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习题课件含答案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习题课件含答案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7 09:3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
任务一:名著人物分析
1.学校将开展“《西游记》人物大家谈”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按要求完成
下面小题。
(1)下表是某同学为《西游记》中牛魔王、猪八戒、白龙马、蜘蛛精四
个形象制作的卡片,有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形象 相关情节 物性 人性
A 牛魔王 摩云洞激战孙行者 力大无穷 本领强大
B 猪八戒 高老庄娶妻当赘婿 喜睡厌动 贪闲爱懒
C 白龙马 宝象国化龙救三藏 负重前行 忠心耿耿
D 蜘蛛精 盘丝洞设计骗唐僧 结网捕食 奸诈狡猾
C
【解析】 C项,“宝象国化龙救三藏”体现出的白龙马的人性应该是“机智
聪明”。故选C。
D项,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与孙悟空无关,
因此也无法得出“孙悟空对自我的战胜”这一结论。故选D。
(2)读完《西游记》,同学们发现,书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形象,那就是
孙悟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D
A.从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
强的追求。
B.从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
尊的捍卫。
C.从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
由的渴望。
D.从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中可以看出孙悟空
对自我的战胜。
(3)活动中,下面一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论。请谈谈你的看法,并
结合名著内容简述两点理由。
《西游记》中的沙僧是一个才能平平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沙僧是一个才能平平的人。他协助猪八戒捉拿黄袍怪,仅
几个回合就被抓走了;银角大王来捉唐僧,他虽然奋力抵挡,但很快被
制伏了。
示例二:沙僧不是一个才能平平的人。在流沙河,孙悟空和猪八戒联手
都收服不了他,说明他本领高强;取经路上,他经常调解团队内部的矛
盾,这种能力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比不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三:说沙僧才能平平不公平。取经路上,因为分工不同,他主要负
责挑行李和陪护师父,相比之下显得才能平平;但他是有高强本领的,
在流沙河,孙悟空和猪八戒联手都没能收服他。
(4)有同学认为孙悟空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结合《西游记》整本书
的阅读体验,请你为这位同学的看法找出一个情节作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发现水帘洞。孙悟空胆大心细,跳入瀑布泉中探索,发现
瀑布后的铁板桥和桥后的水帘洞。
示例二:拜师菩提。孙悟空认为海外必有神仙,独自渡海至西牛贺洲探
索,拜师菩提祖师修行。
示例三:偷取人参果。孙悟空发现人参果遇土即入,十分好奇,后来询
问土地公才知道原委,用衣服兜住才拿到三个果。
示例四:收取金箍棒。发现定海神针能随心意变化,十分好奇,不断尝
试用心意和金箍棒沟通,直至金箍棒缩至二丈长短、碗口粗细。
【解析】 本题从名著人物的角度考查整本书阅读。题干中的“依据”一词,
提示要从《西游记》整本书中找出能体现孙悟空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
具体情节来作答。故所拟答案既要紧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一要点,又
要有具体的情节阐述。
任务二:专题活动探究
2.班级将要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专题。
(1)专题一:困难与方法
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有道是:方法总比困难多。唐僧师徒取经
路上的诸多故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道理。请举一例加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时受阻于火焰山,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悟
空先是钻入铁扇公主腹中,却得到一把假扇。后来悟空变成牛魔王从铁
扇公主那里骗走真扇,但回途中却被牛魔王骗回。最终孙悟空和猪八戒
等人大战牛魔王,逼得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扇灭火焰。唐僧师徒得以继
续西行。可见,在人生中遇到困难时,要多角度思考,想方设法解决问
题,最终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2)专题二:谁是主人公
关于《西游记》的主人公是唐僧还是孙悟空这一问题,同学们有不同
的看法。你认为是谁?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我认为唐僧是主人公。《西游记》的中心事件是西天取经,
而唐僧是取经团队的核心。在取经路上,他经得起四圣试禅心的考验,
不为西梁女王的情意所动,不仅自己有执着的信念,还促使团队成员坚
定意志,最终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真经。
示例二:我认为孙悟空是主人公。《西游记》先从孙悟空写起,讲述他
的身世和他大闹天宫的故事,树立其英雄形象;后来,他三打白骨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战红孩儿,一路降妖除魔保护唐僧取得真经。从整部小说来看,他是
作者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
(若有其他观点,解释合理亦可)
(3)新课标·探究性设问 专题三:三复情节
小宛同学在名著专题探究活动中发现,古典小说有一种情节设计叫“三
复情节”。请你根据任务,跟小宛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探究 主题 古典小说中“三复情节”的设计特色
艺术 特色 “三复情节”的过程表现为:进展→阻塞→进展→阻塞→进展→完
成。
“三复情节”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有变化、有发展,逐步展
现人物形象,凸显主旨。
阅读 实践 任务:请依据“三复情节”的过程表现,串联《西游记》中“三调芭蕉
扇”的内容。
续表
探究 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火焰山阻挡了师徒四人西行的去路,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
扇。第一次,孙悟空诚心借扇,却被铁扇公主一扇子扇走,后来
孙悟空用计钻入铁扇公主肚子里强行借扇,却借来一把假扇。第
二次,孙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样子骗取真扇,但牛魔王变成八戒的
样子将扇子骗了回去。第三次,孙悟空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取得真
扇,成功扇灭火焰山的火。“三调芭蕉扇”表现出孙悟空机智聪明、
神通广大以及不屈不挠的形象。
续表
任务三:语段拓展实践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却说那妖精,脱命升空。原来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杀妖精,妖精出神去
了。他在那云端里,咬牙切齿,暗恨行者道:“几年只闻得讲他手段,今日果
然话不虚传。那唐僧已是不认得我,将要吃饭。若低头闻一闻儿,我就一把
捞住,却不是我的人了。不期被他走来,弄破我这勾当,又几乎被他打了一棒。
若饶了这个和尚,诚然是劳而无功也。我还下去戏他一戏。”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
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
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 ”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
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
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 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
来。”……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
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
(选自《西游记》,有删改)
(1)新考法·通过邮票考查名著阅读 小伟同学收藏有三枚《西游记》邮
票(如下图),其中与选文内容相关的一枚邮票是___(填写字母);按照小
说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三枚邮票应排序为___、___、___(填写字母)。
C
B
C
A
A.天竺收玉兔
B.流沙河收沙僧
C.三打白骨精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主要包含两问。第一问,首先要结
合选文判断对应情节。根据第一段“妖精出神去了”、第二段“变作个老妇人”、
第三段“又出化了元神”等可知,选文出自“三打白骨精”这一情节。然后从三
枚邮票中进行选择,即选C。第二问,作答的关键是根据自己阅读《西游记》
的知识积累,判断这三个情节的先后顺序,即流沙河收沙僧(第二十二回)
→三打白骨精(第二十七回)→天竺收玉兔(第九十五回)。
(2)新考法·融名著人物形象分析与仿写于一体 请从猪八戒、沙僧中任
选一个人物,参照下面的示例,仿写句子。
示例:孙悟空神通广大,勇敢无畏,是取经队伍的开路先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猪八戒不怕苦累,战斗勇猛,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示例二:沙僧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是取经路上的有功之臣。
(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
【解析】 本题依托句子仿写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作答本题,可
参照以下步骤。
第一步:分析所给示例的结构。
孙 悟 空 神 通 广 大, 勇 敢 无 畏,
(人物名字)+[(四字)人物形象]+[(四字)人物形象]+
是取经队伍的开路先锋。
(在取经队伍中的作用)
第二步:选定人物进行仿写。首先,从猪八戒、沙僧两个备选人物中
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的;然后,根据阅读积累,分析其形象特点和其在取
经队伍中的作用;最后,按照示例仿写。如选择沙僧,可从他在取经途中
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角度来仿写;如选择猪八戒,可从他不怕苦累,多
次帮助孙悟空斩妖除魔的角度来仿写。
任务四:阅读方法运用
4.阅读名著时,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
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
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
使用的。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1)在学习《西游记》时,某学习小组列出了两个学习主题,请从中任
选一个主题,分析其适合使用“精读”还是“跳读”,并简述理由。
主题一:从“五庄观偷吃人参果”这一情节中探寻师徒四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主题二:孙悟空在《西游记》整本书中“流眼泪”的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主题一适合精读,只有通过圈画师徒四人在吃人参果一事
上的具体言行表现,并反复研读,才能使归纳和总结言之有物,从而探
寻出师徒四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
示例二:主题二适合跳读,只有通过跳读,才可以快速地从整本书中找
到孙悟空每一次“流眼泪”的经历,比较清晰地梳理出孙悟空作为“英雄”
脆弱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显得更真实。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方法。本题应根据阅读目的来选择阅读方法。
如果需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分析角色性格等,通常选择“精读”;而如果
只是为了查找特定信息或事件,则可以选择“跳读”。如果要从“五庄观偷
吃人参果”这一情节中探寻师徒四人各自的性格特点,需要深入理解文本,
关注细节,体会角色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种情况下,“精读”是更合适的
阅读方法。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我们可以捕捉到师徒四人在面对偷吃人参
果这一事件时的反应和态度,从而分析出他们的性格特点。若要查找孙悟
空在《西游记》整本书中“流眼泪”的事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全书。
相反,可以通过“跳读”的方式,快速浏览相关章节,寻找与孙悟空流泪相
关的情节。这种方法效率更高,能够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梳理出孙悟空
作为“英雄”也有脆弱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显得更真实。
(2)为了探究《西游记》中唐僧“立场坚定”的性格特征,请你仿照示例,
从下面两个回目中任选一个并结合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示例: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适合跳读,因为这一回写唐僧责怪
孙悟空打死强盗,表现了唐僧的善良仁慈,与表现唐僧的“立场坚定”无关。
第____回适合____(选填“跳读”或“精读”),因为____
示例一:二十七 跳读 这一回写唐僧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听信八戒的
挑唆,将孙悟空驱逐出取经队伍,表现了唐僧的过分慈悲、善恶不分,
不能表现唐僧的“立场坚定”。
示例二:五十九 精读 这一回写的是唐僧师徒途经火焰山,遭遇困难,
唐僧坚持去往“有经处”,表现了他的“立场坚定”。
(任选一个,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名著人物形象。从题目中的“唐僧‘立场坚定’的性
格特征”出发,去挑选符合这一特点的回目即可。在《西游记》中,唐僧
的“立场坚定”主要表现在他对取经任务的不懈追求和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上。
因此,在选择回目时,需要关注那些能够体现唐僧这些特质的情节。如果
回目中的内容能够直接体现唐僧的“立场坚定”,或者通过精读该回目能够
使人更深入地理解唐僧的这一性格特征,那么就选择精读。反之,如果回
目中的内容与探究的主题关联不大,或者即使精读也难以获得更多关于唐
僧“立场坚定”的信息,那么就选择跳读。
任务五:名著对比联读
5.班级同学将《西游记》与《朝花夕拾》进行联读,请完成以下任务。
孙悟空的三次离开
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
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
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
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
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
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
来。”(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续表
鲁迅的三次离开
好。那么,走罢!(《琐记》)
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琐记》)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
且离开这仙台。(《藤野先生》)
(1)概括悟空三次离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杀六贼被唐僧骂后,负气离开;第二次三打白骨精后,跪下叩头,不忍拜别;第三次诛草寇后,回头求情,求情失败再到观音处诉苦。
续表
(2)有人说:“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归来。”结合上述材料以及名著内容,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三次离开,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以成长
为变化。尤其是第三次离开,不同于前两次的愤而离开、无奈离开,他
尽管委屈不忍,却懂得了寻求帮助,意识到了外界力量的重要性,这是
他处世的进步。《朝花夕拾》中衍太太等市侩小市民的流言,使鲁迅离
开绍兴,“寻别一类人们去”。到了南京,水师学堂的“乌烟瘴气”与矿路
学堂的“一无所能”,让鲁迅产生了去国外看看的念头。他先到东京,再
到仙台跟随藤野先生学医。受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影响,他最终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弃医从文,走上文艺运动之路。鲁迅的每一次离开,都是为了寻求更
好的救国救民的方法。由此,我赞同“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归来”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