物体留在盒子中,是为了防止学生急于分物体,导致球掉到地上;同桌合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以让学生和同桌正确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
师:其实啊,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着共同的名字,想不想知道
师:打开教材第70页,看像牙膏盒、墨水瓶盒、鞋盒这样形状的都是长方体;像魔方、粉笔盒这样每个面都一样大的都是正方体;像水杯、茶叶罐、唇膏这样形状的物体都是圆柱;像篮球、皮球这样形状的物体都是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分辨不同形状的物体,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
贴一贴。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大家都说出了各种物体的名字,我这里还有它们的大照片,有谁上来贴一贴,对号入座呢
3.
摸一摸。
师:(手指大照片)这些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请大家去摸一摸桌上的物体,和同学们说你的好朋友长什么样儿 摸上去感觉如何
(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带着你的好朋友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它什么样儿 摸上去什么感觉
(邀请学生上台介绍好朋友)
生1:我的好朋友是长方体,它方方正正的,有平平的面,摸上去滑滑的,但角却尖尖的。
生2:我的好朋友是正方体,有6个面,并且每个面都一样大小,都是平平的。
生3:我的好朋友是圆柱,感觉直直的,上下都有一个圆。圆是平平的,而旁边却是弯曲的。并且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竖着放的时候,能放稳,但横着放的时候,它可以滚动。
生4:我的好朋友是球,圆圆的,可以滚动,它的面都是弯弯的,没有平平的面。
设计意图:这几种形状物体的特征,学生不一定能说的和老师设计的一样,但只要学生说得对,说得有道理,老师就应该积极引导。
3.
游戏:运货物。
师:谢谢同学们的介绍,现在大家对这些物体都有个大概的了解了,我想请你们当运货员,用乒乓球拍先运一个长方体走一圈,再运一个正方体走一圈,再运圆柱和球,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分小组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觉
生1:长方体、正方体运起来都很稳,球总是掉下来。
……
小结:长方体、正方体有平平的面,所以运起来很稳。圆柱上下两面是平的,所以竖着放的时候很稳;侧面是弯弯的,所以横着放会滚动;球是最调皮的,无论怎么放,都容易从拍子上滚下来,因为它的面都是弯弯的。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感知各种物体的面的特征,有平平的面的物体运起来很稳,有弯弯的面的物体会滚动。在游戏中学,学得轻松!在当运货员的情境中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4.
游戏:运水。
师:同学们,老师口渴了,能帮忙运一桶水来吗 我看见教室后面正好有一桶水,谁能帮忙运到前面来 好,我还是叫一名大力士吧。
(请一名学生帮忙运水)
(学生可能会直接提,但是用了很大的劲也提不动,这时启发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然后再邀请一名学生去运。)
(学生把水侧着放,再滚到前面来。)
师:大家看,这桶水像什么形 (生:圆柱)那我们就可以运用圆柱侧着能滚动的特征轻松运水啦!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困难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帮忙。
设计意图:把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提高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
5.
游戏:你来说我来摸。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大家记住它们的样子了吗 那闭上眼,想一想长方体是什么样子。(学生闭眼)正方体是什么样子 圆柱和球呢
师:好!请大家睁开眼睛。我这里有一个纸盒,请一位同学来摸一摸,请你摸一个球,摸对了吗 请你摸一个长方体,摸对了吗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都爱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让学生上讲台摸,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摸对的学生有小红花奖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提问:小朋友,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好朋友吗
6.
欣赏建筑物图片。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爱学数学、学好数学,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种物体 (引导学生回答)最后老师要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图片,这些图里的建筑物和机器人都有我们学过的物体,到明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通过有趣的拼搭来完成你喜欢的作品。
  认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课堂教学中,通过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和体验。
接着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整个课堂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A类
找一找形状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并与同伴说一说。
(考查知识点:在分类、观察等活动中,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能力要求:能够在分类、观察等活动中,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找出几何体。)
B类
看谁做得精彩:回家与家长利用今天学习的4种几何体搭建你喜欢的物体。
(考查知识点:在分类、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能力要求:能够在分类、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利用几何体搭建有趣的物体。)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略
B类: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71页“练一练”:
1.

2.
3 1 2 1
3、4.

我说你做。(教材第72~73页)
1.
通过“我说你做”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提高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
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重点: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要一致,熟练地数数。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神奇”的口袋和面具,分组给学生准备不同的几何形体。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讲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 我们今天也来做做小小设计师——有趣的拼搭。
1.
开展“摸一摸”活动。
(1)(出示装有四种几何形体木块的口袋)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请大家将它们一个一个地从袋子里请出来。
(2)指名上台摸一摸,并说说摸出的是什么物体。
请每个小组组长拿出袋子,每个同学都来摸一摸,可以先摸出物体,再说出名称,也可以先说出名称,再摸出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摸和说名称,加深对已学过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活动打好基础。
2.
开展“分一分”活动。
(1)每组学生准备各种形体的实物若干个。要把这些物体分成几类,可以怎样分 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动手分一分。
(2)学生交流各组的分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分法。
分法一: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类。
分法二: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看成一类,把圆柱和球看成一类。
(3)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为什么这样分
3.
开展“我说你做”活动。
(1)老师先请一个同学和老师做一下示范,两人一组背对背坐着,不能互相看。我说:“先放两个圆柱,再在两个圆柱上面放一个长方体,最后在长方体上面放一个正方体,你的球能从下面通过吗 ”这时两人互相看看各自做的是否一样。
(2)小组开展“我说你做”活动。
4.
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
(1)下面请大家当“小小设计师”。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讨论,然后大家动手,用带来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如机器人(贴机器人图片)、动物、交通工具、房子等。比一比哪个组搭的东西既有趣又好看。
(2)小组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
(3)各组介绍作品,组与组互相评比,教师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几何形体的特征,合理利用材料,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小组集体讨论、拼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介绍作品、互相评比,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5.
开展“数一数”活动。
(1)活动导入:小朋友们拼搭的东西真有趣。现在老师请大家数一数,你的作品中各种物体的个数是多少
(2)小组开展“数一数”活动。
(3)要求学生说一说:搭出的图形像什么 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 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物体分别有多少个。
设计意图:看图说像什么,培养了想象力;看图说名称,加深了对几何形体认识;看图数数,提高了数数能力,并渗透了分类统计的思想。
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有趣的拼搭”,为什么是“有趣的”呢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了什么 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
师小结:生活中,为了使一些物体更美观,也常常把圆柱、球用在建筑中。
1.
创设情境,体现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善于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材料,体现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通过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2.
在本课教学中,还运用了各种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创造、学会总结归纳,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A类
你能说出图中物体的形状都有哪些,并数出有几个吗
(考查知识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分类、数数的知识;能力要求:能将物体分类整理,并数出物体的个数。)
B类
下面每幅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图1    图2   
 图3
(考查知识点: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要一致,熟练数数;能力要求:能够在活动中数清几何体的个数。)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2 2 6 8 
B类:1 6 10
教材习题
教材第73页“练一练”:
1.

2.

3.
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