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单元主题5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1
知识框架构体系
2
情境探究学方法
3
试题训练
考情总结:近2年均有考查,主要结合某区域地形、河流、农作物、资
源、交通分布图,考查该地区生产要素分布特征及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条件
和影响,考查区域特色产业、科技兴农、乡村振兴的应用。
知识框架构体系
一、农业
农业
农业
部门
二、工业
三、交通运输业
四、旅游业
某地理兴趣小组学习完巴西这一节课后,对这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小组成员就巴西经济发展进行了探究学习。
探究一:科技助力大豆生产
大豆属于温带作物,喜温暖,不耐高温,对土壤水分和肥力要求高。20世纪70年代以前,巴西大豆主产于南部地区。随后当地研发新品种,使大豆种植区域“向北”推进,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成为世界大豆生产大国。下图为巴西大豆生产区分布图。
情境探究学方法
教学案例
(1)巴西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地形区)。
巴西高原
(2)说出20世纪70年代以前巴西南部大豆主产区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
一、1(1)[设问源于25年真题28(2)]
【答案】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为主,雨热同期;且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气温相对较低,符合大豆喜暖喜湿、不耐高温的生长习性。
一、农业
1.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光照: 影响作物的色泽、有机质含量。如瓜果生长成熟需要充足光照;
多汁牧草的生长对光照需求小。
②热量: 影响作物种类、生长期和熟制。如我国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
南方地区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③水源: 影响农业类型和分布。如水源丰富的地区适宜发展水田农业和淡
水养殖业;水源匮乏的地区适合经营旱作农业。
左右对照助理解
方法解读
④地形: 影响农业的类型和规模。如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
陵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⑤土壤: 影响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如黑土地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酸性土
壤适宜种植茶树;砂质土壤适宜种植花生;土壤肥沃利于作物生长。
(2)社会因素
①市场:影响产品种类、农副产品销售;工业、城市发展迅速,有利于扩
大农产品消费市场。
②交通:便利程度影响农副产品运输和销售。
③国家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④科学技术:生产效率、产量和质量。
(3)简述科技对巴西大豆产业发展的影响。一、2
【答案】扩大巴西大豆的种植面积;提高巴西大豆的产量。
2. 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实现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2)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3)育种技术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扩大适种范围。
(4)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方法解读
探究二:钢铁工业绿色转型
巴西是拉丁美洲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在发展钢铁工业的同时,巴
西面临着环境和资源的挑战。近年来,巴西通过利用清洁能源推进绿
色钢铁转型,成为引领拉丁美洲钢铁绿色转型的国家。下图示意巴西
矿产及工业分布。
(4)分析巴西成为拉丁美洲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的有利条件。
【答案】铁矿储量大,资源丰富;临近大西洋,港口众多,海运便利;市
场广阔,钢铁贸易往来频繁。
二、工业
1. 工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原料: 丰富的资源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燃料。如钢铁等传统工业
分布在资源、能源丰富地区。
(2)交通: 便利的交通利于工业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输送。
(3)市场: 广阔的市场有利于工业产品的销售。如啤酒厂等运输成本较
高的产业,靠近销售市场建厂。
(4)技术: 先进的技术可以推动工业的发展。如电子信息产业等对科技
要求高的产业,多选址在科研院所和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区。
(5)劳动力: 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6)政策: 优惠的政策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和相关服务支持。
方法解读
(5)简述巴西积极推动绿色钢铁转型的原因。二、2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加剧;资源枯竭问题日益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缺
乏竞争力。
2. 长期发展重工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1)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导致资源、能源的枯竭。
(3)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创新和活力。
3. 传统工业转型措施:
(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
(2)调整能源结构,资源型工业转型升级,推广新型清洁能源,促进绿色
可持续发展。
(3)加快设备改造,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减轻环境污染。
方法解读
探究三:两洋铁路助力发展
两洋铁路是指横跨南美洲大陆的铁路建设项目,由中国、巴西、秘鲁等国合作建设,目前可能的规划是从伊列乌斯港到钱凯港。铁路采取“东西并进”实施方案,将在亚马孙热带雨林成功会师。未来建成后,将降低巴拿马运河的限制,形成我国到巴西的新通道。
(6)简要说明两洋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三、1
【答案】途经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
起伏大,工程难度大;安第斯山脉、亚马孙热带雨林等生态环境脆弱,施
工时对生态保护的要求高;安第斯山脉冬季气温低,热带雨林高温多雨,
天气对施工影响大;山区施工时雨季易发生地质灾害,施工较危险;秘鲁
地震、火山频发,影响施工。
三、交通运输业——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因素
1. 自然条件: 地势起伏大,多山地、盆地的地区不利于交通建设;地形平
坦的地区建设难度小,成本较低,交通线路分布较密集。
2. 城市分布: 交通线多分布在城市、人口集聚的地区;人口稀疏、城市较
少的地区需求较小。
3.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较慢地区,缺乏资金和物质基础。
4. 环境保护: 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环境脆弱的地区
减少交通建设。
方法解读
(7)简述两洋铁路开通后对我国和巴西的积极影响。[设问源于25年真
题26(3)]
【答案】缩短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完善巴西的基础设施;加强
两国联系,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强巴西与亚洲的经济合作,促进
经济发展等。
试题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耕时节,河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广泛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精准定位农机作业)、5G物联网(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气象数据)、无人机遥感(快速巡查作物长势)等技术,实现播种、施肥、灌溉的精准化与智能化。这些技术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和灾害应对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
掌握土地和天气变化
田间精准作业,提高效率
下图为河南省地形示意图和郑州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示意图。
(1)简要分析河南省成为我国农业大省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阔;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光照充
足,雨热同期;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2)简述河南省在农业现代化转型中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和5G物联网技术
的作用。
【答案】北斗导航系统:精准定位农机作业,提高播种、施肥、收割等农
业生产活动的精度和效率。5G物联网: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气象数据,及
时掌握农作物生长状况,预测气象灾害,提前防范。
(3)结合材料,讨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转型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
高了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
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
(4)有观点认为,数字化农业技术推广可能加剧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
对此你是否认同,请从社会经济角度说明理由。
【答案】认同。理由: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多资金和技术,引进数字化农业
技术,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加速区域发展;而经济落后地
区资金短缺、技术人才匮乏,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导致与发达地区发展
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理由匹配认同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或不认
同。理由:数字化农业技术推广可促进农业整体发展,随着技术普及和政
府扶持,落后地区能借助技术提升农业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数
字化农业技术推广能吸引人才、资金回流,缩小农村地区发展差距。(理
由匹配不认同观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