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第16讲 健康地生活
聚焦云南 知命题
考点清单 夯基础
实战演练 提能力
1.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社会性科学议题,举例说明传染病的危害,辨别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作出合理判断,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2.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人体的免疫功能对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反应,阐明其重要意义。
3.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的危害,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包扎止血);拒绝吸烟、饮酒和毒品;学会科学、合理地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增强机体免疫力。
考点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
(1)概念: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特点:具有 和 。
(3)病原体:能够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包括 等。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
细菌、病毒、寄生虫
(4)传染病的类型
类型 举例
细菌性传染病 结核病、鼠疫、伤寒、淋病等
病毒性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
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蛔虫病、蛲虫病、棘球蚴病(包虫病)等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包括飞沫、饮食、血液和接触传播等。
(3)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举例
. 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焚烧或深埋患病的动物
. 饭前便后要洗手,开窗通风,定期消毒,使用公筷,杀死中间宿主(蚊虫),戴口罩等
. 加强体育锻炼,接种疫苗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二 免疫与免疫规划
1.人体的三道防线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类型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 阻挡、杀菌、清除 .
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 和 裂解病菌,包围、吞噬病菌
第三道 防线 和 产生 ,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能力
免疫
黏膜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抗体
特异性
(2)抗原和抗体
① 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 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② 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③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 的,一种抗体(如乙肝抗体)只能和一种特定抗原(如乙肝病毒)结合。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使病原体失去
,并促进 细胞将病原体吞噬分解,从而清除病原体。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 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
抗体
淋巴细胞
抗原
特异性(专一性)
致病能力
吞噬
抗体
2.免疫
(1)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 ”和“ ”成分,从而清除进入体内的 ,人体本身所产生的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功能
①有利方面
抵抗 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发现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监视、 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自己
非己
抗原
抗原
识别
②不利方面
a.免疫排斥反应: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 。器官移植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以抑制自身的免疫排斥反应。
b.过敏反应: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这是一种机体对某些抗原的入侵产生免疫反应后,再次受到 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找出 ,尽量避免再次接触它,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排斥
相同抗原
过敏原
c.艾滋病:它是一种 ,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主要通过 传播,其他传播途径包括与HIV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共用针具,使用被HIV污染的工具拔牙、补牙,输入含有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母婴传播等。HIV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 ,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患者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免疫缺陷病
HIV
性接触
免疫系统
3.免疫规划
(1)免疫规划: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以提高人群的 水平,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 的方法。
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2)疫苗:一般是用灭活或减毒的 ,或者其中的 制成的生物制品。
预防接种
免疫
传染病
免疫规划
病原体
抗原性物质
考点三 用药与急救
1.合理用药
(1)概念:是指 、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其中 是第一位的。安全用药就是根据患者的 、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在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安全
安全
病情
(2)药物的种类
项目 处方药 非处方药
诊断方式 医生诊断 患者自我诊断、自我治疗
购药 凭据 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 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
服用 方法 遵 使用 按药品说明书服用
标识 Rx
医嘱
OTC
(3)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认真阅读 .
,了解相关信息,以确保用药安全。
(4)在给儿童用药时,药物的 的选择都需要考虑儿童所处年龄段生长发育的特点,不能随意参照成年人用药。
(5)不合理用药包括药物误用和 等。我们一定要提高安全用药意识, ,避免药物误用和滥用。
药品说
明书
品种、剂型和剂量
滥用
合理用药
2.急救
(1)紧急呼救: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他(她)有无意识和呼吸,对溺水者还要清除其口鼻内的泥沙、水草等异物,使
畅通;同时快速呼救并拨打“ ”急救电话。
(2)心肺复苏
①心肺复苏的顺序: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②胸外按压的部位:人乳头连线与胸骨相交处,按压深度为5~6厘米(成年人),每分钟按压100~120次。
呼吸道
120
胸外按压
③人工呼吸的常用方法: 。
④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 。
⑤抢救有效的证明:病人出现 、颈动脉有搏动,脸色逐渐转为红润。
(3)溺水的自救:发生溺水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不要挣扎。应屏住呼吸,放松身体,尽可能保持头 、面部向上的姿势,使口鼻露出水面。尽力抓住水中的漂浮物。如果发生小腿抽筋,应采取 姿势,用手紧握脚趾,并用力向上拉,使抽筋的腿伸直。
口对口吹气法
30∶2
自主呼吸
向后仰
仰泳
(4)出血和止血
出血类型 出血特点 止血措施
动脉 出血 血液呈 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 压迫出血血管的 端
静脉 出血 血液呈 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压迫出血血管的 端
毛细血 管出血 血液呈红色,从伤口 将伤口 ,贴上创可贴,或在伤口上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止血
鲜红
近心
暗红
远心
渗出
冲洗干净
考点四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 上和 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1)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 ,如运动娱乐方式、社交方式、饮食习惯等。
心理
社会适应
行为方式或习惯
(2)生活方式病:癌症、 、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 ”。这些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外,不健康的 也会影响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有 、饮酒、吸食毒品、沉迷手机等。
心血管疾病
现代文明病
生活方式
吸烟
3.健康的生活方式
(1)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 时期开始。
(2)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的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4.保持身心健康
(1) 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 和适度的 ,表示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
儿童和青少年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心情愉快
情绪
情绪反应
(2)调节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 和自我安慰。
化解烦恼
命题点一 传染病和免疫(5年5考)
(1)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3)传染源不仅包括患病的人或动物,携带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也是传染源。但有的情况下,苍蝇、蚊子等不属于传染源,只属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
媒介。
1.(2023云南)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是常见的病毒性肺炎,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患者有发烧、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每年的3~9月是该病的高发期。呼吸道合胞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以及飞沫、气溶胶传播。专家建议,平时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出时戴好口罩;避免接触发烧或患病人群;家里勤通风,定期对儿童餐具、玩具进行擦拭、消毒;要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属于 。与细菌相比,该病毒 (填“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2)健康人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 ,由此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病原体
没有
保护易感人群
抗体
2.(2022云南)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后能产生稳固免疫力。乙脑临床表现为发病较急、发热、伴头痛、食欲缺乏、恶心等症状。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方式主要是对症治疗。积极接种乙脑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防蚊灭蚊都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
(1)乙型脑炎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2)资料中提到的“防蚊灭蚊”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从免疫的角度分析,乙脑疫苗属于 ,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蛋白质
切断传播途径
抗原
特异性
命题点二 用药与急救(5年5考)
(1)用药的几个误区:误以为“越多越好”“越新越好”“越贵越好”“服药时间无所谓”。
(2)药的双重性:“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治疗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1.(2024云南)安全用药与急救常识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药品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B.价格越贵的药,副作用越小
C.药物刚过期,也不能再使用
D.大静脉出血时,可用止血带压迫止血
B
2.(2022云南)小红患感冒时,她的做法不符合安全用药的是( )
A.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B.用药前注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C.按说明书用量的双倍服用,加快疗效
D.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就医
C
命题点三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5年4考)
(1)利用化解烦恼的方法调节情绪时,要注意对象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和自我安慰的方法调节情绪。
(2)导致“生活方式病”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
1.(2025云南)健康包括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吸烟会降低记忆力,影响生长发育和正常学习
B.遇到挫折感到焦虑时,应及时向家人和朋友倾诉
C.有人心搏骤停,应拨打120并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D.感冒症状严重时,可选择多种感冒药同时服用
D
2.(2023云南)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疾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下列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
A.作息规律 B.合理膳食
C.适度锻炼 D.暴饮暴食
3.研究表明,吸食摇头丸、K粉和冰毒等毒品,均可导致精神分裂症,说明毒品会严重损害人体的( )
A.神经系统 B.内分泌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D
A
4.为探究酒精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某校生物实验小组利用斑马鱼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5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依次加入等量的清水、浓度分别为5%、10%、15%和20%的酒精溶液。
步骤二:每个烧杯中放入三条体积大小及发育程度相近的斑马鱼,记录30分钟内斑马鱼出现侧翻和死亡的时间。
步骤三:重复以上实验3次。统计3次实验的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组别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处理方式 清水 5% 酒精 10% 酒精 15% 酒精 20%
酒精
出现侧翻 时间(秒) 未出现 65 44 29 20
死亡时 间(秒) 未出现 535 402 305 196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共有 组实验组。一组和二组对照,变量是 。
(2)对各组实验中的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
。
(3)五组与二组相比,斑马鱼出现侧翻的平均时间减少了 秒。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可知:酒精对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酒精浓度越高,斑马鱼出现侧翻和死亡的时间越 。
(4)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
四
酒精
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5
短
酗酒可导致心血管疾病、肝损伤等
1.(2024玉溪二模)给健康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从免疫的角度看,乙肝疫苗和这种免疫方式分别属于(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B
2.在我国民间有“大灾之后有大疫”的说法,指在灾害之后往往会有大面积的传染病发生。下列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B.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C.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项预防措施可保护易感人群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的表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D
3.(2024昭通一模)某医院接收一位水痘病人后,及时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病人的衣物和饮食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C
4.小红食用花生后出现过敏反应,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过敏反应通常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
B.花生不是小红的过敏原
C.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D.小红应避免食用花生
B
5.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为调查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与人们日常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社区志愿者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是易感人群
B.根据调查结果,建议中学生自带餐具就餐
C.餐具消毒是切断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的措施之一
D.公众聚餐时使用消毒公筷会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
A
6.(2025昆明一模)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时,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B.立即随意搬动患者
C.排除环境中的潜在危险
D.观察患者情况后进行急救
B
7.(2025保山模拟)如图是药品桑菊感冒片的使用说明书,根据说明书中的信
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桑菊感冒片说明书
请仔续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药品名称】桑菊感冒片
【成分】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辅料为玉米淀粉。
【性状】本品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的片剂,气微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
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8片剂,一日2~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贮藏方法】密封,置阴凉处(不超过20 ℃)。
A.该药为处方药,需凭医师处方购买
B.药品过期后仍可在短期内使用
C.该药应避免在高温和阳光直射条件下保存
D.为快速缓解症状,可自行加倍服用
√
8.“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和蚊虫叮咬传播
B.进行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60次
C.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就医
D.健康就是指身体结构完好无损,且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C
9.如图为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数据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为水蚤心率和酒精溶液浓度
B.由此实验可得出饮酒有害健康的观点
C.当酒精溶液浓度达到20%时,水蚤可能会死亡
D.水蚤的心率会随着酒精溶液浓度的增大而下降
A
10.(2025官渡区模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安全用药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意外导致腿部动脉出血,可立即用止血带在伤口的近心端止血
B.心搏骤停时,可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患者进行除颤操作
C.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
D.为加快疗效,可自行加大服用抗生素的剂量
D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其最明显的症状是反复高热,以及大汗、乏力、关节痛等,治疗以多西环素和利福平为主。阅读材料,回答11~12题。
11.根据形态结构分析,布氏杆菌属于( )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寄生虫
B
12.关于预防布鲁氏菌病的疫苗种类有很多,目前常用的是布氏杆菌减毒活疫苗。从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相应物质以及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A
13.(2025五华区模拟)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细菌性肺部感染。该菌通过飞沫传播,侵入呼吸道后引发炎症反应。适龄儿童接种1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是预防链球菌肺炎的有效措施。
病毒性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或血液途径侵入下呼吸道。可接种相关病毒型疫苗进行预防。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最小原核微生物,无细胞壁,可通过飞沫传播,易在密集人群中引发局部流行。目前尚未有针对支原体肺炎的相关疫苗。
资料二:下表为三种肺炎的主要病征比较表。
主要疾病 链球菌肺炎 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起病速度 急性(数小时) 急性(数小时~3天) 缓慢(1~3周)
发热 高热(39~40 ℃) 中高热(部分低热) 低至中热(部分无热)
咳嗽 咳嗽伴铁锈色痰 干咳为主,少量白痰 顽固性干咳,夜间加重
肺外 表现 口唇疱疹、脓毒症 肌肉痛、腹泻、结膜炎 皮疹、溶血、神经症状
(1)支原体与肺炎链球菌的共同特征是无 ,均属于原核生物。
(2)某人因感染甲型流感,随即引发急性肺炎,患者出现中高度发热、干咳伴有少量白痰、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据此推测,该患者的肺炎类型可能属于 肺炎。
(3)请结合三种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提出一条日常生活中预防肺炎的有效措施: 。
成形的细胞核
病毒性
戴口罩、开窗通风(合理即可)
(4)新考法 原因分析 接种了1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的人,仍可能患支原体肺炎,原因是 .
.
。 .
14.全国视野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资料显示,60%~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溃疡容易导致胃癌。幽门螺杆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据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胃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 道防线。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发现唯一能在胃酸中生存的细菌,因此,它是引起幽门螺杆菌病的 。
非特异性
一
病原体
(2)日常生活中使用“公筷”和“分餐制”就能有效地减少幽门螺杆菌传染,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角度分析,此措施属于 。
(3)研究者将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每组若干只,按下表进行处理,以探究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如下表)。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柱状图
所示。
切断传播途径
处理 1组 2组 3组
是否灌胃乳酸菌 否 否 是
三周后是否灌胃 幽门螺杆菌 否 是 是
(注:“灌胃”是使用灌胃器,将药液由动物的口直接注入胃中)
①实验中1组和2组结果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得到实验结论: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 (填“有关”或“无关”)。
②实验中2组和3组结果对照,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起到
(填“抑制”或“加强”) 作用。
③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是 .
(答一点即可)。
幽门螺杆菌
有关
抑制
餐具严格消毒;尽可能采用
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适量饮用酸奶等
点击进入 聚焦云南 知命题
点击进入 实战演练 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