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往事依依(习题课件含答案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 往事依依(习题课件含答案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7 09:0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10 往事依依
过运用 基础知识情境练
学完《往事依依》一文后,学校准备开展以“阅读点亮世界”为主题
的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在阅读中邂逅更好的自己。
1.【字词文韵探秘】[2024唐山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小时候,____。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
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c
hánɡ yánɡ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这一切,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__
__,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
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jīn jīn有味。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对应的汉字。
①chánɡ yánɡ( ) ②jīn jīn有味( )
徜徉
津津
(2)依次填入文段两处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B
①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
②然而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
③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
④不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解答此类型的题需要联系句子前后文进
行作答。根据第一空前后文可知,第一空需要引出后文提到的“一幅极普
通的画”。①直接指出了画的存在地点和类型,符合语境;②中的“然而”
在这里显得多余,不符合语感,因此排除。根据第二空前后文可知,第二
空需要表达出作者在阅读《水浒传》时将书中描述的情景与自己熟悉的地
方联系起来的感觉。③准确地表达了这种联想,即作者在读《水浒传》时,
自然而然地将书中的故事背景与自己熟悉的焦山一带的风景联系起来,符
合文意;而④则完全相反,无法解释作者为何会有如此身历其境的感受,
故排除。正确的答案是①③,故选B。
2.【朗读技巧品鉴】[2025孝感期中]如果再现老师当年朗诵《南归》的
情形,下面朗读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A.读准字音:模糊(mó hu),高耸(ɡāo sǒnɡ),辨(biàn)得,寂寞
(jì mò)。
B.读准重音:“迎在面前”“高耸昂然”“辨得出”“炊烟”要重读。
C.读准停连: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分别表示短停顿、长停顿。)
D.读准语调:为表现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回到故乡时亲切、期盼而又激动的
心情,朗诵时语速缓慢,语调低沉凝重。
【解析】 课文中提到教师朗诵这首诗时,“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
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
深感动了”,说明老师朗诵《南归》时的情感是深深的感动,因此,在语
调处理上,应是深情舒缓,而不是低沉凝重。故选D。
3.【活动感悟续写】[2025梧州期末]小文参加了本次学习活动后,深受鼓
舞,想用一个排比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完成续写。
只有真正打开一本书,才能看到时间长河掀起的朵朵浪花,才能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历史车轮走过的深深压痕
时代画卷展示的美好图景
(其他正确亦可)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从格式上看,所填内容需要与“时间长河掀起
的朵朵浪花”结构一致,即“名词+动词+的+名词”。从语境来看,整体围绕阅
读展开,强调打开一本书后能看到的内容,这些内容应是通过阅读书中文字
所联想到的、富有画面感和意义的事物,与阅读带来的精神收获相关。
10 往事依依
过阅读 核心考点迁移练
内容理解→T1;句子赏析→T2;词语理解→T3;比较阅读→T4。
[2025北京市东城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美丽的古文
彭学军
①回想起来,那座校园像是一轴古老的画卷,徐徐展开,就能看见一
片片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阳光下翠绿的琉璃瓦,依着地势起伏跌宕的游
廊,还有那个古色古香、静谧安详的书院。据说书院始建于明末清初,是
校园里最古老的建筑,后来成了学校的资料室。
②开学第一天,全校大扫除,我们组打扫资料室。走进圆拱形的大门,
立刻感觉到有一缕轻柔凉爽的风拂面而来,像是触到了爽滑的丝绸。里面
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天井里铺着青石板,光亮而又潮湿,透着清凉幽古
的气息。
③我走进去,看见四面的厢房都放满了书和杂志,一缕淡淡的纸墨的
清香游弋在四周。书架前有一个人,正捧着一本书朗读,他读得很沉醉,
他的声音低沉、从容,略带沙哑却又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他读的是一
篇之乎者也的古文,头随着他读书的节奏微微晃动着。
④我的脚步声惊动了他,他停止了朗读,回过头来。我看到的是一个
高高瘦瘦、戴一副老式的黑框眼镜、穿着一件灰色中山装的干净儒雅的老
头儿,我有些不知所措地低下头——他那样的品貌,那样的朗读,再配上
那样的环境,恍惚中觉得他像是旧时的私塾先生,而我则成了常常迟到、
手心被打得红红的懵懂顽童。
⑤没想到第一堂语文课走进来的就是他,他是我们的新老师,姓祁。
我觉得这个姓很好,给人一种历史悠久的感觉,和他很般配。
⑥他的语文课受到了一致好评。他学识渊博,又能深入浅出;严谨传
统,又不失幽默风趣。他能用纯正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读朱自清的《荷
塘月色》,也会在班里的元旦晚会上用地道的地方话唱“太阳出来么风光
好”……
⑦可是怨恨他的同学却大有人在,想想他也是太过分了。别的班级的
语文老师只要求学生按课本上的要求完成就行了,有的篇目根本就不用背,
像《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么长的课文只要求背其中的一个段落。可祁老师
却要求我们对所学的全部古文都要能背能默,错一个标点都过不了,弄得
大家怨声载道,呜呼哀哉。
⑧全班好像只有我一个人被“折磨”而无怨无悔,我对古文表现出前所
未有的热情。这份热情来自何处?好像是开学的第一天,祁老师在那个古
老的书院不期而遇地为我上了一课。我说不好仅仅是几分钟的时间,为何
会对我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我闭着眼睛背着“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的时
候,就感觉到有一缕丝绸一般凉爽的风拂面而来,一幅“年代久远”的画面
浮现在眼前,随即,隐隐传来一阵动人心魄的读书声。
⑨为什么要我们背那么多古文?我想也许仅仅是基于他对古文的钟爱。
而依我的理解,这份钟爱与学识无关,与事业无关,甚至与兴趣无关,它
是与生俱来的。在他的眼里,古文一定是美丽的。
⑩这天早读,终于轮到了我背诵。我来到讲台边,祁老师坐在那儿,
他说开始吧,我就开始背诵: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
一开始我有点紧张,后来慢慢就放松了。我心无旁骛,眼光落在
教室门口斜着的一道阳光上,越背越溜。渐渐地,我觉得我已经不是在靠
记忆背诵,而是那些两千多年前的文字攥着我,风一样地往前跑,一直跑,
跑到了黄沙漫漫的战国时期,看见战旗飘飘,人阵如鸦……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终于背完了,我才发现,教室里很静。我刚开始背诵时,教室里
像个大蜂箱,嗡嗡一片,大家都在各自背各自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都
停了下来,听我背。现在背完了,我反倒不自在了,傻傻地站在讲台边,
不记得要回到座位上去了。
“好,非常好。”祁老师冲我点点头,我这才如梦初醒。
我回到座位上,同桌倒傻了,呆呆地盯着我看,然后说了句几乎
让我要晕过去的话:“你站在那里背书的样子好美哦!”
第一次听见有人说我美。
是的,美丽的古文也能让人美丽!
(选自《美丽的古文》,有删改)
1.文章围绕“美丽的古文”讲述了一段“我”对古文认识不断加深的故事,请
根据提示填空。(2分)
开学第一天,祁老师在古色古香的书院中(1)______________,让
“我”感受到古文朗读动人心魄的美丽;后来,他要求同学们准确无误地背
默所学的全部古文,让“我”认识到古文因美丽而让人钟爱;一天早读,
“我”在讲台边酣畅淋漓地背诵古文,得到他和同学们的赞赏,让“我”感悟
到(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沉醉朗读古文
古文让人自信美丽(或“古文能让人展现出别样的美丽”)
(2分,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空:根据第③段中的“书架前有一个人,
正捧着一本书朗读”“他读的是一篇之乎者也的古文,头随着他读书的节奏
微微晃动着”可知,开学第一天,祁老师在古色古香的书院中沉醉朗读古
文。第二空:根据第 段“同桌倒傻了,呆呆地盯着我看,然后说了句几
乎让我要晕过去的话:‘你站在那里背书的样子好美哦!’”可知,“我”在讲
台边酣畅淋漓地背诵古文,得到他和同学们的赞赏,让“我”感悟到古文让
人自信美丽(或“古文能让人展现出别样的美丽”)。
2.文章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对人物的描写十分精彩,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
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动作描写,“捧着”“朗读”“晃动”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祁老
师朗读古文时的专注沉醉;(2分)运用神态描写,“沉醉”一词表现出祁
老师沉浸在古文中的状态,突出了祁老师对古文的热爱以及古文朗读的
魅力。(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一是
动作描写:“捧着” 体现出对书的珍视,“朗读” 直接呈现人物行为,“晃
动” 则通过头部动作,将人物朗读时的韵律感和专注度直观展现。这些动
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祁老师朗读古文时的专注沉醉。二是神态描写:“沉醉”
一词简洁而有力,直接点明人物沉浸在古文世界中的状态。这一神态不仅
凸显出人物对古文的热爱,让读者感受到他与古文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
还从侧面烘托出古文朗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引发读者对古文韵味的遐想
与好奇。
3.结合全文内容,分别说说你对第 段中两个“美丽”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个“美丽”指古文本身具有的魅力,如文字优美、内涵丰富、意
境深远等;(2分)第二个“美丽”指背诵古文时所展现出的人的精神状态
之美,如“我”在背古文时的专注、自信,以及因对古文的理解而散发出
的独特气质,这种美是古文赋予人的。(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从祁老师沉醉朗读,声音动人心魄,以及
他对古文的钟爱,可知古文文字优美、感染力强,且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据此可知第一个“美丽”指古文本身的魅力。“我”背书时心无旁骛、越背越
溜,沉浸其中,这种专注体现出对古文的理解与投入;同桌夸赞“我”背书
的样子美,说明“我”因古文展现出自信等独特气质,这是古文赋予的美好
状态。据此可知第二个“美丽”指背诵古文时人的精神之美。
4.新考法·关联教材文章第 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和下面链接文段都描述了
读书的体验。二者的读书体验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分)
【链接文段】
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
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
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
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
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选自于漪《往事依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之处:都能通过阅读产生身临其境之感。(1分)本文中“我”背
诵古文时仿佛置身于战国时期,看到战旗飘飘等景象;(1分)链接文段
中作者读《水浒传》时把焦山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仿佛目睹书中官军
逃窜的情景。(1分)这种身历其境之感都源于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丰富
想象,使阅读更加生动有趣,留下深刻印象。(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文中第 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可知,
“我”在背诵古文的过程中,随着对古文的深入,思绪仿佛穿越时空,来到
了古文所描绘的战国场景之中,真切地“看见”了战旗、人阵等画面,这充
分体现了“我”通过阅读古文产生了身历其境之感。从链接文段可以看出,
作者在读《水浒传》时,将现实中的焦山风景与书中的梁山泊背景相联系,
仿佛亲眼看到了书中官军逃窜的场景,如同自己亲身经历一般,同样产生
了身历其境的感受。这种身历其境之感都源于读者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使
得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这种体验让阅读不再仅仅是对
文字的表面认知,而是变得生动有趣,仿佛亲身经历书中的世界,从而给
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解构】
《美丽的古文》 主旨 概括 本文通过回忆校园生活,讲述了“我”与祁老师之间的故事,表达了
对祁老师的敬重,对古文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校园生活的怀念。
层次 划分 第一层(第①②段):介绍校园里古老的书院,引起下文。
第二层(第③~⑦段):偶遇祁老师,祁老师成为“我”的语文老
师,课受好评,却因要求全背古文遭同学怨恨。
第三层(第⑧~ 段):“我” 热衷古文,背诵后获赞,领悟到古
文能让人美丽自信。
读写结合·跟课文学写作
读书往事
于漪在《往事依依》中所介绍的这些往事都与读书有关,依依往事中
融入了作者的缕缕情思。请你试着写一段与读书有关的往事,表达自己的
情思。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作展台】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十来岁,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
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儿。到了别人家里,我是安静的,不声不
响,微笑,直盯着墙壁上的报纸。那些报纸,是大人贴在墙上做装饰用
的,不至于到处露着墙皮。有字可读,真好。看着看着,我的身子会趴
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更
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
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