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步(习题课件含答案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 散步(习题课件含答案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7 09:0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6 散步
过运用 基础知识情境练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气、风格与风尚。学习了莫怀
戚的《散步》后,班级拟召开“传承优良家风”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
成任务。
1.【知家风】首先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中的一段文字,感受优良的家风。
后来发生了fēn qí: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
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
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yī shà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
在严重甲(关头 时刻)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乙(各得其所 各行其是),终不愿意。我决定
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
“走大路。”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语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fēn qí( ) 取决( )
yī shà( ) 拆散( )
分歧
qǔ jué
一霎
chāi sàn
(2)结合语境,给语段中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甲:______ 乙:__________
关头
各得其所
【解析】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关头:起决定作用的时机或转折点。时刻:
时间;每时每刻,经常。句中用来形容就像领袖人物起决定作用的时机时
那样,故用“关头”合适。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句中用来形容拆散一家人分成两
路走,故用“各得其所”合适。
(3)教材补白《散步》中写“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其中“熬”字形
象地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请你找出
下列句子中的“熬”字与《散步》中的“熬”字意义不同的一句( )
B
A.为了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深夜病房里,护士长熬红了眼睛核对化验单。
D.苦日子总算熬出头了。
【解析】 作答本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题干“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
严冬”中的“熬”指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A、C、D三项中的“熬”
字与题干中的“熬”字意义相同。只有B项中的“熬”字是指把粮食等放在水
里,煮成糊状。故选B。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幅作品
挂在家里的厅堂上,你会选哪一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选____项,理由:____
示例一:A,“家和万事兴”最能体现我家的氛围。在我家,父母遇事总是
商量解决,很少争吵。他们对长辈孝顺体贴,一家人相处其乐融融。这
种和谐氛围让我学习更安心,父母工作也更顺利。无论遇到什么问题,
我们都能互相支持,因此我选这句挂在厅堂,提醒全家珍惜这份温暖。
示例二:B,我家一直秉持勤奋的家风。父亲常常主动加班工作,钻研业
务,从一个普通员工逐步晋升为部门主管;母亲起早贪黑经营一家小吃
店,生意红火。他们让我明白:勤能补拙。所以我每天认真完成作业,
主动学习课外知识。将“天道酬勤”挂在厅堂,能时刻鞭策我们一家人继
续保持勤奋的态度,追求更好的生活。
示例三:C,孝道让我的家庭充满温暖,亲情愈发深厚。爷爷奶奶年事已
高,父母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日常嘘寒问暖,而且在精神上也给予
陪伴,常陪老人聊天、散步。我也深受感染,会主动帮爷爷奶奶做些拿
东西、捶背等力所能及的事。把 “百善孝为先” 挂在厅堂,能让孝道深
深扎根在我们心中,代代相传。
【解析】 本题考查观点表达。“家和万事兴”强调“和睦”,“天道酬勤”强
调“勤奋”,“百善孝为先”强调“孝顺”,结合家庭实际,选择其中一项,围
绕该语句的内涵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3.【寻家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两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
类的对联;在一些人家的厅堂上,常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
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族或一家的祖训。
材料二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选自胡适《我的母亲》,有删改)
材料三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
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选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有删改)
从以上的材料中,你发现了哪些值得学习的优良家风?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②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③执着追求信仰、赤子情怀、俭朴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整合概括。根据材料一中“在一些人家的厅堂
上,常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据此提炼出“忠厚传
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根据材料二中“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
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据此提炼出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
体谅人。根据材料三中“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
“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据此提炼出执着追求信仰、赤子情怀、俭朴生活。
6 散步
过阅读 核心考点迁移练
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T1;理解分析文章内容→T2;分析景物描写的作
用→T3;概括并分析人物形象→T4;对比阅读→T5。
[2024朝阳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9分)
想陪母亲散步
孙琴安
①小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彼此几乎没有同行的机会。只有一
年冬天,母亲一大早把我叫醒,要我陪她去菜场买菜。原来她上早班,顺
路去菜场买点儿菜,叫我拎回家。
②外面还是黑乎乎的。我还从没起过这么早,又冷又饿。母亲给我买
了大饼油条,说吃下去就暖和了。此招果然灵验。一路上她脚步匆匆,总
问我冷不冷。其实那天早晨非常冷,但我攥着她的手,又是第一次与她单
独同行,心里感到很温暖。
③稍长,在初夏的黄昏或清秋的晚上,经常看到一个年轻的后生陪着
一个老太在街边散步,后生眉清目秀,举止斯文;老太一头短发,略有花
白。两人并肩而行,娓娓而谈。我每见此景,便心生羡慕,一次忍不住问
父母。母亲一听便道:“噢,吴老师家的。吴老师去世了,儿子怕母亲伤
心,经常陪她散步,是个孝子!”当时我心中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
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
④孰料初中毕业,我即离家赴崇明农场务农,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每
次都来去匆匆,还要会同学,而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忙于家务,能得空聊
聊天就不错了,哪里还想得到散步?况且母亲毕生勤劳,在她眼里,散步
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⑤直到我成家以后,才有了与母亲散步的机会。
⑥那年孩子才两岁,一直照顾他的岳母有事回浙江老家,我和妻子都
上班,只得请刚退休不久的母亲临时来帮两天忙。这点儿活对她来说是小
菜一碟。于是,黄昏时分,我便主动拉她在住家附近散步。时值立夏,树
木已有几分浓郁,小草都绿茵茵的。我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着目睹的一切,
但她却并不怎么在意,话也不怎么多。在返回的路上,我终于有所觉察,
便问:“妈妈,您好像有心事?”她说:“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爸这
两天下班回来吃什么,他不会烧。”原来如此!而我却大言不惭地说:“反
正就两三天,只好叫爸爸先克服一下。”就这样,我期待已久的陪母亲散
步,便索然无味地结束了。
⑦当我送母亲回家时,看到父亲那个高兴劲儿,这才感到父亲已离不
开母亲了,而自己所说的话实在太自私!从此再也不敢向母亲搬救兵了。
⑧母亲自幼家境贫寒,不识字,也是在开国大典后的扫盲时期上了几
堂课,又幸亏父亲耐心教她,才认识了一些字,后来居然能读一些小说了。
为了提高她的兴趣,孩子们常会带《红岩》《简·爱》等小说名著给她看。
所以,她刚退休的那几年,每当我去看望,她多半手捧一部长篇小说坐在
椅上认真阅读。见我来了,便会放下书本,高兴地挎起篮子,娘儿俩一起
去菜市场买菜。一路上,她会兴趣浓厚地讲述正读的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
令我感到吃惊的是,母亲居然能准确地说出小说情节的发展,评判出人物
的好坏。她喜欢简·爱,同情苔丝,不喜欢莫泊桑笔下的杜洛瓦,她说:
“《漂亮朋友》中的那个男人真是坏透了,太缺德了!”
⑨有次说到兴头上,父亲下班回来,三人围在小方桌前吃晚饭,她仍意
犹未尽地继续讲。父亲则不插话,只是微笑地望着她,仿佛是他的成果似的。
当时我就想,何时我也能写部小说,散步时听她谈论,那该多有意思啊!
⑩说也奇怪,我与父亲散步,几乎没有肢体接触;而与母亲散步,走
着走着,便会慢慢向她靠拢,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挽住她的手臂,甚或轻
轻搂住她的肩膀。起初她不太习惯,后来也就任由我了。与父亲散步,他
会问起我的工作;母亲却很少问。其实我是很喜欢散步时听她谈小说的,
但她说得更多的还是家常,即使再琐碎,我也只好耐心倾听,不敢打扰,
从中却可以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家庭所倾注的心血,对每个子女的关爱。她
所希望的就是每个子女都能过上好日子。
有时父亲也会参与进来,但我仍会与母亲多谈一些,这时父亲常
被晾在一边,成为旁听者。一次忽然发现父亲不见了,回头一望,他正跟
在我们后面,原来他是故意掉队,暗中观察娘儿俩的散步背影呢!
在母亲71岁那年,我出版的一本书喜获大奖。我兴冲冲地看望母
亲,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她听后自然高兴。娘儿俩又像往昔一样,一起去
菜市场买菜。这恐怕是我最后一次陪母亲散步了。一路上她还难得地问起
了我的工作情况,我也如实相告,主要是为了让她开心。如今她已去世,
尽管我又获得了一些荣誉,但这与母亲的存在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还
有什么比母亲的存在更重要的呢?
现在想来,当年陪同母亲散步的那些日子,可以说是最值得回味
的天伦之乐了,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幸福时光。如果有来生,我
还想陪母亲散步。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
1.仿照示例,梳理 “我”陪母亲散步时难忘的情形,填写下表。(3分)
时期 情形
小时候 “我”陪母亲去菜场买菜,母亲关心“我”的冷暖。
儿子两岁时 “我”拉母亲在住家附近散步,(1)______________
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我”陪母亲散步,母亲讲述正读的小说中的故事和
人物。
母亲71岁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一
路上关心“我”的工作。
母亲牵挂家中
的父亲
母亲刚退休
那几年
“我”陪母亲买菜(3分,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第(1)空,根据所给信息
可以定位到第⑥段,由“她说:‘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爸爸这两天下班
回来吃什么,他不会烧。’”,可以概括答案为:母亲牵挂家中的父亲。第
(2)空,根据所给信息可以定位到第⑧段,由“所以,她刚退休的那几年,
每当我去看望,她多半手捧一部长篇小说坐在椅上认真阅读”可以概括答
案为:母亲刚退休那几年。第(3)空,根据所给信息可以定位到第 段,
由“在母亲71岁那年,我出版的一本书喜获大奖……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可
以概括答案为:“我”陪母亲买菜。
2.从文中来看,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为什么会时常陪母亲散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第③段母亲的话及“当
时我心中便暗自许愿,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常陪母亲散步”可知,儿时
的“我”由吴老师儿子陪母亲散步得到启发,许愿要做个孝顺的儿子,经常
陪母亲散步;根据第⑧段、第⑩段、第 段和第 段可知,“我”陪母亲
散步时可以享受到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和温暖。
因为“我”目睹了吴老师的儿子在吴老师去世后陪母亲散步,“我”懂
得了陪母亲散步是一种孝顺;因为“我”在陪母亲散步的时候,感受到了
散步给“我”、给母亲带来的温暖、幸福,这是一种天伦之乐。
(4分,每点2分)
3.教材习题迁移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代了“我”陪母亲散步的时节,突出了树木的浓郁和小草的生机与
活力,渲染了温馨明快的氛围,烘托了“我”和母亲一起散步时的喜悦心
情,为下文写母亲对家中的父亲的牵挂和担忧作铺垫。(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分析景物描写的
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突出景物……的特点,渲染……的
氛围,烘托人物……的心情,为下文写……做铺垫。其中,“时值立夏”交
代了“我”陪母亲散步的时节,“树木已有几分浓郁,小草都绿茵茵的”突出
了树木的浓郁和小草的生机与活力,渲染了温馨明快的氛围,烘托了“我”
和母亲一起散步的喜悦心情。结合第⑥段“我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着目睹
的一切,但她却并不怎么在意,话也不怎么多”“是啊,我来这里,不知你
爸爸这两天下班回来吃什么,他不会烧”分析,这里的景物描写为下文写
母亲对家中的父亲的牵挂和担忧做铺垫。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勤劳朴实,无私奉献:早年忙于工作与家务,认为散步是“浪费时间”;
退休后帮儿子照顾孙子,即便“临时帮忙”也尽心尽力。②关爱家庭:担
心父亲下班回来吃什么,对子女充满关爱,希望子女都能过上好日子。
③坚韧好学,热爱阅读:虽出身贫寒,通过扫盲识字后竟能阅读《红岩》
《简·爱》等名著并能准确说出情节、评判人物。(4分,每点2分,答出
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并分析人物形象。作答时,应结合选文内容进行
分析概括。母亲工作家务两手抓,视散步为浪费时间,退休后还主动帮衬
子女,这体现了母亲勤劳朴实,无私奉献;母亲惦记父亲饮食,希望子女
幸福,这体现了她对家庭的关爱;她在识字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坚持阅读
名著,还能准确说出书中情节,评判人物,这体现了母亲坚韧好学,热爱
阅读的特点。选文从生活细节和精神追求等方面,立体地展现出母亲勤劳、
慈爱、好学的形象。
5.新考法·关联教材本文与莫怀戚的《散步》一文,都讲述了“陪母亲散步”
的事情,请从主题和选材两个方面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上:本文侧重于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莫怀戚的《散步》侧
重于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2分)选材上:本文选取不同时
期陪母亲散步的场景;莫怀戚的《散步》则选取了一个典型的散步场景。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结合文章最后两段可以看出,本文通过写
陪母亲散步,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未能更多陪伴母亲的遗憾;而莫怀戚
的《散步》则是表达一家人互敬互爱的主题。结合第②段、第⑥段、第⑧
段和第 段的有关内容可以看出,本文选取不同时期陪母亲散步的场景;
而莫怀戚的《散步》则是选取“在田野散步”这一典型场景。
【文章解构】
《想陪母亲散步》 主旨 概括 本文选取了不同时期陪母亲散步的情景,展现了作者与母亲在不
同年龄段的情感交流和生活体验。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以
及对来生的期望,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层次 划分 第一层(第①~③段):交代“我”童年时便暗下决心,以后也要陪
母亲散步。
第二层(第④~ 段):写不同时期陪母亲散步的情景。
第三层(第 段):总结全文,表达对母亲的怀念,点明主题。
读写结合·跟课文学写作
以小见大
《散步》一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一家人一同散步这件极
为普通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
责任”这一深刻主题。请你也试着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个片段来表现某
个主题。
【写法指导】“以小见大”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手法。运用该手法
时,需要注意:(1)“小”“大” 要紧密关联,所选小题材要能体现大主题;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雕琢“小”题材,让“小”细致生动,给读者留下深
刻印象;(3)充分描写“小”后,巧妙点明 “大”,以突出主旨,让读者领
会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作展台】
六年级时,我学会了下象棋,我渐渐发现,这小小的棋盘反映着偌
大的人生。
棋逢对手的确是一件快事。双方坐定,大战三百回合,直杀得天昏
地暗,仍不分胜负,双方都免不了心情烦躁。偶尔大意,被对手抓住机
会,穷追不舍,似乎败局已定,胜利无望,忽又眼前一亮,柳暗花明,
回马一枪,直捣黄龙。对手亦无防备,终以失败告终。此时顿觉特别畅
快,回味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人生也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不易言败的对手,自己只
有在行棋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取得胜利。我总
想,能在这一方天地中发现这生命的玄机,也就不枉此生了。
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