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2.4 跨学科实践活动:学习探究水的组成的科学史并制作分子模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制作模型演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展示“水分子漫游记”情景剧,初步形成元素观、微观粒子的观念,从元素、原子、分子视角初步分析物质的组成及变化。 2. 通过模型制作和不断迭代建构,体会“提出假设—实验证据—模型建构—模型应用—模型完善”的建模方法,体会实验证据是模型更迭的推动力。 3. 通过电解水实验中的定性与定量的实验现象,提升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分析证据、形成结论、撰写实验报告等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形成探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方法。 4. 通过对科学家研究水的组成历程的调查学习,认识到科学研究具有公开性,科学研究成果要经得起质疑与批判;意识到科学家通过建构模型认识世界,体会模型具有自洽性、简洁性、暂时性等基本特点;理解科学是在科学家对实验事实、推理过程及结论的质疑中不断发展的。
课前学习任务
1. 自行选择准备模型制作的材料,可以选择橡皮泥、黏土、葡萄、小番茄、泡沫球、橡皮弹珠等,也可以购买球棍模型。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制作模型 请你用橡皮泥或黏土等材料制作6种分子模型(如下图),各分子模型的制作数量要求如下表所示。 【学习任务二】拼装模型演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请你将制作好的水分子模型按照方案二或三进行拼装,然后根据演示结果画出相应的微观示意图。 讨论与交流 1.方案一、二、三中水分子模型拆分后分别得到多少个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 2.方案一、二、三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后分别得到多少个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多少? 3.化学变化中原子、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以及元素的种类是否发生了变化?结合该实验说说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学习任务三】模型分类 最后,请你将所制作和拼装后得到的模型进行分类,分别放进下边的两个筐中。
推荐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