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四 植物的生活第10讲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共57张PPT)2026年中考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主题四 植物的生活第10讲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共57张PPT)2026年中考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1-07 07:1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第10讲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聚焦云南 知命题
考点清单 夯基础
实战演练 提能力
1.运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从物质循环与能量变化的角度,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探究关于植物生活的影响因素。
考点一 光合作用
1.概念:植物通过   ,利用   ,将   和   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   (如淀粉),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2.场所:叶绿体。
3.表达式
   。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水 +氧气
有机物
(储存着能量)
4.实质:合成   ,储存   。
5.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有机物经   运输到植物体各处,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   ,并参与构建植物   ,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个植物体。
6.应用
(1)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   、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
(2)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
①适当增加   浓度。

有机物
能量
筛管
能量
细胞
合理密植
二氧化碳
②及时浇水。
③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
实验突破 
实验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提出问题]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吗
[作出假设]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制订计划]
(1)实验步骤A,将植物放在   一昼夜。
(2)实验步骤B,实验的变量是   。
(3)实验步骤C,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4)实验步骤D,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置于水浴锅中加热,使叶片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中。
(5)实验步骤E,用清水漂洗叶片。
(6)在实验步骤F中,滴加的试剂是   ,其目的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   。
黑暗处

叶绿素
碘液
淀粉
[实施计划] 按照实验方案,逐步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
(1)结果:在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叶片的   (填“见光”或“遮光”)部分。
(2)结论: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是植物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见光
淀粉

[表达和交流]
(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
 。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或耗尽
形成对照
实验
实验二:光合作用的其他实验
实验图示 实验变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_ 滴加碘液后, 甲   , 乙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不变蓝
变蓝
切断甲、乙 之间的叶脉 _ 滴加碘液后, 甲   , 乙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实验材料: 银边天竺葵 _ 滴加碘液后, A   , B   , C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不变蓝
变蓝

叶绿体、光
不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叶绿体

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到试管口内,快要熄灭的卫生香立即  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 
复燃
氧气
(1)检验氧气:运用氧气可助燃的原理,观察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是否复燃,复燃说明装置中有氧气,以此判断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检验淀粉:运用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观察叶片是否变蓝,以此判断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3)检验二氧化碳:运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以此判断植物是否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4)氢氧化钠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装置中缺少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可以释放二氧化碳,增加装置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考点二 呼吸作用
1.概念:细胞利用   ,将   分解成   和   ,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   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的过程。
2.主要场所:   。
3.表达式:   。
4.实质:分解   ,释放   。
5.意义: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   。

有机物
二氧化碳

能量
线粒体
+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有机物
(储存着能量)
有机物
能量
能量
6.应用
(1)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①   ;②及时排涝。
(2)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
①低氧:适当降低氧气浓度。
②低温:适当降低   。
③低含水量:种子晒干储存,降低含水量。
适时松土
温度
考点三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1)植物通过   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2)植物既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身体”的材料,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   。
2.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   ,增加降水。
光合作用
能量
大气湿度
(2)植物的茎、叶承接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3)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
下,补充地下水。
3.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   ,又将   释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   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早日实现碳中和,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氧化碳
氧气
碳氧
(3)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①实行节能减排、能源转型。
②   ,进行生态保护;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捕获和封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4.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1)我国颁布施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森林和草原实行   和科学化管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植树造林
依法治理
(2)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   、还草、还湖,退牧   ,并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政策。
(3)我国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把每年的   .
定为“植树节”。
还林
还草
3月12日
命题点一 光合作用(5年5考)
(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水等。
(2)要提高大棚内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白天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晚上降低呼吸作用强度。
(3)马铃薯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暴露的部分往往呈绿色,原因是在光照下细胞内产生了叶绿素。
(4)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表达式中不能省略,而叶绿素是叶绿体中的一种物质。
1.(2025云南)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完成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实验中对叶片做了如图1所示的处理,图2箭头表示该叶片某细胞中氧气或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云南”两字和银边部分均不会变成蓝色
B.图2中可以代表氧气扩散方向的是①④⑤
C.光照条件下,银边部分的气体扩散方向为图2中③④⑤⑥
D.积累有机物时,绿色部分的气体扩散方向为图2中①②⑤⑥
C
图1
图2
2.(2024云南)学习了光合作用后,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三组气密性良好的装置
(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进行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图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预测实验现象为:丙组枝条生长最好,乙组其次,甲组最差
C.将植物暗处理一昼夜,再置于上图装置中一段时间,用碘液检测到叶片含淀粉的有两组
D.要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可增设将丙组透明玻璃罩改为黑色的丁组与丙组对照
B
3.(2022云南)下列有关“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实验步骤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暗处理的目的是增加淀粉的含量
B.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形成对照
C.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
D.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A
4.温室大棚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农作物哪种生理活动的强度(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B
5.(2022云南)森林涵养的水分,一部分供给植物生长,一部分成为地下
水,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的水库。如果大面积砍伐森林,就会引起水土流失。这体现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B.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C.参与(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6.(2023云南)云南省元谋县是全国规模化栽培番茄的主产区之一。下图中序号①~③表示发生在番茄植株内的三个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番茄时需合理灌溉,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向上运输,绝大部分通过③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促进)生物圈的   循环。
(2)番茄果实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通过图中的   (填序号)制造的。
(3)番茄收获后,低温储藏可   (填“减弱”或“增强”)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时间。
(4)番茄种植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请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写出一条提高番茄产量的措施:   。
导管


减弱
合理密植
命题点二 呼吸作用(5年5考)
(1)任何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2)植物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需要的氧气也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4)植物在有光照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活细胞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1.(2025云南)航天员开展空间植物栽培实验时,用注射器向栽培基质内注入空气,可让植物的根更好地进行(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运输作用
D.蒸腾作用
B
2.(2024云南)下列与生产生活有关的措施中,没有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栽花或种庄稼需适时松土
B.农田遇到涝害时及时排水
C.储藏蔬菜时需适当降低温度
D.种植农作物时合理密植
D
3.如图所示实验中,3小时后往瓶内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的变化是( )
A.甲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B.甲无明显变化,乙变浑浊
C.甲、乙都变浑浊
D.甲、乙都无明显变化
A
4.(2022云南)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下图是水稻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A、B表示水稻植株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利用水稻种子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称为   (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2)水稻植株是由种子结构中的   发育而来的。
(3)图中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作用。
(4)合理密植能增加水稻产量,是因为它能提高图中    (填“A”或“B”)的效率。
(5)水稻根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经叶片上的
   (填结构)散失到环境中。

呼吸
B
气孔
1.(2025西山区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选取生长情况一致的两盆绿色植物,放于黑暗处一昼夜,再置于适宜光照下5小时,然后取下甲、乙中的叶片,将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处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的目的是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将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是为了溶解叶绿素
C.漂洗后滴加碘液,甲中的叶片会变蓝色
D.乙中的叶片不含淀粉,甲中的叶片含有淀粉
A


2.(2025昭通一模)如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①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丁→乙→甲→丙
②步骤甲中水浴锅中的小烧杯内盛有清水,目的是溶解叶绿体
③步骤乙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
④滴加碘液后,遮光部位不变蓝,未遮光部位变蓝
甲 乙 丙 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25云南一模)萝卜存放时间长了会出现“空心”,影响萝卜的口感及营养,造成“空心”的根本原因是萝卜在存放期间通过( )
A.光合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B.蒸腾作用散失了水分
C.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D.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
C
4.回归教材 在现代农业生产应用中,农业工作者们会采用不同的农业措施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保存农作物,以下措施与其目的不相符的是
( )
A.排水防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光合作用
C.低温干燥条件下储藏粮食——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
D.大棚中安装日光灯延长光照时间——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B
5.(2025盘龙区模拟)如图为探究植物某项生理活动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必须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只有甲中瓶的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
C.甲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乙,说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若甲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
6.(2025官渡区模拟)为探究菜豆荚果的呼吸作用,小蒋同学组装了两个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放入等量新鲜荚果和煮熟的荚果,实时检测数据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箱盖和箱体连接处涂抹凡士林起密封作用
B.推测鲜果组实验装置内温度会升高
C.鲜果组在氧气耗尽后仍能长时间进行呼吸作用
D.菜豆荚果的呼吸作用排出二氧化碳
C


7.(2025西山区模拟)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小鼠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组装连接抽气泵后,空气就会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现需要组装以下实验装置连接抽气泵进行实验,最佳的组装顺序是( )
A.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D
  《齐民要术·种枣》记载:“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斑驳椎之,名曰嫁枣。不斧则花而无实。”古人通过斧背敲击树干,提高枣树结果率。现代研究表明,此方法通过阻断韧皮部运输,调控光合作用产物的分配,促进果实发育。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8~9题。
8.《齐民要术》记载的用斧背捶打树干,阻断枣树的部分结构,调控光合作用产物的分配。其中被阻断的结构和调控的光合作用产物分别是( )
A.导管、无机物 B.导管、有机物
C.筛管、有机物 D.筛管、无机物
C
9.枣树生长的不同阶段,所需条件与栽培设计有所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育苗期要关注水的用量
B.移栽时要选择气温较高的时段
C.生长旺盛期要及时施肥
D.开花结果期关注花的传粉情况
B
10.(2025官渡区模拟)蓝莓被誉为“浆果之王”,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我国蓝莓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已跃居全球第一位。如图①~③表示蓝莓植株的三个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蓝莓植株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①过程散失到环境中,此过程能促进生物圈的   循环。
(2)作为核心产区,云南贡献了约占全国30%的蓝莓产量。云南充足的日照有利于蓝莓植株进行[   ]   作用,制造有机物,提高蓝莓的品质。
(3)蓝莓可采用冷链运输,目的是通过低温抑制   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光合
呼吸
(4)新考法 判断依据 某团队探究了不同比例的泥炭、草炭、山沙基质对蓝莓种植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
基质比例(泥炭、草炭、山沙) 平均单果质量(g) 总糖含量(%)
2∶1∶1 4.92 8.68
1∶2∶1 4.01 7.99
1∶1∶1 4.20 8.20
结果表明,基质比例为2∶1∶1时蓝莓种植效果最佳,依据是  .
 。
11.(2025曲靖二模)云南红河州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是全球最适宜种植蓝莓的区域之一。目前,当地已有100余家国内外蓝莓种植企业落
地,成为全国大棚基质盆栽蓝莓主产区。图1表示发生在蓝莓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a、b代表某种物质;图2表示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蓝莓叶片白天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填序号)。
(2)蓝莓叶片通过图1中的生理过程[   ]   ,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   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3)分析图2,在20 ℃时,光照强度从a上升到b,光合作用强度逐渐   。
(4)新考法 原因分析 请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蓝莓产量的原因:  .
 。
①②③

光合作用
碳氧
增强
12.高温、干旱等全球气候问题会给植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学校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以苜蓿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含水量、气孔开放程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该小组同学选取多株生长状况相近的苜蓿幼苗,随机均分为两组。甲组正常浇水管理,乙组干旱处理,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气孔,结果
如图。
甲组
乙组
回答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苜蓿在干旱条件下会通过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散
失,苜蓿通过气孔散失水分的生理过程称为   作用。
(2)表皮细胞与保卫细胞都能进行的是   作用,该过程需要的氧气来自大气,经过气孔进入细胞。
呼吸
蒸腾
(3)新考法 原因分析 实验中,该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与甲组相比,乙组苜蓿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的原因是  .
.
 。
项目 甲组 乙组
处理 正常浇水 干旱处理
土壤含水量(%) 18.4 10.3
气孔开放程度(mmol·m-2·s-1) 0.441 0.116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22.9 7.4
(4)综上分析,为缓解干旱胁迫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生产实践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出1点即可)。
合理灌溉
13.全国视野 某生物研究社团在学习光合作用后,开展了“利用光合作用绘制大熊猫画”的趣味实验,部分操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 操作
①用两种材料剪出两张相同的大熊猫卡片,将卡片固定在叶片的正反两面,移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②将天竺葵植株放在黑暗处24小时
③将叶片漂洗后用碘液染色,观察叶片上的大熊猫画呈现情况
④剪下遮光处理的叶片,利用酒精将叶片的绿色褪去
(1)操作①~④的正确顺序是   。
(2)操作②将天竺葵进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  .
 。
(3)操作④的装置中,盛装酒精的容器是   (填字母)。
②①④③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
或耗尽
d
(4)操作③染色后,该叶片的   (填“a”或“b”)区域变蓝,而   .
(填“a”或“b”)区域不变蓝,从而呈现出大熊猫轮廓。
(5)若该实验成功绘制出大熊猫画,则说明了   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a
b

点击进入 聚焦云南 知命题
点击进入 实战演练 提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