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锐角三角函数实际应用 2026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小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锐角三角函数实际应用 2026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小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06 23:0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项训练18 锐角三角函数实际应用
1. 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测量路灯AB的高度(路灯的底部不可到达),如图,在路灯下竖直放置长为1 m的标杆CD,测得此时CD的影长CE为0.5 m,逆时针旋转标杆,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发现当标杆旋转到CF的位置时,此时标杆的影长为CG,CF⊥BG,若此时测得∠G=60°,请你据此求出路灯AB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1.73)
第1题图
2. 在很多景区,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图①这种凉亭,供游人休憩,小明想利用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来测量凉亭顶点A到地面的距离.如图②,已知∠BAC=120°,AB=AC,且B,C两点到地面的距离相等,B,C两点间的距离为2.8 m,当太阳光恰好能照射到石桌中心点E处,此时太阳光与桌面的夹角为53°.已知石桌位于凉亭正中心,高度DE为0.5 m,M,N为凉亭柱子与地面的交点,所有点均在同一平面内.求凉亭顶点A到地面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sin 53°≈0.80,cos 53°≈0.60,tan 53°≈1.33,≈1.73)
图①  图②
第2题图
3. 某校“综合与实践”小组开展了测量宝塔AB高度的实践活动,过程如下:
方案设计:如图,宝塔AB垂直于地面,在地面上选取G,E两处分别用测角仪FG,DE测得∠AFC,∠ADC(所有点均在同一平面内,A,C,B三点共线,AC⊥CD,CD=BE,BC=FG=DE).
数据收集:通过实地测量,地面上G,E两点的距离为9 m,∠AFC=42°,∠ADC=31°,测角仪DE,FG的高度均为1.5 m.
问题解决:求宝塔AB的高度.
(结果精确到1 m,参考数据:sin 31°≈0.52,cos 31°≈0.86,tan 31°≈0.60,sin 42°≈0.67,cos 42°≈0.74,tan 42°≈0.90)
第3题图
4. 如图①是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图②是其抽象的示意图,点A是纪念塔顶部.无人机从纪念塔前水平地面的点M处竖直上升,飞行至距离地面46.9 m的点C处时,测得点A的仰角为18°;然后沿CP方向继续飞行,飞行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7°,当到达点A正上方的点E处时,测得AE=9 m.
请你解决以下问题:
图①   图②
第4题图
任务一:求塔高AN;
任务二:求无人机起飞位置到纪念塔的水平距离(即MN的长).
(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sin 37°≈0.60,cos 37°≈0.80,tan 37°≈0.75,sin 18°≈0.31,cos 18°≈0.95,tan 18°≈0.32)
5. 如图,学校数学兴趣小组开展“实地测量教学楼AB的高度”的实践活动.教学楼周围是开阔平整的地面,可使用的测量工具有测角仪和皮尺(长度小于BD).小强想借助一根长为2 m的竹竿MN测量两幢楼的高度,若测角仪和皮尺只能选择一种,你能测量出教学楼AB的高度吗?写出你的测量及求解过程.要求:测量得到的长度用字母a,b,c,…表示,角度用α,β,γ,…表示.
第5题图
6. 数学实践小组对卧式手摇纺车纺线时的场景进行了探究:纺线时(如图),木架水平放置,即绳轮⊙O与水平面DB相切于点E,线绳绕过绳轮汇聚于点D处放置的锭子上,即线绳CD与⊙O相切于点C,过切点E的直径与⊙O交于点A(图中点O,A,E,D,C在同一平面内).
(1)连接AC,求证:∠ACD+∠AOC=180°;
(2)该小组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当纺车的绳轮半径OE为30 cm,且圆心O与D处锭子之间的水平距离DE在70 cm与120 cm之间时,纺线较为舒适.若∠CDE=45°,OE=30 cm,请判断使用该纺车纺线时是否舒适,并说明理由.(结果精确到个位,参考数据:≈1.414)
 
第6题图
参考答案
1. 解:由题意知,∠DCE=∠BAE=90°,∠DEC=∠BEA,
∴△DCE∽△BAE,
∴=.
∵DC=1 m,EC=0.5 m,
∴==2.
设AC=x m,则EA=EC+AC=(x+0.5)m,AB=2EA=(2x+1)m,
在Rt△CFG中,∠G=60°,CF=1 m,
∴CG= m,
在Rt△ABG中,∠G=60°,AG=CG+AC=(+x)m,AB=(2x+1)m,
∴AB=AG,
∴2x+1=(+x),
解得x=2+,
∴AB=2x+1=5+2≈8.5(m),
答:路灯AB的高度约为8.5 m.
2. 解:如解图,连接AE,BC交于点O,则AE⊥BC,BC∥MN,
由题意可知,OB=BC=1.4 m,∠OBE=53°,∠OAB=∠BAC=60°,
在Rt△OBE中,OE=OB tan∠OBE≈1.86(m),
在Rt△AOB中,AO=≈0.81(m),
∴AD=AO+OE+ED=0.81+1.86+0.5≈3.2(m).
答:凉亭顶点A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2 m.
第2题解图
3. 解:由题可得,四边形FGED为矩形,
∴FD=GE=9 m,
设AC=x m,在Rt△ADC中,CD==≈,
在Rt△AFC中,CF==≈,
∵CD-CF=DF,
∴-=9,
解得x=16.2,∴AC=16.2 m.
∵BC=DE=1.5 m,
∴AB=AC+BC=16.2+1.5≈18(m),
答:宝塔AB的高度约为18 m.
4. 解:任务一:如解图,过点C作CF⊥AN于点F,则MN=CF,FN=CM,设AF=x m,
在Rt△ACF中,∠ACF=18°,tan∠ACF=,
∴CF==≈,
在Rt△ECF中,
∠ECF=37°,tan∠ECF=,
∴CF==≈,
∴=,
解得x≈6.70,
∴AN=AF+FN=AF+MC≈6.70+46.9=53.6(m).
答:塔高AN约为53.6 m;
第4题解图
任务二:由任务一知,AF≈6.70 m,在Rt△ACF中,CF==≈≈20.9(m),即MN=CF≈20.9(m).
答:无人机起飞位置到纪念塔的水平距离(即MN的长)约为20.9 m.
5. 解:方法一:能,选用测角仪,测量过程如下:
如解图①,将竹竿MN竖直立在地面上,从楼顶C处经过竹竿M点恰好看到教学楼AB的底部B点且俯角为α,从楼顶A处经过竹竿M点看到MN在地面投影NF,且俯角为β.
求解过程:
由题意可得∠CBF=α,∠AFB=β,
在Rt△FMN中,MN=2 m,
tan∠AFB=tan β==,解得FN=(m),
在Rt△BMN中,tan∠CBF=tan α==,解得BN=(m),
∴BF=BN+FN=+=(m),
在Rt△ABF中,tan∠AFB=tan β==,
解得AB=(m),
∴教学楼AB的高度为 m.(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第5题解图①
方法二:能,选用皮尺,测量过程如下:
如解图②,将竹竿MN竖直立在地面上,在点N右侧取一点F,使F,M,A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用皮尺测量得到NF=a m,BN=b m,
求解过程:
∵MN⊥BD,AB⊥BD,
∴MN∥AB,
∴△MNF∽△ABF,
∴=,即=,
∴AB= =(2+)m,
∴教学楼AB的高度为(2+)m.(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第5题解图②
6. (1)证明:如解图①,由题意,得∠OCD=90°.
∵OA=OC,
∴∠OAC=∠OCA.
∵∠OAC+∠OCA+∠AOC=180°,
∴∠OCA+∠AOC=90°,
∴∠ACD+∠AOC=∠OCD+∠OCA+∠AOC=90°+90°=180°;
第6题解图①
(2)解:如解图②,连接OD,
第6题解图②
由题意,得∠OED=90°,DE=DC,
∵OC=OE,OD=OD,
∴△OED≌△OCD,
∴∠ODE=∠ODC=∠CDE=22.5°.
作OD的垂直平分线交DE于点F,连接OF,
则OF=DF,
∴∠DOF=∠ODF=22.5°,
∴∠OFE=∠DOF+∠ODF=45°,
∴△O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F=DF=OE=30 cm,EF=OE=30 cm,
∴DE=EF+DF=30+30≈72(cm),
∵70<72<120,
∴使用该纺车纺线时舒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