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 结束语多读多抄,这二者是必须保证的。 课件16张PPT。 结束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课题:绝对值
【学习目标】
1.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使学生学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绝对值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
绝对值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学习重点】
绝对值概念的理解.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提示: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什么叫相反数?相反数有什么特点?
答: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位于原点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1第一、二段,完成下面的内容:
1.想一想教材P11标题下的问题,并写出你的答案.
答:两辆汽车的行驶路线不相同,它们的行驶路程相同.
2.3和-3、5和-5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呢?你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
答:3和-3到原点的距离是3;5和-5到原点的距离是5.如:7和-7到原点的距离是7.
【合作探究】
如图,小黄狗、小白兔、小灰狗分别位于点A、B、C处,单位长度为1,小黄狗、小白兔、小灰狗分别距原点多远?
答:小黄狗、小白兔、小灰狗到距原点的距离分别为2,3,1.5.
归纳: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练习:1.1的绝对值等于1,记作:|1|=1;-1的绝对值等于1,记作:|-1|=1;0的绝对值是0.
2.把下列各数表示在数轴上,并求出它们的绝对值:
4,-4,-3,3,0,-,.
解:如图.它们的绝对值分别为4,4,3,3,0,,.
提示: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时,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分析,即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注意不要漏掉负数,绝对值为0的数只有0.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1“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以下的部分,完成下面的内容:
归纳: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
【合作探究】
已知a、b、c为有理数,且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试判断a、b、c的正负性;
(2)在数轴上标出a、b、c的相反数的位置;
(3)根据数轴化简:
①|a|=-a; ②|b|=b;
③|c|=c;__ ④|-a|=-a;
⑤|-b|=b;__ ⑥|-c|=c;
(4)若|a|=5.5,|b|=2.5,|c|=6,求a、b、c的值.
解:(1)a为负,b为正,c为正;
(2)
(4)a=-5.5,b=2.5,c=6.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交流预展】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展示提升】
知识模块一 绝对值的概念
知识模块二 绝对值的性质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
1.若a是有理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a|一定是正数 B.|-a|一定是正数
C.-|a|一定是负数 D.|a|+1一定是正数
2.若|a|=-a,则实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一定在( B )
A.原点左侧 B.原点或原点左侧
C.原点右侧 D.原点或原点右侧
3.已知|a|=5,|b|=3,且a>0,b>0,求a+b与ab的值;
解:∵|a|=5,∴a=±5,
又∵a>0,∴a=5,
∵|b|=3,∴b=±3,
又∵b>0,∴b=3,
∴a+b=5+3=8,ab=5×3=15.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个负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通过对有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推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运用绝对值的知识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学习难点】
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规律: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方法: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也要借助数轴这个“形”的工具,比较直观.也可以利用特殊值代入法.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想一想:
天气预报显示哈尔滨、北京、广州、武汉、上海5个城市和它们对应的这一天的最低气温分别为-20℃、-10℃、10℃、5℃、0℃.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填空: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选填“高于”或“低于”)和所对应的数的大小.(选填“>”或“<”)
广州高于武汉,广州高于上海,上海高于北京,武汉高于哈尔滨,北京高于哈尔滨.
10>5,10>0,0>-10,5>-20,-10>-20.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2至该页“思考”之间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把情景导入中5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
2.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哪个在左哪个在右;想一想数的大小与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解:答案不唯一(从左到右,数字越来越大).
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解:在数轴上所表示的两个数,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
归纳: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合作探究】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①2和7;②-1和-6;③-5和-3;④-和-1.5.
解:①2<7;②-1>-6;③-5<-3;④->-1.5.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3例题至该页结束,学习例题的解法.
【合作探究】
已知a>0,b<0且|a|<|b|,借助数轴,试把a,-a,b,-b四个数用“>”连接起来.
解:-b>a>-a>b.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交流预展】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展示提升】
知识模块一 探究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知识模块二 有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运用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
1.如图所示,数轴上的A、B、C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b、c,其中AB=BC,如果|a|>|c|>|b|,那么该数轴的原点0的位置应该在( C )
A.点A的左边 B.点A与点B之间
C.点B与点C之间(靠近B点) D.点C的右边
2.-3的绝对值是3,;)-=-,.)
3.若|a|+|b-1|=0,则a=0,b=1.
【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