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教材梳理(济南版) 第八单元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年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教材梳理(济南版) 第八单元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1-07 08:5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八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
必备知识·夯根基


基础达标·分点练
综合能力·提升练
必备知识·夯根基
知识点一 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
1.生物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1)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生态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 实例
阳光 朵朵葵花向太阳;春兰秋菊
温度 南橘北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水 荒漠中植被稀少
空气 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
(3)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①实验步骤
a.设置对照:在铁盘内铺一层湿土,以铁盘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黑纸板,另一侧盖玻璃板,使两侧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实验环境。
b.将20条黄粉虫幼虫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在两种实验环境的中央放置10条黄粉虫幼虫。
c.静置5~6分钟后,统计黄粉虫幼虫在两种环境中的个体数量。
②实验现象:明亮处黄粉虫幼虫数量少,阴暗处黄粉虫幼虫数量多。
③实验结论: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的生活有影响,黄粉虫幼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注意事项
(1)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黄粉虫幼虫数量应在10条以上,统计次数不宜过少,同时设置重复组,并计算多次结果的平均值。
(2)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实验时,控制光照为单一变量,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3)实验材料的处理:实验结束后,把黄粉虫幼虫放归大自然。
2.生物受生物因素的影响
(1)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间 关系 捕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共生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寄生 猪和猪肉绦虫
种内 关系 互助 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斗争 同种植物不同个体间争夺水、养分、光照等
(2)种间关系曲线分析
关系 曲线 解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
共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关系 曲线 解读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
寄生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知识点二 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1.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普遍性 自然界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等
相对性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才能繁殖和存活,生物的适应性是相对的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一方面,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它们从环境中得到物质和能量,并以各种方式适应所生活的环境;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改变着环境,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变化。
(2)区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①环境影响生物: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产生了变化。例如:环境改善后,公园内鸟的数量增多;春江水暖鸭先知;向阳花木易为春。
②生物影响环境:生物的某些活动,使得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例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③生物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例如: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秋天树木落叶;青蛙冬眠;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
情境题
1.泰山上不同海拔地区分布着不同的植被,主要受    的影响;同一海拔分布着高矮不一的植被,主要受    的影响。
2.“锄禾日当午”所体现的生物学知识:锄禾疏松了土壤,促进作物根的
    作用;草和禾苗争夺阳光和养料,存在    关系。
温度
光照
呼吸
竞争
情境题
3.盐渍化土壤含盐量较高,不利于植物生长。培育耐盐植物对盐渍化土壤的生物治理和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选取拟南芥完成相关实验。
(1)野生拟南芥无法生活在盐渍化土壤中,这体现了    (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为研究盐渍化土壤对野生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处理种子。
①实验中,除使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处理外,温度、空气等条件应
     ,记录种子萌发情况,计算萌发率。
②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升高,拟南芥种子萌发率下降,直至无法萌发。推测原因是
  。
非生物
适宜且相同
外界土壤中氯化钠溶液浓度高,种子难以吸收水分,影响了种子的萌发
基础达标·分点练
考点一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2025·佳木斯二模)北方农谚中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前后适合播种,此时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空气
C.土壤 D.阳光
A
2.(2025·合肥模拟改编)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准备了20只黄粉虫幼虫,以下设计方法和过程不合理的是
(  )
A.纸盒底部一半铺细湿土、一半铺细干土
B.纸盒上面一半用玻璃板盖住,一半用纸板盖住
C.实验重复多次,求平均值
D.实验结束,将黄粉虫幼虫放回大自然
A
3.(2025·连云港)“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雨水滋润谷物的生长体现了(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对环境的改造
4.(2025·海口一模)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
①猫头鹰 ②蚯蚓 ③青蛙 ④蛇 ⑤黏虫⑥水稻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①④⑤
C
C
考点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5.(2025·鹿邑)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兰花螳螂能完美模拟花瓣的形态,这一现象说明(  )
A.环境适应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6.(2025·黑龙江)“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其根系深30~40厘米,可增加盐碱地土壤中的有机质,使土壤变肥沃,这体现了(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相互影响
C
B
综合能力·提升练
1.(2025·湖北)某两性花植物的花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育为雌花。科研人员探究了温度和光照时长对该植物雌花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测量指标 实验处理 低温短日照 低温长日照 高温短日照 高温长日照
雌花率(%) 59.83 55.67 15.50 13.83
在上述环境因素中,更有利于该植物雌花发育的是(  )
A.高温 B.低温
C.短日照 D.长日照
B
2.(2025·阜新二模)下列现象中,主要体现光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大雨过后,蚯蚓爬到了地面上
B.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状
C.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熊,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清晨,树林里氧气含量较低
D
3.(2025·宿迁宿城二模)“冰糖心苹果”产自新疆的阿克苏,味道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数达2 6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和光照 B.温度和土壤
C.水和土壤 D.光照和水
A
4.(2025·济南天桥模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经验,编制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农谚。下列农谚中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B.地拔三遍草,五谷收成好
C.花生缺雨不扎针,玉米遇旱穗难伸
D.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B
5.(2025·濮阳)爬山虎的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物质,可以腐蚀周围环境。下列生物与环境关系中,与此相似的是(  )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沙漠中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D.荒漠中的骆驼刺有发达的根系
B
6.(2025·甘肃)经过三代人的治理,八步沙林场已经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当年风沙肆虐的荒芜之地,如今草木繁茂,郁郁葱葱。这说明(  )
A.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B.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
7.(2025·淄博博山三模)如图是一种枯叶蝶,其形态、颜色都与周围落叶基本一致,使它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了生存机会。下列体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句子中,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柳杉吸收有毒气体
B.森林提高空气湿度
C.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C
8.(2025·济南天桥三模)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
B.油松的叶呈披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C.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
D.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B
9.(2025·鞍山模拟)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和影响着生物,生物也在不断地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联系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体现出环境中
     (填“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雨季来临,我国南方易发生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严重。这个事例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填“阳光”“空气”“温度”或“土壤”)。
非生物因素
空气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在生态因素中,“草”属于影响“豆苗”生长的     (填“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此诗句描述的“豆苗”与“杂草”的关系是    (填“捕食”“竞争”“寄生”或“共生”)。
(4)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道,这适于它在水中生活。这个事例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填“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或“生物影响环境”)。
(5)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个事例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填“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或“生物影响环境”)。
生物因素
竞争
生物适应环境
生物影响环境
10.(2025·昆明官渡一模)目前,云南小粒咖啡的种植正面临根粉蚧(一种害虫)的威胁。为开展精准防控,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探究了环境因素对根粉蚧分布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取多株生长状况相近且已感染根粉蚧的小粒咖啡植株,准备不同湿度的土壤(模拟旱季和雨季的土壤湿度)。
第二步:将咖啡植株平均分成两组,分别种植在模拟雨季和旱季的土壤中,标记为A组和B组,其他生长条件相同且适宜。
第三步:栽培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A组和B组咖啡植株根部不同深度(0~10、11~20、21~30厘米)根粉蚧的虫口数量。
结果如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设置A组和B组不同湿度条件的目的是         。      
(2)为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该团队采取的措施是
                        (答出1点即可)。
(3)在雨季,根粉蚧陆续爬行至地表,主要原因是
               。
(4)化学药剂灌根是见效最快的防控措施。5月是旱季,由图可知,药剂灌注在    厘米范围内,对根粉蚧的防控最精准,依据是
                。
形成对照
选择生长状况相近的植株(或控制其他生长条件相同)
土壤缺氧,根粉蚧向地表迁移
11~20
旱季该深度根粉蚧虫口数量最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