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拓展资源】
丛书:《丰收岭绿岛》《总想栽棵树》
【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略读实践课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出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的颁奖词和个人简介:
“感动中国”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杨善洲(1927—2010),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在祖国的晋西北,也有这样一位身居山野的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记者梁衡采访了这位老人,写下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今天,就让我们深入学习这篇文章,开启一场关于“绿的坚守”与“精神长青”的品读之旅。
活动一:探秘青山奇迹,感受艰辛与伟大
1.再读课文,同桌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从“大环境之险恶”“小环境之艰苦”两个方面读懂“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奇迹”。
——大风肆虐 “怪物”盘踞之地 能逆吹牛马使倒行
——五位老汉离世 老伴静静过世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去城里遭拒
(从大环境和小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完成树状思维导图,进一步体会大环境的恶劣、小环境的艰苦。)
3.你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老人的艰辛与伟大?
(1)从数字的正面描写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从大环境的侧面描写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3)从小环境的侧面描写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活动二:悟“青山不老”,撰写颁奖词
1.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青山”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更象征着老人的执着精神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赞颂了老人的高贵品质;
“不老”则是说老人虽然会离开人世,但他种下的这片青山以及他崇高的精神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不老”。
小结:老人的生命与青山同在,青山是他的丰碑;老人的精神与日月同辉,日月是他的奖章。有这样的精神,青山还会老吗?永远不会!
2.再读杨善洲的颁奖词,体会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概括人物事迹;彰显人物精神或特点;言简意赅,饱含深情。
3.仿照表达的特点试着为文中老人写一段颁奖词。
4.写颁奖词后交流。
活动三:拓展阅读,循着绿意读懂坚守
1.拓展阅读丛书中文章《丰收岭绿岛》,借助关键句,说说丰收岭的绿岛是什么样的。
——只见沙枣、杨、榆、柳,筑起莽莽的林带。透过绿墙的缝隙,后面是方格的农田,红的高粱,黄的玉米,白的棉花,正扬着笑脸准备登场。这大概就是丰收岭名字的由来。起风了,风从沙漠那边来。那苍劲的沙枣,挺起古铜色的躯干,挥动厚重的叶片;那伟岸的白杨,拔地而起,在云空里傲视着远处的尘烟;那繁茂的榆、柳拥在白杨身下,提起她们的裙裾,笑迎着扑面的风沙。
2.结合文章《丰收岭绿岛》内容,说一说“丰收岭的绿岛啊,就从这里出发,我们会收获整个世界”这句话给你的启发。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一场震撼心灵的“青山”之旅。从晋西北那险恶的环境和老人孤独坚守的身影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普通老人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又循着绿意,在《丰收岭绿岛》中读懂了更多人的坚守。这节课即将结束,但“青山不老”的精神种子已经播撒在我们心中。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文中的老人一样,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坚守的“那片青山”,用我们的行动,去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让伟大的精神,永远不老!
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丛书《守卫精神家园5》中《总想栽棵树》这篇文章,从原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回答问题,完成表格。
【板书设计】(共23张PPT)
任务二
任务一
任务三
任务四
感知地球之“忧”,
用行动护家园
品自然之韵,
寻环保智慧
聆听自然之语,
感悟环保真意
发出守护家园的行动倡议,做地球守护者
守护地球家园,共筑美好未来
——开展“保护环境”宣传周活动
20 青山不老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型:略读实践课
课时:1
任务二:感知地球之“忧”,用行动护家园
◎活动一:探秘青山奇迹,感受艰辛与伟大
◎活动二:悟“青山不老”,撰写颁奖词
◎活动三:拓展阅读,循着绿意读懂坚守
“感动中国”颁奖词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杨善洲
杨善洲事迹简介
杨善洲(1927—2010),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建成面积 5.6 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活动一:探秘青山奇迹,感受艰辛与伟大
1.再读课文,同桌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活动一:探秘青山奇迹,感受艰辛与伟大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活动一:探秘青山奇迹,感受艰辛与伟大
大风肆虐
怪物盘踞之地
能逆吹牛马使倒行
五位老汉离世
老伴静静过世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去城里遭拒
从数字的直接说明中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你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老人的艰辛与伟大?
活动一:探秘青山奇迹,感受艰辛与伟大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从大环境的侧面描述中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从大环境的侧面描述中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从小环境的侧面描述中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活动二:悟“青山不老”,撰写颁奖词
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青山”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更象征着老人的执着精神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赞颂了老人的高贵品质;
“不老”则是说老人虽然会离开人世,但他种下的这片青山以及他崇高的精神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不老”。
活动二:悟“青山不老”,撰写颁奖词
撰写颁奖词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杨善洲
再读杨善洲的颁奖词,体会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概括人物事迹;彰显人物精神或特点;言简意赅,饱含深情。
仿照表达的特点试着为文中老人写一段颁奖词
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用十五年创造了如此奇迹。阵阵林涛,驱走了漫天的黄沙;青山绿水,代替了不毛之地;他将生命化为一片片绿洲,他用佝偻的背书写了青山不老的传奇!
仿照表达的特点试着为文中老人写一段颁奖词
十五年如一日,平凡的老人用勤劳的双手,以顽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将黄山变成了绿州,创造了令人震撼的生命奇迹。他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仿照表达的特点试着为文中老人写一段颁奖词
是您,用毕生的心血改造了一座座荒山;是您,用自己的精神在我们心目中竖起了一个高大形象;是您,用15年的时间就创造了如此奇迹。青山不老,您的精神更会永存。树是您命运的选择,青山是您命运的归宿,您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您用您那双手谱写了绿色的诗篇!青山永不老,只为心永存,这两句诗便是您的真实写照。
活动三:拓展阅读,循着绿意读懂坚守
1.拓展阅读丛书中文章《丰收岭绿岛》,借助关键句,说说丰收岭的绿岛是什么样的。
活动三:拓展阅读,循着绿意读懂坚守
只见沙枣、杨、榆、柳,筑起莽莽的林带。透过绿墙的缝隙,后面是方格的农田,红的高粱,黄的玉米,白的棉花,正扬着笑脸准备登场。这大概就是丰收岭名字的由来。起风了,风从沙漠那边来。那苍劲的沙枣,挺起古铜色的躯干,挥动厚重的叶片;那伟岸的白杨,拔地而起,在云空里傲视着远处的尘烟;那繁茂的榆、柳拥在白杨身下,提起她们的裙裾,笑迎着扑面的风沙。
2.结合文章《丰收岭绿岛》内容,说一说“丰收岭的绿岛啊,就从这里出发,我们会收获整个世界”这句话给你的启发。
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丛书《守卫精神家园5》中《总想栽棵树》这篇文章,从原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回答问题,完成表格。