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阅读综合实践
过能力 单元学习任务群
任务一:单元复习整合
1.本单元的课文都有富于想象这一共性,都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来反映
现实。请结合下面的表格进行回顾。
课文 虚构的人物、情节 反映的现实 中心思想
《小圣 施威降 大圣》 小圣二郎神和大圣孙 悟空“一物降一物”的 (1)______过程在孙 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 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 迫、战胜黑暗势力和 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表现了孙悟空 (2) __________、不 畏强权、战斗到 底的精神 面对困难要有像孙悟
空一样坚毅的品质、
无畏的精神和随机应
变的能力
斗法
机智善战
课文 虚构的人物、情节 反映的现实 中心思想
《皇帝 的新 装》 愚蠢而又穷奢极欲的 皇帝被(3)________ __愚弄并上当 揭露了统治阶级 的穷奢极欲、挥 霍无度,深刻地 批判了当时社会 的病态 讽刺了自欺欺人的虚
伪和(4)______,
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
颗无私无畏、天真烂
漫的童心
两个骗子
愚蠢
续表
课文 虚构的人物、情节 反映的现实 中心思想
《女娲 造人》 叙述了(5)________ __的全过程 先民从自己的生 活出发,努力理 解人类的起源 表现了先民对人类自
身来源的好奇与求索
精神
《赫耳 墨斯和 雕像 者》 (6)__________的天 神赫耳墨斯在雕像者 的商店里碰壁 爱慕虚荣、妄自 尊大的人,往往 不被人重视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
他做出的(7)
______,而不在于他
的(8)______
女娲造人
自命不凡
贡献
身份
续表
课文 虚构的人物、情节 反映的现实 中心思想
《蚊子 和狮 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最 终却被(9)______消 灭 生活中有些人取 得了一点儿成绩 就得意忘形;一 些人打败过大人 物,却被(10) ________打败 “尺有所短,寸有所
长”,人们不能取得
一点儿成绩就得意忘
形
蜘蛛
小人物
续表
课文 虚构的人物、情节 反映的现实 中心思想
《穿井 得一 人》 宋国有户人家挖井 (11)_____________ _____,被误传为从井 中挖出一个人 流言经过再三转 述,往往会有悖 原意,以讹传讹 不要轻易相信传闻,
也不要轻易传播
(12)__________的
消息
《杞人 忧天》 杞国有个人担心 (13)__________ 有些人害怕不可 能的灾祸,徒然 自扰 告诫人们不要毫无根
据地(14)________
____________
节省了一个劳
动力
未经证实
天地崩坠
忧虑和
担心
续表
任务二:迁移运用提升
一、[2025随州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9分)
太阳和蜉蝣
汤 汤
一只蜉蝣从水里一点一点钻出来。远远的天边,一个红红的家伙一点
一点冒上来。蜉蝣高兴地和他打招呼:“你好,你很神奇呀,你一来,这里
就亮了。”
“你好,小蜉蝣。”“你认识我?你是谁呀?”“我是太阳。”“太阳,我
好快乐呀,我有一天生命,你和我一样吗?”
太阳没有回答,往上走了走,一个太阳和一只蜉蝣没法说那么多。
蜉蝣扇着细小的翅膀飞呀飞,这里瞅瞅,那里瞧瞧。一切都这么新鲜,
一切都这么好看。
“我是蜉蝣,你是谁呀?”“我是蜻蜓。”“我是蜉蝣,你是谁呀?”“我
是狗尾巴草。”
“我是蜉蝣,你是谁呀?”“我是蜘蛛。”“我是蜉蝣,你是谁呀?”“我
是蒲公英。”……
蜉蝣好快乐。她一抬头,看见太阳比原来高了许多。“你要去哪里
呀?”“走到天那边,这样一天就过完了。”太阳说。“我们都有一天生命,
我们多么幸运!”蜉蝣说。
太阳不再说话,和一只小蜉蝣能说清楚什么呢。
这时,一只蝌蚪叫住蜉蝣,说:“你可以当我的见证者吗?见证我脱
掉尾巴,长出四肢,变成青蛙。”“我很愿意,我有一天生命呢。”“一天?
我变成青蛙需要两个月,从小青蛙变成大青蛙需要一两年。”“那是多久?”
“一个月有很多很多天,一年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天。”
“哦……这样啊……我等不到你变成青蛙了。”
蜉蝣遇见一只野鸭,她正在孵蛋。野鸭说:“我有十颗蛋,每颗蛋里
藏着一个孩子,孩子们会从蛋里钻出来,非常非常可爱哦。”“太有趣了,
我要在这里等他们出来,我有一天生命呢。”“一天?可等他们钻出来至少
还要十天呢。”
“哦……这样啊……我等不到……你可爱的孩子们了。”
蜉蝣停在一个花蕾上歇息。“我是一朵非常美丽的花哟,等我开了,
你就知道了。”“好呀,我在这里等你开,我有一天的生命呢。”“一天?可
我明天才开呀。”“明天是什么?”“今天过去就是明天。你只有今天,没有
明天吗?”
“哦……这样啊……我等不到……你最美丽的样子了。”
【A】蜉蝣好半天不再飞……
太阳走到了她头顶上。“你难过了?”太阳问。“有一点。”蜉蝣说,
“如果只有一天生命,你不难过吗?”太阳说:“哦,我活了很久很久,还
能活很久很久。”
蜉蝣没有说话,在阳光里飞呀飞,小小的身体那么美。
“太阳,一天之外是怎样的?”虽然和一只蜉蝣很难讲清楚,太阳还是
很认真地和她说:“白天过去是黑夜,黑夜过去是白天。”“哦,是这样啊。”
“春天过去是夏天,夏天过去是秋天,秋天过去是冬天,冬天过去是
春天,春天过去是夏天……”
“现在是夏天。”“哦,是这样啊。”
“有晴天,有雨天,有刮风天,有下雪天……今天是晴天。”
“是这样啊。如果……我有很多天就好了。”
【B】蜉蝣发了一会儿呆,又说:“可我有整整一天的生命啊。”太阳
想,一天有什么用呢?
小小的蜉蝣从一株草飞到另一株草,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她发现
飞得越高,看见的世界就越大。
“世界有多大?”蜉蝣问太阳。虽然和一只蜉蝣很难讲清楚,太阳还是
很认真地和她说:“世界很大,这片洼地以外,有村庄,有城市,有田野,
有草原,有森林,有沙漠,有戈壁,有大海,有大河,有高山,有冰
川……”
小小的蜉蝣从草尖飞到树梢,从低的树飞到高的树。
“太阳,你在往下走呢。”“是的,走到你看不见我,一天就过去了。”
“哦,我的一天快过去了。”
太阳以为蜉蝣会伤心,正要说几句安慰的话,可她又飞起来了。
“谢谢你告诉我这么多,现在我要飞向你。”
“我很远。”“我不怕远。”
“你飞不到的。”“我想试试。”
“我真的很远。”“飞一点,就会近一点。”
“那么,我等你。”
蜉蝣透明的小翅膀多么闪亮,她一闪一闪,一闪一闪,朝着太阳飞去。
太阳为她停住脚步。
飞着飞着,飞着飞着,蜉蝣飞不动了。她收拢翅膀,任小小的身体一
点一点飘落。她落向水面的时候,太阳也落了下去。
天黑了。
天又亮了。
太阳照在这片洼地上,
照着一切微小而珍贵的生命。
(选自《太阳和蜉蝣》,有删改)
2.下面的朗读设计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C
A.“你认识我?你是谁呀?”朗读设计:用上扬的语调,表现出小蜉蝣的惊奇、喜悦,
对世界的好奇、天真。
B.“哦……这样啊……我等不到你变成青蛙了。”“哦……这样啊……我等不到……
你可爱的孩子们了。”“哦……这样啊……我等不到……你最美丽的样子了。”朗读
设计:这三个句子朗读时声调和语速要一句比一句低,一句比一句慢,表现出小
蜉蝣心情的变化。
C.“我很愿意,我有一天生命呢。”朗读设计:重读“愿意”,表现出小蜉蝣认为一天
时间很长,感到很骄傲。
D.小小的蜉蝣从一株草飞到另一株草 ,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朗读设计:
两个分句间要连贯地朗读,传达出小蜉蝣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地认识这个广大
世界的急切。
【解析】 本题考查朗读设计。根据第9段“这时,一只蝌蚪叫住蜉蝣,说:
‘你可以当我的见证者吗?见证我脱掉尾巴,长出四肢,变成青蛙。’”可
知,在“我很愿意,我有一天生命呢。”这句话中,可以重读“愿意”,以表
现出小蜉蝣对于当见证者、看生命蜕变的积极态度。小蜉蝣在这里并没有
表现出对一天时间长度的骄傲,她只是单纯地表达了自己愿意在有限的时
间里去做这些事情,体现了她的乐观、积极和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故选
C。
3.阅读文章,完成小蜉蝣的人生旅程。(3分)
认识身边的事物(如答“太阳”“蜻蜓”“狗尾巴草”等具体的词语亦可)
时间
用有限的生命努力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或“尽力飞向太阳”)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第(1)空,根据题干中“对世界的认
知”这一提示,可定位到第2~7段,根据这几段内容,可概括为:认识身边
的事物。第(2)空,根据题干中“一天、两个月、明天、春夏秋冬……永
恒”这一提示,可定位到第9~25段,根据这几段内容可知,此部分是蜉蝣
对时间的理解。第(3)空,根据题干中“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这一提示,
可定位到文章第30~36段,根据这几段内容可知,蜉蝣虽然只有一天的生
命,但是她也愿意追寻太阳的脚步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据此可概括为:
用有限的生命努力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4.请从A、B两处中任选一处给小蜉蝣补写一段内心独白。(3分)
【A】蜉蝣好半天不再飞……
【B】蜉蝣发了一会儿呆。(她在想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A处:唉,与他们相比,我的生命竟然是这样的短暂!小蝌
蚪变青蛙,小鸭子从鸭蛋里出生,一朵花的开放,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美
好的事物我都没有办法去感受和欣赏,真是让人沮丧,这么短暂的生命
有什么意义呢!
示例二:B处:哦,太阳讲的白天黑夜、春夏秋冬多么美好和丰富啊,真
让人向往!可惜我的生命太短,不能去一一感受。嗯,不过,有什么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呢?与其感伤,不如努力向上飞翔,去经历更加广阔的天地。
(3分,任选一处补写皆可)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内心独白。如选择A处,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蜉
蝣通过与蝌蚪、野鸭、花蕾的对话慢慢意识到了自己生命的短暂,这让她
感到有些沮丧和无奈。因此使用第一人称,围绕蜉蝣的沮丧心理进行拟写
即可。如选择B处,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蜉蝣通过与太阳的对话,知道了
时间的变化,也有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自我价值
的追寻,她并不沮丧,而是愿意飞得更高,去看更大的世界。因此使用第
一人称,围绕蜉蝣对生命的积极思考拟写即可。注意突出小蜉蝣心理变化
的历程:由对自身生命有限的感伤到对无限时空的向往,最后正视现实,
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5.跨学科·美术本文是一个绘本的文学脚本,如果让你给绘本中的蜉蝣画
上颜色,你会用什么颜色呢?请结合文本作出合理解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我会给她画上绿色。文中描述她从水里出来,生活在草丛之
间,我觉得绿色与它生活的背景更和谐,也更符合现实逻辑;同时小蜉
蝣是弱小而又坚韧的生命的象征,绿色代表生命坚韧而又绵绵不绝的生
长,与作者给小蜉蝣安排的角色意义很一致。因此,我会选择绿色来为
蜉蝣画上颜色。
示例二:我会给她画上金色。首先,金色代表着光明和温暖,蜉蝣在短暂
的生命中,一直追寻着太阳,向往着光明和未知的世界,金色能够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体现这种追求和向往。其次,金色也象征着珍贵和独特。蜉蝣的生命
虽然短暂,但她却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珍惜每一刻,这种精神是珍贵
而独特的。最后,金色还给人一种美丽而闪耀的感觉,这与蜉蝣在故事
中美丽而闪亮的形象相符。因此,我会选择金色来为蜉蝣画上颜色。
(4分,此题答案开放,但阐述的理由要有文本依据,且符合逻辑,评分
时注意从这个层面给出区分度。)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理解。根据题干要求,深入理解文本,把握
蜉蝣的形象特点、情感变化以及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为绘本中的蜉蝣
设定一个合理的颜色即可。
6.新考法·分层赋分作者为何选择“太阳和蜉蝣”这组形象来创作这个故事?
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体说明:根据文意理解“太阳”和“蜉蝣”这两个形象,进而形成有意
义的关联,由此推导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本题分层赋
分,满分6分,每一层级表述有欠缺的酌情扣分。示例如下:
第三层级:思维全面深入,能形成有意义的关联,将理解上升到生命意义
层面。
示例:太阳非常巨大,既了解天地的广袤,也拥有永恒的时间。蜉蝣非常
微小,只在洼地里活短暂的一天。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一天刚好是蜉蝣从
出生到逝去的一生,太阳是蜉蝣一生的见证者、陪伴者。作者选择太阳
和蜉蝣进行对话创作故事,永恒与短暂、伟大与渺小,两个形象具有极
大的反差又有本质的相同,都展示着生命的美好与珍贵。这样的形象组
合更能引发读者对时空、生命的深度思考:时空无垠,生命不息。每一个
如蜉蝣般微小的生命,都是珍贵的,都要不断成长、努力生活。这样的
生命,一样值得我们尊重。
第二层级:思维较深入,理解问题较全面,能形成关联但意义不大。
示例:太阳非常巨大,既了解天地的广袤,也拥有永恒的时间。蜉蝣非
常微小,只在洼地里活短暂的一天。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一天刚好是蜉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出生到逝去的一生,太阳是蜉蝣一生的见证者、陪伴者。作者选择伟
大的太阳与渺小的蜉蝣进行对话创作故事,两个形象形成了极大反差。
第一层级:思维较肤浅,理解角度较单一。
示例:太阳非常巨大,既了解天地的广袤,也拥有永恒的时间。蜉蝣非常
微小,只在洼地里活短暂的一天。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分析。作者选择太阳和蜉蝣这两个具有极大反差的
形象进行对比,能引发读者对时空、生命的深度思考——时空无垠、生命
不息,表现了“不同的生命同样美好与珍贵”的思想,表达了“每一个生命,
哪怕是像蜉蝣一样微小而短暂的生命,都值得尊重”的主题,发人深省。
二、[2023杭州期末]星火社要创编一个寓言舞台剧,下面是
选录的寓言,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13分)
【甲】狐狸腹张
野狐旷日饥饿,身瘦臞。就鸡栖窃食,门闭无由入。逡巡 间,忽睹
一隙,仅容其身,馋极,则伏而入。数日,饱饫欲归,而身已肥,腹干张
甚,隙不足容。恐主人见之也,不得已,又数日不食,则身瘦臞如初入时,
方出矣。
(选自利玛窦《畸人十篇》,有删改)
【乙】盲苦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 失手,
必坠深渊已。过者告曰:“毋怖,第 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
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选自刘元卿《贤弈编·应谐录》)
【注】 ①逡巡(qūn xún):迟疑徘徊、欲行又止或后退的样子。②楯
(shǔn):栏杆的横木。③自分:自己料想。④第:只管。
【自主梳理,明确文意】
7.请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指导,解释加点字。(4分)
原文语句 方法指导 举例说明 释义
就鸡栖窃 食 语境推测 法 后边的“鸡栖”是窃食的地点“鸡 窝”,所以“就”应该是一个相匹配 的动词。 (1)________
________
方出矣 词典查询 法 ①方形;②方向,方位;③介 词,正当;④副词,方才。 (2)____
(填序号)
到,前往
④
原文语句 方法指导 举例说明 释义
有盲子道 涸溪 词类活用 推测法 《狼》“一狼洞其中”中的“洞”是名 词活用作动词,“挖洞”的意思。 (3)________
_________
蚤知即实 地 通假字推 测法 《杞人忧天》“舍然”一词中的“舍” 读作shì,同“释”,解除、消除。 (4)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经过,
路过
同“早”,早点(4分,每空1分)
续表
【探究写法,揣摩表演】
8.两篇寓言都运用了对比夸张的写法,生动地表现形象特点。请你结合文
章内容,借鉴甲文的示例,填写乙文的表演笔记思维导图。(5分)
两手攀楯,兢兢握固(1分)
自哂(1分)
表演时要侧重于对比前后的神态、动作。刚失坠时,战战兢兢,紧握栏杆的横木。要表现出害怕紧张的情态,对他人的提醒也要表现出不信任,可以用摇头、颤抖等动作体现心理活动。结尾时要表现出如释重负和自我嘲笑,可以用苦笑、叹气、揉搓手臂等神态、动作体现心理活动。(3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1)结合“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
两手攀楯,兢兢握固”可得:两手攀楯,兢兢握固。(2)结合“乃自哂曰”
可得:自哂。(3)表演时要侧重于盲人刚失坠时和从桥上掉下后的神态、
动作的对比。根据“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已”可知,
可通过紧握栏杆的横木,身体颤抖的动作来表现刚失坠时的紧张与恐惧。
根据“盲子不信,握楯长号”可知,可用摇头、大声呼喊等动作来表现盲人
并不相信过路者说的话。根据“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
耶!’”可知,当他失手坠地后,心里放松下来,发现即使掉下来也不会受
伤。根据“何久自苦耶”可知,可用苦笑、叹气、揉搓手臂等表情和动作来
表现他此时的自嘲之意。
【感悟道理,舞台独白】
9.舞台表演最后以角色心灵独白作为结束。请你仿照示例,结合阅读感悟,
以第一人称口吻,替甲文的“野狐”或乙文的“过者”写一段心灵独白。(4分)
【示例】蚊子悲叹道:“狮子是百兽之王,我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
抓住它鼻子的弱点战胜了它,却被这小小的蜘蛛用网给困住。我的盲目自
满使我疏忽大意,后悔也晚了!”
(改编自《蚊子和狮子》)
野狐大悟曰:“A.____”
过者叹息曰:“B.____”
示例一:A.鸡舍的门本来是关着的,我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成功进
入鸡舍偷鸡吃。没想到吃得太饱,没法从原来的缝隙里出来,只好饿瘦
了再出来。是我的贪心导致我继续挨饿啊!
示例二:B.这个盲人固执己见不听我的劝告,而使自己遭受不必要的困
扰。总是陷入空想,抓住某点感受就自恐命危的人,看到这个盲人可以
醒悟了吧!(4分,任选其一作答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故事的寓意。甲文中的狐狸因为贪心而陷入困境,
因此“野狐”的心灵独白应围绕“不能贪心”来写;乙文中的盲人固执己见不
听从别人的劝告,因此“过者”的心灵独白应围绕“不应该因为固执己见而
拒绝接受他人的建议”来写。注意仿照示例,运用第一人称作答。
【参考译文】
【甲】狐狸腹张
野外的狐狸整天挨饿,身子很瘦。(狐狸就)来到鸡舍偷鸡吃,鸡舍
的门关着,(狐狸)不能进去。(狐狸正在鸡舍外)迟疑徘徊时,忽然看
见有一个缝隙,只能容纳狐狸的身子,(狐狸)馋极了,于是就伏下身子
挤进了鸡舍。几天后,狐狸吃饱了想回去。但是它的身子已变得肥胖,腹
部鼓胀得圆滚滚的,缝隙已容纳不下它了。狐狸唯恐主人发现自己,不得
已,又接连几天不吃东西,这样身子又瘦得像当初进来时那样了,这才逃
了出去。
【乙】盲苦
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足坠落,(他)两手攀住
栏杆的横木,胆战心惊,抓得紧紧的,自己料想只要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
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就是实地了。”盲人不相信,握紧
栏杆的横木大声呼号。时间长了,力气用尽了,便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
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是实地,何必长时间为难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