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新时代高中教育联合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绥化市新时代高中教育联合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6 15:0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
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
高一语文试卷
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
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淳谆
学校
嘱附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
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


条形码区域内。
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孩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
姓名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
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苹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
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沾,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
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
纸刀。
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
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
一、阅读(72分)
文艺,那末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地完成。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的原料,经过草命作家的创造性的劳动而形成观念形态上的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人民大众的文学艺术。在这中间,既有从初级的文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被提高了的群
材料一:
众所需要、或首先为群众中的千部所需要的高级的文艺,又有反转来在这种高级的文艺指
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
导之下的、往往为今日最广大群众所最先需要的初级的文艺。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
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
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
(摘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
材料二:
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弱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因
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有人说,书本上的文艺作品,古代的和外
毛泽东的《讲话》已经成为我国二十世纪文艺思想的经典文献。它在中国现当代文学
国的文艺作品,不也是源泉吗?实际上,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
史和文艺思想上奠定了为人民而艺术的文艺精神的基石。为人民而艺术的思想既有自五四
线
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浩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一
运动以来苹命实践文艺创作的现实土壤,也有深厚的理论渊源。自五四运动以来,文艺的
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
目的一直是文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五四时期对“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的倡导,抗战时期
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
文艺对普通大众所起的动员作用,这些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文艺工作者们对为人民而艺术
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
的有益探索。但文学艺术家真正走入百姓的生活,并以民众为主体而进行文艺创作的思想
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
则是毛泽东在延安的《讲话》才得以真正确立。因为只有在解放区的特殊历史环境中,普
这是决不能替代的。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
通民众(当时主要是农民和士兵)才真正成为读者主体,文艺工作者也才能真正深入到文
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中国的苹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
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一大众的生活。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