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阅读综合实践
过能力 单元学习任务群
任务一:单元复习整合
1.本单元三篇散文各具风格,但也存在诸多共性。比如,我们都可以通过
标题、开头、结尾及文中的关键语句等,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概括文章中心。让我们一同回顾文中的内容,体会关键语句的妙处。
篇目 关键语句 解释说明
《从百草 园到三味 书屋》 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点明地点,表明文章
所记事件的空间顺序
篇目 关键语句 解释说明
《从百草 园到三味 书屋》 第1段: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 相传叫作百草园。 开篇点题,开始讲述
百草园的孩童生活
第9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 我送进书塾里去了……Ade,我的蟋蟀 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连接起来
续表
篇目 关键语句 解释说明
《从百草 园到三味 书屋》 第10段: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 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介绍三味书屋的位
置,开始转向叙述三
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第24段: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饱含眷恋和叹惋之情
总结:通过标题、开头、结尾及文中的关键语句,我们可以(1)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续表
篇目 关键语句 解释说明
篇目 关键语句 解释说明
《往事依 依》 第1段: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 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总起段
第2段:小时候……生动的形象可以形 成深刻的记忆。 引出主体内容
续表
篇目 关键语句 解释说明
《往事依 依》 第3段: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 度来自读书。 引出主体内容
第7段: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 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总结段
总结:找到关键语句,我们可以(2)______________:总—分—总。 掌握文章结构
续表
篇目 关键语句 解释说明
篇目 关键语句 解释说明
《再塑生 命的人》 第1段:在我全部的生命中,我所记得 的最重要的日子,是我的老师安妮·曼 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身边的那一 天。 开头段
续表
篇目 关键语句 解释说明
《再塑生 命的人》 第2段:那是我生命中的重大日子…… 与标题、开头、结尾
照应的抒情、议论句
第3段:就是在那个时刻,爱的光亮照 射到了我身上。 第4段:那就是来为我揭开一切事物面 纱的人,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她是来 爱我的人。 续表
篇目 关键语句 解释说明
《再塑生 命的人》 第8段: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深深的悔恨 和悲伤。 与标题、开头、结尾
照应的抒情、议论句
第9段:我想,应该很难找到一个比那 天的我更幸福的孩子吧,那一天对我来 说太重要了。 结尾段
续表
篇目 关键语句 解释说明
总结:文章在叙事之余穿插着的(3)________或(4)________,也是 值得关注的关键语句。找到这些关键语句,我们可以(5)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抒情句
议论句
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续表
【文章解构】
《花园》 主旨 概括 本文通过回忆在花园里拔巴根草、捉 “嘟溜” 、天牛和蟋蟀、愚弄
土蜂等童年趣事,生动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乐趣,字里行间流
露出作者对无忧无虑童年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承载着美好回忆
的那座花园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纯粹、自由的童年生活的珍
视与向往。
《花园》 层次 划分 第一层(第①段):总起,点明花园是“我”童年记忆中最亮的地
方,为下文对花园的具体描写做铺垫。
第二层(第②~⑥段):主要围绕花园里的巴根草、臭芝麻、“嘟
溜”、天牛、蟋蟀、土蜂等事物,展现了童年在花园里的各种趣
事,充满童真童趣。
续表
任务二:迁移运用提升
一、[2025石家庄期中]班级开展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请你完
成任务。(15分)
花 园
汪曾祺
①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在任何情
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②“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
有时什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
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到。当然
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
的巧合。
③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死人。沾上身子,不要用手指去
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记它:
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嘟溜”(一种蝉,叫的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
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啪,得了。可是回去,我一
身都是那种臭玩意。想想我捉过多少“嘟溜”!
④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时一个、两个的时候更多。它们总像
有一桩事情要做,六只脚不停地运动,有时停下来,那动着的便是两根有
节的触须了。我们以为天牛触须有一节它就有一岁。捉天牛用手,不是如
何困难工作,即使它在树枝上转来转去,你等一个合适地点动手。常把脖
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时候很少。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养惜身份的
绅士,行动从容不迫,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即是飞,也不远。一捉住,
它便吱吱扭扭的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为依然是温文尔雅的。黑地白斑
的天牛最多,也有极瑰丽颜色的。有一种还似乎带点玫瑰香味。天牛的玩
法是用线扣在脖子上看它走。
⑤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
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米南宫,
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
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
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
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
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回家。
⑥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
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
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
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
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
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
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
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休
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2.在那座花园里,“我”曾做过许多事:品尝巴根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捉“嘟溜”
捉天牛
捉蟋蟀
愚弄土蜂(4分,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③段中的“想想我捉过多少
‘嘟溜’!”可知,“我”在花园里做过捉“嘟溜”的事,故第一空填“捉‘嘟溜’”。
根据第④段中的“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难工作”可知,“我”在花园里捉
天牛,故第二空填“捉天牛”。根据第⑤段中的“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
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可知,“我”在花园里热衷于捉蟋蟀,
故第三空填“捉蟋蟀”。根据第⑥段中的“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
的……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
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可知,“我”在花园里会愚弄土蜂,
故第四空填“愚弄土蜂”。
3.从词语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掏、扒、灌、扑”等一系列动词,(1分)生动再现了“我”捉蟋蟀的
过程(情态),富有情趣,(1分)表现了童年时光的快乐。(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根据提示,仔细阅读所给语句,分析可知,
这句话中“掏、扒、灌、扑”等动词,展现了“我”捉蟋蟀时从探寻、驱赶,
到急切抓捕的全过程。“掏”体现专注探寻,“扒”表现急切翻动,“灌”凸显
另辟蹊径,两个“扑”则生动呈现出蟋蟀跳出后,“我”兴奋急切、不顾一切
抓捕的状态。这些动词生动再现捉蟋蟀的场景,极具画面感,充满童趣,
表现了童年时光的快乐。
4.小林和小朋正在设计文本朗读,请完成对话。(3分)
语句 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
啪,得了。
轻重 音和 语速 处理 小林:我觉得“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要轻读“蹑手蹑脚”,
放慢语速,表现出“我”靠近“嘟溜”时的动作很轻,小心翼翼。
小朋:你设计得很好。我觉得“啪,得了”,要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重读“啪”,(1分)
语速可以加快,(1分)表现“我”捉“嘟溜”时很用力,果断迅速。
(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朗读设计。根据示例,可从重音、语速等方面进行设
计。在“啪,得了”这句话中,“啪”这个象声词在这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根据文中第③段“循它的声音找着时,啪,得了”的情境描述可知,“啪”是
捕捉“嘟溜”那一瞬间的声音,重读“啪”能够强调这个动作完成的突然性和
干脆性,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捕捉瞬间的力度和冲击感。前面是轻缓、
小心翼翼地靠近,而一旦到达合适位置并出手,这个动作是瞬间完成的。
加快语速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这种节奏的变化,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我”捉
“嘟溜”时那种既紧张又兴奋,果断出手且瞬间成功的情景。
5.读了本文后,小语想建议教材编委将本文选入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三
单元,你认同吗?请根据第三单元的导语(节选)和单元目录(部分),
并结合本文,说说理由。(5分)
单元导语(节选) 单元目录(部分)
本单元选取了一组与学习生活相关的作品。透 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 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求知的快乐、成长 的欣喜,还有永恒的童真童趣。回望即将告别 的童年,这一切都值得好好体会、领悟。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10 往事依依/于漪
11 再塑生命的人/海
伦·凯勒
12 《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认同。第三单元主要是写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成长经历,
体现童真、童趣、友谊和爱。本文主要记述“我”小时候捉“嘟溜”、天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愚弄土蜂等童年趣事,突出“我”的童真与欢乐,这与第三单元的主题
是一致的,所以可以选入。
示例二:不认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学习生活”,主要讲述少年儿童的
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鲁迅从童年玩乐
到少年学习的成长经历,《再塑生命的人》写了海伦·凯勒学习、感受世
界和生命的启蒙过程,《〈论语〉十二章》蕴含了孔子对弟子的谆谆教
诲。本文只是描写“我”在花园中戏耍玩乐,并未涉及学习状况和成长经
历,所以不能选入。
(5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和主旨的把握。开放性试题,答案不
唯一。如认同选入,可从契合单元主题内容的角度来谈:第三单元主题为
展现少年儿童成长与童真、童趣。本文通过捉 “嘟溜”、天牛,愚弄土蜂
等童年趣事,生动呈现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虽未涉及学习,但作为童年
成长经历的一部分,契合单元展现童真童趣的主旨;且能从玩乐角度补充
单元内少年儿童生活的多元性,故可入选。也可从与单元目录文章呼应角
度来阐述理由。如不认同选入,可从偏离单元主题核心角度来谈:第三单
元明确主题围绕 “学习生活”,重点在于呈现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以及与
之相关的成长经历。本文更多的只是聚焦于“我”在花园里玩耍、捉昆虫、
愚弄小动物等纯粹玩乐的场景,并没有涉及学习相关内容,与单元所设定
的核心主题“学习生活”存在一定偏差,所以不符合单元选文要求,不能选
入。也可从与单元其他文章的差异的角度来阐述理由。
二、[2025福州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 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
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 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
薨 ,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 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阖
(hé):关。④箧(qiè):小箱子。⑤薨(hōnɡ):古代指诸侯、丞相
等去世。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B
A.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B.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C.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D.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
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
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本句翻译:每次(退朝后)
回到家里,就关上门打开书箱取出书来,一读就是一整天。“每归私第”作
状语,“阖户启箧取书”一系列动作表示读书的行为,“读之竟日”表示读书
的时间。故断句: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故选B。
7.根据“方法”提示,为文中加点字释义。(3分)
加点字 方法 释义
寡学术 字形推断法:此字为会意字。 从“宀”(房屋),屋里只有一人。 (金文)___________ (1)____
少
加点字 方法 释义
及次日临政 查阅词典法:①站在高处向下看;②统 治,治理;③到,到达。 (2)____
(填序号)
处决如流 课内迁移法:逝者如斯夫 (3)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
像(3分,每空1分)
续表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到(他)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常用读书这件事劝他。(3分。关键词:
及、为、劝)
七十岁顺从意愿,不越过法度。(3分。关键词:从心所欲、逾矩)
9.赵普晚年对《论语》“手不释卷”,其“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也已
流传多年。请你结合上文及《〈论语〉十二章》,说说读《论语》的意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论语》教给赵普正确的学习态度,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
《论语》给赵普提供学习方法,如“温故而知新”。③《论语》提升个人
修养,如“人不知而不愠”,并提高他处理政务的能力。(3分,每点1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十二章》涉及学习态度、方法和个人修养。“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 教给赵普向他人学习的态度;“温故而知新” 提供了从旧知获取新理解
的学习方法;“人不知而不愠” 体现个人修养。赵普汲取这些智慧用于政务,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可见《论语》提升了他处理政事的效率。
【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但学问不多。等到(他)做
了宰相,宋太祖常常用读书这件事劝他。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手都不放下
书卷,每次(退朝后)回到家里,就关上门打开书箱取出书来,一读就是
一整天。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
开书箱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