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1课《古代日本》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701年,日本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此举旨在( )
A.效仿唐朝制度 B.发起大化改新 C.学习先进文化 D.打击幕府统治
2.大化改新之前,日本处于部民制社会,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改革后,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权力核心,地方设国、郡、里三级行政区划,由中央派官员治理。由此可知大化改新( )
A.打击了武士集团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推翻了幕府统治 D.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和法兰克王国改革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B.都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C.都涉及土地问题 D.都是仿效中国的改革
4.“比较研究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探究封建时代欧、亚国家的内容中,日本大化改新和西欧的封君封臣制改革具有的共同之处是(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封臣效忠于封君、封君保护封臣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5.古代日本“幕府”一词指将领的军帐。12世纪晚期,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此事件的影响是( )
A.大庄园出现 B.幕府统治开始 C.武士集团形成 D.天皇权力加强
6.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地方豪强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的开始 D.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7.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封君封臣制改革相比,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都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政策 B.都学习与借鉴了他国先进制度
C.都促进了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D.得到土地的农民都必须服兵役
8.下面是九年级同学制作的思维导图。标题“?”处应是( )
A.庄园制度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中央集权
9.大唐接收一批又一批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其中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一次革新运动,使落后的日本民族摆脱了原始体制的禁锢。这次运动史称( )
A.百日维新 B.采邑改革 C.大化改新 D.管仲改革
10.幕府统治时期日本武士效忠的对象是( )
A.政府 B.天皇 C.主公 D.家庭
11.日本室町幕府时期,幕府将军不满后醍醐天皇轻视武士利益的政策,于1336年将其废除,重立光明天皇。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化改新的影响 B.自然灾害频发
C.武士集团的形成 D.幕府掌握了实权
12.日本大化改新对习俗进行了改革,曾下“薄葬令”,提倡丧仪从简,限制坟墓的建造制度,这反映出大化改新( )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B.全面模仿中国文俗
C.打击贵族特权 D.推动日本社会进步
13.12世纪晚期,源赖朝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于镰仓置幕府,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始,天皇形同虚设。这一事件在日本历史上的影响是( )
A.奴隶制度逐步确立 B.武士集团开始形成
C.幕府统治由此开始 D.天皇大权独揽
14.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其中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确立军事封建制度 B.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有条件的土地封赐
15.对下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
B.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C.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D.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发展。
16.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文物中有5枚日本银币,币面有“和同开珎”四字。据考证,这批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同年间(708—714年)。此银币形制和中国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的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批银币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B.日本货币和唐朝完全一致
C.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 D.日本开始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7.日本政府派出大批留学生来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军事技术和思想文化。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朝野掀起“中国化运动”。材料中的“中国化运动”指的是( )
A.遣唐使来华 B.大化改新 C.鉴真东渡 D.幕府统治
18.“‘倭国’自知落后,深慕中华文明,引颈而望,欲化为己用。于是,便不惜万般艰辛,远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材料评述的是( )
A.大和政权统一 B.幕府统治 C.大化改新 D.武士集团形成
19.古代东西方有两次著名的改革,一次是东方日本的大化改新,另一次是西方法兰克王国的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
A.都向中国学习而成功 B.都形成了奴隶制国家
C.都涉及土地方面的调整 D.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0.“其三曰,初造户籍、计帐、班田授受之法。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商,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该政令出现在( )
A.5世纪后半期 B.6世纪的末期 C.7世纪前半期 D.7世纪后半期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下半叶,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几近丧失,国家衰落。日本皇室和部分留学中国的留学生决心改革,推行中国隋唐的政治制度,以振兴国家。
材料二 中日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两国关系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始终有大量有识之士矢志笃行、致力于两国人民的友好。
——中国外长在第18届“北京——东京论坛”的致辞
(1)根据材料回答,日本决心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结合知识回答,这次改革是指日本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再举一例古代的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2.日本跟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中日两国友好往来,日本在历史上先后两次“拜师学艺”,大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荣耀。今天让我们一起追寻那段历史,探究其中的启示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本州中部兴起了一个叫做大和的古代国家(日本),它大量吸收中国大陆的先进技艺和大批移民,并凭借肥沃的土地,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二 公元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并派遣大量遣唐使出使中国,并向中国送去大量留学生等,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材料三 隋唐政治经济制度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比较表。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
经济 班田收授法 均田制
仿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政治 中央 二官八省 三省六部
地方 国、郡、里 郡县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通过哪些方式来吸收中国大陆的先进技艺。
(2)根据材料三,如果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仔细比较,你能有什么发现?这些发现说明这一民族具有什么特点?
(3)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至今,日本在很多方面表明深受中国的影响,请你列举一例。
23.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改革日本的土地、赋税和徭役制度,并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迫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1)材料中“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是指什么事件?它发生的时间又是什么时候?向中国的哪个朝代学习的?当时在位的日本天皇是谁?
(2)日本拜师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了日本的发展?
(3)这次改革给日本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4)日本通过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在今天的日本你能找到哪些中国文化的影子?试举一例。
(5)今天的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对比日本的昨天和今天,你认为可以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1课《古代日本》课时练习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B B C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C D C B C C C
1.C
2.B
3.D
4.D
5.B
6.B
7.C
8.C
9.C
10.C
11.D
12.C
13.C
14.C
15.D
16.C
17.B
18.C
19.C
20.C
21.(1)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几近丧失;国家衰落。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东汉光武帝赐“倭王印”、遣隋使、鉴真东渡。
22.(1)方式:日本派遣唐使、留学生等来中国学习。
(2)发现: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或仿效隋唐的典章制度)。特点:说明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和模仿。
(3)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举例:古建筑、文字、茶道;等等。
23.(1)事件: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朝代:唐朝;天皇:孝德天皇。
(2)措施: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例子:京都的城市布局。
(5)启示:开放学习,兼容并蓄;改革推动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