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九下历史情境课堂课件】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九下历史情境课堂课件】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1-06 17:5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统编九下历史情境课堂教学课件(部分嵌视频)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学习目标
2
新课引入
3
新知学习
4
前课回顾
1
课堂小结
5
随堂练习
6
1.美国南北战争之前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________的存废问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南方种植园经济阻碍北方_________经济的发展。
2.1860年,_____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索。
3.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颁布。
4.美国内战的实质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_____________。
奴隶制
林肯
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资产阶级革命
前课回顾
知识填空
课堂提问
5.说一说美国内战有哪些影响?
【答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资本主义
学习目标
1.◎史料实证 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材料,分析德川幕府锁国政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阻碍,以及西方列强入侵后带来的冲击,理解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促使日本进行变革;
2.◎历史解释 分析图片和材料,梳理倒幕运动发生的原因及过程。分析明治维新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意义,理解这些改革措施与当时日本国情的时空联系;
3.◎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进行改革的转变,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重点
重点
新课引入
19世纪中后期,中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瓜分,日本和中国一样,面临着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危险,两国都进行了改革,为什么日本最终不但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还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而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发展历程
1-2世纪
出现小国
5世纪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646年
大化改新,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1192年
镰仓幕府
1333年
1336年
1573年
1603年
1868年
室町幕府
德川幕府
幕府统治时期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掌握了实权。
新知学习
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幕府统治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天皇被架空,大大小小的事都由幕府将军说了算,这个阶段就叫作幕府时代。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265年的统治。德川家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幕府的形式实现的。
德川家康
“幕藩体制”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拓展延伸
视频:幕藩体制
时长:2分12秒
2.日本锁国政策
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幕府禁令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军舰驶抵日本浦贺港,因为船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
视频:黑船事件与日本的抉择
时长:2分56秒
美国黑船叩开日本国门之后,迫使日本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此后不久,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西方列强蜂拥而至,纷纷仿效,开始在这个岛国上争夺各自的利益,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1854年,美国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这是日本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结束了锁国政策。
外患
《神奈川条约》,又名《日美亲善条约》
材料一:幕府确定了开国政策后,主张将外国势力赶出去的运动急剧高涨,发生了袭击外国人和外国船只的事件……另一方面,民众生活越来越贫困,农民在各地掀起要求社会改革的武装斗争,城市的居民也捣毁米店要求降低米价。
——《东亚三国的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初,以丝织业为首的手工工场已有显著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到1854年,全日本雇佣工人10名以上的手工工场已有300多家……幕府为维护封建领主经济,竭力压制和阻止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王斯德《世界通史》
实行开国政策后的日本,民族矛盾和社会危机加剧
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内忧




西方列强入侵
幕府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
危机
幕府统治危机
民族
危机
激化
导致
导致
加剧
倒幕运动
归纳小结
1.背景
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倒幕运动
日本市场
世界市场
当时,日本黄金价格低于世界市场的黄金价格
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处境不断恶化
从事工商业、医生等
一些有文化和政治经验的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的统治,希望在社会改革中求得生机,成为倒幕运动的中坚力量。
外国人使用白银套购黄金,导致日本黄金大量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2.倒幕派
3.经过——王政复古
明治天皇
德川庆喜
明治天皇名睦仁,1867年继位,1868年以《易经》中“圣人向明而治”,改年号为明治。
(1)时间:
(2)目的:
(3)结果:
1868年7月,江户改名为东京
1868年1月
支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
1868年3月,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内容包括: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四、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
明治维新
阅读以下材料指出《五条誓文》表明了什么?
表明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纲领。
相关史事
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1)政治上: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废除261个藩国
设置三府七十二县
1.内容
(2)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建立新式军队,改革军队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实行军国主义,要求军人忠于天皇,称皇军。宣扬武士道精神。
影响:壮大了军事实力,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海陆兵制亦不可不因时而制宜……今斟酌海外各国之式,设全国募兵法,以保护国家无疆之基。
——1873年《征兵告谕》
19世纪70年代的工厂
日本的早期火车
明治政府大力扶持企业
影响: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经济上:
推进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殖产兴业: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最能体现明治维新的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明治时期举办
的化装舞会
(4)社会生活:
明治维新时期的课堂
1877年
日本东京大学成立
影响: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提高了国民素质,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对日本历史,乃至整个亚洲历史,都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如改历法、易服、剪发,开设新式学堂等。
目的 内容 政治
军事
经济
社会生活
性质 学习西方,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归纳小结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积极: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影响
材料二:1868年重新恢复皇权之后,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明治时期开始的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878年、1893年日本不同经济类型所占比重变化情况
经济类型 年份 资本主义经济 地主经济 个体经济
1878 约20% 约18% 约60%
1893 约35%~40% 约17% 约45%
材料一:
材料三:“收满洲逼俄国,并朝鲜窥清国,取南洲袭印度。宜择三者之中易为者而先为之。此乃天下万世、代代相承之大业矣。”
——明治维新先驱吉田松阴
材料四:早在1876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占大多数;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消极: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将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名 称 大化改新 明治维新
时 间
主持者
学习国
作 用
1.分析比较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要改革。
思考探究
646年
1868年
孝德天皇
中国
明治天皇
欧美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过渡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过渡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日本的改革有何认识?日本历史给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认识或者启示?
改革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符合本国国情;
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坚持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启示:
认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名称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目的 时间 领导者
内容
性质 2.分析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亚历山大二世
摆脱统治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19世纪60年代
明治天皇
政治、经济
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举例说明近代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两种方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3.分析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名称 中国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改革力量
目的
性质
结果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没有实权的皇帝
资本家、商人、新兴地主、部分大名和部分武士为主体
维护封建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失败
成功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会是两种结果?
原因:中国封建统治势力根深蒂固,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无法彻底推翻封建统治;明治维新是建立在倒幕运动成功的基础上的,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明治政府得以建立新秩序。
日本明治维新
内忧
(社会危机)
消极:保留大量旧制度的残余,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外患
(民族危机)
幕府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西方列强入侵
倒幕运动
政治:废藩置县
经济:殖产兴业
军事:建立新式军队
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影响
积极: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富国强兵
课堂小结
前提
随堂练习
B
1.(2024·贵州)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相同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改革之前都处于农奴制社会
②都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改革后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④都很成功地清除了本国的封建残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日本是封建社会
→俄国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
基础练习
2.(2024·四川)《剑桥日本史》描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采用太阳立法、星期天休假日,并规定双排扣长礼服的西方服饰为正式场合的标准盛装。”这表明,明治维新(  )
A. 发展近代教育
B. 提倡“文明开化”
C. 建立新式军队
D. 推行地税改革
B
3.明治政府投资兴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如铁路、矿山、纺织厂等;政府还支持修建铁路,兴办邮局、电报、电话等业务;引进西方设备、技术、人才,聘请外国专家。明治政府建立文部省,统辖全国事务;参照欧美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系。这表明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 )
A.政府的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D.改革发展迅速
A
4.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过程中,设立了许多新税种,如地方税、户头税、酱油税等,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这些措施客观上( )
A.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
B.推动废藩置县实施
C.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D.刺激日本海外扩张
C
为了生存会进入到资本主义企业中从事劳动
→客观上导致农民阶层破产,但没有阻碍经济结构调整
→材料未体现
→材料未体现
进阶练习
5.(2024·江苏)不同的国情,造就多样的现代化范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通过哪场变革来克服材料一中“生存危机”的?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这次变革的影响。(3分)
①审设问
答案来源
作答角度
答案来源
作答角度
②析材料
材料一 1853年,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走上学习西方文明的道路,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通过哪场变革来克服材料一中“生存危机”的?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这次变革的影响。(3分)
【答案】变革:明治维新。(1分)
影响: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2分)
③规范答
材料二 现代化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摘编自杨宁一《“现代化理论”讲学提要》
(2)根据材料一、二,判断日本式现代化途径的类型并分析论证。(3分)
【答案】类型:传导型。(1分)
论证: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本开始学习西方进行改革,即对外部刺激进行回应和学习。(2分)
答案来源
作答角度
围绕观点进行论证
类型 特征
原发型 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
传导型 主要不是内部因素,而是对外部刺激的回应和学习。
①审设问
明确两种现代化途径区别并判断
②析材料
③规范答
(3)你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应当如何克服材料三中“西方式现代化”的弊端?(2分)
【答案】做法: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分)
从“做法”角度回答
①审设问
②析材料
③规范答
材料三 西方式现代化是以资本驱动的现代化,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主要通过对内剥夺广大中小生产者生产资料,对外殖民扩张的方式来实现的。
——摘编自唐任伍《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