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1 世界近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选择题汇编)
考点 五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
考点1 殖民扩张及殖民体系的形成 重庆高考真题,14)英国间接殖民统治 (2021,重庆高考真题,13)俾斯麦的地缘政治观 近五年重庆卷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频率较高,主要集中在对殖民扩张及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两个核心考点上,以选择题为主。试题多采用原始史料创设新情境,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2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2023·重庆高考真题,14)殖民主义批判 (2023·重庆高考真题,15)拉美经济依附性 (2025,重庆·高考真题,15)印度殖民遗产与民族情感(板球运动象征意义) (2024,重庆·高考真题,17(3):.非洲“田园城市”后果(5分)
考点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社会主义运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22·重庆高考真题,15)苏联工业动员
考点4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4·重庆·高考真题,13)19世纪文化国家认同 (2023·重庆·高考真题,12)神圣罗马帝国分裂 近五年重庆卷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频率很高,尤其集中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两个核心考点上。 试题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以选择题为主,采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考点5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6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演变 (2025·,重庆·高考真题,14)意大利法西斯经济控制(维多利协议) 重庆高考真题,15)日本二战创伤叙事 (2022·重庆高考真题,15)苏联工业动员 (2021·重庆高考真题,14)丘吉尔描述的20世纪初世界情绪 (2021·重庆·高考真题,15)肯尼迪要求阅读《8月的枪声》的意图 2025,重庆高考真题,16(3):《日内瓦公约》平民保护
考点01 殖民扩张及殖民体系的形成
1.(2024,重庆高考真题,14)1916年,英占北尼日利亚颁布土著政权法,宣布尊重传统统治者,在各自族群中的神圣地位,保留原有继承程序和仪式,维持既有官员和政权机构,同时规定政权性质为英国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权,由此可见英国( )
A.授予北尼日利亚的治权 B.利用土著政权进行间接统治
C.承认殖民地民族自决权 D.维持当地社会传统权力结构
2.(2021,重庆高考真题,13)1888年,一位热衷于殖民主义的访客在德国首相俾斯麦面前摊开一大张非洲地图,指着地图说明当地的资源有多么丰富。俾斯麦表示:“您的非洲地图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地图位于欧洲。俄国在这里,法国在这里,而我们夹在中间。这是我的非洲地图。”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
A.意在限制法国和俄国的崛起 B.当务之急是实现统一
C.殖民野心受限于地缘政治 D.要在非洲拓展殖民地
考点02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3.(2025,重庆高考真题,15)殖民时期,板球运动被英国殖民者带到印度。1971年,印度板球队击败英国队,印度人欣喜若狂,“民众涌入孟买的街头,欢呼者手舞足蹈,喇叭声不断狂鸣,完全是一派狂欢节的景象。”这反映了印度( )
A.体育运动水平超越英国 B.体育事业摆脱西方控制
C.体育精神瓦解种姓制度 D.体育运动承载民族情感
4.(2023·重庆高考真题,15)20世纪30年代,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拉美投资的主体。之后,拉美国家逐渐增加对经济活动的参与,接管了先前由外国人控制的公共事业、铁路以及自然资源,但外国资本在一些初级产品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战后,外国资本更是被拉美国家工业中的新机遇所吸引,持续加大投入。材料表明,拉美国家( )
A.初级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 B.经济健康发展受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
C.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D.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长期处于依附地位
5.(2023·重庆高考真题,14)20世纪40年代有观点认为:“剥削印度、缅甸和爪哇的资源,从这些地区拿走所有财富,但从未把教育、体面的生活标准、最低限度的健康需求等东西带给他们——做这些就是储存将带来战争的那种不幸,就是在任何和平体制开始生效之前就否定了其价值。”该观点意在( )
A.批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亚洲的伤害 B.反对欧洲列强恢复其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C.强调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亚洲贫困 D.鼓励被压迫的亚洲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
考点0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社会主义运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6.(2022·重庆高考真题,15)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 )
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
A.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 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
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 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
考点04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7.(2024·重庆·高考真题,13)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城市的街道和广场上充斥着君主、军人英雄的纪念名单或雕像,19世纪60年代,各国开始重视对本国文化英雄的纪念,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的纪念碑越来越多,与政治家和军人的相当,这种变化说明( )
A.文化成为塑造国家认同的基础 B.欧洲人文景观的政治色彩弱化
C.雕塑艺术传统在欧洲走向衰落 D.艺术创作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
8.(2023·重庆·高考真题,12)神圣罗马帝国后期的疆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和捷克,其徽章图案是“双头鹰”(如图)双头鹰翅膀上挂满琳琅满目的盾牌——每个盾牌都代表一个大诸侯。据此推断,德意志统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
A.宗教改革导致的教派分裂 B.邦国林立造成的政治割据
C.罗马天主教廷的居中干涉 D.皇权专制维系的封建体制
考点05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06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演变
9.(2025·,重庆·高考真题,14)1925年,意大利政府下辖的法西斯工会职团联合会和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签订了“维多利协议”,双方承认彼此是企业主和工人唯一的合法代表,工人和企业主的一切合同只能由上述两家联合会及其所辖组织签订。该协议旨在( )
A.改善工人经济待遇 B.加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
C.经进劳资双方合作 D.保障工人组织工会的权利
10.(2021·重庆高考真题,14)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 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 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11.(2024,重庆高考真题,15)二战后日本部分影视通过描绘战争中的平民个体在东京大轰炸、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以及太平洋战争中所遭受的创伤记忆,将日本民众构件成为“战争受害共同体”参与塑造了日本社会新的“二战史观”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A.抵制国内右翼势力 B.灌输军国主义思想
C.揭示历史复杂面向 D.开脱日本战争罪责
12.(2021·重庆·高考真题,15)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要求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必须阅读《8月的枪声》,该书叙述了萨拉热窝事件后发生的一系列很小的 不重要的事件,最终导致了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军事冲突。肯尼迪的做法意在( )
A.维护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B.管控危机应对战争风险
C.遏制苏联在东欧的扩张 D.收缩美国海外军事力量
13.(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主城五区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过,公社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公社着眼于人民对实现劳动解放和满足自身生存发展要求的需要,推动了限额薪金、同工同酬、经济分配等制度改革。这反映出,在当时( )
A.政治解放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B.法国社会贫富差距有拉大趋势
C.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广泛实践 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较强科学性
14.(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4)美国记者约翰 里德以十月革命亲历者的身份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叙述了革命从不被理解,到最终获得工农兵联盟支持的过程。1919年,列宁为该书作序,他还希望这本书译成各国文字,发行千百万册。列宁意在( )
A.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B.改善苏俄面临的国际环境
C.宣传社会主义革命思想 D.解释俄国发生革命的原因
15.(2025,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4)1958年10月戴高乐宣布实施“君士坦丁计划”,依计划法国政府将提供150亿法郎以促进阿尔及利亚的城市发展,许诺当地人在政府管理部门中享有参与权,当地人获得选举权的标准与宗主国居民的标准相同。据此推知,法国实施“计划”的真正意图是( )
A.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
B.推动阿尔及利亚经济发展
C.转嫁国内的阶级矛盾
D.增进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
16.(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15)下图是发表于1959年的漫画《准备挣脱枷锁的非洲人》。作者借漫画表明( )
A.非洲正在觉醒走向独立 B.奴隶贸易违背历史潮流
C.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D.殖民主义导致非洲落后
17.(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5)1963年10月,牛津大学教授休·特雷弗-罗珀在一次讲座中称:“非洲新的统治者们所立足的都是欧洲创建的文明基础,是欧洲的技术、欧洲的榜样和欧洲的思想让非洲世界走出野蛮时代,与过去的传统分隔开来。非洲过去的历史,如果有意义的话,就在于它是欧洲的历史。”该观点( )
A.为欧洲争夺“中间地带”奠定基础
B.厘清了非洲文明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C.掩盖了欧洲列强对非洲的侵略本质
D.推动了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18.(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康德卷,14)如图是英国画家帕特里奇于1933年发表的漫画,他写道:“19年后,那个疯子是否会再次挣脱锁链?”这幅漫画的创作反映作者( )
A.抨击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 B.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信念
C.揭露凡尔赛体系下的重重矛盾 D.对于国际局势不断恶化的担忧
19.(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康德卷,1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政府迅速增加对非洲的援助(见下图),积极参与联合国与合作伙伴的国际援助计划,共同出资75亿美元援助因干旱受灾的8个非洲国家,其中美国出资占资金总额的20%。美国此举旨在( )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B.对外输出美式价值观
C.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D.控制非洲国家的资源
20.(2025,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4)1958年10月戴高乐宣布实施“君士坦丁计划”,依计划法国政府将提供150亿法郎以促进阿尔及利亚的城市发展,许诺当地人在政府管理部门中享有参与权,当地人获得选举权的标准与宗主国居民的标准相同。据此推知,法国实施“计划”的真正意图是( )
A.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
B.推动阿尔及利亚经济发展
C.转嫁国内的阶级矛盾
D.增进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
21.(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5)1963年10月,牛津大学教授休·特雷弗-罗珀在一次讲座中称:“非洲新的统治者们所立足的都是欧洲创建的文明基础,是欧洲的技术、欧洲的榜样和欧洲的思想让非洲世界走出野蛮时代,与过去的传统分隔开来。非洲过去的历史,如果有意义的话,就在于它是欧洲的历史。”该观点( )
A.为欧洲争夺“中间地带”奠定基础
B.厘清了非洲文明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C.掩盖了欧洲列强对非洲的侵略本质
D.推动了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22.(2025,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5)2019年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要对价值110亿美元的欧盟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以报复欧盟对空中客车公司的补贴行为。4月17日,欧盟宣布对价值2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以报复美国持续向波音公司提供补贴的行为。这说明( )
A.美国和欧盟的关系破裂
B.多边贸易体系面临挑战
C.单边主义阻碍经济发展
D.逆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
23.(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七),14)商业汇票,通常是指由企业或个人在商业交易中为支付货款、借款或其他债务而签发的一种票据。一战后,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商业汇票登上历史舞台。到1924年,全球商业汇票以美元计价的总额超过了英镑的1倍。这说明一战后( )
A.国际金本位制走向解体 B.美元确立全球主导地位
C.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加快 D.世界经济体系面临危机
24.(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调研(五),14)1928-1976年苏联工业“甲”类和“乙”类生产比例变化如表所示。这反映出苏联( )
表:苏联工业两大部类生产比例
年份 为生产而生产 (“甲”类) 为消费而生产(“乙”类) 两部类产值比
1928 1 1
1940 10 4.2 2.4
1965 106 18 5.9
1970 159 27 5.9
1975 232 38 6.1
1976 245 39 6.3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持续 B.国民经济发展比例逐渐协调
C.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不断增强 D.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迅速发展
25.(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调研(五),15)1946年,英国画家莱斯利·伊利恩·吉尔伯特发表漫画《铁幕下的窥视》,画面中地面英文字母“EUROPE”为欧洲, 幕墙上的英文“NO ADMITTANCE BY ORDER JOE”为“严禁入内——来自斯大林的命令”,远处指示牌写着“To Russia” (通向俄罗斯),右下角含着烟斗、掀起幕墙底边向里张望的是丘吉尔。该漫画( )
A.反映苏联扩张政策导致欧洲分裂 B.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C.体现美苏逐渐由盟友转变为对手 D.显示英国企图主导战后世界格局
26.(2025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14)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围绕日本侵略战争,审理了“共同谋议”(即“总体战争计划”)与“实行”两类反和平罪。在法庭的认定中,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反和平罪走向“实行”的开端,而在此之前的“共同谋议”之罪,依据明确的国际法之规定,1928年被认定为追溯其侵华罪行的起始时间。对日本法西斯反和平罪行起始时间的确定( )
A.彻底清算了日本法西斯的罪行 B.以《国联盟约》为主要依据
C.体现出国际法实施中的局限性 D.以《非战公约》为明确依据
27、(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15)在如何影响公众意见和大众舆论方面,美国政府积累了丰富的心理战经验。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商业部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策划、组织国际展销会。据统计,仅1955年就有170个该类展览会在苏联集团国家举办,向大众展现了美国丰富的消费品。美国采用消费品展览会这一特殊方式,意在( )
A.扩大美苏双边民间交流 B.展示西方阵营的发展优势
C.为美国消费品开辟市场 D.以缓和策略麻痹华约国家
28.(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把公元1350—1850年称为“漫长的16世纪”,是“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时期,是“世界经济”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也是一个不平等和不平衡结构秩序的形成过程。
——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9.(2025,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16年10月4日,欧仁·鲍狄埃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工人家庭。13岁时,鲍狄埃开始在一家印刷厂当学徒。1830年七月革命期间,14岁的鲍狄埃目睹了人民的起义和斗争,这对他的政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48年鲍狄埃参加了推翻七月王朝的二月革命,并创作了《人民》一诗,表达了工人阶级“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1865年加入第一国际巴黎支部,并成为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委员。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鲍狄埃参与了反对侵略的工人协会活动。1871年他参加巴黎公社革命,他英勇参与战斗,并在公社失败后创作了《国际歌》。1887年,鲍狄埃在贫困中去世。
——摘编自北京人民出版社《欧仁·鲍狄埃》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1 世界近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选择题汇编)
考点 五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
考点1 殖民扩张及殖民体系的形成 重庆高考真题,14)英国间接殖民统治 (2021,重庆高考真题,13)俾斯麦的地缘政治观 近五年重庆卷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频率较高,主要集中在对殖民扩张及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两个核心考点上,以选择题为主。试题多采用原始史料创设新情境,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2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2023·重庆高考真题,14)殖民主义批判 (2023·重庆高考真题,15)拉美经济依附性 (2025,重庆·高考真题,15)印度殖民遗产与民族情感(板球运动象征意义) (2024,重庆·高考真题,17(3):.非洲“田园城市”后果(5分)
考点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社会主义运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22·重庆高考真题,15)苏联工业动员
考点4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4·重庆·高考真题,13)19世纪文化国家认同 (2023·重庆·高考真题,12)神圣罗马帝国分裂 近五年重庆卷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频率很高,尤其集中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两个核心考点上。 试题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以选择题为主,采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考点5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6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演变 (2025·,重庆·高考真题,14)意大利法西斯经济控制(维多利协议) 重庆高考真题,15)日本二战创伤叙事 (2022·重庆高考真题,15)苏联工业动员 (2021·重庆高考真题,14)丘吉尔描述的20世纪初世界情绪 (2021·重庆·高考真题,15)肯尼迪要求阅读《8月的枪声》的意图 2025,重庆高考真题,16(3):《日内瓦公约》平民保护
考点01 殖民扩张及殖民体系的形成
1.(2024,重庆高考真题,14)1916年,英占北尼日利亚颁布土著政权法,宣布尊重传统统治者,在各自族群中的神圣地位,保留原有继承程序和仪式,维持既有官员和政权机构,同时规定政权性质为英国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权,由此可见英国( )
A.授予北尼日利亚的治权 B.利用土著政权进行间接统治
C.承认殖民地民族自决权 D.维持当地社会传统权力结构
【答案】B
【知识点】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6年(英国、北尼日利亚)。根据材料“英占北尼日利亚颁布土著政权法,保留原有继承程序和仪式,维持既有官员和政权机构,同时规定政权性质为英国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权”可以看出,英国维持既有官员和政权机构是为了利用土著政权进行间接统治,B项正确;根据材料“政权性质为英国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权”北尼日利亚属于英国殖民地的地方政权,并不拥有治权,排除A项;承认殖民地民族自决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持既有官员和政权机构”帮助英国当局进行殖民统治,不是强调维持当地社会传统权力结构,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1,重庆高考真题,13)1888年,一位热衷于殖民主义的访客在德国首相俾斯麦面前摊开一大张非洲地图,指着地图说明当地的资源有多么丰富。俾斯麦表示:“您的非洲地图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地图位于欧洲。俄国在这里,法国在这里,而我们夹在中间。这是我的非洲地图。”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
A.意在限制法国和俄国的崛起 B.当务之急是实现统一
C.殖民野心受限于地缘政治 D.要在非洲拓展殖民地
【答案】C
【知识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解析】根据材料中“您的非洲地图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地图位于欧洲。俄国在这里,法国在这里,而我们夹在中间。这是我的非洲地图。”可以看出德国想进行殖民扩张,但是受到了俄国和法国在地理位置上的压制,可以看出殖民野心受限于其地缘政治,C项符合题干的意思,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德国的殖民野心受限与其地缘政治,而不是限制法国和俄国的崛起,排除A项;德国统一于1871年,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02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3.(2025,重庆高考真题,15)殖民时期,板球运动被英国殖民者带到印度。1971年,印度板球队击败英国队,印度人欣喜若狂,“民众涌入孟买的街头,欢呼者手舞足蹈,喇叭声不断狂鸣,完全是一派狂欢节的景象。”这反映了印度( )
A.体育运动水平超越英国 B.体育事业摆脱西方控制
C.体育精神瓦解种姓制度 D.体育运动承载民族情感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的印度。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板球运动随英国殖民统治传入印度,曾是殖民者彰显文化霸权的工具(如印度本土人初期被排斥参与高端赛事)。但在长期发展中,板球逐渐融入印度社会,从“殖民者的运动”演变为全民参与的文化符号。由此可见,板球在印度从殖民文化符号转变为民族认同媒介,1971年的胜利被民众视为“民族尊严的胜利”,狂欢现象印证了体育赛事对民族情感的承载与表达,D项正确;单次赛事胜利不能直接等同于整体体育水平超越,且材料核心在于民众反应的象征意义,而非竞技实力对比,排除A项;印度独立后体育管理体系已自主,但材料未提及体育行政层面的“控制”问题,民众狂欢的焦点是“击败英国”的民族情感,而非体育自主权,排除B项;种姓制度是印度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问题,材料未涉及种姓在体育中的消解,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重庆高考真题,15)20世纪30年代,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拉美投资的主体。之后,拉美国家逐渐增加对经济活动的参与,接管了先前由外国人控制的公共事业、铁路以及自然资源,但外国资本在一些初级产品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战后,外国资本更是被拉美国家工业中的新机遇所吸引,持续加大投入。材料表明,拉美国家( )
A.初级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 B.经济健康发展受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
C.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D.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长期处于依附地位
【答案】D
【知识点】战后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后(拉美)。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拉美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拉美国家逐渐增强其经济的独立性,但在初级产品生产和工业发展等方面仍依赖于外国资本,反映了拉美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长期处于依附地位,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拉美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因此也不能得出“初级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强调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未体现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排除B项;材料强调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并未体现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重庆高考真题,14)20世纪40年代有观点认为:“剥削印度、缅甸和爪哇的资源,从这些地区拿走所有财富,但从未把教育、体面的生活标准、最低限度的健康需求等东西带给他们——做这些就是储存将带来战争的那种不幸,就是在任何和平体制开始生效之前就否定了其价值。”该观点意在( )
A.批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亚洲的伤害 B.反对欧洲列强恢复其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C.强调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亚洲贫困 D.鼓励被压迫的亚洲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
【答案】B
【知识点】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战后亚洲的民族独立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据题意可知,该观点认为对于东南亚地区的剥削会加剧这些地区的社会矛盾,从而引发新的混乱。所以结合所学可推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反对欧洲的殖民统治秩序重回东南亚,B项正确;随着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宣告瓦解,排除A项;这一观点是在反对欧洲的殖民统治秩序重返亚洲,而不是强调世界经济发展不平等对亚洲贫困的影响,排除C项;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在鼓励亚洲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而不是反对法西斯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0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社会主义运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6.(2022·重庆高考真题,15)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苏联重视( )
光荣属于贝阿铁路建设者!
A.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 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
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 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
【答案】D
【知识点】勃列日涅夫改革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1972年苏联为征召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油田和铜矿的志愿者,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力量,做出“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的承诺,体现了苏联对重工业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中关于住房和汽车的分配并非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而是为了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油田和铜矿,排除A项;材料中“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是计划经济体现,并非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只体现了征召志愿者开发西伯利亚地区,但没有体现是否采用西方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
考点04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7.(2024·重庆·高考真题,13)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城市的街道和广场上充斥着君主、军人英雄的纪念名单或雕像,19世纪60年代,各国开始重视对本国文化英雄的纪念,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的纪念碑越来越多,与政治家和军人的相当,这种变化说明( )
A.文化成为塑造国家认同的基础 B.欧洲人文景观的政治色彩弱化
C.雕塑艺术传统在欧洲走向衰落 D.艺术创作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
【答案】A
【知识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城市的街道和广场上的纪念名单或雕像从“君主、军人英雄”到除了政治家和军人,还有“本国文化英雄”,这说明欧洲各国开始越来越重视本国文化,因为这一时期欧洲民族国家不断建立,统治者需要通过文化认同塑造国家认同,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本国文化英雄”的纪念碑与政治家和军人的相当,所以欧洲人文景观并未弱化政治色彩,排除B项;这一时期只是雕塑对象有所改变,并不是雕塑艺术走向衰落,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化成为塑造国家认同的基础,没有体现艺术创作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3·重庆·高考真题,12)神圣罗马帝国后期的疆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和捷克,其徽章图案是“双头鹰”(如图)双头鹰翅膀上挂满琳琅满目的盾牌——每个盾牌都代表一个大诸侯。据此推断,德意志统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
A.宗教改革导致的教派分裂 B.邦国林立造成的政治割据
C.罗马天主教廷的居中干涉 D.皇权专制维系的封建体制
【答案】B
【知识点】德意志的统一和崛起、意大利、德意志统一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神圣罗马帝国后期。根据材料可知,“双头鹰”翅膀上挂满琳琅满目的盾牌——每个盾牌都代表一个大诸侯,反映了神圣罗马帝国邦国林立,这种局面造成的政治割据阻碍了德意志的统一,B项正确;材料为神圣罗马帝国徽章“双头鹰”的图案描述,未涉及宗教改革等相关内容,也没有体现教派分裂,排除A项;“双头鹰”徽章图案有宗教图案,反映了神圣罗马帝国,排除C项;此时德意志诸侯林立,并未形成专制皇权,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05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06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演变
9.(2025·,重庆·高考真题,14)1925年,意大利政府下辖的法西斯工会职团联合会和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签订了“维多利协议”,双方承认彼此是企业主和工人唯一的合法代表,工人和企业主的一切合同只能由上述两家联合会及其所辖组织签订。该协议旨在( )
A.改善工人经济待遇 B.加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
C.经进劳资双方合作 D.保障工人组织工会的权利
【答案】B
【知识点】欧洲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25年(意大利)。据材料“双方承认彼此是企业主和工人唯一的合法代表,工人和企业主的一切合同只能由上述两家联合会及其所辖组织签订”和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政权通过垄断劳资谈判权,将工会和资本家组织纳入国家控制体系,本质是强化极权统治,B项正确;协议主要是法西斯政权加强社会控制的措施,未涉及工人待遇的具体改善措施,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西斯职团主义本质是压制劳工权利而非促进合作,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协议剥夺了工人自主组织工会的权利,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1·重庆高考真题,14)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 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 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答案】C
【知识点】一战的背景
【解析】依据材料“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可以看出民族极端主义发展迅速,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疯狂的军备竞赛,文明的冲突,经济的低迷,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2024,重庆高考真题,15)二战后日本部分影视通过描绘战争中的平民个体在东京大轰炸、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以及太平洋战争中所遭受的创伤记忆,将日本民众构件成为“战争受害共同体”参与塑造了日本社会新的“二战史观”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A.抵制国内右翼势力 B.灌输军国主义思想
C.揭示历史复杂面向 D.开脱日本战争罪责
【答案】D
【知识点】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日本)。根据材料可知,日本社会新的“二战史观”是指部分影视将日本民众构建成为“战争受害共同体”,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二战期间日本民众所遭受的“东京大轰炸、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以及太平洋战争”,都是世界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疯狂侵略的行为,日本这种转移是为了开脱其战争罪责,D项正确;这种行为与国内右翼势力行为一致,并不是抵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转移矛盾,开脱罪责,没有体现军国主义思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转移矛盾,开脱罪责,这并不是历史复杂面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1·重庆·高考真题,15)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要求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必须阅读《8月的枪声》,该书叙述了萨拉热窝事件后发生的一系列很小的 不重要的事件,最终导致了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军事冲突。肯尼迪的做法意在( )
A.维护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B.管控危机应对战争风险
C.遏制苏联在东欧的扩张 D.收缩美国海外军事力量
【答案】B
【知识点】冷战与两极格局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美国)。依据材料时间“1962年”和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美国总统肯尼迪要求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必须阅读《8 月的枪声》,其目的是应对古巴导弹危机,避免美国与苏联的核战争,即管控危机应对战争风险,B项正确;材料中肯尼迪的做法是为了应对古巴导弹危机,不是维护美国的核垄断地位,排除A项;材料中肯尼迪的做法是为了应对古巴导弹危机,不是遏制苏联在东欧的扩张,排除C项; 当时美国并没有收缩美国海外军事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主城五区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过,公社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公社着眼于人民对实现劳动解放和满足自身生存发展要求的需要,推动了限额薪金、同工同酬、经济分配等制度改革。这反映出,在当时( )
A.政治解放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B.法国社会贫富差距有拉大趋势
C.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广泛实践 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较强科学性
【答案】D
【知识点】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材料“公社着眼于人民对实现劳动解放和满足自身生存发展要求的需要,推动了限薪金、同工同酬、经济分配等制度改革”体现的是巴黎公社政权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解放对政治解放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与法国社会贫富差距无关,排除B项;当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排除C项。故选D项。
14.(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4)美国记者约翰 里德以十月革命亲历者的身份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叙述了革命从不被理解,到最终获得工农兵联盟支持的过程。1919年,列宁为该书作序,他还希望这本书译成各国文字,发行千百万册。列宁意在( )
A.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B.改善苏俄面临的国际环境
C.宣传社会主义革命思想 D.解释俄国发生革命的原因
【答案】B
【知识点】十月革命的胜利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至1919年(苏俄)。根据材料可知,《震撼世界的十天》是美国记者以亲历者的身份撰写,较为客观地报道了俄国十月革命,列宁为该书作序并希望这本书译成各国文字,能发行千百万册,表明列宁希望通过该书的畅销,让全世界尤其是让欧美国家了解俄国革命,进而改善苏俄当时面临的严峻国际环境,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到1921年才开始实行,排除A项;“宣传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并非列宁的最终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列宁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俄国革命,并非解释革命发生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5,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4)1958年10月戴高乐宣布实施“君士坦丁计划”,依计划法国政府将提供150亿法郎以促进阿尔及利亚的城市发展,许诺当地人在政府管理部门中享有参与权,当地人获得选举权的标准与宗主国居民的标准相同。据此推知,法国实施“计划”的真正意图是( )
A.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
B.推动阿尔及利亚经济发展
C.转嫁国内的阶级矛盾
D.增进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
【答案】A
【知识点】多极力量的成长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法国)。据材料可知,法国实施“君士坦丁计划”,对阿尔及利亚进行经济援助,客观上促进了阿尔及利亚的发展,但法国也通过经济援助逐步控制了阿尔及利亚,维护了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利益,A项正确;推动阿尔及利亚经济发展是现象,而非法国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国国内阶级矛盾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增进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是影响,而非法国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6.(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15)下图是发表于1959年的漫画《准备挣脱枷锁的非洲人》。作者借漫画表明( )
A.非洲正在觉醒走向独立 B.奴隶贸易违背历史潮流
C.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D.殖民主义导致非洲落后
【答案】A
【知识点】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
【解析】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59年的非洲。据材料“漫画《准备挣脱枷锁的非洲人》”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漫画中“准备挣脱枷锁”象征着非洲人民正觉醒起来反抗殖民统治,走向独立,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奴隶贸易在19世纪就已经基本被废止,材料漫画创作于1959年,与奴隶贸易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主要是指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崛起,材料中漫画主要体现的是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与世界多极化趋势关联不大,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非洲人准备挣脱枷锁,重点在于非洲人民的觉醒与追求独立,而非殖民主义导致非洲落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7.(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5)1963年10月,牛津大学教授休·特雷弗-罗珀在一次讲座中称:“非洲新的统治者们所立足的都是欧洲创建的文明基础,是欧洲的技术、欧洲的榜样和欧洲的思想让非洲世界走出野蛮时代,与过去的传统分隔开来。非洲过去的历史,如果有意义的话,就在于它是欧洲的历史。”该观点( )
A.为欧洲争夺“中间地带”奠定基础
B.厘清了非洲文明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C.掩盖了欧洲列强对非洲的侵略本质
D.推动了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3年的世界。材料中说欧洲的技术、榜样和思想让非洲走出野蛮,将非洲历史归结于欧洲,这完全忽略了欧洲列强长期对非洲残酷的殖民侵略和掠夺,正是这种侵略破坏了非洲原有的发展脉络,掩盖了欧洲侵略本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非洲历史与欧洲关系,且这种关系是建立在欧洲利益基础上的扭曲关系,不能获得非洲人民的认同,起不到拉拢作为“中间地带”的非洲,排除A项;材料观点片面认为非洲文明源于欧洲,没有厘清其真正历史渊源和脉络,排除B项;此观点美化欧洲对非洲作用,不利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8.(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康德卷,14)如图是英国画家帕特里奇于1933年发表的漫画,他写道:“19年后,那个疯子是否会再次挣脱锁链?”这幅漫画的创作反映作者( )
A.抨击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 B.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信念
C.揭露凡尔赛体系下的重重矛盾 D.对于国际局势不断恶化的担忧
【答案】D
【知识点】欧洲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33年已经过去近20年,而漫画中“19年后,那个疯子是否会再次挣脱锁链”,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一战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而随着德国法西斯势力的崛起,作者通过漫画表达了对国际局势不断恶化的担忧,担心德国法西斯势力再次挑起战争,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中未直接体现对英法绥靖政策的抨击,排除A项;从漫画中“19年后,那个疯子是否会再次挣脱锁链”的描述来看,重点表达的是对局势恶化的担忧,而非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信念,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凡尔赛体系下存在重重矛盾,但漫画的主旨并非直接揭露凡尔赛体系的矛盾,而是基于对国际局势的判断表达对未来局势发展的担忧,排除C项。故选D项。
19.(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康德卷,1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政府迅速增加对非洲的援助(见下图),积极参与联合国与合作伙伴的国际援助计划,共同出资75亿美元援助因干旱受灾的8个非洲国家,其中美国出资占资金总额的20%。美国此举旨在( )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B.对外输出美式价值观
C.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D.控制非洲国家的资源
【答案】A
【知识点】多极力量的成长
【解析】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20世纪70年代,美苏冷战对峙,非洲是双方争夺的重要区域。美国增加对非援助,是为了在非洲扩大影响力,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美国通过援助输出美式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美国对非援助与转嫁国内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联,经济危机的转嫁通常涉及贸易、金融等领域的操作,排除C项;材料没有信息表明美国此举目的是控制非洲国家资源,排除D项。故选A项。
20.(2025,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4)1958年10月戴高乐宣布实施“君士坦丁计划”,依计划法国政府将提供150亿法郎以促进阿尔及利亚的城市发展,许诺当地人在政府管理部门中享有参与权,当地人获得选举权的标准与宗主国居民的标准相同。据此推知,法国实施“计划”的真正意图是( )
A.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
B.推动阿尔及利亚经济发展
C.转嫁国内的阶级矛盾
D.增进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
【答案】A
【知识点】多极力量的成长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法国)。据材料可知,法国实施“君士坦丁计划”,对阿尔及利亚进行经济援助,客观上促进了阿尔及利亚的发展,但法国也通过经济援助逐步控制了阿尔及利亚,维护了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利益,A项正确;推动阿尔及利亚经济发展是现象,而非法国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国国内阶级矛盾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增进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是影响,而非法国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21.(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5)1963年10月,牛津大学教授休·特雷弗-罗珀在一次讲座中称:“非洲新的统治者们所立足的都是欧洲创建的文明基础,是欧洲的技术、欧洲的榜样和欧洲的思想让非洲世界走出野蛮时代,与过去的传统分隔开来。非洲过去的历史,如果有意义的话,就在于它是欧洲的历史。”该观点( )
A.为欧洲争夺“中间地带”奠定基础
B.厘清了非洲文明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C.掩盖了欧洲列强对非洲的侵略本质
D.推动了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3年的世界。材料中说欧洲的技术、榜样和思想让非洲走出野蛮,将非洲历史归结于欧洲,这完全忽略了欧洲列强长期对非洲残酷的殖民侵略和掠夺,正是这种侵略破坏了非洲原有的发展脉络,掩盖了欧洲侵略本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非洲历史与欧洲关系,且这种关系是建立在欧洲利益基础上的扭曲关系,不能获得非洲人民的认同,起不到拉拢作为“中间地带”的非洲,排除A项;材料观点片面认为非洲文明源于欧洲,没有厘清其真正历史渊源和脉络,排除B项;此观点美化欧洲对非洲作用,不利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22.(2025,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5)2019年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要对价值110亿美元的欧盟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以报复欧盟对空中客车公司的补贴行为。4月17日,欧盟宣布对价值2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以报复美国持续向波音公司提供补贴的行为。这说明( )
A.美国和欧盟的关系破裂
B.多边贸易体系面临挑战
C.单边主义阻碍经济发展
D.逆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解析】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题意可知,美国和欧盟互征高额关税,这一做法提升了关税壁垒,不利于相互间的贸易往来,实际上是挑战了当今的多边贸易体系,B项正确;美国和欧盟之间相互设置高额的关税壁垒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破裂,排除A项;欧盟也对美国设置了高额关税进行报复,并不能说是美国或者欧盟的单边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仅涉及美国和欧盟互设高额关税的行为,并不足以说明逆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排除D项。故选B项。
23.(2025,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七),14)商业汇票,通常是指由企业或个人在商业交易中为支付货款、借款或其他债务而签发的一种票据。一战后,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商业汇票登上历史舞台。到1924年,全球商业汇票以美元计价的总额超过了英镑的1倍。这说明一战后( )
A.国际金本位制走向解体 B.美元确立全球主导地位
C.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加快 D.世界经济体系面临危机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为本质题。根据题目具体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为:一战后的美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美国凭借未受战争直接冲击的经济实力,成为全球最大债权国,并通过贷款和商品输出加速对外经济扩张。商业汇票以美元计价总额超过英镑,直接反映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频率和影响力提升,这是美国经济扩张的体现,C项正确;一战期间各国暂停了金本位,战后有些国家恢复,排除A项;“美元确立全球主导地位”不符合史实,因为美元完全取代英镑成为主导货币是在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时(1944年后),排除B项;世界经济体系危机尚未显现,大萧条始于1929年开始,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4.(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调研(五),14)1928-1976年苏联工业“甲”类和“乙”类生产比例变化如表所示。这反映出苏联( )
表:苏联工业两大部类生产比例
年份 为生产而生产 (“甲”类) 为消费而生产(“乙”类) 两部类产值比
1928 1 1
1940 10 4.2 2.4
1965 106 18 5.9
1970 159 27 5.9
1975 232 38 6.1
1976 245 39 6.3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持续 B.国民经济发展比例逐渐协调
C.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不断增强 D.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迅速发展
【答案】A
【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1976年(苏联)。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28-1976年苏联“甲”类生产(为生产而生产,主要是重工业)的增长幅度远大于“乙”类生产(为消费而生产,主要是轻工业),两部类产值比不断扩大,这表明苏联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该战略持续实施,A项正确;材料数据比例失衡加剧,排除B项;苏联70年代后经济陷入停滞,比例失调正是体制僵化的表现,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完成于1930年代,而表格数据涵盖至1976年,且工业结构问题与农业关联性弱,排除D项。故选A项。
25.(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调研(五),15)1946年,英国画家莱斯利·伊利恩·吉尔伯特发表漫画《铁幕下的窥视》,画面中地面英文字母“EUROPE”为欧洲, 幕墙上的英文“NO ADMITTANCE BY ORDER JOE”为“严禁入内——来自斯大林的命令”,远处指示牌写着“To Russia” (通向俄罗斯),右下角含着烟斗、掀起幕墙底边向里张望的是丘吉尔。该漫画( )
A.反映苏联扩张政策导致欧洲分裂 B.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C.体现美苏逐渐由盟友转变为对手 D.显示英国企图主导战后世界格局
【答案】C
【知识点】冷战爆发的背景
【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英国)。漫画中“铁幕”、“严禁入内——来自斯大林的命令”等元素,体现出苏联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之间出现了隔阂与对立,结合1946年的时间背景,二战结束后,美苏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矛盾逐渐凸显,两国逐渐由盟友转变为对手,该漫画是这一变化的生动反映,C项正确;二战后欧洲的分裂主要是美苏冷战对峙的结果,并非苏联扩张政策导致,苏联在战后更多是出于保障自身安全等目的加强对东欧的影响,而不是扩张,排除A项;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排除B项;二战后英国实力遭到极大削弱,已无力主导战后世界格局,该漫画主要体现的是美苏关系,而非英国企图主导世界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
26.(2025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14)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围绕日本侵略战争,审理了“共同谋议”(即“总体战争计划”)与“实行”两类反和平罪。在法庭的认定中,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反和平罪走向“实行”的开端,而在此之前的“共同谋议”之罪,依据明确的国际法之规定,1928年被认定为追溯其侵华罪行的起始时间。对日本法西斯反和平罪行起始时间的确定( )
A.彻底清算了日本法西斯的罪行 B.以《国联盟约》为主要依据
C.体现出国际法实施中的局限性 D.以《非战公约》为明确依据
【答案】D
【知识点】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解析】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法西斯的反和平罪,即策划侵略的“共同谋议”之罪。依据《非战公约》(1928年颁布)明确规定,将日本法西斯反和平罪行起始时间定为1928年,D项正确;彻底清算罪行的说法太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国联盟约》主要涉及集体安全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题干“依据明确国际法之规定”说明法律依据充分,并非体现局限性,排除C项。故选D项。
27、(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15)在如何影响公众意见和大众舆论方面,美国政府积累了丰富的心理战经验。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商业部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策划、组织国际展销会。据统计,仅1955年就有170个该类展览会在苏联集团国家举办,向大众展现了美国丰富的消费品。美国采用消费品展览会这一特殊方式,意在( )
A.扩大美苏双边民间交流 B.展示西方阵营的发展优势
C.为美国消费品开辟市场 D.以缓和策略麻痹华约国家
【答案】B
【知识点】杜鲁门主义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根据材料“美国商业部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策划、组织国际展销会,仅1955年就有170个该类展览会在苏联集团国家举办,向大众展现了美国丰富的消费品”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提到美国通过展览会“向大众展现了美国丰富的消费品”,这是典型的冷战时期西方阵营展示其经济繁荣和生活水平优越性的手段,旨在通过对比削弱苏联集团的意识形态吸引力,B项正确;虽然展览会可能客观上促进了一些民间交流,但题干明确强调这是“心理战”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影响公众意见和大众舆论”,排除A项;冷战时期,苏联集团国家与美国的经济联系有限,且题干未提及贸易或市场开拓的目标,展览会的核心是“心理战”而非商业行为,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美苏关系仍处于紧张状态,尚未进入“缓和”阶段。展览会更多是意识形态宣传而非麻痹对手的策略,排除D项。故选B项。
28.(2025,重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把公元1350—1850年称为“漫长的16世纪”,是“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时期,是“世界经济”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也是一个不平等和不平衡结构秩序的形成过程。
——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观点提炼: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既是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不平等的结构秩序形成过程。近代世界经济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和不平衡的结构秩序。近代世界经济体系是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体系。等等
示侧:近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既是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不平等的结构秩序形成过程。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伴随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银货币和开拓新市场,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同时欧洲国家开始向美洲、亚洲和非洲殖民扩张,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到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同时加紧对外扩张,广大亚非拉地区则更加贫困和落后。到20世纪初,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综上,近代世界经济体系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殖民扩张逐渐形成的。近代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过程中,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进生产技术,不断进行殖民扩张,使亚非拉地区更加贫困和落后。这种不平等的经济关系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根源。
【知识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近代世界。首先,据材料“是‘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时期”“是‘世界经济’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结构秩序的形成过程”,可提炼观点为: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既是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不平等的结构秩序形成过程。近代世界经济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和不平衡的结构秩序。近代世界经济体系是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体系等。其次,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如近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既是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不平等的结构秩序形成过程。然后,从背景条件、转变和最终形成、实质影响的角度进行论证。背景条件: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伴随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银货币和开拓新市场,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形成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同时欧洲国家开始向美洲、亚洲和非洲殖民扩张,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转变:到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同时加紧对外扩张,广大亚非拉地区则更加贫困和落后。最终形成:到20世纪初,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实质影响:近代世界经济体系是伴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殖民扩张逐渐形成的。近代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过程中,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进生产技术的进步,不断进行殖民扩张,使亚非拉地区更加贫困和落后。这种不平等的经济关系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根源。
29.(2025,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16年10月4日,欧仁·鲍狄埃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工人家庭。13岁时,鲍狄埃开始在一家印刷厂当学徒。1830年七月革命期间,14岁的鲍狄埃目睹了人民的起义和斗争,这对他的政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48年鲍狄埃参加了推翻七月王朝的二月革命,并创作了《人民》一诗,表达了工人阶级“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1865年加入第一国际巴黎支部,并成为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委员。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鲍狄埃参与了反对侵略的工人协会活动。1871年他参加巴黎公社革命,他英勇参与战斗,并在公社失败后创作了《国际歌》。1887年,鲍狄埃在贫困中去世。
——摘编自北京人民出版社《欧仁·鲍狄埃》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观点:杰出历史人物的生平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缩影。
论证: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鲍狄埃生长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848年,欧洲各国爆发革命运动,鲍狄埃也参加了法国二月革命,创作《人民》一诗,发出了工人阶级的呼声。同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联合。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即“第一国际”,使国际工 人运动进入新阶段,1865年鲍狄埃加入第一国际巴黎支部,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1870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鲍狄埃参加到革命之中,在革命失败后创作了《国际歌》,被载入史册,激励后来各国无产阶级为真理和幸福而斗争。鲍狄埃的生平是19世纪法国工人运动的缩影,他的革命经历说明,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知识点】早期工人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第一国际”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解析】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1816年至1887年(欧洲)。首先,结合欧仁·鲍狄埃的生平经历可知,欧仁·鲍狄埃的生平经历与国际工人运动大事件密切相关,因此可拟定论题:杰出历史人物的生平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缩影。其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欧仁·鲍狄埃的生平经历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分析阐述,如根据材料“1816年10月4日,欧仁·鲍狄埃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工人家庭。13岁时,鲍狄埃开始在一家印刷厂当学徒。1830年七月革命期间,14岁的鲍狄埃目睹了人民的起义和斗争,这对他的政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鲍狄埃生长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材料“1848年鲍狄埃参加了推翻七月王朝的二月革命,并创作了《人民》一诗,表达了工人阶级‘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和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欧洲各国爆发革命运动,鲍狄埃也参加了法国二月革命,创作《人民》一诗,发出了工人阶级的呼声。同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联合。根据材料“1865年加入第一国际巴黎支部,并成为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委员。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鲍狄埃参与了反对侵略的工人协会活动”和所学知识可知,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即“第一国际”,使国际工 人运动进入新阶段,1865年鲍狄埃加入第一国际巴黎支部,顺应了这一时代潮流。根据材料“1871年他参加巴黎公社革命,他英勇参与战斗,并在公社失败后创作了《国际歌》。1887年,鲍狄埃在贫困中去世”和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鲍狄埃参加到革命之中,在革命失败后创作了《国际歌》,被载入史册,激励后来各国无产阶级为真理和幸福而斗争等等。最后,概括总结即可,如鲍狄埃的生平是19世纪法国工人运动的缩影,他的革命经历说明,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