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习题课件含答案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习题课件含答案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7 09:3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24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过运用 基础知识情境练
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次寓言故事分享会,请你积极参与,按照
下列要求完成任务。
【筹备阶段·诚邀共赴】
1.班主任希望邀请王老师前来参加,班级制作了一份邀请函,请你协助班
长进行完善。
邀请函
尊敬的王老师:
我班拟定于5月22日下午17:00在教室举办《我的寓言故事》分享
会。会上同学们将分享来自《伊索寓言》中的《蚊子和狮子》《赫耳墨
斯和雕像者》等寓言故事。特诚邀您参加,希望您准时到达。
七年级(1)班
2025年5月20日
(1)邀请函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第一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解析】 本题考查表达符号的使用。“我的寓言故事”是活动主题,不是
书籍名称,应将这里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2)邀请函中画横线处语言表达不恰当,请你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希望您准时到达”改为“期待您的到来”(表达得体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希望您准时到达”表达不得体,有不信任
和催促的语气,可改为“期待您的到来”。
【演绎时刻·戏说寓言】
2.根据课本改编舞台剧的形式广受好评,小文、小语所在的小组分别向你
发出了邀请。
(1)小文希望你能根据提示,将寓言故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部分
内容改编成舞台剧。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
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
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
“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场景:雕像店内,摆放着各种雕像。
赫耳墨斯:(大摇大摆走进店,看着宙斯雕像)这个值多少钱?
雕像者:(平淡地)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 )赫拉的雕
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还要贵一点儿。
赫耳墨斯:
( )这
个值多少钱?
雕像者:(看了他一眼)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赫耳墨斯听到后,脸色骤变,呆立当场)
示例:嘴角微微上扬,脸上带着一丝不屑的轻笑
走到自己的雕像前,带着十足的自信,挺了挺胸膛,眼中满是期待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中赫耳墨斯的言行总结其
性格特点,合理推断其神态动作即可。文段中的赫耳墨斯自大、虚荣、傲
慢:他首先问最高的神——宙斯雕像的价格,得知仅值一银元后,又“笑”
着问赫拉雕像的价格,两问以后反而更自信自己的雕像有更高的价格。根
据原文赫耳墨斯对赫拉雕像价格发问时的“笑”可以推断,这个“笑”是带有
不屑意味的笑,再结合其盲目自高自大的性格,第一空可用“嘴角微微上
扬,脸上带着一丝不屑的轻笑”描述赫耳墨斯的神态动作。第二空可用“走
到自己的雕像前,带着十足的自信,挺了挺胸膛,眼中满是期待”描述赫
耳墨斯的神态动作,以生动展现出他自大、傲慢的心理。
(2)下面是根据寓言故事《蚊子和狮子》改编的舞台剧片段,小语请你
将内容补写完整。(请发挥想象,给蚊子补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局)
蚊子:怎么样,看到我的厉害了吧!你这愚蠢的大家伙!
狮子:没想到,我堂堂的百兽之王,竟栽在区区一只蚊子手上了,唉!
蜘蛛:小蚊子,今天扬眉吐气了,我们为你升起一面“胜利的旗帜”,快来
亲吻这面旗帜吧!
(蚊子去亲吻那面“旗帜”,突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一阵风吹过,树叶粘到了蛛网
上,蚊子意识到这面“旗帜”是个陷阱,它吓出一身冷汗。不敢得意忘形了
示例二:得意忘形的蚊子被“旗帜”牢牢地粘住,正在挣扎的时候,狮子
从旁边经过,嘲笑蚊子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故事结局。通过合理的想象,写出蚊子去亲吻那
面“旗帜”的后果即可。要注意联系蚊子当时的心理,应该是骄傲的、自豪
的,因为它打败了狮子。
【悟道时刻·启思明理】
3.小勤在寓言故事分享会后,随手在读书笔记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感悟,请
按要求完成相应题目。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都给我们以启示,寄寓了意
味深长的道理。第一则寓言中,____(高高在上 爱慕虚荣)的赫耳墨斯
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自己作为商人的庇护神,应该会颇受尊重,结果却
不被重视;第二则寓言中,蚊子同狮子进行较量,在战胜狮子后,唱着凯
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
赫耳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光环。它们的共同弱点
是——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
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警示着我们。
(1)为语段中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请工整书写。
爱慕虚荣
【解析】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
群众。爱慕虚荣:(因)喜欢而(羡慕)表面的荣耀、虚假的荣名。联系
课文我们可知赫耳墨斯是爱慕虚荣的,故此处选“爱慕虚荣”。
(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D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都给我们以启蒙,寄寓了意味
深长的道理。
B.《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都寄寓了意味深长的道理,给
我们以启蒙。
C.《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都给我们以启示,寄寓了含蓄
多变的道理。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都寄寓了意味深长的道理,给
我们以启示。
【解析】 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该是先“寄寓了意味深长的道理”,然后
基于这些道理“给我们以启示”。只有D项修改正确,故选D。
24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过阅读 核心考点迁移练
新考法·群文阅读 下面三篇短文都选自《伊索寓言》,阅读并回答后面的
问题。(10分)
【甲】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
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
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
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
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
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
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乙】骆驼与宙斯
骆驼羡慕牛有漂亮的角,自己也想要长两只角。于是,他来到宙斯那
里,请求给他加上一对角。宙斯见骆驼不满足已有的庞大的身体和强大的
力气,还要妄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气愤不已,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
耳朵砍掉一大截。
这则故事说明,(A)____。
【丙】北风和太阳
北风和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而争论不休。他们决定比试一下,谁能
使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
住自己的衣服。北风见此刮得更猛烈,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
北风刮疲倦了,只能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
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的阳光射向大地。行人开始汗流浃背,
渐渐地忍受不了,不但脱光了衣服,还跳到旁边的河里去洗澡。太阳赢了。
这则故事说明,(B)____。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蚊子和狮子》中“蚊子”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寓言中的形象特点。根据甲文中的“蚊子吹着喇叭
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可知,蚊子拥有高超的战斗智
慧,知道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根据“蚊子战胜了狮子,又
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可知,蚊子骄傲自大,自
以为战胜了狮子就天下无敌,得意忘形,结果被蜘蛛消灭了。
首先,“蚊子”是一个拥有战斗智慧的形象,能扬长避短,战胜狮子;
其次,“蚊子”是一个在胜利之后骄傲自大、得意忘形,从而导致失败的
形象。(4分)
2.将后两则寓言的寓意补充完整。(4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贪得无厌的人,一见到别人的东西就眼红,最终连自己拥有的东
西也会失去(2分)
仁慈、温和与说服胜过强迫(或:待人处事时,疾言厉色或使用
暴力,是无法令人心服口服的,给人以温暖、安详,给人以尊重、爱语,
让人心生欢喜、心悦诚服,才能成功)(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寓言寓意。乙文中,骆驼羡慕牛的角,于是自己
也想拥有,可见他贪得无厌,见到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就眼红。结果宙
斯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耳朵砍掉了一大截。骆驼连自己本来就有的
东西也失去了。由此可得出寓意:贪得无厌的人,一见到别人的东西就眼
红,最终连自己拥有的东西也会失去。丙文中,北风狂暴而猛烈,结果人
们反倒添加了更多的衣服;太阳先是温和,再逐渐强烈,人们不但脱光了
衣服,还跳到河里去洗澡。从中可以看出,待人处事时,疾言厉色和暴力
不会让人信服,反倒是仁慈、温和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信服,从而达到自
己的目的。
3.通过阅读上面三则故事,你能总结出《伊索寓言》的特点吗?
(至少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篇幅短小;故事生动有趣,寓意丰富深刻;多借助动物、事
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讲故事;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意义。
(2分,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寓言特点。从篇幅上看,这三则寓言都不长,篇
幅短小。从内容上看,甲文中蚊子和狮子的战斗,乙文中骆驼的要求与最
终结果,丙文中北风和太阳的比试,都生动有趣。这三则故事虽然情节简
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得出:故事生动有趣,寓意丰富深刻。从写
作手法上看,这三则寓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甲文的写作对象是蚊子和
狮子,乙文的写作对象是骆驼,这三者同为动物;丙文的写作对象是北风
和太阳,这两者同为事物。可得出:多借助动物、事物,运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来讲故事。从寓意上看,甲文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儿成绩就骄傲自大
的人;乙文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丙文告诉人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
的正确方法。可得出: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意义。
24 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过基础 基础知识精准练
1.通假字。
(1)身亡所寄
“____”同“____”,______


没有
(2)其人舍然大喜
“____”同“____”,____________


解除、消除
2.古今异义。
(1)及其家穿井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挖掘、开凿
(2)国人道之
古义:______。今义:国家。
国都
(3)若屈伸呼吸
古义:____。今义:如,好像;如果。

(4)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______。今义:诬蔑别人使其受损害。
伤害
3.一词多义。
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
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这件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闻之若此______
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消息
(1)之
(2)闻
问之于丁氏__________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
介词,向
介词,在
其人曰________________
奈何忧其坏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那,那个
代词,它,指大地
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
日月星宿______
一天
太阳
(3)于
(4)其
(5)日
4.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动词的______用法,________
使动
使听到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关键词:国人、道、闻)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关键词:使)
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气体。(关键词:积气、耳)
(4)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个地方,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土块。(关键词:积块、四虚)
24 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过阅读 核心考点迁移练
一、课内精读。
(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回答问题。
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这件事情。(2分)
【解析】 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和翻译进行理解分析。“丁家挖井挖到了一
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宋国的
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这个事情。
2.教材变式“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原来是一个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有
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丁氏对这件事的表述不清楚,有歧义。②传播者没有经过事实调查,
道听途说。(2分,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穿井得一人”的误会主要由两
个原因造成。首先,丁氏对这件事的表述不清楚,有歧义。原文中丁氏说
“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挖井时找到了一个人,也可以理解
为他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即“得一人之使”。这也为后续的误会
埋下了伏笔。其次,传播者没有经过事实调查,道听途说。原文中“有闻
而传之者”表明这些人听到丁氏的话后没有进行核实,就直接传播出去,
甚至可能还加入了自己的主观判断。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导致了
“丁氏穿井得一人”的误会广为流传。综上所述,丁氏的表述不清和传播者
的不负责任是造成“穿井得一人”误会的主要原因。
(二)阅读《杞人忧天》,回答问题。
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怕天会塌下来。(1分)这则寓言嘲讽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忧发
愁的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
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结合文章内容,从“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中可知,杞人忧天的原因是:怕天会塌下来。这则
寓言嘲讽了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忧发愁的人。
4.《杞人忧天》中“晓之者”开导杞人的话是否科学?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该题,可结合实际情况来说明。在科学知识极其匮乏的情
况下,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晓之者”开导杞人的
话在今天看来是不科学的,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出古人对天、地的探求,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帮扶和温情,因此其精神是可贵的。
就现在的科学水平看,“晓之者”对天、地、日、星、月的解释是不
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1分)但在当时,其思想也算是相
当进步了。另外,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他人的做法,是值
得称赞的。(2分)
二、课内外对比阅读。
[2024杭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分)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
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
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国氏善为盗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
“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 。”向氏大
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 凿室,手目所及,亡不
探也。未及时,向氏以赃获罪,往而怨之。
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若失为盗之道至此
乎?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 吾稼,
筑吾垣,建吾舍。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
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 ?”
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
罪。”
(选自《列子·天瑞》,有删改)
【注】 ①穰:庄稼丰熟。②垣:墙。③殖:种植。④殃:罚。⑤聚:积
攒。⑥与:赐予。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夫 金 玉 珍 宝 ,谷 帛 财 货 人 之 所 聚 岂 天 之 所 与
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前句“夫金玉珍宝”的短句判断出,“金
玉珠宝”是并列词组,并且未中断,可推断“谷帛财货”也是并列词组,不
可中断,故在“货”后断句;“人之所聚”即“金玉珍宝谷帛财货”,故在“聚”
后断句;“岂天之所与”中有标志性词语“岂”,是反问句,不可中断;再结
合句意“金玉等珍宝,谷布等财物,那是别人积攒的东西,哪里是上天给
的东西”,故可断句为: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
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词。(3分)
语句 释义方法 释义
丁氏对曰 【词语推断】对答如流 (1)____________
喻其为盗之言 【查阅字典】①说明,告 知;②明白,了解;③比喻 (2)____(序号)
亡不探也 【课内迁移】身亡所寄 (3)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对答,回答

同“无”,没有
(3分,每空1分)
7.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4分)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 (2分。关键词:求、前后两
个“闻”、若)
齐国的国氏非常富裕,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向氏)从宋国到齐国,
请教国氏(致富的)方法。(2分。关键词:大、之、其、术)
8.结合文本内容,补全下列对话。(4分)
小文:为什么在这两则寓言中会产生这么大的误解?
小言:因为甲文中丁氏所言“穿井得一人”的本意是(1)_______________
_______,但其他人却理解为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乙文中向氏理解的“盗”
是(2)__________,但其实国氏所传授的“盗”指的是(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哦,我懂了。从这两则寓言中我也获得了一些共同的启示:(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一个人的
劳动力
偷盗财物
借助天地时
利来种植庄稼、建造房子、获取食物
凡事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4分,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寓意并补全对话。结合甲文“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可知,丁氏所言“穿井得一人”的本意是
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结合乙文“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可知,
向氏以为的“盗”是偷盗财物;结合“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
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可知,国氏所传授的“盗”
指的是借助天地时利来种植庄稼、建造房子、获取食物;据此得到启示:
对于听来的话(或消息),要认真思索,仔细辨别,进行调查研究,这样
才能了解真相。
【参考译文】
国氏善为盗
齐国的国氏非常富裕,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向氏)从宋国到齐国,
请教国氏(致富的)方法。国氏告诉他说:“我擅长获取外物。我开始获
取外物的时候,一年就充足了,两年就富足了,三年就五谷丰饶了。”向
氏非常高兴。他听明白了国氏获取外物的话,却不理解国氏获取外物的道
理,于是翻墙入院,凿洞入室,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
不长时间,就因盗窃来的赃物被发现而被判罪,就到国氏那里去埋怨他。
国氏说:“你是怎样获取外物的?”向氏说了他的情况。国氏说:“唉!
你不理解获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错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告诉你(应该怎么
做)吧。我获取天地的时令和地势,云雨的浇灌和滋润,山峦湖泽的生产
和养育,来种植我的庄稼,构建我的房舍。庄稼、土木、禽兽、鱼鳖,都
是上天生产的,哪里是我所拥有的?这样,我获取上天的东西却没有遭受
惩罚。金玉等珍宝,谷布等财物,那是别人积攒的东西,哪里是上天给的
东西?”
东郭先生说:“国氏获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所以
没有遭受惩罚;你获取外物的行为,是出于私心的盗窃行为,所以被判罪
受惩。”
读写结合·跟课文学写作
仿写结尾
请你模仿《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的最后一段,为
《穿井得一人》或《杞人忧天》写一个结尾。
【写法指导】续写结尾首先必须在把握原文内容、主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总结要符合原著,不能脱离原著想要表达的寓意。其次,要注意模仿《赫
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的“这故事适用于……的人”的结尾形
式。注意语言要准确、连贯,内容要符合寓言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作展台】
示例一:《穿井得一人》结尾:这故事适用于那些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随大流、缺乏思考的人。
示例二:《杞人忧天》结尾:这故事适用于那些徒然自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