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综合与实践类解直角三角形 2026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小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综合与实践类解直角三角形 2026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小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06 23: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项训练19 综合与实践类解直角三角形
1. 位于郑州龙湖内环路的斜拉桥,寓意为“鼎盛中原”,也是国内首座“鼎”形斜拉桥,不论从东西南北哪个方向看上去,都能一眼看到这个“鼎”形斜拉桥.周末明明和亮亮进行课外实践作业,准备测量该桥主塔的高度(塔顶到桥面的距离),测量方案及数据如下:
活动主题:测量“鼎”形斜拉桥主塔的高度.
测量方案:他们两人站在旁边与“鼎”形桥桥面高度相同的桥的同侧,在各自位置测得“鼎”形斜拉桥主塔顶部的仰角,以及两人之间的距离,并记录.
 
第1题图
测量示意图:如图,AB表示“鼎”形桥主塔的高度,C,D分别表示明明、亮亮的位置,点C,D与点B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点A,B,C,D在同一竖直平面内,AB⊥BD.
测量工具:皮尺,测角仪.
测量数据:两人的距离CD=15.5 m,∠ACB=45°,∠ADB=41°.
问题解决:请你根据他们的测量方案及数据,计算该“鼎”形斜拉桥主塔的高度.(结果精确到1 m,参考数据:≈1.41,tan 41°≈0.87,sin 41°≈0.66,cos 41°≈0.75)
2. 背景介绍:筒车是我国古代利用水力驱动的灌溉工具,如图①,其工作原理为:筒车水轮直立于河边水中,轮周斜装若干竹木制小筒,利用水流推动主轮,轮周小筒依次入水舀满,至顶倾出,接以木槽,导入渠田.
提出问题:某数学小组成员想得到筒车出水点的高度.
收集数据:如图②,经了解,此筒车(⊙O)的半径为3 m,筒车上的竹筒离开水面后,把水引至A处,水沿射线AD方向泄至水槽DE.小组成员观察到:筒车⊙O与AD相切.当涨潮期水面涨到与DE平齐的BC处时,此时A,O,C三点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盛水筒浮出水面(C点)后到A点需要30 s(筒车匀速旋转).
第2题图
解决问题:
(1)如图②,求证:∠DAB=∠ACB;
(2)如图③,当退潮期水面降至PQ处时,再观察发现盛水筒浮出水面(Q点)36 s后,能将水流从点A处泄出(筒车的旋转速度不变),此时测量得到PQ宽为3 m,请求出点A距离水槽DE的高度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sin 66°≈0.91,cos 66°≈0.41,tan 66°≈2.25)
3. 综合与实践
“海之跃”摩天轮是某地区的城市名片.某校九(1)班的项目式学习团队计划在摩天轮上测量一座写字楼的高度.
【素材一】如图①,“海之跃”摩天轮共有24个轿厢,均匀分布在圆周上,拟测算的写字楼与摩天轮在同一平面内.
【素材二】自制工具:使用直角三角板教具和铅锤,制作测角仪器(如图②).
图①    图②    图③
第3题图
【素材三】若学生身高和轿厢大小忽略不计,如图③,摩天轮的最高高度为146 m,半径为70 m,该团队分成三组分别乘坐1号A,4号B和10号C轿厢,当1号轿厢运动到摩天轮最高点时,各个轿厢的队员同时使用测角仪观测写字楼最高处D点,观测数据如下表(观测误差忽略不计).
1号轿厢测量情况 4号轿厢测量情况 10号轿厢测量情况
【任务一】初步探究,获取基础数据
(1)如图③,请连接AO,BO,则∠AOB=    °;
(2)求出1号轿厢运动到最高点时,4号轿厢所在位置B点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任务二】推理分析,估算实际高度
(3)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写字楼的实际高度DN;(结果用四舍五入法取整数,≈1.41)
(4)根据4号和10号轿厢的测量数据,则1号轿厢的测量数据x的值为    .(结果保留根号)
参考答案
1. 解:设主塔的高度AB=x m,
在Rt△ABC中,
∵∠ACB=45°,
∴BC=AB=x m.
∵CD=15.5 m,
∴BD=BC+CD=(x+15.5)m.
在Rt△ABD中,∵∠ADB=41°,
∴tan 41°=,即≈0.87,
解得x≈104.
答:该“鼎”形斜拉桥主塔的高度约为104 m.
2. (1)证明:∵A,O,C三点共线,
∴AC为⊙O的直径,
∴∠ABC=90°,
∴∠BAC+∠ACB=90°.
∵AD为⊙O的切线,AC为⊙O的直径,
∴∠DAC=90°,
∴∠DAB+∠BAC=90°,
∴∠DAB=∠ACB;
(2)解:如解图,过点O作PQ的垂线交PQ于点F,交BC于点M,交⊙O的上方于点G,连接OQ.
∴FQ=PQ= m,∠OFQ=90°.
∵OQ=OC=3 m,
∴∠FOQ=30°.
∵盛水筒浮出水面(C点)后到A点需要30 s,
∴盛水筒旋转一周的时间为30×2=60(s).
∵盛水筒浮出水面(Q点)36 s后,能将水流从点A处泄出,
∴此时所对的圆心角度数为360°×=216°,
∴∠AOQ=360°-216°=144°,
∴∠AOF=∠AOQ-∠FOQ=114°.
过点A作AH⊥GF于点H,
∴∠AOH=180°-∠AOF=66°,
∴OH=AO cos∠AOH=AO cos 66°≈1.23(m),
同理OM=OH≈1.23 m,
∴点A距离水槽DE的高度为OH+OM≈1.23+1.23≈2.5(m).
第2题解图
3. 解:(1)45;
【解法提示】如解图①,连接AO,BO,∵“海之跃”摩天轮共有24个轿厢,均匀分布在圆周上,其中∠AOB包含了3个轿厢,∴∠AOB=×360°=45°.
第3题解图①
(2)如解图②,过点B作BE⊥AO于点E,
第3题解图②
∵点A此时的高度为最高高度146 m,半径为70 m,
∴O点高度为146-70=76(m).
∵BE⊥AO,∠AOB=45°,
∴OE=OB cos 45°=35(m),
∴B点的高度为(76+35) m,
答:B点的高度为(76+35) m;
(3)如解图③,连接OB,OC,BC,
第3题解图③
由素材一,素材三可得∠COB=90°,∠OBC=∠AOB=45°,
则BC=70 m,过点D作DF⊥BC于点F,
设BF=n m,由素材二,素材三的4号轿厢测量情况和10号轿厢测量情况得==,==,
∴DF=4BF=4n m,CF=DF=n m,
∴BC=70=n,即n=28,
∴F点的高度为76+BC-BF=76+35-28≈86(m).
答:写字楼的实际高度DN约为86 m;
(4).
【解法提示】如解图④,过点A作AP⊥DN交ND延长线于点P,∵点A此时的高度为最高高度146 m,∴PD=146-(76+7)=(70-7)(m),由(3)可得点O到DN的距离为OB+DF=35+4×28=147(m),∴=,即=,解得x=,即1号轿厢的测量数据x的值为.
第3题解图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