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模拟卷01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B. 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其重心都在几何中心
C. 只要物体的体积足够小,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把它看作质点
D. 在世界杯的赛场上,德国队在开场的第35分钟时成功射门,此处的“第35分钟时”指的是时刻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位移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反映物体运动过程的物理量。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故A错误;
B.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故B错误;
C.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物体它的体积足够小但不一定能够忽略,不一定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
D.在世界杯的赛场上,德国队在开场的第35分钟时成功射门,此处的“第35分钟时”指的是某一瞬间,属于时刻,故D正确。
故选D。
2. 物理学中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标量.下面给出的物理量中,哪一个是标量( )
A. 加速度 B. 力 C. 质量 D. 速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加速度、力和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而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故选C.
3. 篮球比赛前,常通过观察篮球从一定高度由静止下落后的反弹情况判断篮球的弹性。某同学拍摄了该过程,并得出了篮球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a、b、c、d四点中对应篮球位置最高的是(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像可知,图像第四象限表示向下运动,速度为负值。当向下运动到速度最大时篮球与地面接触,运动发生突变,速度方向变为向上并做匀减速运动。故第一次反弹后上升至a点,此时速度第一次向上减为零,到达离地面最远的位置。故四个点中篮球位置最高的是a点。
故选A。
4. 篮球比赛中的击地传球是指持球者在传球时,为闪躲防守队员防守而将球经击地后传给队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篮球对水平地面的弹力方向斜向下
B. 水平地面对篮球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下
C. 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篮球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
D. 篮球受到水平地面的支持力大于篮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篮球对水平地面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下,A错误;
B.地面给篮球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B错误;
C.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篮球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C正确;
D.篮球受到水平地面的支持力与篮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相互的,则篮球受到水平地面的支持力等于篮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D错误。
故选C。
5. 如图所示,臂力器装有四根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均为50cm。臂力器可以通过装不同劲度系数、不同数量的弹簧来调节臂力器的强度。某人第一次只装了中间两根劲度系数均为的弹簧,然后把两根弹簧都拉到了150cm长;第二次又在两边加装了两根劲度系数均为的弹簧,然后用与第一次相同大小的力拉四根弹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每只手受到臂力器的拉力大小为200N
B. 第二次每只手受到臂力器的拉力大小为800N
C. 第二次每根弹簧的长度为130cm
D. 第二次两边两根弹簧每根的弹力为120N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由胡克定律可得,第一次每根弹簧上的拉力为
两根弹簧的拉力为400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每只手的拉力为400N,由于第二次用与第一次相同大小的力拉四根弹簧,则第二次每只手的拉力也为400N,AB错误;
C.设第二次中间两根弹簧每根的伸长量,结合AB分析,由胡克定律有
解得
故每根弹簧的长度
C错误;
D.第二次两边两根弹簧每根的弹力为
D正确。
故选D。
6. 某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5m/s2,航天员登陆该星球后,在该星球表面以大小为v0=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忽略星球自转的影响,引力视为恒力,阻力可忽略,则( )
A. 经过2s小球速度变为零
B. 抛出的小球在前6s内的位移大小为40m
C. 小球在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2:1
D. 小球第一个1s内、第二个1s内、第三个1s内、第四个1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3:5:7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小球速度减为零时间为
故A错误;
B.抛出的小球在前6s内的位移大小为
故B错误;
CD.由于小球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且用时4s,根据逆向思维法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可知,小球在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2:1,小球第一个1s内、第二个1s内、第三个1s内、第四个1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7:5:3:1,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 一轻质弹簧的长度和受到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长度为6cm时处于压缩状态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
C. 弹簧在长度分别为4cm和8cm时受到的弹力相同
D. 在该弹簧两端各加2N的拉力,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8cm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弹簧长度为6cm时处于原长状态,选项A错误;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选项B正确;
C.弹簧在长度分别为4cm和8cm时受到的弹力大小相同,方向不同,选项C错误;
D.在该弹簧两端各加2N的拉力,弹力大小为2N,则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
选项D正确。
故选BD。
8. 如图所示,硬纸板(重力不可忽略)在物理课本与水平桌面之间,现用水平拉力将硬纸板从课本底下向右迅速抽出(物理课本未滑离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硬纸板被抽出的过程中对物理课本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 硬纸板被抽出的过程中对桌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 未拉动硬纸板时,物理课本对硬纸板的压力与硬纸板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未拉动硬纸板时,硬纸板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硬纸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物理课本和水平桌面相对于硬纸向左运动,受到硬纸板的摩擦力方向都是水平向右,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未拉动硬纸板时,物理课本对硬纸板的压力与硬纸板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
D.硬纸板重力不可忽略,未拉动硬纸板时,硬纸板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硬纸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C。
9. 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左端与墙壁相连于O点,作用于右端A点的水平外力F(F未画出)变化时,弹簧长度不断变化,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得到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原长为15cm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N/m
C. l=10cm时,弹簧对墙壁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左
D.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当F=0时,弹簧处于自然长度状态,即弹簧原长为15cm,故A正确;
B.由胡克定律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故B错误;
C.由图乙可知,l=10cm时,水平外力F是正值,方向向左,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因此弹簧对墙壁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左,故C正确;
D.在弹性限度内,由胡克定律可知,弹簧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关系,故D错误。
故选AC。
10. 如图所示,一氦气球下方系有一物体从地面由静止释放,以加速度a=8m/s2匀加速上升,t0=2.5s时绳子突然断裂,绳子断裂后物体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物体从随气球开始运动到刚落地这一过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物体运动过程中距离地面最大高度为45m
C. t1=3.5s和t2=5.5s时,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都为40m,速度相反
D. 物体从随气球开始运动到刚落地总共用时7.5s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物体从随气球开始运动到绳子断裂前加速度方向向上,大小为
绳子断裂后到刚落地过程,物体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方向向下,故A错误;
B.绳子断裂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
此时物体的速度为
绳子断裂后,物体继续上升的高度为
则物体运动过程中距离地面最大高度为
故B正确;
C.t1=3.5s,物体的速度为
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t2=5.5s时,物体的速度为
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可知t1=3.5s和t2=5.5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
D.绳子断裂后,物体继续上升阶段的所用时间为
物体从最高点落回地面所用时间为
则物体从随气球开始运动到刚落地总共用时
故D正确。
故选BCD。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1.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某次测量的纸带如图所示。如图是实验得到纸带的一部分,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Hz。
(1)实验时必要的措施是______。
A.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 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小车经过F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从50Hz变成了60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仍按照50Hz进行数据处理,那么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AB (2) ①. 0.355 ②. 0.500
(3)偏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A.为了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应使小车受力恒定,故应将细线与木板保持水平,故A正确;
B.为了打点稳定,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故B正确;
C.本实验中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只要能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可,故C错误;
D.由C分析,只要摩擦力恒定即可,不需要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B。
【小问2详解】
[1][2]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s=0.1s
则小车经过F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加速度大小为
【小问3详解】
由可知,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从50Hz变成了60Hz后,实际时间间隔减小,但在计算中依然以50Hz对应的时间进行计算,所用时间偏大,由可知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小。
12. 某同学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本次实验选择的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该计时器的工作电源电压为___________V。
(2)下列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用字母填写)。
A. 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B. 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C.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D. 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3)如图,是该同学得到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条纸带,从O点开始每隔3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2、3、4、5、6,测得,s2=4.40cm,s3=3.62cm,s4=2.78cm,s5=2.00cm,s6=1.22cm。电源频率为50赫兹。
①相邻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______s。
②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______m/s。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④若电源频率低于50赫兹时,仍按相邻两个计时点时间间隔为0.02s计算,则测出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1)220 (2)CBDA
(3) ①. 0.08 ②. 0.40 ③. 1.25 ④. 偏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小问2详解】
做本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先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再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然后,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最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故本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CBDA。
【小问3详解】
①[1]由题知,电源频率为50赫兹,每隔3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②[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平均速度得,则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③[3]由逐差法可得加速度
代入数据解得
即加速度大小为。
④[4]若电源频率低于50赫兹时,则实际打点周期大于0.02s,仍按相邻两个计时点时间间隔为0.02s计算,根据
可知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四、解答题
13.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块Р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О,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轻绳OB水平且与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质量M=2.5kg的物块Q相连,P、Q均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的张力大小;
(2)物体Q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1),;(2)0.4
【解析】
【详解】(1)对物块P与结点O整体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有
,
解得
,
(2)Q均恰好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对Q进行分析有
,
解得
14. 在游乐场中,有一种叫“跳楼机”的大型游戏机,如图所示。跳楼机能把乘客带入一定高度后,从静止开始下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运行速度后,立刻在减速装置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距离地面处速度刚好减为零,加速度大小都设定为一般人能较长时间承受的值。某同学在参加这一娱乐活动时,用手握住手机平放着,打开加速度传感器,在下落过程中用智能手机显示加速度情况,该同学截屏保存,根据显示的数据得知加速度在加速段数值为,在减速段数值为,根据项目介绍可知整个游戏机开始下落时距离地面高度为。求:
(1)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下落过程中经历的时间;
(3)下落过程中后3s内通过的距离。
【答案】(1)27m/s
(2)4s (3)495m
【解析】
【小问1详解】
设下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加速下落的高度为
减速下落过程的位移
下落总高度
代入数据解得
【小问2详解】
下落的总时间为
【小问3详解】
求下落的2~4s内通过的路程可通过先求第一秒内通过的距离来求,第一秒内通过的距离为
则下落的2~4s内通过的路程为
15. 一辆长途客车正在以v0=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34m处有一只狗,如图甲所示(t=0),长途客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0.5s为客车司机的反应时间。
(1)求长途客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2)求长途客车制动时的加速度;
(3)若狗正以v1=4m/s的速度与长途客车同向奔跑,狗能否摆脱被撞的噩运?
【答案】(1)50m (2)5m/s2,方向与初速度相反
(3)小狗能摆脱被撞的噩运。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长途客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小问2详解】
长途客车制动时的加速度
方向与初速度相反。
【小问3详解】
当客车速度减小到与狗速相等时
v0-at=v1
解得
t=3.2s
小狗能摆脱被撞的噩运。湖南省长沙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模拟卷01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B. 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其重心都在几何中心
C. 只要物体的体积足够小,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把它看作质点
D. 在世界杯赛场上,德国队在开场的第35分钟时成功射门,此处的“第35分钟时”指的是时刻
2. 物理学中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标量.下面给出的物理量中,哪一个是标量( )
A. 加速度 B. 力 C. 质量 D. 速度
3. 篮球比赛前,常通过观察篮球从一定高度由静止下落后的反弹情况判断篮球的弹性。某同学拍摄了该过程,并得出了篮球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a、b、c、d四点中对应篮球位置最高的是(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4. 篮球比赛中的击地传球是指持球者在传球时,为闪躲防守队员防守而将球经击地后传给队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篮球对水平地面的弹力方向斜向下
B. 水平地面对篮球弹力方向竖直向下
C. 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篮球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
D. 篮球受到水平地面的支持力大于篮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5. 如图所示,臂力器装有四根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均为50cm。臂力器可以通过装不同劲度系数、不同数量的弹簧来调节臂力器的强度。某人第一次只装了中间两根劲度系数均为的弹簧,然后把两根弹簧都拉到了150cm长;第二次又在两边加装了两根劲度系数均为的弹簧,然后用与第一次相同大小的力拉四根弹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每只手受到臂力器的拉力大小为200N
B. 第二次每只手受到臂力器的拉力大小为800N
C. 第二次每根弹簧的长度为130cm
D. 第二次两边两根弹簧每根的弹力为120N
6. 某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5m/s2,航天员登陆该星球后,在该星球表面以大小为v0=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忽略星球自转的影响,引力视为恒力,阻力可忽略,则( )
A. 经过2s小球速度变为零
B. 抛出的小球在前6s内的位移大小为40m
C. 小球在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2:1
D. 小球第一个1s内、第二个1s内、第三个1s内、第四个1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3:5:7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 一轻质弹簧的长度和受到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长度为6cm时处于压缩状态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
C. 弹簧在长度分别为4cm和8cm时受到的弹力相同
D. 在该弹簧两端各加2N的拉力,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8cm
8. 如图所示,硬纸板(重力不可忽略)在物理课本与水平桌面之间,现用水平拉力将硬纸板从课本底下向右迅速抽出(物理课本未滑离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硬纸板被抽出的过程中对物理课本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 硬纸板被抽出的过程中对桌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 未拉动硬纸板时,物理课本对硬纸板的压力与硬纸板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未拉动硬纸板时,硬纸板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硬纸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9. 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左端与墙壁相连于O点,作用于右端A点的水平外力F(F未画出)变化时,弹簧长度不断变化,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得到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原长为15cm
B. 弹簧劲度系数为4N/m
C. l=10cm时,弹簧对墙壁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左
D.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10. 如图所示,一氦气球下方系有一物体从地面由静止释放,以加速度a=8m/s2匀加速上升,t0=2.5s时绳子突然断裂,绳子断裂后物体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物体从随气球开始运动到刚落地这一过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物体运动过程中距离地面最大高度为45m
C. t1=3.5s和t2=5.5s时,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都为40m,速度相反
D. 物体从随气球开始运动到刚落地总共用时7.5s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1.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实验,某次测量的纸带如图所示。如图是实验得到纸带的一部分,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Hz。
(1)实验时必要措施是______。
A.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 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小车经过F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增大,从50Hz变成了60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仍按照50Hz进行数据处理,那么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2. 某同学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本次实验选择的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该计时器的工作电源电压为___________V。
(2)下列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用字母填写)。
A. 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B. 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C.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D. 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3)如图,是该同学得到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条纸带,从O点开始每隔3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2、3、4、5、6,测得,s2=4.40cm,s3=3.62cm,s4=2.78cm,s5=2.00cm,s6=1.22cm。电源频率为50赫兹。
①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
②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______m/s。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④若电源频率低于50赫兹时,仍按相邻两个计时点时间间隔为0.02s计算,则测出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四、解答题
13.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块Р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О,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轻绳OB水平且与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质量M=2.5kg的物块Q相连,P、Q均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的张力大小;
(2)物体Q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4. 在游乐场中,有一种叫“跳楼机”的大型游戏机,如图所示。跳楼机能把乘客带入一定高度后,从静止开始下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运行速度后,立刻在减速装置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距离地面处速度刚好减为零,加速度大小都设定为一般人能较长时间承受的值。某同学在参加这一娱乐活动时,用手握住手机平放着,打开加速度传感器,在下落过程中用智能手机显示加速度情况,该同学截屏保存,根据显示的数据得知加速度在加速段数值为,在减速段数值为,根据项目介绍可知整个游戏机开始下落时距离地面高度为。求:
(1)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下落过程中经历的时间;
(3)下落过程中后3s内通过的距离。
15. 一辆长途客车正在以v0=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34m处有一只狗,如图甲所示(t=0),长途客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0.5s为客车司机的反应时间。
(1)求长途客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2)求长途客车制动时的加速度;
(3)若狗正以v1=4m/s的速度与长途客车同向奔跑,狗能否摆脱被撞的噩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