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综合能力测评卷(习题课件含答案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综合能力测评卷(习题课件含答案解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07 09:4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下面是班会主持人小豫准备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
他判断。(4分)
阅读,让我们如沐春风,增长见识。通过阅读,我们结识了满怀热忱,
执一把手术刀救死扶伤的白求恩,明白了做人不能心胸狭ài;通过阅读,
我们看到了朱德一生不辍劳作的母亲,感悟到了人间最无私宽厚的母爱;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血雨xīnɡ风的革命征程的艰辛,体会到了陈毅等革
命者置生死于度外,定要“取义成仁”的壮烈情怀。书海中蕴含着灼热的理
想信仰、炽烈的家国情怀。阅读,让人思接千里;阅读,让人心游万仞。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én
chuò(2分,每空1分)
(2)根据语境,将语段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工整书写在下面。(2分)
心胸狭ài( ) 血雨xīnɡ风( )

腥(2分,每空1分)
2.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B
A.女排夺冠的捷报传回中华大地,引起举国的欢呼。(胜利的消息)
B.朱德到了云南后,从家信中得知,母亲不仅没有反对他的举动,反而给
了他很多慰勉。(因精神上得到满足而心情安适)
C.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D.那些在体育锻炼中意志不坚定的孩子,将来在工作上也可能拈轻怕重,
挑肥拣瘦。(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解析】 B项,此处“慰勉”的意思是安慰勉励。故选B。
3.“家风”是给世代家族成员树立的价值准则。民间有许多关于家风的对联,
请你从下列句子中,选择其中两句,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在材料的横线上。
(2分)
《礼记·乐记》曰:“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中国自古以
来重视家风,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克勤克俭”等优良家风家训流传至今,
也有诸如“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俗语警示世人。《曾国藩家书》在平淡的家
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诫子书》字里行间是对儿子的教诲。传统文化中
提倡的长幼有序、仁爱和善、礼义廉耻等已经成为嵌入骨髓的民族基因。
宗传后稷家声远(忠厚传家远)
学绍濂溪道脉长
(诗书继世长)(2分,每空1分)
宗传后稷家声远 忠厚传家远
互谅互帮邻里温馨 德勤孝义传家宝
学绍濂溪道脉长 诗书继世长
4.读书可以让我们汲取人类文化的营养,让我们的心灵世界逐渐变得广阔,
变得丰富多彩。学校开展了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读书周活动,请
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
(1)任务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
习近平主席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出多项读
书的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
浩然之气”。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是
热爱读书的典范,他们将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都是热爱读书的典范,他们将读书当作一种
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3分)
(2)任务二:目前,“亲子阅读”越来越受重视。因此,“亲子阅读”也成
为这次读书周的重要环节之一。某同学为这次读书周“亲子阅读”设计了一
个徽标(见上图),请仔细观察,为其设计一则宣传语,不超过20个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大手牵小手,书香更持久。(2分)
(3)任务三:在读书周期间,有同学质疑:如今网络发展极其迅速,电
子书在网上比比皆是,我们现在还需要阅读纸质图书吗?对此,请说说你
的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需要。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网
络时代,数字化阅读往往是碎片化、快餐式、随意性的,是一种浅阅读。
对于深层次阅读而言,传统纸质阅读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强化对纸质
图书的阅读,发现并重视传统纸质阅读的价值,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
有的文化自觉。(大意对即可,3分)
二、现代文阅读(16分)
该我谢谢你
陈 果
①74岁的罗老送我一本书。他新写的。倒也不奇怪,老先生早就出过
书,我也不止一次读过他的“骑行三部曲”。思想谈不上高深,文笔离“精
妙”二字也还有距离。老先生虽爱学习,毕竟只念过3年书。但是当我倦了,
累了,取出一本,读上几页,立刻会变得精神起来,这就奇怪了。
②说到罗老,骑行圈中的人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
神所感动,没有一个不认为他是个人物。退休10多年,罗老和他的自行车
几乎走遍了全国所有省份。走遍了川藏、滇藏、新藏、青藏4条进藏线路。
“三部曲”记录了他骑行生涯里的3次壮举。之一,2005年骑行川藏线,由
此写下的骑行日记印行10多次。之二,3年后,征战新藏线,挑战“天路中
的天路”。之三,2014年3月18日,他从全球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四川
省雅安市宝兴县邓池沟出发,历时115天,行程3万里,抵达法国西南部的
埃斯佩莱特市,传播大熊猫文化。
③那一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他信奉“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期待为国
家间的文化交流贡献普通人的力量。路线是精心设计过的:四川到甘肃,
勾连南北丝路;西出新疆,取道中亚,沿古丝绸之路一路向前。
④罗老此行,收获超出预期。他成了埃斯佩莱特的“荣誉市民”,当地
官方的欢迎仪式、酒会、采访,让他眼花缭乱。回国没两天,罗老关掉了
手机。他的粉丝找不到他,执意请他代言产品的商家找不到他,老战友老
同学也找不到他。他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回到路上—
—只不过,这条路,不是借助脚,而是借助手和大脑。他要写下属于自己
的游记,像徐霞客那样。
⑤这注定是一场更苦更累的跋涉。一年多时间里,睁开眼他就在写,
晚上躺到床上,还在思考接下来怎么写。自记忆和情感深处涌出的浪花,
再普通他也当宝贝一样珍惜。
⑥法国归来一年多后,罗老自己的游记也写出来了。
⑦那之后,我和罗老熟络起来,渐渐得知了他的过往。罗老曾当过工
程基建兵,身体里有内伤,他以骑行的方式强健体魄,疗愈身体。我还知
道他不收赞助、不为产品代言。对人的一生,他有清晰独到的理解:“人
到世上走一遭,不是为钱而来的,不是为物而来的,是为了看见、感知这
个世界而来的,是为了满足内心对美好、精彩、自由的期待而来的,为梦
想而来的。”
⑧“一息尚存,继续努力”,在罗老身上得到充分体现。3年前,他筹
建了自己的骑行游历博物馆,拿到了官方颁发的“执照”。他的博物馆不仅
引来了十万之众的国内参观者,还吸引了有缘造访的国际友人。
⑨之前做过的一件事,拿出十足的认真重新去做,便是另一件事。这
是罗老写在书页之外的道理。我很认同这个道理,所以选择以他者视角,
记录他的3万里远征。这本题为《我从熊猫老家来》的书很快就要与读者
相见了。我把消息告诉罗老,他连声向我道谢。
⑩我说,该我谢谢你。我遇见你,就像你在旅途之中遇见了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5.根据提示,概括本文记叙的有关罗老的事情。(4分)
骑行川藏线,(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往法国埃斯佩莱
特市→从法国回来后,切断与外界的联系,用一年多的时间写下了属于自
己的游记→(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拿到了官方颁发
的“执照”。
示例:征战新藏线 (2分)
筹建自己的骑行游历博物馆(2分)
6.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A】说到罗老,骑行圈中的人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
神所感动,没有一个不认为他是个人物。
【B】说到罗老,骑行圈中的人都很佩服他,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都认
为他是个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A句的表达效果更好。A句连用三个双重否定,(1分)极其有
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强调每个人都佩服罗老,每个人都为罗老的精神
感动,每个人都认可罗老的事实,(1分)从侧面突出罗老的影响深远、
精神品质感人。(1分)这比B句的语气更坚定,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
动摇。(1分)
7.文中的罗老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哪一点对你的触动最大?请联系自身
实际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秀品质:不畏辛劳,坚持不懈,积极向上,不慕名利,坚持梦想
不放弃,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等。(2分,符合文意即可)对我触
动最大的是他坚持梦想不放弃。在我的学习经历中,也常常有想放弃的
时刻,但看了这篇文章,我想向罗老学习他坚持不懈、不放弃的品质。
(2分,合理即可)
8.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回应上文,使文章结构完整。(2分)
内容上:对罗老表示感谢,把“遇见罗老”比作“遇见风景”,说明罗老的
经历、精神给予作者启迪和鼓舞,深化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罗老
的感激、赞美之情。(2分)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 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 ,
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 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
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 ’曰:‘求其生而不得,则
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
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 之终身。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 ①荻:水草名,形状像芦苇。②嶷(nì)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
(lù):竹编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A.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B.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C.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D.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解答时,首先要疏通句意,然后根据
句意来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郑
氏立誓守节,亲自教导欧阳修读书学习。由此可知,该句主要包含三方面
内容,即“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故选A。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D
A.诫子书 至以荻画地学书
B.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
C.夫君子之行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D.幼敏悟过人 过犹不及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辨析。A项,名词,书信/动词,
书写,写字;B项,时光/按时;C项,助词,相当于“的”/第三人称代词,
他,这里指韩愈;D项,均为“超出”的意思。故选D。
1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C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
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加点字“及冠”的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
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
上赶超韩愈。
D.甲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
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
贵品质。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中“并”是“比肩”的意思。“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表述有误。故选C。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2分。关键词:淡泊、无以、明、致远)
(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了。(2分。关键词: 而、恨)
13.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②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
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③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
地学习。④须惜“时”。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
(4分,每点 1分)
【参考译文】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母亲郑氏立誓守节,亲自教导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境贫穷,穷到只能用
荻杆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欧阳修)幼年就聪敏过人,书读过一遍就
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有很高的声望。有一天,欧阳修在废纸篓中得到
了唐朝韩愈的遗稿,读后心里十分仰慕。(于是他)费尽心思钻研深奥的
学问道理,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决心要努力追赶韩愈,并与他比肩
齐名,最终,(欧阳修)凭着他的文章名满天下。
欧阳修的母亲曾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处
理官府公文,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为何叹息),他便说:‘是死刑案
子,我想寻求保全犯人生命的可能,却没有找到。’我说:‘生路可以寻求
吗?’他说:‘(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
有遗憾了。(我)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但仍然还有因失误造成不该死的
人被处死的,然而世间的官吏却常为犯人寻找处死的理由。’他平日教导别
的子弟也常用这些话,我都听熟了。”欧阳修听了,终身照做不忘。
四、整本书阅读(4分)
14.作为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包含的主题丰富而宽泛。小文同学重
读后,尝试用几个字概括了小说的主题——“勇、情、善、险”。请仿照示
例,从小文概括的主题字中任选一个,并从所给目录中挑选一个回合,结
合你的阅读体会作简要阐述。(4分)
目录(节选)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示例:勇。在“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一回中,孙悟空被
唐僧逐走后,无处可去,于是回身给唐僧认错,却被唐僧念了一遍紧箍咒
后再度逐走,孙悟空只好去观世音菩萨处诉苦,一见面即泪如雨下。此处
的勇,是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是勇于面对自己错误的勇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善。在“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一回中,师徒四人在中
元节赏端阳景色,忽然眼前出现座高山拦住去路。荒山野岭处,马脱了
缰带着唐僧狂奔,唐僧孤身一人遇到了众多恶人,被打了顿后吊在树上。
孙悟空赶来打死贼寇头子。后贼寇追来,悟空为保护唐僧打伤、打死众
人。唐僧却因悟空杀生,以紧箍咒将其逐走。这体现了唐僧无论何时都
坚持善良本性的特点,体现了小说主张以善待人的主题。
示例二:情。在“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一回中,师徒
四人取经路上被火焰山阻拦,孙悟空得知铁扇公主有芭蕉扇可以灭火,
认为凭借他与牛魔王结拜兄弟的情分,铁扇公主会借扇给他,于是前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翠云山芭蕉洞借扇。铁扇公主得知孙悟空正是让儿子红孩儿被观音收去
当善财童子的人,因母子阻断而生恨,就与孙悟空大战泄愤。这里体现
了铁扇公主与红孩儿的母子情。
示例三:险。在“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一回中,六耳猕猴
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青毡包袱。沙僧从观音菩萨处找来悟空,真
假猴王大战,难分输赢,观音、玉帝、唐僧、阎王等都难辨真假。直至
打到雷音寺如来佛祖处,如来佛祖识破六耳猕猴,悟空将其一棒打死,
师徒才得以重聚。这一情节体现了取经路上的凶险。(4分,从“情、善、
险”中任选一个分析即可)
五、作文(5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人的一生如何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回答。我们在
书本中看到白求恩的精益求精,感受到朱德母亲的嘉德懿行,震撼于仁人
志士的崇高与坚定,也聆听到诸葛亮的谆谆教诲——做一个宁静淡泊的人。
你,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请以《做____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
不少于5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5)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首先是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准确填写横线上的
内容,明确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比如勇敢、善良、有担当、自律等。
同时,要围绕“如何成为这样的人”以及“成为这样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意
义”展开论述,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立意
要积极向上,展现初中生对自我成长和价值追求的思考。例如,“做有担
当的自己”,可立意为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承担责任,通过解决问题来
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家庭、班级或社会贡献力量,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
值,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其次是选材构思。可围绕个人价值观、人生追求及榜样影响等方面进
行选材。可以选择自己向往的特质,结合具体经历或生活观察,表达对这
种特质的理解与追求。首先确定文章主题,从自身经历和感悟出发,选择
一个有深刻体会的品质,如“做乐观的自己”。可以回忆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思考自己是如何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逐渐培养乐观心态的。文章结构上,
开头通过引用名言、讲述故事或列举生活现象等方式,引出自己想要成为
的人,中间部分可以分为几个段落,从不同角度阐述如何成为这样的人。
每个段落都用具体事例支撑观点,增强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
成为这样的人对自己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决心和信念。在论述过程中,
要突出“如何做”这一重点,详细描述自己的行动和心理变化,让读者能够
感同身受,同时也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