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民主宪政——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与社会治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5广东梅州二模)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从王位更替来看,把王冠同时献给威廉和玛丽,已经违背了严格的长子继承制,打乱了王位继承顺序,并建立了一种奇特的一国二君体制。这说明,这场政变( )
A.体现出浓厚的保守性
B.标志着革命的结束
C.使权力中心转向议会
D.具有一定的革命性
2.(2025陕西安康二模)杰斐逊指出《独立宣言》的目的:不去找此前从未虑及的新原则或新论据,既不说从未思考过的,甚至也不说从未说过的,而是向人类展示人类主体的常识。因此,无论是通过谈话、书信或印刷品表达的情感,还是其他关于公共权利的基础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等)所表达的情感,它们的思想协调正是《独立宣言》的所有权威所在。这反映出《独立宣言》( )
A.以自然权利为精神内核
B.缺乏创新的理论基础
C.摒弃了前人的思想成果
D.与传统观念毫无关联
3.(2025湖北黄冈调研)下面为一位高中学生在学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用物理浮力的相关知识绘制的图示。由此可推理,能够增大浮力的是( )
A.拿破仑建立独裁统治
B.欧洲反法同盟的干涉
C.小农经济的基础稳定
D.《人权宣言》的发表
4.(2025湖南张家界调研)乔治三世(1738—1820)拥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力图使权力回到国王手中,于是便将官员的任命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希望借此控制议会,因此当时的官员质量呈现急剧下滑趋势。据此可知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度亟需完善
B.文官制度受到严重威胁
C.国王权力凌驾议会之上
D.政府权威面临严峻挑战
5.(2025湖北鄂东协作体二模)1777年11月,“大陆会议”通过了由约翰·迪金森起草的《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该条例第一次将这个国家正式命名为“美利坚合众国”,并把“大陆会议”改为“邦联国会”,赋予邦联国会宣战、外交等权力。该条例的通过( )
A.宣告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B.为美国国家的组成提供依据
C.标志着美国成为联邦制国家
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6.(2025河南郑州一模)根据1787年宪法,联邦政府是有限政府,其职权不能超越宪法的规定。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许多情况在制宪时代未曾出现过,面对这种情况,联邦政府积极发挥职能的有效方法就是重新解释宪法。这一做法( )
A.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
B.突破了三权分立的体制
C.确保了美国政治的平稳运行
D.促使联邦政府职能扩大
7.(2025广东佛山一模)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议会的多数派进行执政,虽然他极不愿让议会发挥太大的作用。拉斯克作为民族自由党的领袖,其意见对于法案的通过与否发挥着重要作用。俾斯麦不得不承认:没有拉斯克先生的同意,我将无法通过这一法案。材料表明此时德国( )
A.议会权力中心地位有所巩固
B.民主政治体制取得明显成效
C.帝国宰相需要接受议会监督
D.宪政体制维护国家统一局面
8.(2025山西三晋名校联考)1883年,英国政府颁布《年金法》,从法理之上正式建立了文官的工资标准,几年后,英国政府第一次对文官岗位进行了分类,将文官职务进行细化。后来,文官考试内容改革增加了口试的比重。这反映出英国( )
A.文官待遇逐步提高
B.文官职务容易晋升
C.文官管理日趋严苛
D.文官制度不断完善
9.(2025广东湛江期末)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之所以被称为人类法律文明史上一个重大突破,就在于它不只是一种统治工具,更是判定某种事务处理是否公道的标准。法律是庄严的,值得尊敬的。这是古罗马留给人类的一项宝贵的法律文化遗产。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罗马法( )
A.具有权威性、庄严性
B.具有暴力性和强制性
C.是最低的道德准则
D.蕴含着理性与正义性
10.(2025河北邢台一模)马克斯·韦伯对新教的核心教义进行了概括:人们应该……履行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而不应该用禁欲和苦修来凌驾世俗的道德。由于处在不同的地位,每个人因此必须得承担起这种地位给他带来的责任。这说明了( )
A.新教主张不择手段地追求财富
B.新教主张不同宗教派别和谐共生
C.韦伯本人虔诚地信仰基督新教
D.新教适应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诉求
11.(2025山东潍坊一模)近代早期,英格兰警役(负责收税与治安)主要由在财产、老住户身份等方面有优势的乡村精英担任,他们在履行国家职能时,时常基于地方利益与中央政令发生冲突。17世纪后期,大量一般村民开始出任警役而众多乡村精英逐渐退出,警役的官方属性逐渐超越社会属性。上述变化表明当时英国( )
A.基层自治制度已经确立
B.国家权威深入基层社会
C.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乡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
12.(2025江苏南通二模)从18世纪80年代起,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准许各地成立“改良委员会”“卫生委员会”等专门机构。下图为1841年兰开夏郡博尔顿改良委员会历年当选委员职业统计。据此可知,英国( )
A.文官制度应运而生
B.议会权力进一步扩大
C.社区承担政府功能
D.工厂主影响地方治理
13.(2025四川绵阳二诊)19世纪后期英国各煤区陆续建立了永久救济基金,矿工定期缴纳会费可成为会员,遭遇事故后本人或代理人就可以向地方机构申请领取救济金。1863年诺森伯兰和达勒姆成立矿工永久救济基金时会员数量为4 000人,到1869年达到了11 314人。矿工永久救济基金的设立 ( )
A.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B.反映社会文明的进步
C.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D.得益于垄断资本发展
14.(2025安徽马鞍山质检)《九十五条论纲》提出后,其主张很快变成了德语和各种民族语言的印刷品。此后三十年内,新教出版了大约600万册的印刷品,有时还会配上一幅马丁·路德的头像。据当时人口计算,平均每个识字的人手中拥有22本新教宣传册。这些印刷品( )
A.加快了德意志统一进程
B.促进欧洲人文精神的萌发
C.有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
D.摧毁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
15.(2025湖南张家界调研)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统治法国时长期停止召开三级会议,剥夺男爵的司法审判权,取消自治城市的独立地位,下令在国家法令中使用法文,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这些举措( )
A.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B.确立了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
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16.(2025湖北七市州二模)17世纪初,原本各为独立国家的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王位由詹姆斯一世兼任,他要求国民应该视自己为“一个政治体的成员”,还为推进两国联合建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并以英语作为官方用语。然而,他很快意识到在英格兰和苏格兰并没有什么人服从他的意志。这折射出当时英国( )
A.启蒙运动激发民众的独立意识
B.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C.政治民主化趋势推动君主改革
D.构建民族国家进程的有限推进
二、非选择题(52分)
17.(2025安徽滁州示范高中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贵族反叛促成《大宪章》的诞生,限制了权力的专横;而王权的强大,也同样避免了贵族集团的堕落。国王与贵族的均势,使得英国议会成为整合国家的基础,它一方面构成对绝对权力的制约,另一方面却不断强化国家能力。它限制了征税权的滥用,也同时赋予经由议会的征税以更强大的合法性基础。在《大宪章》之后,贵族所承担的税负并未减少,反而持续增长。在此后的对威尔士、苏格兰的战争中,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在对西班牙的战争中,我们都看到议会的合作与对王权的支持。
——摘编自于明《东欧版的大宪章为何没有成功 》
材料二 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通过的宣言和决议中表示,殖民地人的所作所为,“如同他们的英国人祖先在相似案例中所经常做的那样,是在声张和维护他们的权利和自由”。时光似乎再度倒流,与1215年的贵族和骑士、17世纪初的柯克和议会派一样,面对专制权力的压迫,殖民地人接过了捍卫《大宪章》的重任。但是,不同于北美革命者的祖先,此时权利话语的内涵已然大为扩充,被赋予了新的政治意涵。大陆会议宣言称,“依据永恒的自然法、英国宪法的原则、诸多特许状或契约”,“英属北美殖民地居民”得享“生命、自由和财产”等权利。……然而,到了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各州代表们对《大宪章》几乎没有提及。在其后批准宪法的论辩中,是否需要专门制定一部旨在保护个人自由的《权利法案》成为辩论的焦点。
——摘编自薛冰清《<大宪章>与
美国革命前后的政治文化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宪章》的诞生对英国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宪章》被北美革命者赋予新的政治意涵的主要历史背景,分析1787年美国制宪时没有提及《大宪章》的原因。(10分)
18.(2025湖南部分学校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对法律建设的贡献。(10分)
19.(2025河北部分重点高中诊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马克思指出:“在现实的历史上,雇佣劳动是从奴隶制和农奴制的解体中产生的,或者像在东方和斯拉夫各民族中那样是从公有制的崩溃中产生的,而在其最恰当的、划时代的、囊括了劳动的全部社会定在的形式中,雇佣劳动是从行会制度、等级制度、劳役和实物收入、作为农村副业的工业、仍为封建的小农业等等的衰亡中产生的。”马克思这段话实际上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三条道路:从封建制度的“衰亡”中产生;从奴隶制或农奴制的“解体”中产生;从原始公有制的“崩溃”中产生。
——摘编自罗浩波《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与现代文明发展新道路》
依据材料,任选一国,指出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途径,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国家和途径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D 根据材料可知,“光荣革命”后的王位更替“违背了严格的长子继承制,打乱了王位继承顺序,并建立了一种奇特的一国二君体制”,表明英国“光荣革命”具有革命性,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强调这场政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不能说明革命结束,排除B项;《权利法案》使权力中心转向议会,排除C项。
2.A 杰斐逊指出的这种理念或原则可以归结为自然权利,自然权利是指人类生而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这些权利是普遍的、永恒的,并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更多的是在描述一种表面现象而非本质,排除B项;《独立宣言》并非摒弃了前人的思想成果,排除C项;《独立宣言》所展示的常识正是传统观念的一部分,特别是那些关于自然权利的传统观念,排除D项。
3.D 根据材料可知,《人权宣言》的发表确立了自由、平等原则,动摇了封建特权制度,扩大了革命的社会基础,增强了革命推动力,D 项正确;拿破仑建立独裁统治虽巩固了革命成果,但独裁体制与革命初期倡导的民主理念存在矛盾,排除A项;欧洲反法同盟干涉属于外部压力,虽短暂激发民族主义情绪,但主要带来军事负担,未直接扩大革命的社会基础,排除B项;小农经济与资本主义发展存在矛盾,可能限制工业化进程,属于削弱革命动力的因素,排除C项。
4.A 乔治三世试图通过控制官员的任命权来控制议会,对英国政治局势造成冲击,反映当时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地位的制度机制还不健全,君主立宪制度亟需完善,A项正确;材料反映君主立宪制而非文官制度受到冲击,排除B项;当时英国已经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C项;乔治三世挑战了议会而非政府的权威,排除D项。
5.B 据材料可知,该条例确定了国家名称,规定了邦联国会的权力,为美国国家的组成提供了依据,B项正确;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排除A项;1787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成为联邦制国家,排除C项;该条例未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排除D项。
6.A 根据材料可知,重新解释宪法的机制能让宪法在新问题出现时仍可作为依据,体现一定前瞻性,面对新情况宪法做出调整,展现出灵活性,A项正确;重新解释宪法是在三权分立框架内,总统、国会、联邦法院相互制约平衡地参与,排除B项;美国存在诸多影响因素,“确保”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重新解释宪法虽会使政府职能一定程度扩大,还涉及公民权利界定等,也限制政府权力,排除D项。
7.B 根据材料可知,德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后,政党通过议会可以影响内阁决策,表明德国民主政治体制取得显著成效,B项正确;按照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帝国皇帝掌握国家实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排除A项;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虽能影响内阁决策,但无权监督内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宪政体制与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8.D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不同时间通过一系列措施,反映出其不断完善文官制度,以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仅在1883年《年金法》中提到文官工资标准,由此不能得出文官待遇逐步提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文官职务晋升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英国文官制度的管理日益精细化,而非管理日趋严苛,排除C项。
9.D 材料强调罗马法“不只是一种统治工具,更是判定某种事务处理是否公道的标准”,说明罗马法的价值不来自它的暴力强制性,而是来自它的理性与正义性,D项正确;罗马法确实具有权威性和庄严性,但只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不能体现罗马法成为人类法律文明史上重大突破的核心价值,排除A项;暴力性和强制性是法律普遍具有的特征,并非罗马法区别于其他法律、成为重大突破的关键所在,排除B项;一般认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但这不能突出罗马法在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独特突破和宝贵价值,排除C项。
10.D 材料反映了新教对现实生活的重视,以及对个人责任的强调,鼓励勤奋工作、节俭和责任感,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新教强调通过勤奋、节俭,并非不择手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其他宗教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涉及马克斯·韦伯对新教核心教义的概括,不能得知马克斯·韦伯本人的宗教信仰情况,排除C项。
11.B 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精英逐渐退出地方的管理,地方的自治属性降低,大量村民开始出任警役,警役的官方属性增强,代表国家意志,反映的是国家权威深入基层社会,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权力向基层的渗透,而非发展地方基层,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乡村人口是否向城市流动,无法得出乡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结论,排除D项。
12.D 据材料分析,1841年兰开夏郡博尔顿改良委员会历年当选委员中,工厂主占了绝大部分,由此可见,随着工业革命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工厂主影响了地方治理,D项正确;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1870年,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议会权力扩大,排除B项;柱状图反映了工厂主在兰开夏郡博尔顿改良委员会的占比情况,体现了工厂主对地方治理的影响,不是社区承担政府功能,排除C项。
13.B 根据材料分析,19世纪后期,矿工永久救济基金的设立反映了社会对工人权益的重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B项正确;基金的设立更多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而非直接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政府直接参与或承担基金的经济责任,无法得出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的结论,排除C项;垄断资本的发展主要与经济结构和市场竞争相关,与矿工救济基金的设立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
14.C 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的主张以德语和各种民族语言的形式传播,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德意志统一发生在19世纪,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古希腊时期,欧洲人文精神就已萌发,排除B项;宗教改革削弱了教廷权威,但并未彻底“摧毁”,排除D项。
15.A 据材料可知,法国通过停止召开三级会议,取消自治城市的独立地位,以及对国家语言的规定,强化了王权,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无法得出法国确立了专制王权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无关,排除C项;“消除了”表述过分夸大,排除D项。
16.D 据材料可知,17世纪初詹姆斯一世试图推进英格兰和苏格兰联合,但很快意识到两地人并不服从他的意志,折射出当时英国构建民族国家进程的有限推进,尽管有联合的尝试,但实际效果有限,D项正确;“启蒙运动激发民众的独立意识”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政治民主化趋势推动君主改革”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
17.参考答案 (1)影响:限制了专权,导致国王与贵族均势;提升议会地位,强化国家力量;合理征税,赢得对外战争的胜利。
(2)背景:反英独立的呼声高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思想的兴起与扩展;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大宪章》的核心内容是限制王权,而美国是实行共和制的国家,美国宪法已经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18.参考答案 (1)基本特征:强调法律至上;形成不同的法律体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原则。
(2)法国大革命推翻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的思想得以实现。法国大革命中,法国资产阶级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充分体现了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启蒙思想。大革命中上台的拿破仑捍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资产阶级法律进行了总结,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因此,法国大革命在性质和内容等方面都对法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参考答案 示例
国家:英国。
途径: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在封建制度不断“衰亡”的基础上。
阐述:中古后期,英国封建庄园制度开始瓦解,城市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并不断发展。15世纪末开始,英国积极参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加快瓦解。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英国君主立宪制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步确立。
综上所述,伴随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英国资本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资本主义制度得以逐步确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