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后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6.15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后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6 14:4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对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其核心是强调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B.反对任何的“修复”,以保持其原貌
C.真实性是更为基础的东西 D.完整性是对真实性的强化
2.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遗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申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 )
①保护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②将文化遗产与经济效益捆绑在一起
③与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背道而驰
④提升了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世界遗产公约》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下各国签订的重要文件。下列属于《公约》内容的有( )
①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 ②各缔约国必要时可利用国际援助和合作 ③对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认定作出严格的规定 ④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定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卫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自由手工业者成为建筑工人的主体,而且限定使用奴隶的数量不得超过自由手工业者总数的25%。建筑项目的实施“使财富变成活跃的事业,从中出现各种工作,供应各种需求,激发每一种技艺”。据此,下列有关雅典卫城重建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大规模重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
②是一项体现公民精神的杰作
③大大推动雅典建筑技艺的提高
④承担着多项公共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探察帕特农神庙的细节,从下往上观看这些立柱时就会发现,从立柱的基础到立柱的中间部,都是轻微向外鼓起的;但从中间部再往立柱的顶部,又是轻微向里收束的,这就改变了我们对立柱的视觉感受,使得立柱不是在简单地承受重量而是有一种壮硕的肌肉向外张扬的力量感。据此反映出帕特农神庙的建筑理念是( )
A.天人合一 B.人文主义
C.神权至上 D.兼收并蓄
6.清代焦循在《花部农谭》中指出,“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焦循认为昆曲不受欢迎的主观因素是( )
A.内容生动,妇孺皆晓 B.唱词艰深,牺牲了戏剧性
C.音律慷慨,情感动人 D.形式繁缛,片面追求文学性
7. 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关于长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秦长城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基础 B.秦长城西起陇西,东至临洮
C.清康熙“修德安民”,不修长城 D.山海关、喜峰口均是长城重要关隘
8.《世界风景名胜纵览》认为:“戈雷岛遗址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反映了18世纪末的灿烂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岛上房屋传统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这一文明与野蛮交织的矛盾现象。”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灿烂文明”指的是近代工业文明
B.“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指的是奴隶贸易
C.戈雷岛是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中转站
D.岛上最有名的建筑是葡萄牙殖民者修建的奴隶堡
二、非选择题
9.历史总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发生的。古徽州因独特的地理环境留下了富有特色的民间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之一。中家而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
——《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二 徽州文书是指宋朝到民国徽州所属六县及与之相毗邻的淳安等县遗存的契约文书,呈现出以土地文书(土地所有权、经营方式的变动等)、商业文书(商业合同、账簿等)、宗族文书(祭祀、族规、家法等)为大类的特色。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明时期)》整理
材料三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徽商江春所创的“春台班”的出现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在“春台班”出现以前,世人雅重昆曲,扬州的士大夫也不例外。虽然他们“极嫌昆曲之冷”,每听一曲,“攒眉许久,坐客亦代为苦难”。但为了附庸风雅,他们放不下架子去听“花部”的曲子。实际上,扬州昆曲之胜,靠的也是徽商。
——陈琪《徽州古戏台》
指出材料一所引著作的作者。以宏村为例,说明徽州古村落是如何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的。
根据材料一,指出徽州古文书得以大量留存的原因。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徽州古文书以土地、商业、宗族领域为主?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京剧形成的背景。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D
二、非选择题
9.【答案】
(1)顾炎武。 宏村:在村中开掘月沼,利用天然落差引西溪水注入月沼;沿途开凿水圳作为日常用水;引水圳之水注入南湖,作为灌溉之用。(答“夹溪筑屋”“依水而居”等也可)
(2)留存原因:徽州古村落地处山区,环境相对封闭(答地处“桃花源盆地”也可)。①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徽商往往将资金投入到购买土地、兴建宅屋上。②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徽州是徽商的发源地。③徽州古村落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宗族村落。
(3)背景:①昆曲过于古雅而脱离群众(具体写昆曲的弱点如“片面追求旋律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也可);
②“春台班”等四大徽班进京(答“徽戏进京”也可);③京剧博采诸多剧种的优点(具体写“京剧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等戏曲的优点和特长演变而来”也可)。
试卷第2页,总2页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