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单元主题3 区域气候及其影响分析
1
知识框架构体系
2
情境探究学方法
3
试题训练
考情总结:近2年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均有考查。主要结合某区域气温曲
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考查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的判读;多以农业生产为背
景,将其融入产业发展条件中进行考查。
知识框架构体系
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的地理要素,与地形、河流等自然要
素相互联系,对农业、工业、交通、民居、旅游等生产生活各方面有
着重要影响。
情境探究学方法
我国某环球自驾者从摩洛哥的拉巴特出发,到达南非的开普敦,历时近一年完成了穿越非洲大陆的探险旅程。某地理小组同学围绕该环球自驾者的旅行路线和摄影作品的景观图开展了探究学习。下图示意非洲气候类型及旅行路线。
教学案例
小组同学发现该环球自驾者从非洲自北向南途经地的景观很有规律,从常绿乔木到荒漠再到热带草原,然后又看到了热带雨林景观,接着又依次看到了热带草原、荒漠和常绿乔木景观。
(1)说出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1
【答案】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1. 以 “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为例,判读和描述气候类型的分布
(1)读图例,看类型: 非洲有五种气候类型。
(2)读气候类型分布: ①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热带
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②赤道穿过了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热带
草原气候南、北两侧对称分布着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左右对照助理解
读图技巧
(3)总结气候类型分布特征: 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分布以赤道为
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注:若以单一气候类型为主,则描述为 “以……气候为主,主要分布在……”。若有多种气候类型,则描述为“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分布
面积最广”。
2. 气候资料图的判读方法:
(1)以温定半球: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七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
半球相反。
(2)以温定带
(3)以水定型:①年雨型(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温带
海洋性气候。②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
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③冬雨型(冬季多
雨,夏季干燥)→地中海气候。④少雨型(终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
小组同学收集到了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下图),并对两地气
候特征进行了比较。
(2)对比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说出两地的气候特征。2,3[设问源
于24年真题18]
【答案】甲地全年高温多雨;乙地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 气候特征的描述
(1)一般气温特征描述
规律模板
(2)一般降水特征描述
①多雨(月降水量≥100 毫米)。
②湿润(月降水量在50~100 毫米)。
③少雨(月降水量在30~50 毫米)。
④干燥(月降水量≤30 毫米)。
(3)气候特征描述: 时间+气温特征+降水特征
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
③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小组同学汇总了该环球自驾者拍摄的部分景观,整理成了以下资料卡。
(3)说出“赤道雪山”奇景形成的原因。4
【答案】海拔高,气温低,山顶气温常年低于0℃,积雪不易融化。
资料卡1:乞力马扎罗山坐落于赤道附近,
但山 顶终年积雪,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
形成了“赤道雪峰”的 奇景。近几十年
来乞力马扎罗山上的积雪正在快速消融。
4. 影响气候因素的判读
(1)南北方向气候差异大→纬度因素。
(2)东西方向气候差异大→海陆位置。
(3)位置较近,地势相差大的两地气候差异大→地形因素。
规律模板
(4)推测“赤道雪山”即将消失的原因。
【答案】全球气候变暖,山顶气温升高,积雪融化速度加快,终年积雪逐渐消融。
资料卡2:大猩猩主要以生果、树叶及树
枝为食,生存于非洲大陆赤道附近的山
地雨林中。
(5)推测大猩猩可能生活在甲、乙哪个地区,并概括其生活地区的自然
环境特征。
【答案】甲地;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
资料卡3:茅草屋是东非高原的典型民居,
一般用树枝、木棍架构,屋顶铺茅草,
墙壁较薄,屋顶厚实。
(6)请任举一例说明茅草屋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5(2)③
【答案】建筑材料为树枝、木棍:方便就地取材,搭建方便;厚实的茅草
屋顶: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可遮阳、防晒;墙体较薄:通风、缓解
闷热。
5. 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河流水文特征
①气温: 影响河流结冰期(长/短)、汛期。例如: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为主(塔里木河);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黑龙江)。
②降水: 影响河流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
规律模板
(2)气候影响人类活动
①气候影响农业:
a.气温影响耕作制度:我国东北平原农作物一年一熟,而海南岛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b.气温和降水影响农作物种类: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种植喜湿热的水稻、甘蔗等;北方地区主要种植耐旱的小麦、玉米、大豆等。
②气候影响人口、城市分布: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城市分布密集;过
于寒冷、湿热、干旱的地区,人口、城市分布稀疏。
③气候影响衣食住行:
a.服饰:热带地区居民四季都穿单衣;寒带地区居民四季都穿厚衣服;温带四季分明,居民衣物随季节而变。
b.饮食:受气候冷热干湿的影响,寒冷地区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炎热地区多吃清凉解暑的食物;我国四川、重庆等地气候湿热,居民喜食辣
椒,祛湿气。
c.民居:降水多的地区,屋顶坡度较大;降水少的地区,屋顶坡度较小;我国北方地区民居墙壁厚实(保暖),南方地区民居墙壁较薄(散热)
试题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长习性
油橄榄喜光、喜温、耐旱,叶片为革质且有光泽(质地坚韧且较厚),
形状多呈披针形或椭圆形,根系发达,其果实可榨取橄榄油。欧洲西部油
橄榄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各国不断培育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油橄榄产量
不断提高。各国采用先进加工技术,通过“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服
务”模式,生产除橄榄油以外的护肤品、保健品、果脯等产品出口到全球
各地,占据全球油橄榄贸易主导地位。
完整的产业链
形态特征
产品类型增加
(1)描述油橄榄主要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
【答案】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下图示意油橄榄主要种植区分布及气候资料。
(2)任选一个油橄榄的形态特征并说明该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答案】叶片为有光泽的革质:夏季光照强,反射阳光,防止叶片被高温
灼伤;减少水分蒸发。叶片形状多呈披针形或椭圆形:披针形或椭圆形叶
片相较于宽宽大叶片可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水
分。根系发达:夏季降水稀少,便于吸收更多地下水。
(3)简述欧洲西部占据全球油橄榄贸易主导地位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因地制宜,培育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
附加值;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开发多样产品类型,延长产业链。
(4)1975年我国甘肃武都引种油橄榄,近年来,当地油橄榄产量不断增
加。简述武都发展油橄榄产业的意义。
【答案】带动武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武都居民经济收入;增
加我国农作物类型;减少进口依赖,稳定国内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