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地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必修地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1-07 09:38:1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一必修地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学校附近马路封闭改造施工,开通后同学们发现该路段路牙石上增加了许多拱形缺口,大雨时马路路面也不再经常积水。图为改造后的公路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大雨时马路路面容易积水,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硬化路面影响( )
A.大气降水 B.地表蒸发 C.水汽输送 D.地面下渗
2.路牙石上拱形缺口的主要作用是便于( )
A.路面积水排泄 B.花坛更换花卉 C.行道树的灌溉 D.提示路面高差
3.下列措施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是( )
A.路面硬化中推广渗水砖 B.扩大地下排水管道口径
C.湖泊底部铺设塑料薄膜 D.建设数量众多摩天大楼
《宋书天志》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于海。日为阳精,光耀炎炽,一夜入水,所经燋竭。百川归注,足以补复。故旱不为减,浸不为溢。据此完成4~5题。
4.文中描述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A.海上内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小循环
5.文中描述的水循环意义主要是( )
A.塑造陆地地表形态 B.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C.加速淡水资源下渗 D.造成全球海陆变迁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6~8题。
6.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7.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减少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水循环出现异常会引发水旱灾害,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危害。2022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遭遇水循环异常,长江流域旱情迅速发展。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9~11题。
9.与此次南方地区持续干旱直接相关的水循环环节是( )
A.A环节 B.B环节 C.C环节 D.D环节
10.干旱持续发展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供水不足 ②湖泊干涸 ③植被退化 ④作物减产 ⑤风沙频发 ⑥能源紧张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1.从干预水循环的角度考虑,应对干旱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人工增雨 B.加强节水管理 C.优化农业结构 D.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西北灌区常采用天然水渠灌溉,当地水渠改良后,水资源损耗明显减少。下图为该灌区内水渠改造前后的变化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直接影响灌区内地下水水面变化的因素是( )
A.径流 B.下渗 C.光照 D.植被
13.水渠改良后,可使( )
A.表面水域蒸发增强 B.底部土壤质地改善
C.槽内水位高度降低 D.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迅速。下表为我国某市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两个样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对比表。据此完成14~16题。
样地 降水 径流总量 地表径流量 地下径流量 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mm 405 mm 337 mm 68 mm 270 mm
郊外平原区 644mm 267 mm 96 mm 171 mm 377 mm
14.根据表,推测该城市中心区内涝严重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降水量大 B.径流总量大 C.地表径流量大 D.蒸发量小
15.为缓解城市中心区内涝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城市建设使用水泥路面 B.露天停车场和人行道铺设透水砖
C.铺设草坪取代城市湖泊 D.铲除水泥路面恢复原生土壤
16.该城市中心区蒸发量较郊外平原区更少,其原因是城市中心区( )
①地表硬化 ②气温高 ③植被少 ④下渗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年6月以来,南方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造成了严重灾情。下图示意广西桂林市内涝及城市水循环过程。据此完成17~18题。
17.从水循环角度,推测桂林市内涝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①增多,②减弱 B.②增多,③增多
C.①增多,③增多 D.②增多,⑤增多
18.下列能减轻桂林市内涝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将水泥路面全部置换 B.科学规划给排水设施
C.加强通风廊道的建设 D.大力拓展绿地和公园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数字④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其突出的地理意义有( )①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 ②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更新 ③是影响气候的决定性因素 ④塑造地表形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图中甲处反映的水循环环节的地理意义是( )
A.形成河口三角洲 B.使海平面上升
C.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D.使海洋水转化为陆地水
某日晴朗的上午,芜湖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操场开展大气受热过程模拟实验。下图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实验进行三十分钟后,测得温度计读数从高到低分别是( )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丙、甲、乙
22.若该实验小组还想利用甲装置快速模拟水循环,应该( )①在箱内放置一盆热水
②将箱外透明薄膜涂上黑色 ③在箱内底部铺满干土 ④将箱外薄膜上放一些冰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祁连山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是黑河、疏勒河和石羊河三条重要内流河的发源地,当地土地类型主要为草地和裸地。据此完成23~24题。
23.黑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为( )
A.陆地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
24.祁连山区某山谷植被由草地退化为裸地,可能会导致该山谷( )
①蒸腾量减少 ②地表径流减少 ③地下径流增加 ④下渗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地表蒸散量是指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它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动的重要过程,是农作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水分和能量来源,是陆面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重要纽带。据此完成25~26题。
25.近年来,我国加大对祁连山各流域地表蒸散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将有助于( )
A.获取各流域内气象监测预报详实资料 B.提取各流域内植被覆盖面积变化数据
C.获取各流域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动态 D.摸清各流域内水资源储量的分布状况
26.为研究祁连山各流域千百年来自然环境的演替,采取的研究方法较科学的是( )
A.钻孔取样分析 B.河水取样分析
C.植被分布调查 D.河流水文调查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中游北干流碛口至禹门口河段,下距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仅有10.1千米,东、西两岸分属不同省区,目前工程建设前期的勘测和环评工作正在进行中。读古贤水利枢纽位置图,完成27~30题。
27.黄河中游东、西两岸分属( )
A.山东省和山西省 B.山西省和陕西省 C.河北省和山西省 D.山东省和河南省
28.关于在黄河中游增建古贤水利枢纽的主要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渭河下游的洪涝发生概率 B.减轻大北干流的泥沙淤积现象
C.取代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任务 D.缓解整个晋豫地区的缺水问题
29.古贤水利枢纽建成后运行初期,壶口瀑布可能会出现( )
A.瀑布北移加快 B.洪水期水量增多
C.含沙量增大 D.枯水期流速加快
30.禹门口至小浪底河段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提黄灌溉河段,古贤水利枢纽的建设有利于山西省( )
A.减轻土地的盐碱化 B.稳定农田灌溉用水
C.改善汾河航运条件 D.扩大煤炭产业规模
二、综合题(共40分)
31.福建省厦门市是著名的沿海旅游城市,但近年来城市内涝多发。图为某中学学生进行户外考察活动时绘制的厦门市“局部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在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厦门市河流参与的是___________循环;当地夏季风属于图中_____(填数字序号)环节。(2分)
(2)从水循环的角度,简述形成城市内涝与图中哪些环节发生变化有关(写出数字序号及其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建议(至少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在城市建设中,把原来被排走的雨水留下来利用,既可以节约水资源,同时又减少了排水量,减轻了城市内涝灾害威胁。因此雨水利用是城市水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措施。雨水利用常分为三种类型,即雨水直接利用、雨水间接利用和雨水综合利用。下图为城市雨水回收系统示意图。
(1)说出城市雨水回收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指出图中绿化植被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分析该雨水回收系统对城市的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3.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坎儿井是新疆天山地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由竖井、暗渠等部分组成,竖井用于开掘时出土和通风;暗渠则用以输水。高山冰雪融水顺着地势输送到盆地里,供人饮用或发展农业生产。
材料二 坎儿井示意图。
(1)推测坎儿井的分布规律及其水的主要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简述坎儿井中水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说明坎儿井使用暗渠输水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一必修地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A C B B C D D B A B D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B C A D D A C D A B A D B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4分)
(1)海陆间 ①(2分)
(2)④增多;⑤增多;⑦减弱(6分)
(3)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疏浚河道;使用渗水砖;建设海绵城市等(6分)
32.(16分)
(1)地表径流(2分)
(2)植物蒸腾增强;下渗增强;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8分)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调节建筑温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生活、生产用水量;削减地表径流,增强下渗,减轻城市内涝。(6分)
33.(10分)
(1)坎儿井一般位于山麓处。井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4分)
(2)气温的变化。(2分)
(3)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暗渠输水可减少蒸发,充分利用水资源;暗渠输水可以减轻人类活动对水的污染。(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