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过拓展 古诗词曲强化练
秋词(其一)
1.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3分)
(1)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2)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借明丽的秋景抒发自己的豪迈诗情的
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古逢秋悲寂寥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3分,每空1分)
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作者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
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
否定,表现了诗人的自信豁达。(2分)
3.古诗学习重朗读,朗读中语气语调的表达,体现了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
理解。请从“轻松欢快”“沉静舒缓”“豪迈昂扬”中选择适合的语气语调,朗
读后两句诗,说说这样朗读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选择用“豪迈昂扬”的语气语调朗读后两句诗。(1分)后两句
诗的意思是:晴空之中,一只鹤振翅高飞,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
诗情也带到了蓝天。(1分)诗句描绘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一鹤凌云
的景象,这只凌云的鹤不仅表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昂扬的壮志,也
承载着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所以读的时候要用豪迈昂扬的语气语调。
(2分)
4.[2025镇江期末]新考法·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7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新秋夜雨
白居易
蟋蟀暮啾啾,光阴不少留。
松檐半夜雨,风幌满床秋。
曙早灯犹在,凉初簟未收。
新晴好天气,谁伴老人游。
(1)白居易在诗中,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意象
(景、物),将新秋的“寂寥”景象与内心的伤感联系起来。而刘禹锡却另
辟蹊径,他将视角转向秋空,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用形象的语言描述)。
(3分)
蟋蟀(或雨、风)(1分)
示例: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
白鹤用力推开云层,直冲云霄。(2分)
(2)这两首写秋的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诗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词》(其一)抒发了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积
极进取的豪迈情怀。(2分)《新秋夜雨》抒发了诗人对光阴易逝的伤感
惋惜,以及年老无人陪伴的孤独落寞之情。(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夜雨寄北
1.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3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
巴山夜雨涨秋池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想象着未来和亲人相聚在烛光下共话此时的思念,把
这句诗写在灯笼上,让温暖的光芒照亮团圆的期盼。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3分,每空1分)
2.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4分)
选文 《夜雨寄北》 《杞人忧天》
想象 情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塌地陷
典型 手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话展开
情感 表达 表达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讽刺那种为本来不用担
忧的事而担心发愁的
人。
回家团圆/回家团聚(1分,意思相
近即可)
虚实相生(或“虚实相衬”“情景交
融”等)(1分)
诗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
感伤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2分)
3.诗歌最后两句画面感极强,请你通过想象描述一下诗人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诗人终于回到家中。妻子早已在烛光下等
候,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人的脸庞。他们相对而坐,互相倾诉着离别后
的思念。诗人轻轻握住妻子的手,一起修剪着烛芯,回忆着巴山雨夜的
点点滴滴,那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而此刻的他们沉浸在
重逢的喜悦中,倍感温暖。(4分,按照温馨、美好的氛围,合理开展想
象即可)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除夜 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 除夜:除夕之夜。
(1)如果按照主题来分类,可以将两首诗同时放在哪个主题里( )
(2分)
C
A.送别 B.友情 C.思亲 D.壮志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主题辨析。《夜雨寄北》是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
写给远在长安的亲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阐发了孤
寂的情怀和对对方深深的思念。《除夜作》是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
除夕之夜,游子家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情,委曲婉转,感人肺腑。故选C。
(2)“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共”,与“旅馆寒灯独不眠”的“独”,词义相反,
却能表达相同的情感。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字表达的是诗人迫切想要和亲人团聚的愿望,(1分)而“独”字
则是反衬手法,通过写自己的孤独来表达与亲人团聚的心愿。(1分)二
者字面意思相反,但表达的目的相同。(1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3分)
(1)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阑卧听风吹雨
(2)读诗文可以感悟古人情怀。当你笑看人生,就能拥有陆游在《十一
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虽处境凄凉,却志在卫国戍边的爱国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3分,每空1分)
2.[2024郑州期末]本诗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与李商隐
《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都写了雨,表达的情
感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借“雨”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2分)《夜雨寄北》借“雨”表达了游子羁旅巴蜀的孤寂之感和对家人的
思念之情。(2分)
3.小亮在“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上分享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作》(其二),并和同学就朗读处理展开了讨论,请根据诗意,将对话补
充完整。(8分)
小亮:这首诗是陆游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时所作,当时诗人68岁。
朗读这首诗,首先要结合背景了解诗人的心境。
小雯:我从中读出了诗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虽然处境悲凉,但仍对国家有赤胆忠心
(或不念自己处境,而是忧国忧民)
小亮:由此看来,配乐朗诵时,背景音乐应选(2)___风格的。(填字母)
A.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B.凄冷悲壮,激昂慷慨
C.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D.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小雯:朗读诗词,要透过文字表面,体会诗人的心理,然后根据其内在情
感,确定朗读的语气。如第一句中,诗人表达了(3)_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心理,所以把“不自哀”作为重音来读。
B
不为自己的处境
悲哀
小亮: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露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御敌报国的英雄气,
又有(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诵读时,“铁马冰河”
与“入梦来”在语调上要有所区别。
面对政治现实的无奈(8分,每空2分)
鉴赏诗歌“三要”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的前提是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
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的,阅读、鉴赏诗歌就是要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
中表达的感情,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潼关
1.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3分)
(1)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
(2)谭嗣同《潼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展现出青年的生机与活力。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3分,每空1分)
2.[2024三明期末]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A.首句的“终古”点明潼关历史悠久,“高云”正面烘托潼关地势之高。
B.从第二句诗中,可以想象出诗人在潼关道上策马扬鞭的飒爽英姿。
C.第三、四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的奔腾壮阔及秦岭的巍峨
险峻。
D.这首七言绝句豪迈奔放,诗人将写景与言情巧妙地结合,含蓄又生动。
【解析】 A项,“终古高云簇此城”句意为“自古至今,高天的滚滚云涛簇
拥着这座城”,从侧面烘托出潼关地势之高,并非“正面”。故选A。
3.[2024枣庄期末]“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中的“河流”“山”
其实是诗人自身精神的投射,请说一说从这两句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
的少年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犹嫌束”,河流嫌弃拘束;(1分)“不解平”,山不知何谓平坦。
(1分)通过这两句诗,我看到了一个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
性解放的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