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7.诗三首《短歌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7.诗三首《短歌行》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7 20: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学习诗歌中典故、比兴等表现手法。

2、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感悟,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体会曹操求贤不得的忧虑和一统天下的抱负。

教学难点:
学习诗歌中典故、比兴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它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
有这样一个人: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他就是——曹操。(视频曹操相)
教师
:我们常说
“文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去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是比较可靠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曹操的《短歌行》去了解曹操这个人。同时,也希望能借助这首诗,学习鉴赏此类诗歌的一般方法。
第一步
正音断句
第二步
疏通文意
第三步
体会情感
第四步
赏析技巧
二、教学过程
正音断句
1、我们先来看第一步正音断句,请同学们边听老师范读(配乐朗诵),边纠正疑难字的读音,并注意节奏。
2、学生齐读(配乐朗诵),并注意四字一句的诗歌朗读时要两字一拍。
疏通文意
3、检查预习的疑难字解释

:对着
几何
:多少
杜康
:代酒

:古式的衣领
苹:艾蒿
?:通“宴

乌鹊:乌鸦
匝:周
哺:食物
契阔
:久别重逢
归心:人心归服
4、疑难词句质疑。让学生自己提出不理解的诗句请教同学、老师。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
天下归心
教师:这首诗是作者评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准备与孙权刘备在赤壁决一大战,以便统一中原。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有感而发便持槊吟这首《短歌行》,意在表达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
5、学生观看横槊赋诗视频
三、问题探究:
体会情感

1、就要博一大战,曹操最渴望的是什么?
明确:渴望贤才
2、这首诗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愁绪,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明确:忧
3、那他忧什么?
明确:
人生短暂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4、
知道他为什么忧人生短暂吗?
明确:因为他感到年纪已高,时日见浅,而眼下功业未就,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他这样。
教师补充:实际上曹操又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5、
面对人生的苦闷,曹操是用什么来解“忧”的?
明确:酒
教师:谈到酒,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东西都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爱情,欢乐,悲伤等等

 
6、请同学们说说含有“酒”的诗句?
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写离别。
屈原“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不与世俗同流河污

范仲淹“酒入愁肠子,化作相思泪”
写相思;还有“酒逢知己千杯少


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写思乡。

罗隐
“今朝有酒今朝醉”
写的是消极不如意。
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写的是酒不但不能解愁,而且还会使愁绪更浓。

教师:可见,酒与文人的生命相渗透,酒与文人的人格相辉映。他们在酒中躲避着政治,追求着自由,品尝着人生的痛苦,也享受着生活的欢乐。可杜康也就是酒对曹操起到解忧的作用了吗?(没有)对,正如李白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写的是酒不但不能解愁,而且还会使愁绪更浓。不但如此,曹操还多了一份对贤才的担忧。
赏析技巧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并小组讨论,哪些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曹操的求贤不得
明确:用典和比兴
用典——不直接使用词,而是使用古书中记载过的古人的事迹或语言,使读者由于这些材料的启示发生联想,因而体会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指姑娘思念情人,这里比喻热烈的期待贤士的到来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解》说明贤才要多多益善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殷勤地接待贤才。
比兴:
“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
2、最后四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有什么作用?明确: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课堂延伸
教师: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我们知道曹操非常爱惜人才,记得关羽被困山上,曹操接受
其“知刘皇叔去向,便当辞去”招纳了关羽。贾诩辅佐张绣大败曹操。曹操折了长子、亲侄和爱将典韦,自己也险些丧命,后二人穷途末路降曹,他也欣然接纳了他们。还有官渡大战的相持阶段,袁绍谋士许攸来投,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
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当上了一家公司的老总或一个部门的领导,你该怎么对待人才?
教师:我们要像曹操那样爱才、惜才。课的开头我们说过“文如其人”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曹操爱惜人才,文韬武略,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这跟同学们以前知道的曹操有什么不同吗?哪个同学说说看?(视频曹操相)
我们再来看别人是怎么评价曹操的:(视频展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汝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三国志》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小结:可见,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未必都是真实的,同学们以后评价一个人最好看他写的字,他写的文章,那样才是评价人物最可靠的方法,正所谓“字如其人,文如其人”。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整首诗,再次感受曹操的情怀。(配乐朗诵)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诗。 
2、选取诗中你喜欢的一句话,从艺术手法或思想情感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六、板书设计








人生短暂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