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图片吧,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图片吧,含解析)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1-08 00:2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学考试卷
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 时 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 务必将 的姓名、考 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 题答案后,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的答案标号涂 。如需改动,
橡 擦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 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 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教版必修 1、2。
、选择题:本题共 15 题,每 题 2分,共 30分。在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 要求的。
1. 丰富多彩的 物界具有 度的统 性。下列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 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是它们的遗传物质
B. 者都能通过分裂进 增殖
C. 细胞膜的基本 架都是磷脂双分 层
D. 细胞外围都含有细胞壁
2. 替代的实验材料或者试剂开展下列实验,不能达成实验 的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替代措施
A 检测 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梨匀浆替代葡萄匀浆
B 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藓类叶 替代菠菜叶
C 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过氧化氢酶溶液替代肝脏研磨液
D 观察根尖分 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台盼蓝染液替代甲紫溶液
A. A B. B C. C D. D
3. 给离体叶绿体提供 够的光合作 原料和反应条件, 段时间后突然撒去光照,短时间内含量增多的物
质是( )
A NADPH B. C3 C. ATP D. C5
第 1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4. 研究 员将 32P标记的磷酸注 活的离体肝细胞,1~2min后迅速分离得到细胞内的 ATP。结果发现 ATP
的末端磷酸基团被 32P标记,并测得 ATP与注 的 32P标记的磷酸的放射性强度相同。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
的是( )
A. ATP的组成元素与 DNA和 mRNA的相同
B. 32P标记的 ATP 解产 的 ADP有放射性
C. 32P在 ATP的 3个磷酸基团中出现的概率不同
D. 32P标记的 ATP主要来 线粒体内膜
5. 芥菜L、M、N三个染 体组分别含有 10、8、9条染 体,染 体组之间的染 体不能联会。将芥菜(LLMM)
和埃塞俄 亚芥(MMNN)进 杂交,所得 F1 交,选育染 体组成为MM、MMLN、LLMMNN的 代。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1可产 染 体组为 LMN的 殖细胞
B. F1产 配 的过程中,可出现 8个四分体
C. F1含有 27条染 体,10对同源染 体
D. F1的M染 体组能正常遗传给 代
6. 拟南芥细胞中液泡膜上相关转运蛋 的种类及作 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H2O与 通道蛋 结合后才能被转运进出液泡
B. Na+进液泡不消耗 ATP供能,运输 式为协助扩散
C. 进出液泡和 Cl-进液泡的跨膜运输都不消耗 ATP
D. H+进出液泡的跨膜运输 式完全相同
7. 植物细胞 噬可由蛋 质 ATG13a驱动。缺碳时,I型蛋 磷酸酶(TOPP)通过对 ATG13a的去磷酸化
修饰,调控 ATG1-ATG13激酶复合体的磷酸化状态,从 启动细胞 噬。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TOPP降低了 ATG13a去磷酸化修饰反应的活化能
B. 碳充 时,ATG13a的磷酸化 平相对较
第 2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C. 有些激烈的细胞 噬可能会诱导细胞凋亡
D. 若敲除 TOPP基因,则植物对缺碳的耐受能 会提
8. 新疆紫草是 种中药材,其花为两性花。新疆紫草的抗病(A)对感病(a)为完全显性。科研 员 秋
仙素处理基因型为 Aa的紫草幼苗,使其染 体加倍成四倍体植株。四倍体植株产 配 时,4条同源染
体两两分离。若该四倍体存在不含 A基因的花粉部分死亡的现象,且该四倍体植株 交后代都能存活,
交结果是抗病:感病=65:1,则不含 A基因的花粉的死亡率为( )
A. 1/2 B. 1/3 C. 1/4 D. 1/5
9. 研究 员 含有 15NH4Cl的培养液培养 肠杆菌,繁殖若 代后将 肠杆菌转移到含有 14NH4Cl的培养
液中培养。 段时间后,研究 员提取 肠杆菌的 DNA,通过加热处理使其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并进 离
处理后,得出了两种 DNA单链的 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可 来探究 DNA的复制 式
B. 加热解开双螺旋破坏了碱基对之间 磷酸 酯键
C. 第 次培养的过程中, 肠杆菌的 DNA复制了 3次
D. 第 次培养后, 肠杆菌细胞中含 15N的 DNA占 1/8
10. 下列 中 物学实验所运 的科学 法与相关叙述不匹配的是( )
A. 同位素标记法:卡尔 研究暗反应中碳的转移路线
B. 完全归纳法:调查 群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C. 假说 演绎法:摩尔根证明 眼基因位于 X染 体上
D. 构建模型法:沃森和克 克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11.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中,艾弗 的肺炎链球菌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 3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A. 该实验采 了“ 减法原理” 控制 变量
B 步骤①,酶处理后应使底物得到充分分解
C. 步骤②③④,要避免外来杂菌的污染
D. 步骤⑤,两组实验得到的菌落的形态相同
12.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段。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B.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 控制 物体的性状
C. 在宿主细胞中,HIV的遗传信息才能流向蛋 质
D. 个 DNA分 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13. 某 物的卵原细胞甲含有 2对同源染 体,其发 变异后得到 细胞。已知染 体的同源区段联会后彼
此分离进 不同的配 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细胞发 的变异类型为染 体变异,能遗传给 代
B. 细胞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会出现等位基因的分离
C 细胞进 减数分裂时, 细胞均含有异常染 体
D 细胞进 有丝分裂时, 细胞中均含有异常染 体
14. 研究 员改造蜜蜂肠道中的 S菌,使其能释放特定的双链 RNA(dsRNA)并进 瓦螨( 种蜜蜂的寄
)体内。dsRNA 在瓦螨细胞内被加 成 siRNA,siRNA 可与瓦螨靶基因的 mRNA 结合使其降解,最
第 4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终导致瓦螨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成 dsRNA 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
B. siRNA 与靶基因 mRNA 的碱基序列相同
C. dsRNA 中嘧啶碱基的数量与嘌呤碱基的相同
D. 该项研究通过抑制翻译过程导致瓦螨死亡
15. mRNA发 甲基化会导致 mRNA降解,蛋 Y能识别甲基化修饰的 mRNA,从 调节基因表达,机制
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基化 mRNA是甲基化 DNA的转录产物
B. mRNA甲基化修饰会抑制 RNA聚合酶与 mRNA结合
C. 蛋 Y会去除甲基化碱基并改变 mRNA的序列
D. 蛋 Y作 于甲基化的 mRNA能提 翻译 平
、选择题:本题共 5 题,每 题 3分,共 15分。在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项或
多项符合题 要求。全部选对得 3分,选对但不全得 1分,有选错得 0分。
16. 某些 物的 DNA发 特定碱基改变后,细胞会合成 种特殊的校正 tRNA,该 tRNA携带 氨酸,却
能识别编码精氨酸的密码 。下列关于校正 t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其携带 氨酸的特性由精氨酸密码 直接决定
B. 其反密码 序列与精氨酸密码 的碱基序列相同
C. 精氨酸可被 氨酸替换,体现了密码 的简并性
D. 以上机制能保证蛋 质结构和功能的正常
17. 果蝇的 翅和截翅受基因 T/t控制,红眼和紫眼受基因 R/r控制。某 组以 翅红眼、截翅紫眼的雌雄
果蝇为亲本进 正反交实验,正交实验的 代的表型及 例为 翅红眼雌蝇: 翅红眼雄蝇=1:1;反交实
验的 代的表型及 例为 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不考虑性染 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相关
第 5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分析错误的是( )
A. 反交实验的亲本为截翅紫眼雄蝇和 翅红眼雌蝇
B. 两组实验中, 代 翅红眼果蝇均为杂合
C. 正交实验的 代果蝇共产 4种基因型的配
D. 若让反交实验的 代果蝇 由交配,则后代雌雄果蝇的表现相同
18. 某种 物体内,存在两个基因 G1 和 G2,它们分别编码两种关键酶 E1 和 E2基因 G1 和 G2 的转
录过程均受同 转录因 TF 的调控。现发现 个突变体 物,其体内 E1 和 E2 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
研究发现,该突变体 物中 G1 和 G2 基因的转录 平并未明显下降,但 G2 基因的 mRNA 含量远低于
正常 平, G1 基因的 mRNA 含量则接近正常。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 突变体 物中 G1 和 G2 基因均发 了甲基化
B. 突变体 物中 G2 基因的 mRNA 降解速率可能会加快
C. 突变体 物中编码转录因 TF 的基因发 了突变
D. 突变体 物中 G1 和 G2 基因的编码区 定发 了突变
19. 某常染 体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 H。H基因在精 中为甲基化状态,在卵细胞中为去甲基化状态,且都
在受精后被 代保留。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Ⅲ-1的基因型为Hh。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Ⅲ-1的致病基因来源于 II-2
B. II-1是杂合 的概率是 1/2
C. I-1和 I-2的基因型都是 Hh
D. II-2的致病基因来源于 I-1或 I-2
20. 蝴蝶幼 会取 植物叶 。萝藤类植物进化出产 CA的能 ,CA能抑制动物细胞膜上 N酶的活性,
对动物产 毒性,从 阻 部分蝴蝶幼 的取 。部分斑蝶因 N酶发 了 个氨基酸替换 对 CA不敏
感,其幼 可以取 萝蘼类植物。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部分斑蝶幼 的取 会诱导萝藤类植物产 CA 以适应环境
B. 萝藤类植物与其 存的环境、蝴蝶等 物协同进化
C. 对 CA 不敏感的斑蝶与其他斑蝶之间存在 殖隔离
第 6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D. 部分斑蝶幼 能取 萝蘼类植物,可使其在 物竞争中获得优势
三、 选择题:本题共 5 题,共 55分。
21. 细胞是 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 命活动。某动物细胞的结构
模型如图所示,其中数字表示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合成蛋 质时,肽键是在[ ]______这 细胞器上形成的。分泌蛋 从合成 分泌到细胞外需要
经过 尔基体,此过程中 尔基体发挥_______的作 。
(2)细胞中同时含有 DNA和 RNA的结构是______(填图中数字),含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填图
中数字)。
(3) 噬 体是细胞 噬过程中形成的具膜结构,包裹着待清除的物质,通过与溶酶体融合从 降解其内
容物。LAMP-2是溶酶体膜上介导识别与膜融合的关键蛋 ,LAMP-2基因突变会导致患丹农病,患者表现
出 噬 体增多和溶酶体 pH异常升 等现象。患者的细胞 噬降解功能会_____, 噬 体增多的原因可
能是______。
(4)溶酶体膜上的 H+泵能将 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溶酶体内。为研究丹农病患者的溶酶体 pH异常升
与 H+泵的关联性,研究 员设计了以下实验。
组别 体外培养的细胞 处理 式 检测
实验组 溶酶体膜 H+泵抑制剂
肝细胞 溶酶体 pH的变化情况
对照组 等量溶剂
①预测实验组 肝细胞溶酶体 pH的变化为______。
②基于上述研究,请提出 条治疗丹农病的措施:______。
22. 研究 员以(“津优 3号”) 幼苗为材料,探究低镁胁迫对低温胁迫下 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设
低镁(30%Mg2+)和 100%Mg2+(对照组,CK)两个处理组,昼/夜温度分别为 12℃ /8℃,分别于低温胁迫
第 7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0d、3d、6d、9d、12d测定数据,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实验中常利 ________提取叶绿素。根据 素提取液对可 光的吸收特性,
最好选 ________光对叶绿素的含量进 测定。叶绿体适宜进 光合作 的结构基础是:①________,②
叶绿体基质中分布着 量的催化光合作 暗反应的酶。
(2)据图中信息可知,随着低温胁迫处理天数延 ,Pn越低,且 30%Mg2+处理组 幼苗叶 的 Pn始终
低于 CK组,据图分析,低镁胁迫下 幼苗 Pn降低的原因之 是________。低温胁迫下, Pn下降的
主要原因不是受 孔限制,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
(3)进 步研究发现低温胁迫初期, 幼苗叶、茎和根中的Mg2+含量呈增加趋势,当低温胁迫时间超过
3d时,叶、茎和根中的Mg2+含量快速下降,低温胁迫时间延 6~9d时,30%Mg2+处理组与 CK组的茎、
根中的Mg2+含量基本相同,但 CK组的叶 中的Mg2+含量显著 于 30%Mg2+处理组,此时,30% Mg2+处
理组 叶 表现出明显的失绿症状,低温胁迫和低镁胁迫下,叶 失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3. 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 tRNA(携带氨基酸的 tRNA)会转化为空载 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 tRNA)
,从 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第 8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①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合成的 mRNA链的延伸 向为___________。
(2)②过程核糖体与 mRNA结合后, 条 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 理意义是___________。
(3)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空载 tRNA 通过___________,从 抑制基因表达, 理意义是___________

(4)部分氨基酸的密码 如表所示。已知某短肽对应的编码序列为 UGGGAACAUUAC,则该短肽的氨基
酸序列是___________。若该短肽对应的 DNA 序列有 3处碱基发 了替换,但该短肽的氨基酸序列不变,
则此时编码短肽的 DNA 模板链序列为___________。
氨基酸 密码
氨酸 UGG
氨酸 GAA/GAG
酪氨酸 UAC/UAU
组氨酸 CAU/CAC
24. M、D、H基因编码的酶参与真 素的合成,机制如图 1,这三种基因独 遗传。真 素的含量影响
某家禽的 ,使其表现为 、灰 和 。基因M/m的表达受基因 r的影响,基因 R 此影响。回答
下列问题:
第 9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基因型为MMDDHH的个体表现为 。基因型为MMddHH的个体表现为______,原因是_______。
(2)为研究 R/r基因与M/m基因之间的相互作 ,研究 员 纯合亲本(都含有 D、H基因)进 杂交实
验,结果如表。 特异性引物扩增M基因,得到 度为 800bp的 段,扩增 m基因,得到 度为 550bp的
段。检测不同个体的M/m基因、 下细胞酪氨酸酶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如图 2.
亲本 F1表型 F2表型及 例
3/16 、6/16灰 、
P1( )×P2( ) 灰
7/16
3/16 、6/16灰 、
P3( )×P4( ) 灰
7/16
①R/r基因与M/m基因位于______(填“ 同源” 或“ 同源” )染 体上。两组实验中,F2灰 个体的基
因型为______(仅考虑M/m、R/r基因)。
②亲本 P1个体表型为 ,原因是_______。
(3)结合上述研究,若让 F2的 个体随机交配得到 F3,则 F3的表型及 例为___。
25. 稻是我国重要的粮 作物。野 稻容易感染 害 导致产量下降。现发现三种不同的 稻突变体甲、
、丙,均表现出抗 性状。为探究这三种突变体产 的原因,科研 员进 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让野 型 稻植株分别与甲、 突变体杂交,F1均表现为不抗 性状,F1分别 交,F2表型及 例均
为不抗 ∶ 抗 = 3∶ 1.据此推测,甲、 突变体出现的原因是______。
(2)三体(2n+1)植株减数分裂 I后期未配对的染 体随机分配。请从该 稻纯合野 型的各种三体植株
中选择实验材料,探究甲突变体的抗 基因是否位于 2号染 体上。实验思路:将______杂交,留种并种
植 F1,实验中 为使 F1随机授粉,收集种 并单独隔离种植 F2,观察 F2的表型及 例。如果______,则
说明甲的抗 基因位于 2号染 体上。
(3)研究发现, 突变体的抗 基因 a是由野 型的基因 A突变 来的,对两植株的基因 A、a转录的
模板链进 测序,部分测序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基因 A发 了碱基的______,产 了基因 a,造成
第 10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翻译出的蛋 质在第______位氨基酸后提前终 。(终 密码 :UAA、UAG、UGA.图中碱基标号从起始
密码 对应序列开始算起)
(4)对丙突变体与抗 有关的基因进 测序,发现与野 型基因的碱基序列 差异,试推测丙突变体出现
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第 11 /共 1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物学考试卷
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 时 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 务必将 的姓名、考 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 题答案后,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的答案标号涂 。如需改动,
橡 擦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 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 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教版必修 1、2。
、选择题:本题共 15 题,每 题 2分,共 30分。在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 要求的。
1. 丰富多彩的 物界具有 度的统 性。下列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 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是它们的遗传物质
B. 者都能通过分裂进 增殖
C. 细胞膜的基本 架都是磷脂双分 层
D. 细胞外围都含有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均为 DNA,A正确;
B、原核细胞 般通过 分裂增殖,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丝分裂等 式增殖,B正确;
C、两者的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 层为基本 架,符合流动镶嵌模型,C正确;
D、原核 物如肺炎 原体不含细胞壁,真核 物,如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错误。
故选 D。
2. 替代的实验材料或者试剂开展下列实验,不能达成实验 的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替代措施
A 检测 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梨匀浆替代葡萄匀浆
B 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藓类叶 替代菠菜叶
C 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过氧化氢酶溶液替代肝脏研磨液
第 1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D 观察根尖分 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台盼蓝染液替代甲紫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梨匀浆富含还原糖且颜 较浅,替代葡萄匀浆后不会 扰颜 反应,仍可 斐林试剂检测,A
正确;
B、藓类叶 薄,叶 细胞富含叶绿体, 需切 即可直接制 观察,所以替代菠菜叶可 ,B正确;
C、过氧化氢酶溶液与肝脏研磨液均含过氧化氢酶,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现象差异仍可 较,C正
确;
D、台盼蓝 于鉴别死细胞与活细胞,死细胞会被染成蓝 ,活细胞不会被染成蓝 , 观察染 体需碱性
染料(如甲紫)对染 体特异性染 ,即使解离后细胞死亡,台盼蓝也 法使染 体显 ,因此 法观察
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 D。
3. 给离体叶绿体提供 够的光合作 原料和反应条件, 段时间后突然撒去光照,短时间内含量增多的物
质是( )
A. NADPH B. C3 C. ATP D. C5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DPH由光反应产 ,撤去光照后 法 成,且暗反应继续消耗,其含量减少,A错误;
B、C3的还原需 ATP和 NADPH,光照停 后还原受阻,但 CO2固定仍在进 ,导致 C3积累增多,B正确;
C、ATP由光反应 成,撤去光照后停 合成,且暗反应继续消耗,其含量减少,C错误;
D、C5在 CO2固定中被消耗,光照停 后 C3还原受阻,C5 成减少,其含量下降,D错误。
故选 B。
4. 研究 员将 32P标记的磷酸注 活的离体肝细胞,1~2min后迅速分离得到细胞内的 ATP。结果发现 ATP
的末端磷酸基团被 32P标记,并测得 ATP与注 的 32P标记的磷酸的放射性强度相同。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
的是( )
A. ATP的组成元素与 DNA和 mRNA的相同
B. 32P标记的 ATP 解产 的 ADP有放射性
第 2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C. 32P在 ATP的 3个磷酸基团中出现的概率不同
D. 32P标记的 ATP主要来 线粒体内膜
【答案】B
【解析】
【详解】A、ATP的组成元素为 C、H、O、N、P,DNA和 mRNA的组成元素也为 C、H、O、N、P,因此
ATP的组成元素与 DNA和 mRNA的相同,A正确;
B、ATP的末端磷酸基团被 32P标记, 解时断裂的是末端的特殊的化学键, 成的 ADP包含腺苷和两个
磷酸基团(中间和近端), 这两个磷酸基团未被标记,因此 ADP 放射性,B错误;
C、实验中仅末端磷酸基团被标记,中间和近端磷酸基团未被标记,因此 32P在 ATP的三个磷酸基团中出现
概率不同,C正确;
D、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产 量ATP,离体肝细胞在短时间内仍能通过线粒体合成ATP,
且实验中 ATP的放射性强度与注 的磷酸相同,说明标记的 ATP主要来 线粒体内膜,D正确。
故选 B。
5. 芥菜L、M、N三个染 体组分别含有 10、8、9条染 体,染 体组之间的染 体不能联会。将芥菜(LLMM)
和埃塞俄 亚芥(MMNN)进 杂交,所得 F1 交,选育染 体组成为MM、MMLN、LLMMNN的 代。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1可产 染 体组为 LMN的 殖细胞
B. F1产 配 的过程中,可出现 8个四分体
C. F1含有 27条染 体,10对同源染 体
D. F1的M染 体组能正常遗传给 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A、F (LMMN)在减数分裂时,L、N染 体组随机分配,M染 体组可均等分离,可能产 LMN
的配 ,A正确;
B、F 的M染 体组含 8对同源染 体,减数分裂时形成 8个四分体,B正确;
C、F 染 体总数为 10(L)+8(M)+8(M)+9(N)=35条, 27条;且仅有M染 体组的 8对同源
染 体,C错误;
D、F 的M染 体组为同源染 体,能正常联会并遗传给 代(如选育的MM 代),D正确。
故选 C。
6. 拟南芥细胞中液泡膜上相关转运蛋 的种类及作 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第 3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A. H2O与 通道蛋 结合后才能被转运进出液泡
B. Na+进液泡不消耗 ATP供能,运输 式为协助扩散
C. 进出液泡和 Cl-进液泡的跨膜运输都不消耗 ATP
D. H+进出液泡的跨膜运输 式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据图可知,H2O借助 通道蛋 以协助扩散的 式进出液泡,通道蛋 转运物质时不和转运物
质结合,A错误;
B、液泡膜上的 Na+ /H+逆向转运蛋 能将 H+转运出液泡的同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 Na+转运到液泡内,说明
Na+进 液泡的直接驱动 是液泡膜两侧的 H+电化学梯度,Na+进液泡利 H+浓度梯度供能, 式为主动
运输,B错误;
C、H2O可以通过通道蛋 以协助扩散的 式进出细胞,或者是通过 由扩散的 式进出,据图可知,Cl 借
助通道蛋 ,以协助扩散的 式由细胞质基质进 液泡, 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不需要消耗 ATP供能,C
正确;
D、由图可知, H+进 液泡的跨膜运输 式为主动运输,则液泡内的细胞液中 H+浓度 于细胞质基质中 H
+浓度,说明 H+运出液泡是顺浓度梯度,且 H 运出液泡依赖转运蛋 ,因此,H 运出液泡的运输 式是协
助扩散,D错误。
故选 C。
7. 植物细胞 噬可由蛋 质 ATG13a驱动。缺碳时,I型蛋 磷酸酶(TOPP)通过对 ATG13a的去磷酸化
修饰,调控 ATG1-ATG13激酶复合体的磷酸化状态,从 启动细胞 噬。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TOPP降低了 ATG13a去磷酸化修饰反应的活化能
B. 碳充 时,ATG13a的磷酸化 平相对较
C. 有些激烈的细胞 噬可能会诱导细胞凋亡
第 4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D. 若敲除 TOPP基因,则植物对缺碳的耐受能 会提
【答案】D
【解析】
【详解】A、TOPP作为 I型蛋 磷酸酶,属于酶类,能催化去磷酸化反应,降低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
B、题 指出缺碳时 TOPP通过去磷酸化 ATG13a启动 噬,可推知碳充 时 TOPP活性被抑制,ATG13a
磷酸化 平较 ,B正确;
C、细胞 噬过度会破坏细胞结构,可能触发细胞凋亡,C正确;
D、敲除 TOPP基因后,缺碳时 法启动 噬,植物 法通过分解 身物质维持 存,耐受能 会下降
提 ,D错误。
故选 D。
8. 新疆紫草是 种中药材,其花为两性花。新疆紫草的抗病(A)对感病(a)为完全显性。科研 员 秋
仙素处理基因型为 Aa的紫草幼苗,使其染 体加倍成四倍体植株。四倍体植株产 配 时,4条同源染
体两两分离。若该四倍体存在不含 A基因的花粉部分死亡的现象,且该四倍体植株 交后代都能存活,
交结果是抗病:感病=65:1,则不含 A基因的花粉的死亡率为( )
A. 1/2 B. 1/3 C. 1/4 D. 1/5
【答案】A
【解析】
【详解】步骤 1:确定四倍体的基因型及配 类型秋 仙素处理基因型为 Aa的幼苗后,染 体加倍为四倍
体,基因型为 AAaa。四倍体产 配 时,4 条同源染 体两两分离,产 的配 类型及 例为:AA:Aa:
aa=1:4:1(总配 数为 1+4+1=6份)。
步骤 2:设不含 A基因的花粉(aa型)死亡率为 x,雌配 例:AA:Aa:aa=1:4:1(正常存活)。雄
配 中:AA和 Aa正常存活,aa型花粉存活 例为 1× (1 x);存活的总雄配 数为 1+4+1× (1 x)=6 x。
步骤 3:根据 交后代表现型 例列 程。感病个体(基因型 aaaa)由雌配 aa( 例 1/6)和雄配 aa
( 例 )结合 成。已知 交后代抗病:感病 = 65:1,即感病 例为 1/66,因此:1/6×
=1/66。
步骤 4:解 程求 x两边同乘 6(6 x)得:11(1 x)=6 x化简得:11 11x=6 x 10x=5 x=1/2;综上,不含 A
基因的花粉的死亡率为 1/2,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第 5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9. 研究 员 含有 15NH Cl的培养液培养 肠杆菌,繁殖若 代后将 肠杆菌转移到含有 144 NH4Cl的培养
液中培养。 段时间后,研究 员提取 肠杆菌的 DNA,通过加热处理使其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并进 离
处理后,得出了两种 DNA单链的 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可 来探究 DNA的复制 式
B. 加热解开双螺旋破坏了碱基对之间的磷酸 酯键
C. 第 次培养的过程中, 肠杆菌的 DNA复制了 3次
D. 第 次培养后, 肠杆菌细胞中含 15N的 DNA占 1/8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本实验是对 DNA单链进 的离 分析,若 DNA进 的是全保留复制,也会得到上述结果,
A错误;
B、加热解开双螺旋破坏了两条互补单链之间的氢键,B错误;
C、离 的结果是 15N和 14N之 为 1∶7,由于模板 DNA含有 15N,因 说明经过复制共有 2+14=16条单链,
即 8个 DNA分 ,因 复制了 3次,C正确;
D、经过 3次复制,共有 8个 DNA,有 2个含 14N/15N的 DNA,6个含 14N/14N的 DNA,可 ,第 次培
养后, 肠杆菌细胞中含 15N的 DNA占 1/4,D错误。
故选 C。
10. 下列 中 物学实验所运 的科学 法与相关叙述不匹配的是( )
A. 同位素标记法:卡尔 研究暗反应中碳的转移路线
B. 完全归纳法:调查 群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C. 假说 演绎法:摩尔根证明 眼基因位于 X染 体上
D. 构建模型法:沃森和克 克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
【答案】B
【解析】
第 6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详解】A、卡尔 利 同位素标记法追踪 CO2中的碳在暗反应中的转移途径,通过检测 14C标记的化合物
确定卡尔 循环的步骤,A正确;
B、调查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 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属于抽样调查法(不完全归纳), 完全归纳法
需调查全部个体,这在实践中不可 ,B错误;
C、摩尔根通过假设 眼性状与 X染 体隐性遗传有关,设计测交实验验证,符合假说-演绎法,C正确;
D、沃森和克 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揭示 DNA结构,D正确。
故选 B。
11.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中,艾弗 的肺炎链球菌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采 了“ 减法原理” 控制 变量
B. 步骤①,酶处理后应使底物得到充分分解
C. 步骤②③④,要避免外来杂菌的污染
D. 步骤⑤,两组实验得到的菌落的形态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示为艾弗 的肺炎链球菌部分实验,该实验过程中采 了“减法原理”控制 变量,如加 不
同的酶去除了其中的蛋 质、DNA等物质,观察它们各 的作 ,A正确;
B、步骤①采 酶解法去除相应的物质,实验过程中酶处理后应使相应的底物得到充分分解,否则会影响实
验结果,B正确;
C、步骤②③④,要避免外来杂菌的污染,否则会影响菌落的观察,进 法得出正确的结论,C正确;
D、步骤⑤,两组实验得到的菌落的形态不同,甲组能得到两种菌落,即 S型和 R型菌落, 组只能得到
种菌落,即 R型,D错误。
故选 D。
12.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段。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第 7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B.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 控制 物体的性状
C. 在宿主细胞中,HIV的遗传信息才能流向蛋 质
D. 个 DNA分 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物的遗传信息并 都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例如,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
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A错误;
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调控代谢过程,间接控制性状(如苯丙酮尿症),符合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机
制,B正确;
C、HIV是 RNA病毒,其遗传信息需在宿主细胞内通过逆转录、转录和翻译才能流向蛋 质,宿主细胞外
法完成此过程,C正确;
D、DNA分 上通常含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 DNA 段(如 类基因组中基因的分
布),D正确。
故选 A。
13. 某 物的卵原细胞甲含有 2对同源染 体,其发 变异后得到 细胞。已知染 体的同源区段联会后彼
此分离进 不同的配 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细胞发 的变异类型为染 体变异,能遗传给 代
B. 细胞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会出现等位基因的分离
C. 细胞进 减数分裂时, 细胞均含有异常染 体
D. 细胞进 有丝分裂时, 细胞中均含有异常染 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细胞发 的变异类型为染 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遗传给 代,A正确;
B、 细胞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有同源染 体分离,所以会出现等位基因的分离,B正确;
第 8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C、 细胞进 减数分裂时,含有异常染 体的 细胞占 1/2,C错误;
D、 细胞进 有丝分裂时, 细胞的染 体组成与 细胞的相同,均含有异常染 体,D正确。
故选 C。
14. 研究 员改造蜜蜂肠道中的 S菌,使其能释放特定的双链 RNA(dsRNA)并进 瓦螨( 种蜜蜂的寄
)体内。dsRNA 在瓦螨细胞内被加 成 siRNA,siRNA 可与瓦螨靶基因的 mRNA 结合使其降解,最
终导致瓦螨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成 dsRNA 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
B. siRNA 与靶基因 mRNA 的碱基序列相同
C. dsRNA 中嘧啶碱基的数量与嘌呤碱基的相同
D. 该项研究通过抑制翻译过程导致瓦螨死亡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双链 RNA(dsRNA)由核糖核苷酸构成,单体正确,A正确;
B、siRNA与靶基因 mRNA互补配对,碱基序列互补 相同,B错误;
C、双链 RNA中嘌呤与嘧啶互补配对,数量相等,C正确;
D、siRNA降解 mRNA,使翻译 法进 ,属于翻译 平的抑制,D正确。
故选 B。
15. mRNA发 甲基化会导致 mRNA降解,蛋 Y能识别甲基化修饰 mRNA,从 调节基因表达,机制
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基化 mRNA是甲基化 DNA的转录产物
B. mRNA甲基化修饰会抑制 RNA聚合酶与 mRNA结合
C. 蛋 Y会去除甲基化碱基并改变 mRNA的序列
第 9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D. 蛋 Y作 于甲基化的 mRNA能提 翻译 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DNA转录出 mRNA,然后 mRNA再进 甲基化修饰,并 DNA甲基化后转录出
甲基化 mRNA,A错误;
B、RNA聚合酶是与 DNA结合启动转录过程, 不是与 mRNA结合,mRNA甲基化修饰会导致 mRNA降
解,影响的是翻译过程,不是抑制 RNA聚合酶与 mRNA结合,B错误;
C、从图中可知,蛋 Y识别甲基化修饰的 mRNA,抑制其降解,使其表达 成肽链,并没有去除甲基化
碱基并改变 mRNA的序列,C错误;
D、甲基化的 mRNA会降解,蛋 Y作 于甲基化的 mRNA,抑制其降解,从 能提 翻译 平,D正确。
故选 D。
、选择题:本题共 5 题,每 题 3分,共 15分。在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项或
多项符合题 要求。全部选对得 3分,选对但不全得 1分,有选错得 0分。
16. 某些 物的 DNA发 特定碱基改变后,细胞会合成 种特殊的校正 tRNA,该 tRNA携带 氨酸,却
能识别编码精氨酸的密码 。下列关于校正 t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其携带 氨酸的特性由精氨酸密码 直接决定
B. 其反密码 序列与精氨酸密码 的碱基序列相同
C. 精氨酸可被 氨酸替换,体现了密码 的简并性
D. 以上机制能保证蛋 质结构和功能的正常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校正 tRNA携带 氨酸的特性由其本身结构决定的,A错误;
B、校正 tRNA能识别编码精氨酸的密码 ,其反密码 序列与精氨酸密码 的碱基序列互补,B错误;
C、密码 的简并性是指 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 编码,强调的是 种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 , 不是
不同氨基酸之间因特殊 tRNA导致替换,C错误;
D、某些 物的 DNA发 特定碱基改变后,使转录出来的mRNA上的碱基序列发 改变,进 导致编码的
蛋 质中氨基酸序列发 改变,但校正 tRNA携带 氨酸去识别编码精氨酸的密码 ,可能会保证蛋 质的
结构和功能不受太 影响,从 保证蛋 质结构和功能的正常,D正确。
故选 ABC。
17. 果蝇的 翅和截翅受基因 T/t控制,红眼和紫眼受基因 R/r控制。某 组以 翅红眼、截翅紫眼的雌雄
第 10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果蝇为亲本进 正反交实验,正交实验的 代的表型及 例为 翅红眼雌蝇: 翅红眼雄蝇=1:1;反交实
验的 代的表型及 例为 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不考虑性染 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相关
分析错误的是( )
A. 反交实验的亲本为截翅紫眼雄蝇和 翅红眼雌蝇
B. 两组实验中, 代 翅红眼果蝇均为杂合
C. 正交实验的 代果蝇共产 4种基因型的配
D. 若让反交实验的 代果蝇 由交配,则后代雌雄果蝇的表现相同
【答案】AC
【解析】
【详解】A、依据正反交实验结果, 论正交还是反交, 代均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紫眼为显性,且相关基
因基因位于常染 体上;正交实验中,所有的果蝇, 论雌雄均为 翅,反交实验中,雌蝇为 翅,雄蝇
为截翅,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该基因位于 X染 体上,故可推知,正交实验的基因型为 RRXTXT、rrXtY,
对应的表型为红眼 翅雌蝇、紫眼截翅雄蝇,反交实验为 rrXtXt、RRXTY,对应的表型为截翅紫眼雌蝇、
翅红眼雄蝇,A错误;
B、结合 A项可知,正交 代雌蝇为 RrXTXt(翅型杂合,红眼杂合),雄蝇为 RrXTY(红眼杂合);反交
代雌蝇为 RrXTXt(翅型杂合,红眼杂合),雄蝇为 RrXtY(红眼杂合),所有 代红眼均为 Rr(杂合),且
翅型基因型中 少有 个杂合(雌蝇)或半合(雄蝇),因此 代 翅红眼果蝇均为杂合 ,B正确;
C、正交 代雌蝇(RrXTXt)可产 4种配 (XTR、XTr、XtR、Xtr),雄蝇(RrXTY)可产 4种配 (XTR、
XTr、YR、Yr),总计 8种基因型配 ,C错误;
D、结合 A项可知,反交 代的基因型为,雌(RrXTXt)、雄(RrXtY), 由交配时,按照拆分法,眼型:
Rr×Rr→ 紫眼:红眼=3:1;翅型:雌配 (XT、Xt)与雄配 (Xt、Y)结合,后代雌(XTXt 翅、XtXt
截翅)、雄(XTY 翅、XtY截翅),雌雄表现相同,D正确。
故选 AC。
18. 某种 物体内,存在两个基因 G1 和 G2,它们分别编码两种关键酶 E1 和 E2基因 G1 和 G2 的转
录过程均受同 转录因 TF 的调控。现发现 个突变体 物,其体内 E1 和 E2 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
研究发现,该突变体 物中 G1 和 G2 基因的转录 平并未明显下降,但 G2 基因的 mRNA 含量远低于
正常 平, G1 基因的 mRNA 含量则接近正常。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 突变体 物中 G1 和 G2 基因均发 了甲基化
B. 突变体 物中 G2 基因的 mRNA 降解速率可能会加快
C. 突变体 物中编码转录因 TF 的基因发 了突变
第 11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D. 突变体 物中 G1 和 G2 基因的编码区 定发 了突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基因甲基化通常抑制转录,但题 指出 G1和 G2的转录 平未明显下降,因此 G1和 G2基因
没有发 甲基化,A错误;
B、G2的 mRNA含量低但转录正常,可能是其 mRNA降解速率加快导致积累减少,B正确;
C、若转录因 TF突变,G1和 G2的转录应同时受影响,但题 中转录 平未下降,C错误;
D、编码区突变可能导致酶结构异常,但 G1的 mRNA含量正常且 E1活性低可能由翻译或翻译后修饰问题
引起,且 G2的 mRNA减少可能由 编码区突变(如 UTR影响稳定性)导致,D错误。
故选 B。
19. 某常染 体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 H。H基因在精 中为甲基化状态,在卵细胞中为去甲基化状态,且都
在受精后被 代保留。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Ⅲ-1的基因型为Hh。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Ⅲ-1的致病基因来源于 II-2
B. II-1是杂合 的概率是 1/2
C. I-1和 I-2的基因型都是 Hh
D. II-2的致病基因来源于 I-1或 I-2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Ⅲ-1携带 H基因且患病,说明其 H基因处于去甲基化状态,故其 H基因来源于Ⅱ-2,A正确;
B、Ⅱ-1患病,其致病基因来源于 I-2,I-1的基因型为 Hh(由 A可知Ⅲ-1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Ⅱ-2,故Ⅱ-2
含 H但不患病,说明 H来源于Ⅰ-1,且 I-1不换病,故基因型为 Hh),所以 I-1的 H和 h基因传递给Ⅱ-1
的概率都是 1/2,故Ⅱ-1是杂合 的概率是 1/2,B正确;
C、由 B选项可知,I-1为 Hh,I-2(Ⅱ-1患病,其致病基因来源于 I-2,且 I-2不患病,故基因型为 Hh),两
者的基因型均为 Hh,C正确;
D、Ⅱ-2含有 H基因且不患病,说明其 H基因处于甲基化状态,故其 H基因来源于 I-1,若Ⅱ-2的基因型
第 12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为 HH,则其来源于 亲的 H基因处于去甲基化状态,会表现为患病,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 Hh,且其 H基
因来源于 I-1,D错误。
故选 ABC。
20. 蝴蝶幼 会取 植物叶 。萝藤类植物进化出产 CA的能 ,CA能抑制动物细胞膜上 N酶的活性,
对动物产 毒性,从 阻 部分蝴蝶幼 的取 。部分斑蝶因 N酶发 了 个氨基酸替换 对 CA不敏
感,其幼 可以取 萝蘼类植物。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部分斑蝶幼 取 会诱导萝藤类植物产 CA 以适应环境
B. 萝藤类植物与其 存的环境、蝴蝶等 物协同进化
C. 对 CA 不敏感的斑蝶与其他斑蝶之间存在 殖隔离
D. 部分斑蝶幼 能取 萝蘼类植物,可使其在 物竞争中获得优势
【答案】BD
【解析】
【详解】A、萝蘼类植物产 CA的能 是 期 然选择的结果, 由斑蝶幼 取 直接诱导,属于拉
克主义观点,不符合现代进化理论,A错误;
B、协同进化包括不同物种间的相互影响(如植物与蝴蝶)及 物与环境的共同演化,萝蘼类植物与蝴蝶的
相互作 属于协同进化,B正确;
C、斑蝶 N酶仅发 个氨基酸替换(基因突变),未形成 殖隔离,仍属同 物种,C错误;
D、部分斑蝶幼 能取 其他蝴蝶 法利 的萝蘼类植物,减少 物竞争压 ,获得 存优势,D正确。
故选 BD。
三、 选择题:本题共 5 题,共 55分。
21. 细胞是 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 命活动。某动物细胞的结构
模型如图所示,其中数字表示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第 13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细胞合成蛋 质时,肽键是在[ ]______这 细胞器上形成的。分泌蛋 从合成 分泌到细胞外需要
经过 尔基体,此过程中 尔基体发挥_______的作 。
(2)细胞中同时含有 DNA和 RNA的结构是______(填图中数字),含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填图
中数字)。
(3) 噬 体是细胞 噬过程中形成的具膜结构,包裹着待清除的物质,通过与溶酶体融合从 降解其内
容物。LAMP-2是溶酶体膜上介导识别与膜融合的关键蛋 ,LAMP-2基因突变会导致患丹农病,患者表现
出 噬 体增多和溶酶体 pH异常升 等现象。患者的细胞 噬降解功能会_____, 噬 体增多的原因可
能是______。
(4)溶酶体膜上的 H+泵能将 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溶酶体内。为研究丹农病患者的溶酶体 pH异常升
与 H+泵的关联性,研究 员设计了以下实验。
组别 体外培养的细胞 处理 式 检测
实验组 溶酶体膜 H+泵抑制剂
肝细胞 溶酶体 pH的变化情况
对照组 等量溶剂
①预测实验组 肝细胞溶酶体 pH的变化为______。
②基于上述研究,请提出 条治疗丹农病的措施:______。
【答案】(1) ①. [7]核糖体 ②. 对来 内质 的分泌蛋 进 加 、分类和包装
(2) ①. 2、9 ②. 2、3、4
(3) ①. 减弱 ②. LAMP-2功能异常,不能介导 噬 体与溶酶体融合
(4) ①. 升 ②. 导 正常 LAMP-2基因,开发溶酶体 pH调节剂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1是细胞膜,2是线粒体,3是内质 ,4是 尔基体,5是中 体,6是细胞质基质,
7是核糖体,8是核仁,9是细胞核,10是核孔。
【 问 1详解】
7核糖体是合成蛋 质的场所,肽键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分泌蛋 从合成 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 尔基
体,其作 是对来 内质 的分泌蛋 进 加 、分类和包装。
【 问 2详解】
2是线粒体,9是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结构,含 DNA和 RNA;线粒体也含 DNA和 RNA。7是核糖体
膜,5是中 体 膜,其余有膜细胞器为:2是线粒体、3是内质 、4是 尔基体。
【 问 3详解】
第 14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因为 LAMP-2基因突变导致溶酶体与 噬 体融合障碍,内容物 法降解,所以 噬降解功能减弱。LAMP-2
功能异常,不能介导 噬 体与溶酶体融合,导致 噬 体增多。
【 问 4详解】
H 泵抑制剂会抑制 H 进 溶酶体,导致溶酶体 pH升 ,与丹农病患者溶酶体 pH异常升 的现象 致。通
过导 正常 LAMP-2基因,开发溶酶体 pH调节剂,进 促进溶酶体与 噬 体的融合,改善细胞 噬降解
功能。
22. 研究 员以(“津优 3号”) 幼苗为材料,探究低镁胁迫对低温胁迫下 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设
低镁(30%Mg2+)和 100%Mg2+(对照组,CK)两个处理组,昼/夜温度分别为 12℃ /8℃,分别于低温胁迫
0d、3d、6d、9d、12d测定数据,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实验中常利 ________提取叶绿素。根据 素提取液对可 光的吸收特性,
最好选 ________光对叶绿素的含量进 测定。叶绿体适宜进 光合作 的结构基础是:①________,②
叶绿体基质中分布着 量的催化光合作 暗反应的酶。
(2)据图中信息可知,随着低温胁迫处理天数延 ,Pn越低,且 30%Mg2+处理组 幼苗叶 的 Pn始终
低于 CK组,据图分析,低镁胁迫下 幼苗 Pn降低的原因之 是________。低温胁迫下, Pn下降的
主要原因不是受 孔限制,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
(3)进 步研究发现低温胁迫初期, 幼苗叶、茎和根中 Mg2+含量呈增加趋势,当低温胁迫时间超过
第 15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3d时,叶、茎和根中的Mg2+含量快速下降,低温胁迫时间延 6~9d时,30%Mg2+处理组与 CK组的茎、
根中的Mg2+含量基本相同,但 CK组的叶 中的Mg2+含量显著 于 30%Mg2+处理组,此时,30% Mg2+处
理组 叶 表现出明显的失绿症状,低温胁迫和低镁胁迫下,叶 失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醇 ②. 红 ③. 类囊体膜堆叠形成基粒,增加了膜 积,可附着更多的
光合 素和酶
(2) ①. 低镁胁迫可引起 叶 孔关闭,使 从外界吸收的CO2量减少,导致Pn降低 ②. 低
温胁迫下, 幼苗的 孔导度均显著降低,但胞间 CO2浓度却随着胁迫时间的延 增加
(3)根细胞对Mg2+的吸收和Mg2+从根部运输到叶的过程受阻,导致叶绿素的合成受阻
【解析】
【分析】光合作 有关的 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光反应阶段包括 的光解和 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包
括 CO2的固定与 C3的还原。
【 问 1详解】
叶绿素是脂溶性 素,通常使 有机溶剂 醇进 提取。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 素吸收蓝紫
光,故测定叶绿素的含量选择红光可以避免类胡萝 素的 扰。叶绿体是光合作 的场所,其内部含有类
囊体膜,类囊体膜上含有光合 素和光合作 所需的酶系统,是光合作 光反应的主要场所,叶绿体基质
中分布着 量的催化光合作 暗反应的酶。
【 问 2详解】
与 CK组对 ,30%Mg2+处理组 孔导度和胞间 CO2浓度均低于 CK组,故低镁胁迫可引起 叶 孔
关闭, 从外界吸收的 CO2量减少,导致 Pn降低。低温胁迫下, 幼苗的 孔导度均显著降低,但胞
间 CO2浓度却随着胁迫时间的延 增加,故低温胁迫下, Pn下降的原因不是受 孔限制。
【 问 3详解】
低温胁迫时间超过 3d时,叶、茎和根中的Mg2+含量快速下降,说明低温胁迫下根细胞对镁离 的吸收受阻。
30%Mg2+处理组与 CK组的茎、根中的Mg2+含量基本相同,但 CK组的叶中的Mg2+含量显著 于 30%
Mg2+处理组,说明低镁胁迫下Mg2+从根部运输到叶的过程受阻。
23. 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 tRNA(携带氨基酸的 tRNA)会转化为空载 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 tRNA)
,从 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第 16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①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合成的 mRNA链的延伸 向为___________。
(2)②过程核糖体与 mRNA结合后, 条 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 理意义是___________。
(3)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空载 tRNA 通过___________,从 抑制基因表达, 理意义是___________

(4)部分氨基酸的密码 如表所示。已知某短肽对应的编码序列为 UGGGAACAUUAC,则该短肽的氨基
酸序列是___________。若该短肽对应的 DNA 序列有 3处碱基发 了替换,但该短肽的氨基酸序列不变,
则此时编码短肽的 DNA 模板链序列为___________。
氨基酸 密码
氨酸 UGG
氨酸 GAA/GAG
酪氨酸 UAC/UAU
组氨酸 CAU/CAC
【答案】(1) ①. RNA聚合酶 ②. 5'→3'
(2)短时间内合成 量的蛋 质,提 了翻译效率
(3) ①. 激活蛋 激酶,抑制基因转录 ②. 避免氨基酸缺乏时合成 蛋 质,节约资源
(4) ①. - 氨酸- 氨酸-组氨酸-酪氨酸- ②. ACCCTCGTGATA
【解析】
【分析】遗传信息是指 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DNA通过转录成 mRNA,在核糖体上翻译成蛋 质。
mRNA的密码 决定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题图分析,图中①过程为转录,②过程为翻译。
第 17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问 1详解】
①过程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是 RNA聚合酶,该酶能催化 RNA的合成,且具有解旋功能,转录是
有 向性的,合成的 mRNA链的延伸 向为 5’→3’。
【 问 2详解】
②过程为翻译过程,核糖体与 mRNA结合后, 条 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 多条肽链的合成,
由于模板相同,这些多肽链中的氨基酸顺序是相同的,该过程的 理意义是可以短时间内合成 量的蛋
质,提 了翻译效率。
【 问 3详解】
结合图示可以看出,空载 tRNA能通过核孔进 到细胞核中抑制转录过程,即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空载
tRNA 通过激活蛋 激酶,抑制基因转录,即图中的①过程,实现了对基因表达的抑制,该过程的意义表现
在通过及时抑制转录过程,避免了避免氨基酸缺乏时合成 蛋 质,节约资源。
【 问 4详解】
部分氨基酸的密码 如表所示。已知某短肽对应的编码序列为 UGGGAACAUUAC,其中的密码 依次为
UGG、GAA、CAU、UAC,它们分别对应的氨基酸为 氨酸、 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即该多肽序列为:
- 氨酸- 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若该短肽对应的 DNA 序列有 3处碱基发 了替换,但该短肽的氨基酸序
列不变,则此时相应的mRNA序列为UGGGAGCACUAU,则对应的DNA 模板链序列为ACCCTCGTGATA。
24. M、D、H基因编码的酶参与真 素的合成,机制如图 1,这三种基因独 遗传。真 素的含量影响
某家禽的 ,使其表现为 、灰 和 。基因M/m的表达受基因 r的影响,基因 R 此影响。回答
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MMDDHH的个体表现为 。基因型为MMddHH的个体表现为______,原因是_______。
(2)为研究 R/r基因与M/m基因之间的相互作 ,研究 员 纯合亲本(都含有 D、H基因)进 杂交实
验,结果如表。 特异性引物扩增M基因,得到 度为 800bp的 段,扩增 m基因,得到 度为 550bp的
段。检测不同个体的M/m基因、 下细胞酪氨酸酶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如图 2.
亲本 F1表型 F2表型及 例
第 18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3/16 、6/16灰 、
P1( )×P2( ) 灰
7/16
3/16 、6/16灰 、
P3( )×P4( ) 灰
7/16
①R/r基因与M/m基因位于______(填“ 同源” 或“ 同源” )染 体上。两组实验中,F2灰 个体 基
因型为______(仅考虑M/m、R/r基因)。
②亲本 P1个体表型为 ,原因是_______。
(3)结合上述研究,若让 F2的 个体随机交配得到 F3,则 F3的表型及 例为___。
【答案】(1) ①. 灰 ②. 缺乏 D基因时不能合成 DHI氧化酶,使真 素减少
(2) ①. 同源 ②. MMRr、MmRr ③. r基因纯合时会抑制M基因的表达,导致真 素不能
合成
(3)灰 : =8:41
【解析】
【分析】 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 同源染 体上的 等位基因的分离或 由组合是互不 扰的;在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 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 同源染 体上的 等位基因 由组合。
【 问 1详解】
M基因、D基因和 H基因共同控制真 素的合成,基因型为MMddHH的个体能合成 DHICA氧化酶,但
因缺乏 D基因 不能合成 DHI氧化酶,导致真 素减少,所以表现为灰 。
【 问 2详解】
①由题 信息可知,的 F2中 表型及 例为 :灰 : =3:6:7,是 9:3:3:1的变形,表明 F1产
的雌雄配 各有 4种,且 例相同,受精时雌雄配 结合 式有 16种,因此,该家禽 的遗传遵循 由
组合规律,R/r基因与M/m基因位于 同源染 体上。
②F1的基因型为MmRrDDHH,含有 Rr的个体的酪氨酸酶相对表达量为 1且表现为灰 ,因此 F2灰 个体
第 19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的基因型为MMRr、MmRr。当 r基因纯合时,M基因不能表达。P1的基因型为MMrrDDHH,r基因抑制
了M基因的表达,导致真 素不能合成,所以表型为 。
【 问 3详解】
基因组合为M_RRDDHH的个体表现为 ,基因型为M_RrDDHH的个体表现为灰 。在 F2 个体中,
基因型为MMrr的个体占 1/7,基因型为Mmrr的个体占 2/7,基因型为mmRR的个体占 1/7,基因型为mmRr
的个体占 2/7,基因型为 mmrr的个体占 1/7,这些个体中,产 的基因型为Mr的配 占 2/7,基因型为 mR
的配 占 2/7,基因型为 mr的配 占 3/7,故 F3的表型及 例为灰 (M-Rr2×2/7× 2/7) : ( 1-2×2/7 ×2/7 )
=8:41。
25. 稻是我国重要的粮 作物。野 稻容易感染 害 导致产量下降。现发现三种不同的 稻突变体甲、
、丙,均表现出抗 性状。为探究这三种突变体产 的原因,科研 员进 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让野 型 稻植株分别与甲、 突变体杂交,F1均表现为不抗 性状,F1分别 交,F2表型及 例均
为不抗 ∶ 抗 = 3∶ 1.据此推测,甲、 突变体出现的原因是______。
(2)三体(2n+1)植株减数分裂 I后期未配对的染 体随机分配。请从该 稻纯合野 型的各种三体植株
中选择实验材料,探究甲突变体的抗 基因是否位于 2号染 体上。实验思路:将______杂交,留种并种
植 F1,实验中 为使 F1随机授粉,收集种 并单独隔离种植 F2,观察 F2的表型及 例。如果______,则
说明甲的抗 基因位于 2号染 体上。
(3)研究发现, 突变体的抗 基因 a是由野 型的基因 A突变 来的,对两植株的基因 A、a转录的
模板链进 测序,部分测序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基因 A发 了碱基的______,产 了基因 a,造成
翻译出的蛋 质在第______位氨基酸后提前终 。(终 密码 :UAA、UAG、UGA.图中碱基标号从起始
密码 对应序列开始算起)
(4)对丙突变体与抗 有关的基因进 测序,发现与野 型基因的碱基序列 差异,试推测丙突变体出现
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答案】(1)甲、 突变体均发 了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
(2) ①. 突变体甲与 2 号染 体多 1 条的三体植株 ②. F2出现不抗 : 抗 =8 :1
(3) ①. 缺失和替换 ②. 443
(4)丙突变体发 了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第 20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解析】
【分析】1、DNA分 中发 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三体和单体属于染 体数 的变异。
【 问 1详解】
让野 型 稻植株分别与甲、 突变体杂交,F1均表现为不抗 性,F2的表型及 例为不抗 : 抗 =3
:1,说明甲、 突变体均发 了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即不抗 为显性性状,抗 为隐性性状。
【 问 2详解】
跟 问 1 的结论,假设野 型与抗 相关的基因为 B,甲突变体与抗 相关的基因为 b,若甲的抗 基因位
于 2号染 体上,则甲突变体(bb)与 2号染 体多 1条的三体植株(BBB),F1的基因型为 1/2 BBb、1/2
Bb。F1产 的配 为 1/6 Bb、5/12 B、1/12 BB、1/3 b,随机授粉后产 的 F2中抗 植株(bb)的 例为 1/9
,不抗 植株的 例为 8/9。即实验思路:将突变体甲与 2号染 体多 1条的三体植株杂交,留种并种植 F1
,实验中 为使 F1随机授粉,收集种 并单独隔离种植 F2,观察 F2的表型及 例。如果 F2出现不抗 :
抗 =8:1,则说明甲的抗 基因位于 2号染 体上。
【 问 3详解】
结合题图判断,第 1320 位碱基对发 缺失(或替换),第 1321 位碱基对发 替换(或缺失)即基因 A发
了碱基的缺失和替换。图中基因序列为转录的 模板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mRNA序列与此 致,
且图示标号从起始密码 对应序列开始算起,那么 1320位碱基对应第 440位氨基酸,以此类推到第 443位
氨基酸后出现碱基序列 TAG,即对应mRNA的 UAG为终 密码 (蛋 质在第 443位氨基酸后提前终 )

【 问 4详解】
对丙突变体的与抗 有关的基因进 测序,发现与野 型基因的碱基序列 差异,推测原因可能是丙突变
体发 了基因的甲基化修饰(或丙突变体发 了因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
第 21 /共 2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