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习题课件含答案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 春(习题课件含答案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7 08:5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1 春
过运用 基础知识情境练
“一年之计在于春”,下面让我们跟随朱自清绝美的文字,一起参与
班级举办的以“寻觅春之足迹”为主题的活动吧!
1.【品春之美文】小语从课文中摘录了一段文字,准备品味春之美,但其
中有些字词她拿不准,请你帮她解决问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模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
的泥土的气息,浑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mài nonɡ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 liànɡ地响。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 mài nonɡ( )
应和( ) liáo liànɡ( )
yùn niànɡ
卖弄
yìnɡ hè
嘹亮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




2.【集春之知识】小文在活动中跟同学们分享了有关春天的小知识,其中
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
《背影》等。
B.在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春天的节气有四个,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
蛰和春分。
C.春,是四季的第一季,有三个月,即农历正月(孟春)、二月(仲春)
和三月(季春)。
D.“东风”“杨柳风”在古典诗词中多指春风,它们常被用来代指春天。
【解析】 在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春天的节气有六个,它们分别是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故选B。
3.【绘春之色彩】小明想从颜色角度来描绘春天,但是描写出春天的红色
和蓝色之后不知该如何选择了,请仿照句式,帮助小明给春天绘色。
春天是红的,红的春联,红的桃花,红的脸颊;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是蓝的,蓝的天空,蓝的大海,蓝
的梦想。
示例:春天是绿的
绿的小草
绿的树叶
绿的心愿
4.【撷春之诗词】小明想从诗画角度去描绘春天,但是搜集好图片后,搭
配的诗句不知该如何选择,请帮助小明搭配相应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5.【听春之声音】新考法·标注重音 重音,是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
的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你作为班里的朗诵爱好者,要
以朗读的形式赞颂春天,请参照示例,为下面语句标注两处重音,并简述理由。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理由:“瞧去”读重音,强调欢欣之情;“满是的”读重音,强调春草的蓬
勃旺盛。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理由:____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理由:“一切”读重音,强调万物复苏;“欣欣然”读重音,强调欣喜之情。
6.【学春之修辞】教材补白 小星发现朱自清善用比喻句,于是搜集并整
理了几个句子,请你根据所给知识支架,分辨其比喻类型,并指出其本体
和喻体。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像”“好像”“仿
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
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是暗喻;本体和
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是借喻。
如何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基本思路:(1)品读句子,分析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主要写了
什么内容。(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题模板: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联系语境指出词句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1)远处的高山,开满了鲜艳的花儿,像一匹五彩的锦缎。
______,本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______。
明喻
(开满花儿的)高山
一匹五彩的锦缎
(2)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悦耳动听。
______,本体是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______。
暗喻
春天
一首美妙的乐曲
(3)春风把枝头的花朵吹动了,我们拍手叫道:“一群蓝蝴蝶飞起来了!”
______,本体是____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__。
借喻
枝头的花朵
一群蓝蝴蝶
1 春
过阅读 核心考点迁移练
从多感官并用角度理解文章内容→T1;对比阅读,概括描写内容→T2;
鉴赏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T3;句子的朗读设计→T4;对关键句的理解
→T5。
[2024菏泽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7分)
夏 感
梁 衡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
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
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
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
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
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
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
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
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
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
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
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
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
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
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
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
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
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
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
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
黄金的夏季。
(选自《梁衡文集》,有删改)
1.面对“紧张”的夏天,作者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体验。请按照提示摘录文
中相关语句。(3分)
【解析】 本题考查从多感官并用角度理解文章内容。作答时,根据提示,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摘录即可。根据“聆听夏声”的提示,可定位到第②
段,从听觉角度描写夏声的是“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
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根据“品嗅夏味”的提示,可定位到第
②段,从嗅觉角度描写夏味的是“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
了的麦香”;根据“观赏夏色”的提示,可定位到第③段,从视觉角度描写
夏色的是“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和“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
性的黄色”。如从其他段中提取作答,符合要求亦可。
(1)聆听夏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嗅夏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赏夏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
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示例: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
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3分,每空1分)
2.新考法·关联教材 选文第④段与下面《春》选段都是以季节中的“人”为
描写对象,但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比较阅读,完成下面的表
格。(3分)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
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
希望。
(选自朱自清《春》)
文段 选文第④段 《春》选段
描写对象 农民 老老小小
对象特点 (1)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________
体现的季节特点 热气腾腾 (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紧张、辛苦、忙碌
有活力
充满希望(3分,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概括描写内容。(1)空,根据选文第④段
中“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
秋苗追肥、浇水”可概括为:紧张、辛苦、忙碌。(2)空,根据《春》选
段中“城里乡下……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可概括为:有活力。
(3)空,根据《春》选段中“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可概
括为:充满希望。
3.教材习题迁移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烘烤”写出太阳的炙热,表现出夏季的炎热;“翻滚”写出麦子一望
无际,在风的吹拂下起伏的状态,表现出生命的蓬勃;“扑打”写出麦浪
的力度,表现出夏季磅礴的气势。(3分,每个词语的分析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答时,首先要分析词语
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烘烤”指用火烤使变干燥,用在
句中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的炽热,使读者仿佛能直接感受到太阳的威力,表
现出夏季的炎热;“翻滚”指上下滚动、翻腾,用在句中写出麦子一望无际,
在风的吹拂下起伏的状态,把麦浪翻滚的景象描绘得更加生动,让读者仿
佛看到麦浪在田野中起伏摇曳,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表现出生命
的蓬勃,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视觉效果;“扑打”指用扁平的东西猛然朝下
打,用在句中把麦浪扑打山峰的情景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让人仿佛听到
麦浪拍打山峰的声音,写出麦浪的力度,表现出夏季磅礴的气势,增强了
画面的冲击力和读者的情感体验。
4.请你根据课文中所学重音、停连的知识,仿照示例,为第④段画线句子
做一个朗读设计(指出重音和停连),并说明设计的理由。(4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朗读建议:“母亲的手”“抚摸”要重读,读出春风的温暖、柔和、亲切;
“抚摸”前停顿一下,以凸显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在“你看”后面稍作停顿,以引起听众注意,关注下面的内容;
(2分)把“快割,快割”“快打,快打”重读,让人体会到农民夏天的忙碌与辛
劳。(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设计。根据示例可知,本题可从重读、停顿
等方面给出朗读建议。具体设计时,要根据所给语句描写的对象及其情态
等确定朗读设计。所给语句描写的是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因此,“你看”
后面可以稍作停顿,以引起听众注意;句子重点表现的内容要重读,本句
表现了农民夏天的忙碌与辛劳,因此“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要重读。
5.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
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夏天虽然“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但是,夏天充满“紧张、
热烈、急促的旋律”,(1分)是值得赞美的,(1分)那些在夏日里分外
繁忙的农人是值得讴歌的,(1分)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是值得向往
的,(1分)所以作者赞美它。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结合第①段“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
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可知,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是值得赞美的。结合第④段“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
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的肩上挑
着夏秋两季”可知,农民们在夏季十分忙碌,完成夏季的收割以后还要进
行秋季的劳作,所以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是值得讴歌的,这种充
满激情的火热生活是值得向往的,所以作者赞美它。
【文章解构】
《夏感》 主旨 概括 文章从夏天到来的变化、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旋律等几个方面来
描写夏天,写出了夏天独有的紧张、热烈和急促,表达了作者对
历代文人忽视夏天的遗憾和自己对夏天的喜爱与赞美。
《夏感》 层次 划分 第一层(第①段):开篇点题,概述夏天的特点。
第二层(第②~④段):通过描写景物和人们劳作的情景,具体描
绘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
第三层(第⑤段):总结全文,对历代文人忽视了夏天表示遗
憾,并抒发了自己对夏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续表
读写结合·跟课文学写作
学写比喻句
教材变式 朱自清在《春》中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
青年”。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三个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
【写法指导】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要使
比喻贴切形象,关键是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突出特征,选择与本体具有相似
特征的喻体。喻体的特征与本体越相似,比喻也就越贴切形象。找相似点
一般可以从轮廓、颜色、声音、动态等方面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作展台】
春天像一把神奇的剪刀,将嫩叶剪裁出不同的形状。
春天像一个调皮的娃娃,欢快地跑向广阔的原野。
春天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给花儿绘上绚丽的色彩。
(连续写出三个比喻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